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1章 陸海之爭

第1681章 陸海之爭

“你既然有主意了,這些事情,就按照你的想法去做,我沒有意見!”殿臺上,劉皇帝以一個慵懶的姿態躺在搖椅上,直接享受着陽光的沐浴,漫不經心地對侍立在旁的太子道。

“是!”劉暘恭敬拜道的同時,也不由暗自鬆了口氣。

劉暘請示的,自然是關於最近大漢面臨的那些或主動、或被動的戰事,對於劉皇帝的心理,他仍舊有些把握不住,也有些擔心自己的考慮不爲劉皇帝所接受,所幸,從劉皇帝目前的態度來看,並沒有什麼異樣。

劉皇帝穿着一身輕便的綢衣,在並不酷烈的夏陽下反射着耀眼的光芒,手裡拿着一柄極不相襯的蒲扇,裝模作樣地在那裡扇着風。

能夠感受得到劉暘的小心謹慎,不過,劉皇帝並不在意的樣子,繼續慢條斯理地說道:“三佛齊的使者,我就不見了,你把他打發掉就行了!

這些異域蠻邦,畏威而不懷德,有小禮而無大義,此爲正理。如三佛齊者,不敲打敲打,他們如何能夠聽話服軟?郭良平做得還是不錯的!

不過,伱們的考慮也有道理,南洋的戰事,不宜擴大,既然目標實現了,那就見好就收,不要得隴望蜀,貪得無厭,只會讓大漢陷入沒完沒了的麻煩之中。

朝廷眼下還無法向南洋投入太多軍隊,要避免陷入泥潭,得不償失的事情,還是少做。你與三佛齊使者就南洋的穩定,交涉一番,談妥了,就讓郭良平收兵吧!”

“兒明白!”劉暘頷首。

對南洋之事,他心中的隱憂算是消去一大塊了,有劉皇帝這番示訓在,也就意味着大局定下了,沒人敢違逆,哪怕是遠在三佛齊的郭良平也一樣。

但同時,劉暘心中又不免嘆息,對南洋,劉皇帝如此清醒,知道過猶不及,不願做得不償失之事,爲何對西域戰事,卻始終堅持,甚至頑固到不可理喻。

過去一段時間的戰爭結果已經證明了,黑汗滅之不易,而血戰月餘,損兵折將,除了拿下一座殘破的龜茲城,以及名義上的擴地數百里,根本是入不敷出的。如若僅是爲顏面問題,那也實在大可不必。

當然,劉暘感慨的同時,卻也沒有就西域戰事再做勸阻,戰端既開,又打到如今這個程度,黑汗尚且不依不饒,大漢又豈能妥協退讓,只能繼續堅持。

朝廷這邊也一樣,必須得全力支持,增兵之事另作他論,但戰爭物資、後勤保障,還需盡力供饋。

劉皇帝自然不知劉暘豐富的心理活動,微眯着眼,仰着頭直面陽光,一張老臉若有所思,良久,方纔沉聲道:“下一道詔令,讓郭廷渭、張彥威這些海軍老將功侯,都回京吧,既然退下了,就好生休養,安享晚年。半退不退,在幕後指手畫腳,名不正言不順的,讓海軍的將帥們如何做事?”

聽劉皇帝這麼說,劉暘心中一凜,不敢怠慢,沉穩應道:“是!”

顯然,對於海軍的一些情況,劉皇帝是心知肚明的。大漢海軍,從無到有,從內河水師到橫海艦隊,雖然脫胎於早期的靖江軍,但其飛速發展壯大,還是多仰賴南方將士。

北人善馬,南人善船,這是客觀條件,不得不面對。在發展的過程中,以郭廷渭、張彥威爲首的一批南方將領,自然起到了巨大作用,話語權也就這樣建立起來了。

然而,由於降將出身的緣故,始終要被人低看一等,很多文武,都保持着一定的戒備,幾十年下來,哪怕已經徹底融入大漢體制,但那種警惕竟成爲了一種習慣。

當然,根本原因還在於,海軍的崛起,侵犯到了太多人的利益。僅從陸海之爭來說,此消彼長,海軍的話語權提升了,陸軍自然就下降了。

大漢基本實行軍功授爵的準則,從劉皇帝建立起嚴格且待遇優厚的爵祿體系開始,大漢軍隊對於爵位的飢渴度就變得極高。

而從海軍中,出現的十幾名侯伯貴族,一定程度上來說,是陸軍那裡搶來的,向來以陸軍爲尊的馬步軍將帥們,怎能甘心。

在海上貿易興起的過程中,憑藉着先天的優勢,通過各種的便利與手段,攫取了大量利益,這又如何能不讓人眼紅。海軍的日子,比陸軍過得好,這也是不爭的事實,又豈能不遭人嫉恨。

在諸多陸軍的軍功貴族們看來,天下是他們打下來的,功勞他們最多,犧牲他們最大,海軍不過是仰附他們羽翼的輔助角色,因此在地位待遇上,自然看得極重。

雖然大漢仍舊是大陸權盛行,馬步軍仍舊是軍隊的主流,在軍隊乃至朝廷內部仍舊掌握着絕對的話語權,但海軍這些年擡頭的趨勢,仍舊讓他們感到警惕與難受。

畢竟,通過海外的擴張與貿易,通過對南洋土著的掠奪,確實給朝廷帶來了大量利益,這是陸軍難以做到的,也恰恰是最讓人難受的。

因此,這些年,軍隊內部,尤其是馬步軍體系內,針對海軍的言論與措施,屢見不鮮。若不是劉皇帝的維護,當初對海軍編制的壓縮,軍力的裁撤,就被推行了。

陸海之爭,嚴重之時,甚至有把海軍那些耗費維護巨大的鉅艦大船拆毀,僅保留內河水師的提議,而這種言論,竟然得到了一大批陸軍將校的擁護。

迫於此情,劉皇帝也不得不插手,否決那些荒唐言論,連消帶打,處置了一些憤憤不平的馬步軍將校。

但或許是爲了安撫國家軍隊的基石,對於海軍,同樣也採取了一定的措施,比如郭廷渭、張彥威,乃至劉光義這樣半路出家的陸海軍將帥,都被去職,如此,方纔勉強彌合了矛盾重重的陸海軍,平息了一些陸軍對海軍的怨氣。

