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中秋

bookmark

鄴都的戰況,於東京朝廷而言,分外揪心,自古圍城相持,久戰不下,對雙方來講,都不是好事。站在漢廷的角度,生怕出了什麼意外,爲城中鄴兵所趁,導致敗績。

這種事又不是沒有先例,當年後唐末帝李從珂坐困愁城,而一朝之間反敗爲勝,甚至直下洛陽,奪了皇位。當然,那是李從厚自己作死,幼兒持戈,爲庸臣所惑,操之過急,而至敗亡。兩者之間,並沒有可比性。

但是,朝廷諸公,顯然是被慕容彥超那一敗搞得有些神經緊張了。更重要的是,他們不想將這場仗打成一場持久戰,國庫實在消耗不起。並且,戰事不利的消息傳揚開,對大漢而言,當真是個壓力不小的考驗。

當然,在劉承祐看來,情況遠沒有朝堂諸公想象中的那麼危險,他們是自己嚇自己。通過前方戰報與身在前線的郭榮的私信可知,鄴城的局面基本牢牢掌控在漢軍手,雖進攻乏力,但杜重威也別想翻騰出什麼水花來。高行周老成持重,用他爲帥,是用對了。

但是慕容彥超......

提起慕容彥超,朝堂之上,最感尷尬的,估計只有皇帝劉知遠自己了。對這個弟弟,他真的有點怒其不爭,完全沒有領會到自己安排他副職高行周的意圖。

在陣前,上躥下跳,攪擾軍心不算,前不久還遞密報來京,彈劾高行周擁兵自重,請朝廷早作準備。劉知遠要是真昏庸點,受其蠱惑,這江山恐怕還真撐個半載就走下坡路了。

然而,對於慕容彥超,還是置之不聞,只是使人告誡之,同時降詔勉勵撫慰高行周。皇帝的顏面,有的時候,還真是挺沒道理的。

事實上,鄴都那邊的問題,歸根結底,還是將帥的問題,朝廷安排的問題。但是經那麼一折騰,城下漢兵的銳氣也消耗得差不多了,到眼下這個地步,哪怕換帥,都解決不了問題。

所幸,哪怕鄴都戰事不利,沒有什麼進展,朝廷的支持仍舊沒有減少,自東京,大量的軍需物資,仍舊通過運河向北邊輸送而去。同時,劉知遠沒有隔着幾百裡,對前線進行微操,催促攻城作戰什麼的。

前方戰事再焦灼,後方的生活還得過,再苟且,中秋佳節不能含糊。憑欄遠眺,吹夠了冷風,擦着泛紅的鼻子,劉承祐回府。

此時的周王府中,正處忙碌之中,僕人們張羅門庭,結飾臺榭,有劉承祐的叮囑,並未鋪張,不過畢竟是過節,再縮減,王府的排場總歸是要有些的。府中的洋洋喜氣,倒沖淡了些許劉承祐臉上的嚴肅。

“殿下,您回來了。”耿氏一身淡彩的衣裳,親自將劉承祐迎入堂中。

作爲劉承祐到如今爲止唯一的姬妾,以女主人的姿態,在府中張羅着。

“這些事情,讓李婆與府中管事去做,哪用你親勞?”劉承祐說了句。

“不妨事。”耿氏展顏一笑,美眸中秋波,幾乎要將劉承祐融化。

探手,輕輕地在她肚皮上摸了一下,劉承祐牽着其手,與其入得花廳。

大概前番韜光養晦,造人運動,耕耘不輟,不久前,耿氏被發現有了身孕。這個是件大事,對劉承祐,對皇宮裡的帝后,都有特殊的意義。耿氏肚裡的孩子,不論男女,可都是劉知遠與李氏的第一個內孫。

孩子,又是劉承祐的一個加分項。

大哥劉承祐比劉承祐大了不少,二十五六歲了,膝下竟無一丁半女。很早便娶了妻,姬妾也有幾人,可是無有孕者,實在不得不讓人懷疑,他的身體出毛病了。

而耿氏有孕,前番更是引發了這個問題。然後,嗣君之議再度爆發,不過這一回,有聰明人想了個“兩全其美”的好辦法,由劉知遠定下盟制,帝位傳承,兄終弟及。

聽起來,倒是個不錯主意,既完美化解了仍舊延續着的儲位的爭端,維護了國家的穩定,同時兄終弟及,還能避免出現主少國疑、江山不穩的情況,簡直一舉多得啊......

