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銀州叛亂

“好啊!真是什麼牛鬼蛇神都冒出來了,什麼三流貨色,也敢挑朝廷?時至深冬,東京的宮城浮蓋了一層積雪,在皇帝憤的斥罵聲中簌簌發抖:“這個李繼遷是什麼東西,也敢背反朝廷,給他的狗膽!”

怒火中燒,龍顏大怒!面對皇帝近乎咆哮的斥責,在場的大臣都不由瑟瑟發抖,低着頭裝死,不敢答話,只是默默地等待着劉皇帝發泄。

而最緊的,要屬武德使王寅武了,箇中之事有苦自知,他已經意識到,自己犯了大錯,太過疏忽了,怎麼沒想到,當初的漫不經心,會讓自己陷入如今的窘境。

剛過完冬至,劉皇帝昨夜在崇元殿舉行了一場冬至夜宴,氣氛還算和諧,既過佳節,又爲風波不斷的開寶二十年做個總結,安撫羣臣。

然而只隔一夜,榆林道便上報了一則消,党項貴族、定難軍李氏後裔李繼遷在銀州發動了一場叛亂,糾集了一干逆賊叛匪,襲擊了銀州北部明堂川畔的一處刑徒營,釋放刑徒,攻掠村鎮,席捲部,殺戮官吏,舉起了反叛的大旗。

這樣的亂,實事求是地,算不得什麼,在過去的這些年中,大漢從南至北,動亂、叛亂髮生了不只一次,前些年執行胡民漢化政策之時,幾千人叛亂隊伍出現過,但都被朝廷強力鎮壓了。

因此,李繼遷在銀州掀起的這場千八百人的判斷,僅從規模而言,實在是微不足道。但是,此次叛亂的性質,卻十分嚴重。

劉皇帝党項人的打壓,對拓跋李氏的控制,已然形成了一種慣性,然即便如此,仍舊讓李繼遷鬧出了這麼大的動靜,此事反應出的,顯然是朝廷本身出了問題,不論是監管,還算政策的執行上。

另一方面則是,與過去那些散亂無章的大小規模叛亂不同,李繼遷是公然挑戰朝廷在榆林的統治秩序,打出了光復夏綏,重建業,爭權党項人立的旗號,這影響可就大了。

這樣的號,對於夏綏的党項部族而言,是極具蠱惑力與煽動性的。不論這些年朝廷在夏綏區的實邊上付出了多大努力,都沒有改變一個本的現狀,那是該地區的主民族,仍舊是党項人,與之相比,漢民的數量確實增多了,但還是少數,並且未必與朝廷完一條心。

再兼朝廷近些年實行了一些堪稱粗暴的少民政策,固然對其傳統的益階層造成了巨大打擊,但同樣滋生了大量矛盾與衝突,引起了党項人的不滿。

過去這些年,夏綏地區衝突斷,就是明證,當年的夏州党項人叛亂,就是矛爆發的一種表現。

而沒有發生太大的動亂,也是迫於朝廷的強權,以及嚴密的監視控,但不滿的情緒卻始終在積累。

且在拓跋李氏被舉東後,党項部族在朝廷的分化下,漸成一盤散沙,難以形成合力,自然好對付。

朝廷對拓跋李氏在党項人之間的響,確實有所消除,但不到二十年的時間,想要將其近百年的影響給拔除也不是容易的事)

再加上,着廷政策的改變,越發強硬的態度,越發嚴厲的管制,壞傳的做法,也得一些党項部民開始懷念起定難軍統治時期的日子。

尤其是一些党項族、老人,二十前,地舒適,整個夏綏都是他們的地盤,他們種地放牧,沒有嚴厲的管束,沒有漢人來奪生存的土壤,沒有官府來分潤西北鹽池的利益。

但如今是什麼情況,民不聊生,飽受欺凌與壓迫,越是經歷過難軍時代的党項老人,那種感觸就越深。

因此,在夏綏地區的党項人,大多數人對於朝的統治,都是心懷不滿的,哪怕是一些新成長起來的輕人,也難免受到老一輩人的影響。

在這樣現狀下,李繼遷這樣一個拓跋李氏的嫡系子孫返回西北,高舉“義旗”,能夠造成的

影響,絕不是一般夠比擬的。

再加,李繼遷的先祖乃是“党項戰神”拓跋思忠,也一面可以豎起招徠部衆的旗幟。哪怕是事上拓跋李氏對党項人的影響力並不像當年那麼強,但做了符合民意的舉動,也能獲得不小擁護)

有這些考量在裡面,劉皇帝如何能不惱火。李繼遷當然不被劉皇帝放在眼裡,但這個總歸是有些“名聲”的,畢竟是“西夏”的奠基人,宋形勢之間有着本質的區別,也仍舊難免讓他多幾分警惕。

