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2章 香料之路 魏王奏章

第1692章 香料之路 魏王奏章

崇政殿內安靜極了,精緻的宮燈佈置在各處,釋放着柔和的光芒,空氣中也瀰漫着少許沁人的薰香,主要原料來自於南洋,由宮中制香大師精心調製。

大漢的香文化歷史源遠流長,到當代已然進入成熟期,體現着禮儀之邦的內涵,市場相當繁榮。

大漢的香料,除了麝香產自本土之外,基本都來源於域外,過去,主要通過西域的絲路商道輸入,在漢黑和平的十年期間,大量香料涌入,對經營此道的人來言,那是一段黃金時期。

而香料,也是少數需要大漢從外部獲取的貨物之一,由於稀缺性,其中的利益自然可觀。而有香料製成的香品,是宮廷、貴族、官僚、宗教、祭祀的必需品,也一直屬於奢侈品。

同時,有些香料還具備醫用及食用價值,這與大漢的飲食文化,也是相輔相成的。用途廣泛了,這市場自然就大了,一度是供不應求,價格也相當高昂。

而大漢香料市場的大繁榮,其中最顯著的標誌,便是對南洋的開拓,大量南洋地區出產各色各異的香料,被南下的拓殖商民發掘,然後輸入國內。

這極大地豐富了大漢的香料種類與數量,市場也得以迎來一個大爆發。當年,陶谷編纂了一本《清異錄》,這是一本大漢百科全書,在後續的增補中,添加了各種香料五十六種,而到開寶二十一年,已達七十二種。

丁香、肉豆蔻、胡椒等南洋特產,也開始融入大漢的香料及飲食文化,一些稀有香料更是受到上層主流社會的追捧。

而隨着大量南洋香料的輸入,大漢過去對香料需求的飢渴也得到了緩解,但同時也徹底激發了整個市場,刺激了大漢士民對香料的消費。後續的發展,使得需求與供給呈現一種螺旋上升的狀態。

Wшw ●ttKan ●℃O

前些年,甚至出現香料價格降反升的情況,各種香製品,開始進入大漢的千家萬戶,使其使用範圍不再僅限於貴族官僚、鉅商豪富,即便是一個平民百姓,緊緊荷包,也能用上達官貴人們享受的東西,哪怕則品質上有所差距。

在繁榮的海外貿易中,香料是最主要的商品之一,說南洋航線是香料之路也沒有太大問題,海風都吹不散飄揚在大洋上的香氣。

每年都有上百艘往來於大漢與南洋的香料船,但即便如此,大漢每年對香料的需求量仍在增長。

使用香料的羣體,大部分都在城鎮之中,而過去的三十年,大漢的城鎮化進步是極快了,要完全填補這個市場,顯然還需要時間。

而圍繞着香料,也形成了一整條的產業鏈,並逐步擴大,大量參與到香料貿易商民商戶,以及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的香料作坊,在近十年內,各地甚至涌現出了一批技術高超的制香大師,聲名遠揚者直抵京師,受到上流社會的追捧。

宮廷向來是香料的消費大戶,並且在規格與質量上要求頗高,每年宮廷開支中,就有一大筆是用在此項事務上。

由於劉皇帝好清淡,因此宮廷制香,也都是趨於劉皇帝的喜好,也由此引發了一股小清新的潮流。

此時,縈繞在鼻間的香味,便突出一個清新淡雅,讓人心曠神怡,同時具備提神醒腦的效果。

殿內,劉皇帝安坐御案,手裡拿着一道奏章,埋頭閱覽,已有片刻,太子劉暘則如尋常時候一般,畢恭畢敬地侍立在下。

又過了一會兒,劉皇帝放下奏章,擡頭,面上若有所思,道:“對於劉旻此奏,你有什麼看法?”

西域戰事,隨着楊延昭挺進疏勒,輕鬆攻佔領後,便基本進入休戰期,劉旻主動叫停了西征的步伐,壓下了繼續進攻的聲音。

至此,已然快三個月時間了,雖然中間發生了一些黑汗人南下襲擾的情況,但都無關痛癢,在劉旻的佈防下,黑汗的襲擾都被阻擋回去。

再加上,被大戰侵襲過後,龜茲以東的地區,一片凋敝,黑汗人就是襲擾,也沒有太多有價值的攻擊目標,而倘若深入,那就可能落得過有來無回的結果。

而在這段時間中,劉旻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安撫軍心、民心與組織恢復生產上。興建堡壘,修繕城池,開墾田畝,劃分牧場,那些回鶻、末蠻部落人口,都被強制納入漢軍的統治秩序之下,在有限的民力基礎上,劉旻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不過,幾個月後,也到了一個瓶頸,地盤太大,人口太少,生產資料不足,組織能力也不足,尤其是官吏不足。

關於西征的持久戰略,劉旻此前就已經上奏過了,經過朝堂的討論,批覆同意,緩一緩也好,尤其對一些並不認同討伐黑汗國的大臣來說,如果能就此結束戰爭,讓黑汗承認當下的行駛與結果,那便更好了。

