第327章 相對公平

bookmark

「聽起來,成效似乎不錯啊!」感受到趙普言語中的肯定,劉皇帝也露出了點笑容,問道。分

趙普稟道:「根據鄭州、京畿道的彙報來看,結果符合朝廷預期。去年攤牌分秋稅,原武縣應收取錢糧折價在21000貫。而今年,根據新制收取,改爲按田土納稅,收取的稅錢,已有22400貫,每畝地收取約56文錢。」

趙普簡單地報出了一份數據,不過,卻帶給劉皇帝一絲疑惑:「1400貫,對於一縣來說,似乎不少了。不過朕總感覺,這稅收的增益,並不是很明顯嘛,朕原想,縱然不成倍,三、五成總有吧,這估摸一算,還不到一成吧!」

聞言,趙普不慌不忙地解釋道:「陛下,兩種稅制,收取的原理完全不同,因此不能簡單類比。新增之稅,來自於那些有產多地者,來自無地、少地者的稅源則大大減少,而這部分人,則是此前兩稅中的主要納稅人,這一增一減,有所衝抵,因而較之往年,整體增益不是特別明顯。

另,新制推行落實,原武縣還是頭一例,雖爲全國開端,但也僅僅做了個大概,各項規定猶需貫徹完善,原武縣仍有潛力可做挖掘」

聽他這麼說,劉皇帝終於點了點頭,算是認可了這個說法,想了想,繼續問道:「朕推行新稅制,除了希望改善財稅收入之外,最根本的目的,還在減輕小民負擔,儘可能實現稅制公平,在這方面,原武縣呈現的結果如何?」

聞問,趙普再度拱手:「陛下,以去今兩年秋稅對比,已有比較直觀的變化!」

「說來聽聽!」劉皇帝立刻來了興趣,做出一副認真聆聽的模樣。分

趙普頓了下,然後從容稟道:「經過測算,原武縣去年秋稅,每丁需繳約在524文,新稅制下,擁田10畝以下者,每丁只需繳140文;10-30畝者,每丁210文;30-60畝者,每丁336文;60畝-100畝者,每丁466文;100畝以上,每丁稅錢約在746錢

這些數據,雖然並不完全準備,測算也忽略了許多其他因素,但卻已能反映出一些情況。新稅制下,少地農民的負擔比之從前,是大大減輕了的,家中人丁若足,分擔下來還要更地。真正加的,是百畝以上地主,擁有田土越多,負擔越重。但這些人,本就是稅改針對的目標!」

「民間反響如何?」劉皇帝問道:「原武百姓是何反應?」

趙普答道:「自然是褒貶不一,貧者樂之,富者怒之。不過,總體而言,民情大悅,對於中小地主而言,需繳稅錢少了,於其有利,自然擁護。至於少部分人利益受損,卻並非傷及其根本,大勢所趨之下,也不得不服從大局!」

聽趙普這麼說,劉皇帝卻以一副冷靜的姿態,緩緩道:「但趙卿口中的少數人,卻掌握着天下大部分的權勢、財富,比起普通的黎民黔首,他們掌握更多的話語權,甚至他們纔是大漢統治的基石,朝廷能夠完全忽視他們的訴求嗎?」

劉皇帝突然來這麼一句話,趙普微訥,忍不住擡眼望了劉皇帝一眼,老眼中露出一抹驚疑,這什麼意思,老皇帝不會這就打退堂鼓了吧。

不過,劉皇帝接下來的話還是安了趙普的心,只聽他冷冷地說道:「既然佔據着這麼多資源,享受着常人無法擁有的特權,卻還要一味地寄生在大漢軀體上吸血,要與民爭利。意圖與國休慼,卻在實際作爲中不思回報,不願承擔基本的責任,這樣的統治基石,要之何用?分

顯然,人性總是貪得無厭的,僅靠他們的自我覺悟,是很難做到的。道德的約束力,總是有限的,甚至是無用的,真正有效的節制,還得靠朝廷,作爲仲裁者,通過權威手段,予以調整,重新分配,做到朕常說的,相對公平

「陛下英明!」劉皇帝言罷,趙普立刻恭維道。

其他的趙普不管,也不願多想,只要劉皇帝這裡不變卦就行,否則他趙老相公的處境就尷尬了。

「新稅制,就沒有其他問題?」沉吟了下,劉皇帝又突然問道。

沒有問題,顯然是不可能的。趙普沉默了下,方纔道:「反應最爲強烈的,大概還是田畝只論多少,不分貧富了。

鄭州彙報中,着重提到,對於貧田、富田同等納稅,許多農戶,都有怨言,畢竟不同的田土,產出不同,卻繳相同的稅,自然心緒難平。擁沃土者欣喜,據貧田者不服。」

「這是可以想見的事情啊!不患寡而患不均啊!這些小民能看的,大抵也就是這些,即便稅賦比起往年已經有了極大的減輕!」劉皇帝感慨了一句,還是忍不住詢問道:「真不能按土地貧富分等納稅?」分