爲關鍵的,他明明對党項人已經足夠警惕了,甚至使出底抽薪的辦法,把拓跋李氏盡數內遷,並嚴防死守,仍舊出現了這樣的漏洞,這就更讓劉皇帝憤怒。

他只得,是有人不把他的訓誡當回事,對他的政策執行不力,有人懈怠瀆。再加上這一的種種順,各種風波,經讓劉皇帝十分敏感了,諸多因素匯合到一,自然引得劉皇帝大怒。

而於王寅而言,就更爲惶恐,畢竟,當初關於李繼遷殺人逃亡之事,其侄王玄真是有過匯的。

不過那時候,他一心放在河西案上,後來又因盧案,亂了方寸,更不會在意一個小小的李繼遷,只當是一般的殺人逃亡案件來判斷。

但是,事實證,他完全大意了。而事後看來,繼遷殺人滿門,箇中緣由,確實不同尋常,而皇帝明明對党項李氏另眼相看,他武德司也是有監督之責的。

如今,李繼遷在西北鬧出這麼大動靜,挑戰朝廷的底線,公然背叛漢,並且很可能造成極其嚴的惡果,王寅武如何能不慌張。

當榆林的情報傳回之後,王寅武就已經坐蠟了,而劉皇帝的反應,則更讓他驚懼已。甚至到面聖了,他還是沒想好,如何應付此事,又如何減輕他與武德司在其中的責任。

“武司在做什麼?相州官府在做什麼?銀州官府又在做什麼?”劉皇帝的責問仍未停,狠狠地盯着王寅武:“李繼遷這賊子都跑到銀州,都豎起反的大旗了,你們事前竟然沒有一點反應?”

“陛,陛下,臣有失察之過!”大冬天的,面對劉皇帝刀子一般的目,王寅直覺渾身難受,冷汗迭出,話都有些說不清楚,極力想要彌補什麼:“目前形如何,尚不明瞭,臣已然令,讓榆林、州探吏調查李繼遷及李氏......”

“好嘛,榆林道的奏章都上來了,你連具體情況都還沒有搞清楚!”一聽這話,劉帝更是毫不留情地責難:“武德司已經墮落至此,遲緩至此?要爾等何用?

“臣有罪!請陛下治罪!”王武徹底慌了,根本找不到自圓其說理由,兩腿一軟,就倒在地。

太子劉暘在旁,見劉皇帝怒火攻心,趕忙出言勸道:“還陛息怒,保重御。既然叛亂已發,而今之計,還是快平定亂事,恢復治安,以免造成更大影響!”

太子這一開口,其他人也終於敢說話了,財使王跟着發言:“陛下怒,龍體爲重!”

趙普自然不能落後,也開口了,不過反應倒也還算平靜:“太子殿所言是,眼下以平息事端爲先,避免擴大,拓跋李氏,在党項部族中,有不俗的影響,必不能放任,需嚴打擊!”

樞使劉廷翰也主動稟道:“銀州叛事發生後,當地官府就已反應過來,李繼遷匪衆不足兩,也未對銀州城造成大破壞。榆林道都指揮使王侁親自調動兵馬平亂,賊衆已然潰散......”

隨着劉暘與幾名大臣勸慰,劉皇帝怒火有所平息,然而聽劉廷翰的彙報,又忍不住怒道:“李繼遷呢,他的首級呢”

劉廷翰疑下,硬着頭皮答道:“叛衆潰散後,賊首李繼遷率領殘部遁出城,逃往沙漠......”

“王侁在做什麼,還讓賊首逃脫?”

劉皇帝目光銳利地讓人驚悸)

第139章 銀州叛亂

第40章 濮州案(3)第453章 注水的開寶功臣第286章 進兵方略第241章 “戲言”第55章 乾脆的勝利第63章 武德奏事第87章 對夏綏事宜第167章彈冠相慶第369章 找上門來第130章 西北剿匪第107章 練將如礪劍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國版圖,排隊辭世第318章 皇子們漸漸大了第422章 朕的話說完了第122章 連鎖反應第321章 合理避稅第265章 秦鳳既定世宗篇48 建隆十八年第47章 戰略所向第475章 趙盧之間的齟齬第107章 練將如礪劍第18章 詔議國策第12章 如此安慰第102章 政爭這種事是很正常的第199章 雁門大將第92章 定州事第304章 楚州第293章 北伐的尾聲2第447章 天子尤善反省第325章 裁判下場第36章 李業告狀第131章 東京亂象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51章 該當有所“表示”第384章 反響第5章 王樸走了第187章 大漢的軍事官僚地主第150章 爲將軍踐行第351章 滿朝之中,只此一人第356章 太子犒軍,限期已至第41章 探監第431章 花蕊夫人之殤第70章 大禮第148章 教誨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黃河口岸第353章 信使第372章 封王第99章 又窮了第1795章 父子夜談第388章 考制利弊第247章 留給遼陽的時間不多了第8章 瓊林宴第57章 揚州案有結果了第167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2)第139章 韓常案第1779章 四王畢第108 狀元世宗篇34 由“勞務輸出”引發(等待更新)第303章 兄弟之間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第5章 春闈第406章 影響擴大第239章 南口大戰8第285章 吃酒烤肉議荊湖第277章 軍政安排第1759章 生財之道第322章 針鋒相對無題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時代第203章 勝利的意義第92章 定州事第505章 最後的旅途5第293章 生於憂患第73章 安東大開發4第456章 遺澤第36章 激戰三江口第437章 二十年難遇的大水第81章 兩日而克第318章 碩果僅存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協的,裝傻的,跑偏的第1章 揚州的風波第488章 真實第440章 又借錢?不借!第31章 送行第64章 朕要親征爲耿公復仇!第163章 開封修不修第189章 燕王南來第11章 局勢變化於未測之際第47章 八十萬軍隊帶來的壓力第407章 麻煩第26章 要堅持做大漢的忠臣第123章 孔氏之疑第135章 最後的堅守第1750章 《桃蘭賦》第87章 兄弟第105章 密探專奏第2095章 太宗篇42 三項任命第61章 北使南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