而劉旻能主動考慮到國家的消耗,朝廷的困難,就更得認同了,不少大臣都在誇讚,魏王心懷國家,顧全大局。

至於劉旻此番來奏,除了系統詳細地闡明西域的情況以及他的固疆策略之外,目的很簡單,向朝廷求援。

不過,不再是大軍軍需了。此前數月的全力供饋轉運與戰場繳獲,加上楊延昭從於闐國敲詐了一筆糧食,西征大軍的儲備,已經足夠他們過完整年了。

僅從糧食這一基本需求來看,目前的西征行營,壓力並不大。但是,放到整個安西,要完成那些經營儲備,就不免困難了,而新墾殖開拓的地區,也需要時間迎來收穫。

劉旻此番向朝廷討要的東西,主要有三:一是各種生產資料,以農具、鐵器、種子爲主,牲畜什麼的,倒是次要,西域什麼都缺,畜力還是發達的。

二是基層官吏,隨附而來的,有一份劉旻對新佔土地的建置區劃,需要不少官吏填充進去,以完善朝廷對當地的統治體系。

三則是人口,這是西域最爲緊缺的,自伊州至疏勒數千裡土地,人口不足百萬,即便有大量的荒漠流沙,但精華地區,仍舊是地廣人稀,劉旻急需人口填充,這是消化吸收這些土地最有效的辦法。

對於劉旻的這些請求,劉皇帝此時態度不明,而是詢問起劉暘。劉暘呢,顯然早有準備,聞問,幾乎不假思索道來:

“兒以爲,六弟所擬策略,雖是以征伐黑汗爲目標,然堪爲長治久安之道,若是不能行鞏固之事,即便拓地千里,那也有如空中樓閣,稍有風波,便有可能坍塌,得而復失。

六弟能夠冷靜地看待漢黑戰事,爲減輕朝廷負擔,爲保土固疆,這都是值得認同的。因此,兒以爲,六弟此奏,可以批覆,並予以支持!”

聽劉暘持如此態度,劉皇帝臉上露出了點笑容,道:“我兒確實是歷練出來了!”

這話既在誇劉旻,也在誇劉暘。對於劉旻提出的西域治策,劉皇帝當然還是認可的,或許在他看來,劉旻能夠結合西域與朝廷的實際情況,冷靜地做出判斷決策,並付諸於行動,這比他拓地兩千裡更令人欣喜。

事實上,冷靜下來的,又何止是劉旻,經過這麼長時間,劉皇帝那發熱的腦袋終於清醒了一些,理性再度佔據了決策高地。

以當下的條件,在數千裡之外,去掀起一場滅國之戰,怎麼看都不像是理智的行爲。更何況,如今的西域,畢竟不是千年之前那種小國並立的離散狀態,打這一個收復故土的口號,說服力終究不那麼高。

對於絕大多數的大漢士民來說,他們根本不關心西域,而西征以來的進展,龜茲城下的血流成河,都讓劉皇帝不得不改弦易轍。

從目前的結果來看,西征顯然是虧本的,並且虧得很大,及時止損也是一個可以接受的結果。

只不過,當初話說得太滿,表現得太堅決,讓他自食其言,顏面上過不去,因而,一直沒有下達收兵的詔令。

因此,在劉旻於西域開始放緩戰爭節奏時,劉皇帝並沒有隔着數千裡搞微操,去一道催促戰令什麼的。

甚至於,對於一些朝臣提出的,到此爲止的提議,劉皇帝也是不置可否。劉旻這一道關於西域的政治軍事策略傳來後,實則已經符合劉皇帝的意願。

至少,這場西征,拓地兩千裡,天山以南,盡歸大漢,顏面上夠好看,也可以滿足了。

“一邊打仗,一邊建設,似無不可”劉皇帝這麼道。

第1768章 崩第5章 王樸走了第311章 李沆第262章 賢妃之賢,調整方向第168章 金陵主臣第 283章 皇帝還朝第266章 斷雲嶺大捷第15章 名單第23章 由鄭州站發往洛陽站第7章 恩賞問題第414章 到此爲止第188章 邊將離京,再獲一子第1793章 又一個四品大員沒了第246章 目標八寨第415章 皇孫歸來第1762章 契丹政變第464章 甘州楊氏第256章 遼帝的決斷第452章 皇孫第409章 兩千貫也能扯出天大的干係?第326章 再用老將第48章 不安寧的四、五月第443章 板子來得毫無徵兆第160章 三個青年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323章 黨侯的智慧第111章 “名將”之敗第204章 解決第1789章 “猴子”的反應第265章 楊無敵第379章 南北一統第375章 郭樞密覲見第1790章 憂勞第177章 躬身入村野第1693章 安西王第240章 城塌了第117章 帝幸瑤華殿第43章 事畢第444章 揣測者第1712章 叛賊內情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頓第163章 索然無味第79章 楚昭輔之政第1690章 拼圖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第419章 劉皇帝請客第238章 南口大戰7第130章 喪國之約第338章 澄心堂內心惶惶第155章 河東風雲(2)第396章 天花板第113章 西使歸來第123章 劉煦使命,親自拜訪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401章 老郭威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130章 陳橋第191章 趙思綰的背反第120章 開始着手對付遼國第249章 如此對手世宗篇24 老貴新貴,宗王大會第149章 河東巡撫第38章 河西局勢由此轉變第356章 被忽視的皇子第29章 老九渾人一個第119章 賭博式北伐第177章 同榻臥談第116章 滿朝震動第1718章 太孫之爭早有苗頭第292章 趙普覆命第139章 衆臣拾柴第149章 鄴都城下第241章 “戲言”第39章 長沙第305章 舊稅制下的地方現狀第265章 秦鳳既定第444章 揣測者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謀略第87章 亦有其憂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第67章 宿州一線第67章 來自河陽的消息世宗篇48 建隆十八年第295章 北伐的尾聲4第324章 金山南麓第90章 交趾收復第26章 要堅持做大漢的忠臣第237章 王峻暴亡,將臣進京第323章 漢遼第二次和議第321章 矛盾第135章 趙家父子第264章 孺魏王第9章 寫得不錯!第402章 這事沒完第1707章第2080章 太宗篇27 忠臣賢紳,手段頻出第113章 希望渺茫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賓事件第461章 癲狂?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