然而,稍微想深一點,就知道有多不靠譜了。劉知遠傳劉承訓,劉承訓傳劉承祐,劉承祐傳劉承勳?劉承勳又傳誰?

根本經不起推敲,正常情況下,兄終弟及,絕對是取禍之道。湖南的馬楚就是這麼做的,活生生的例子擺在眼前,然後搞出了個“五馬爭槽”的典故。六月馬希範才死,如今馬希廣與馬希萼兩兄弟已經兵戎相見了。

進言將此條寫入祖制的大臣,不是愚蠢,便是別有用心,該殺。

廳堂上,也張掛着彩頭,佈置着秋花,分外雅緻。坐下,耿氏自婢女手中接過一盤糕點,自盂中淨手,拿起一塊,喂到劉承祐嘴邊:“二郎,這是新制的桂花糕,你嚐嚐。”

劉承祐瞟了眼,方方正正,亮黃亮黃的,賣相很不錯,散發着酥香,不大,一口可含。

“怎麼樣?”

“不錯。”

劉承祐的反應雖不夠積極,但得到了認可,耿氏也是笑靨展開,柳眉輕彎。

“準備準備,今夜隨我進宮赴宴。”歇了片刻,喝了口水,劉承祐對耿氏說道。

“是!”玉面之上,喜色洋溢。

望見在庭中支使着王府僕人的李崇矩,劉承祐想到了什麼,將之喚來問話:“東西都已送到各府了嗎?”

“按照您的吩咐,十二的時候,已然送至。”李崇矩躬身答道。

中秋佳節,這人情往來,是免不了的。此前,劉承祐命人置辦了幾十個禮盒,分別送往與劉承祐關係親近的朝臣府上,當然,最重要的是他那些舊部。禮物也不是什麼貴重物品,就是些時令瓜果、物產,心意送到,也不虞別人說什麼閒話。

傍晚時分,拾掇一番,劉承祐便攜耿氏,進宮赴宴。宮內,也是張燈結綵,不過僅針對於仁明殿。以國事艱難,在李氏的建議,並未有大操大辦,只是叫上劉承訓這幾兄弟,進行一場家宴。對文武大臣,則下詔勉勵了一番,並自宮中分賞了一些秋食。

講道理,劉知遠這皇帝做得,很平庸,或許於民尚未有恩德,但自身倒是挺自律,基本沒有奢靡鋪張的舉動。治政方面,也算勤勉,然而,這大漢江山在他手中,仍舊如泥足巨人,邁步艱難。

說到底,還是用人的問題,並且,在簡政厲行,革除弊病上,劉知遠並不積極。

而朝堂上,“河東系”的那些將相,爭鬥不斷也就罷了。在這中秋,皇帝一家子都清簡慶節,外邊的大臣們,有不少卻是“喜迎佳節”,呼朋引伴,在府中飲酒玩月,好不熱鬧。尤以蘇逢吉、史宏肇爲甚。

就是一場家宴,劉知遠夫婦,劉承訓三個親弟兄,再加獨女永寧公主及其夫宋延渥,還要算上劉承贇這個養子,總共就九個人。

耿氏穿着一身命婦裝,自懷孕後,他被劉知遠封爲晉國夫人。畫着淡妝,有些侷促,與劉承祐大嫂、姐姐一道被李氏喚過去敘話拉家常。母以子貴,對耿氏,李氏顯然十分關心,私語間叮囑不斷。

至於劉承訓這幾兄弟,則聚在一塊兒,喝酒暢聊。劉承訓身體似乎恢復得差不多了,至少從外表看不出來,只是時不時地要咳嗽兩聲。

直到劉知遠至,近來心情顯然不好,不過也強露出個笑容,話不多,只是說了句:“國事不寧,一切從簡,莫嫌清苦。”

“不敢。”