在大漢的新稅制中,土地作爲核心納稅依據,得到了充分體現,而最爲核心的一條,便是按照田土數量分等。

在此前的商討中,也有不少人提出,除了數量,土地的貧富狀況,也當作爲計稅標準之一。畢竟,大漢穀物的畝產在各地差距還是很大的,貧田畝產不過一石,富田有的則能達到三石之多,因此,若爲公平計,針對土地質量進行計劃標準的劃分,也是很有必要的。

不過,在這方面,趙普堅決地反對。理由同樣很明確,那便是土地的肥沃與貧瘠,並不是那麼容易區分了,若以此參考,改革的工作量與難度將大大增加,並不利於推行。

何況,僅僅是清丈田畝數量,都是困難重重,若再加上土地質量,其中的麻煩便讓人望而卻步。在趙普看來,政策除了要考慮其公平,還要考慮其可行性。

若是搞得太複雜,也給了官僚地主們上下其手的機會,給他們更多操作空間。趙普甚至給劉皇帝舉了個例子,以田畝數量分級納稅,地主們或許只是想方設法隱匿土地數量,但若加個土地貧富,那麼把富田計作貧田,用以逃稅,便是可以預料的,而一旦發生這種情況,是很難查驗的。

而對於一般農民而言,若是不法官吏,將瘠田計做富田,則成爲變相加稅。雖然只是趙普提出了一些假設,但劉皇帝也清楚,一旦施行,便很可能成真。

沒有什麼絕對公平,能做到相對公平,就已經很難得了。分

此時,當劉皇帝再度問起,趙普的態度依舊堅定:「老臣還是那句話,不甚可行!」

看着板起臉的趙普,劉皇帝笑了笑,擺手道:「那就不提此議了!」

「就目前看來,原武縣的稅改,算是基本成功了,可以就其經驗,加以總結推廣了嗎?」劉皇帝盯着趙普問道。

「眼下,朝廷收到了只是道州的彙報,具體情況,還需等專使深入調查瞭解,收集情況,繼續討論完善後,再行擴大推廣!」趙普有些保守地說道。

對此,劉皇帝想了想,還是點點頭:「你的考慮是正確的!朕還是有些心急了,此事既然急不得,還是按照你的想法推進吧!」

「多謝陛下信任!」趙普立刻表示道。

「朕知道,稅改推進到如今的地步,最大的問題,還在土地的清理上,在這方面,如需幫助,朕可以讓皇城、武德二司加以配合!」劉皇帝又提到一點。分

對此,趙普老眉稍微皺了下,方纔含糊着拒絕:「陛下,老臣認爲,以有司目前的能力,局面還是在掌控中的!」

「呵呵」劉皇帝笑了笑,也不再多提了。

第179章 榆林楊重貴第435章 還是比爛的時代第110章 孝明仁皇后第366章 將士百戰歸第29章 勸諫第83章 抉擇第301章 藩臣離京第483章 南巡第81章 嘉慶節與太子的煩惱第351章 林邑國第76章 處置決議第211章 籌議北伐第73章 趙大已在軍中第332章 廣德殿婚宴第265章 楊無敵第479章 開寶二十九年2第374章 太室山上第1809章 餞行第61章 淑妃病危第160章 魏王病篤第70章 衛公辭世第92章 大調整世宗篇24 老貴新貴,宗王大會第2201章 仁宗篇18 三年政亂第375章 少林寺第336章 怪圈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306章 北面事務第341章 實在是敵軍不中用第317章 修法第463章 當朝也有棄用的人才第261章 大捷第189章 燕王南來第233章 南口大戰2第31章 功成第77章 潘美請纓伐安南第198章 解綁的武德司第69章 虞國公也走了第427章 饒樂國的困境第130章 西北剿匪第130章 監察系統的變動第150章 爲將軍踐行第135章 趙家父子第1728章 惠民新政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391章 暗箭第218章 走私第447章 天子尤善反省第241章 “戲言”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383章 敞開談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2102章 太宗篇49 魔都的誕生第120章 開始着手對付遼國第2099章 太宗篇46 軍售 樞密院變局第156章 南唐來使3第173章 漢遼皇帝之間的友好交流第239章 南口大戰8第1727章 府尹正納妾第266章 蜀廷的爭執第2132章 世宗篇7 漢金衝突 再下一臣第446章 流光園第216章 初夏第1685章 一穩到底第10章 如此處置第359章 上元之夜第243章 不自知第2201章 仁宗篇18 三年政亂第1787章 講個笑談,說個趣事第96章 劉皇帝就是定海神針第2057章 太宗篇4 最後的告別第202章 劉皇帝已至長安第1813章 雍王不當這出頭鳥第1775章 調整第375章 郭樞密覲見第471章 另起爐竈第209章 御史臺→都察院第302章 有些事只能朕來做這纔是感言第370章 劉鋹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第22章 稱帝第362章 宮城之寶第1749章 調教契丹第361章 皇長子的氣度第23章 由鄭州站發往洛陽站第1810章 軍隊得求穩第1748章 應急機制第299章 遼國的情況第70章 唐主忙亂急點兵第209章 劉皇帝腦子還是清醒的第418章 劉皇帝有請第311章 李沆第30章 韓通與向訓第1684章 西州盡復第255章 “社會實踐”第31章 邊公在任第317章 劉皇帝還是那個劉皇帝第5章 劉皇帝的考驗又來了第27章 大漢二十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