再加上海外擴張的巨大收益,這才讓海軍這些年的日子,好過了一些,處境改善了許多。

但根本問題,並沒有得道解決,而海軍內部,同樣也不太平,山頭林立竟成常態,南北之爭,更是主要矛盾。

勢力龐大,影響深厚的南方派系,把北方出身的一些海軍將士壓制得死死的,北方將士則與南方將士格格不入,而這些年,大勢所趨之下,南方的海軍將士人才,則是噴涌而出,結派成黨,實力勢力越發根深蒂固。

劉皇帝讓郭廷渭、張彥威這些海軍老臣大將退居幕後,也未嘗沒有削山頭的想法在裡面。

然而,事實上則是,人雖不在其職,但影響力卻沒有多少削弱,郭、張、劉三家,在海軍內部就幾乎佔據了半壁江山,其子弟也多充任要職,郭良平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個。

而隨着郭良平這些年在南方的諸多建樹,甚至拼出了個致遠伯的爵位,就更加引人矚目了。近些時日,非議流言不斷,樞密院那邊屢次下令約束郭良平在三佛齊戰事上的動作,同樣有着打壓的意味。

否則,真讓郭良平滅了三佛齊,拓地數千裡,那海軍豈不是又要新增一個功侯了?而戰事擴大,負責流血犧牲的,還得是南方的步軍,用陸軍的血,去染海軍的功勳章,自然不樂意。

當然,也有人支持擴大戰事,但戰爭指揮的權力得握在陸軍手中,但這樣的聲音並不大,不論是當權者還是一些有識之士,都認爲不宜過火。

同樣,海軍跋扈自專的一些行爲,也引起了諸多非議。郭廷渭、張彥威這些海軍軍頭半隱退的情況,也讓人不爽,至少林仁肇這個飽受掣肘、裡外受氣的副樞密使,私下裡就憤慨頗多。

對於這些,劉皇帝看得很清楚,心中也積攢了一些不滿,此番,讓郭廷渭、張彥威等人回京,就是一種警告。

劉皇帝雖然歡喜海軍的積極進取,也支持他們的擴張壯大,但一切的前提,是要聽從朝廷的指揮,要牢牢地掌控在朝廷手中。

倘若跋扈張狂,而不自知,那麼一場清洗,也就不可避免。沒有朝廷做後盾,海軍終究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這一點得讓他們清醒清醒。

第88章 天子金令第265章 秦鳳既定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17章 鼓譟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亞風雲(下)第447章 形勢不妙第66章 陷河陽第187章 大漢的軍事官僚地主第193章 遼國上層的憂患意識第231章 主動調整第210章 一錘定音的人第344章 劉規改革第50章 打他一仗第5章 劉皇帝的考驗又來了第338章 澄心堂內心惶惶第91章 今日開寶第370章 劉鋹第308章 新貴第2120章 康宗篇11 共治時代第120章 多子多福第1729章 太子之問第480章 “新對策”第1761章 新問題第91章 吉兆動兵,再臨壽春第1704章 崇政殿內第364章 過韓府第288章 敵酋首級獻上第443章 板子來得毫無徵兆第160章 河東風雲(7)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429章 向南!第174章 故交情誼第370章 其志甚堅第105章 河北局勢第1814章 老九又犯事了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450章 殺一皇親世宗篇37 翻篇收場第364章 漢宮之內第127章 西路奇兵第345章 玉林狗肉館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亞風雲(下)第2044章 最後的旅途15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賓事件第5章 堂議第454章 朝廷要下重手了第69章 “鐵桿”盟友先掉鏈子第48章 處處矛盾第345章 剝削者第221章 全線出擊第155章 河東風雲(2)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233章 漢騎出絕域第69章 東出太行第109章 在長安第118章 考慮結束戰爭第188章 永清軍議第22章 史公鎮洛:民怨四起第117章 趙匡義也慌了第2197章 仁宗篇14 從港區到華亭第48章 劉承祐的決心與疑惑第115章 西北情況第377章 難知禍福的決議第214章 荊湖之策第140章 兩個皇叔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159章 禮尚往來第146章 驕將第406章 影響擴大第250章 大軍會於威武城第347章 嶺南戰況第76章 效郭威戰法第477章 三月初十第94章 寬仁的處置第1678章 保守與擴張第4章 君臣同心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42章 天上掉下來的禁帥之位第37章 覆滅在即第512章 最後的旅途11第437章 二十年難遇的大水第3章 新皇詔制淺談兩點世宗篇24 老貴新貴,宗王大會第39章 百年大計第28章 史弘肇赴邊第58章 當太子與首相共同針對第146章 到了還得親征第2102章 太宗篇49 魔都的誕生第367章 禮遇隆重第196章 開寶八年第34章 三次鐵離之戰第466章 經濟制裁第63章 夜訪人妻郭第24章 太子新結良媛第350章 韶州大捷第193章 遼國上層的憂患意識第159章 亂情第110章 議取淮南第230章 邊情暫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