“我們這一家人,有許久沒有這麼聚在一起了。”李氏嘆了口氣。

一家人在一起,也沒有刻意地去講什麼宮廷規矩,沒有那麼多束縛,就如普通百姓,閒談間便感受着親人間的溫馨氣氛。

兩名宮人,合端來一塊餅,餅如圓月,曰“小餅”,實際上就是月餅。小餅不小,李氏親自操刀,一家人分而食之,味道沒有太特殊,吃的是節韻與氣氛。

幾杯酒下肚,氣氛也就徹底放開了,話開始多了,劉承祐的表情比起平日裡都豐富了許多。

劉承訓飲酒略急,大嫂坐在他身邊,小聲地勸說,可是有點勸不住。大嫂長相算不得絕世佳人,出身小門小戶,但氣質溫婉,爲人賢惠,甚得其心。

大概是心有所感,劉承祐不禁對劉承訓勸道:“大哥,少喝點。”

劉承訓也朝劉承祐露出一道笑容,擺了擺手:“無妨,今日過節,高興。二郎,爲兄敬你一杯......”

劉承訓這段日子,心中也是憋着事,子嗣的事,挺糟心的。

劉承祐附和着,一飲而盡。酒是新開封的陳釀,味道醇厚,略甘。

抹了把泛紅的臉,劉承祐又主動去敬姐夫宋延渥。劉承勳那小子,被放開了管制,竟然跟劉承贇拼酒,沒幾杯下肚,便醉醺醺的,靠在養兄身上。宴間的氣氛,始終其樂融融的。劉知遠看着這一切,心態倒也徹底平和下來。

及至夜深,東京城中,各處仍舊佈滿了星星點點的火光,無論是高門貴族,還是尋常百姓,基本都聚在一起,賞月聊天,相互慰藉。絲篁笙竽之聲不絕,坊間長聞,閭里兒童嬉戲的聲音。

不管日子如何苦抑,都是明日的事了......

第346章 文人風骨第28章 澧陽之戰第1780章 侵入黑汗國第14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284章 讓皇帝放心的少數人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難欺第20章 武德司的收穫第267章 國難之際第228章 檀州大捷第77章 潘美請纓伐安南第1748章 應急機制第335章 高麗服軟了第296章 缺人了第1719章 什麼忌諱的事都敢聊第226章 馮道請辭第324章 交代第84章 劉承祐的決定第285章 胃口極大的反擊第39章 歸義軍有歸心第47章 高麗定安之事第23章 室韋女真一番戰終,宗親無特權第254章 應州大軍第452章 皇孫第179章 東京風波,向帥自首第304章 過去的三年第2142章 世宗篇17 理藩院事第164章蜀臣第140章 殺心大起第166章 石熙載的施政理念第252章 後蜀君臣第114章 耶律阮稱帝第152章 壓抑的成都第451章 完顏來朝,東北將亂第275章 令人絕望的未來第368章 宰相們的異見第172章 川蜀定製,鍾謨彙報第136章 進退不得第396章 天花板第153章 亂事終不可免第35章 東歸第317章 劉皇帝還是那個劉皇帝第1729章 太子之問第111章 棉稻,後疾第175章 在滑州第352章 隔代嗣君再起微瀾第247章 留給遼陽的時間不多了第323章 盛世之下的隱患第2102章 太宗篇49 魔都的誕生第379章 蕭思溫第92章 萬歲殿宴第100章 梁山濼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51章 如今的大漢第49章 南國風起第39章 濮州案(2)第207章 還京第39章 歸義軍有歸心第6章 遺奏十條世宗篇45 漢金衝突第2061章 太宗篇8 公國第153章 未來將帥第303章 趙普北上第327章 派系第269章 軍事會議第43章 東京聲色第149章 河東巡撫第1章 柩前繼位第92章 欒城之戰(4)第2136章 世宗篇11 政法大學堂第158章 劉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1767章 心頭髮慌第364章 皇子戍邊第1693章 安西王第186章 李國舅的愚民傾向第325章 成長與成熟第356章 磨礪與考驗第126章 近臣之殤第156章 河東風雲(3)第183章 李相爲帥第137章 後宮那點事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第377章 難知禍福的決議第380章 饒樂國第375章 由創業走向守業第197章 剛愎依舊第446章 流光園第137章 後宮那點事第345章 玉林狗肉館第324章 交代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聲音第171章 我能說,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嗎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316章 狀元、探花兩條路第386章 以發展的眼光看待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議第244章 邊帥變動第159章 禮尚往來第395章 瘋漲的鹽價第1章 何謂開寶第364章 漢宮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