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難知禍福的決議

bookmark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少林自然是將寺內最好的禪房拿出來招待劉皇帝,環境自然是極好的,不過,劉皇帝並不能有太多深切的感觸,只是體會了一番清幽的環境,便再無興趣,他不談禪、不修禪,只是求個下榻之所罷了。

很有必要的,禪房是又被仔仔細細檢查了個遍,以免有什麼機關或者埋伏,爲了劉皇帝的安全,再小心也不爲過。這種處處顯露出的戒備與針對,也更讓寺內僧人心驚膽顫。

至於奉上的齋飯,則根本沒有經寺中人的手,連食材都是由專人從山下采買的,劉皇帝在飲食安全上,素來注意。上少林吃齋飯,大抵也就體現在少林這個地方了。

“昏倒了?無甚大礙吧!”禪房內,劉皇帝以一個打坐的姿勢壓在蒲團上,身後牆面上掛着一個極富靈韻的“佛”字,面對張雍的彙報,很是意外。

張雍答道:“迎駕畢,宏泰主持回到僧房後,便氣力不支, 轟然昏厥。經寺中藥僧診治,已然好轉甦醒!”

“什麼緣故?”劉皇帝對此似乎沒有任何自覺。

張雍小心地打量了劉皇帝一眼, 道:“據說是急火攻心!”

“哦。”劉皇帝應了聲, 然後調侃道:“看來這宏泰老主持的修行, 也還未臻至化境,未得圓潤無缺啊!”

“此必爲陛下君威所懾!”張雍謹慎道。

劉皇帝與老主持的談話, 他可是跟在旁邊聽得真真切切的。若是他面對劉皇帝那番誅心之問,只怕早就伏地稽首請罪了,老主持雖然修了幾十年的佛, 但還得顧念少林寺,顧念他的徒子徒孫。

“什麼威不威的!”劉皇帝聞之搖了搖頭,看着張雍道:“老主持如此高齡長者,還受此驚嚇,的若是真有個好歹, 豈不是朕的罪過了?”

沉吟了下, 劉皇帝又問:“今日朕的表現, 是否有些倚勢凌人, 有失君儀?”

對此,張雍回答得乾脆及時,認真地道:“陛下乃天下至尊,本就凌於萬物衆生之上, 何談欺凌?雷霆雨露, 皆是君恩,闔寺僧衆, 概莫能外!”

“你們這些學士翰林, 確實會說話, 朕聽得也舒服!”聞言,劉皇帝笑了笑, 道:“不過,這些話若是聽多了, 朕還真怕自己會飄飄然而不自知。”

張雍略顯尷尬,然而, 劉皇帝這看似清明冷靜的言論表現之下,或許早已是志得意滿。

“適才朕關於佛寺僧衆管理限制的想法, 你以爲如何?”劉皇帝談起正事。

想了想,張雍道:“陛下聖明燭照,此議甚好。”

“好在何處?”

“若能對天下佛寺及諸寺僧衆限定數目, 則必能限制佛門無止境壯大,同時, 也可彌補官府監督考察華而不實的漏洞!”張雍侃侃而談:“甚至於,對於諸佛寺所擁寺產僧田的數目,同樣明定限制。另外,對於違反朝廷限令的佛寺僧衆,也當制定一套嚴厲的懲戒辦法,如此,方得完善!”

“乾祐滅佛,天下僧人對朕怕已是深惡痛絕,這些年朝廷政策放寬,沒有多加打擊,好不容易過了些安心日子,再施此限令,怕是這些佛門釋衆,要恨不能食朕肉,寢朕皮了!”劉皇帝輕笑道。

“陛下當朝,區區佛門,焉敢怨怒?”張雍自信道。

“那繼世之君呢?兩三代之後,後人還能嚴守此制嗎?佛門就無突破此限制的辦法?”劉皇帝反問道。

“陛下開國定製,後人自當遵從,豈能違背?”張雍遲疑了下,稍顯底氣不足地回答道。

事實上,要按照這個思路講下去,是不會有個結果了,未來太不可測,不要說對佛門的限令了,就算是朝廷法律成制,都是在不斷變化的。

制度雖立,更要要的, 還是如何執行與監督, 而這些, 都需要靠人去做,凡是靠人做的事情, 都不會有個完全,這一點,劉皇帝早就有十分清晰的認識。

因此,劉皇帝笑了笑,輕嘆道:“罷了,朕也不去操繼世之君的心了,先把能做的事先做在前頭吧!有些事,也只有朕能去做!”

“陛下襟懷,臣欽佩萬分!”張雍道。

“關於這份限令,就由你牽頭,找些人,先草擬出來,交由政事堂覈定!”看着張雍,劉皇帝交付任務。

“是!”張雍略喜,這是給他一份功績啊。

“另外,不只佛門,各地道觀廟院,也當效仿此法!”劉皇帝又補了句。

“是!”張雍略感意外,包括他在內的很多人,都以爲劉皇帝只是厭惡佛門,方纔有這諸多的警惕針對。

但從此言看來,劉皇帝或許還真不是單獨針對佛門了。

而劉皇帝琢磨了下,稍微遲疑了下,又道:“另外,至此之後,大漢佛道之外,悉爲邪教異類,嚴厲禁絕!”

顯然,劉皇帝要搞一刀切了,意圖對大漢國內宗教進行一次清場了。張雍呢,或許也只當一個政治任務來完成,並沒有深入地去權衡思考,果斷答應,皇帝怎麼說,他就怎麼做。

“朕聽聞,這些年大漢各地,尤其南方,出現了一大批異教邪惡作祟,蠱惑人心,誘導百姓祭奠邪神。廣西布政使範旻此前在境內取締淫祠達數十所,該當予以表揚,當敦促天下道州官府,加強對境內邪異的監察,一應淫祠,全數取締,朕要肅清出一個朗朗乾坤!”劉皇帝冷冷道。

大概是感受到了劉皇帝語氣中的堅決,張雍慎重地應是。

劉皇帝又思考良久,方纔嘆道:“朕又要得罪一大批人了,如此插手世俗之外,也不知是福是禍!”

張雍道:“陛下所爲,爲國爲民,澄清世界,功德無量!”

“對於這些蠱惑人心的邪教異類,冒起一個,打擊一個,朕絕不手軟!”劉皇帝態度強勢無比:“你擬寫一份章程,將朕的意思表達清楚,發回洛陽,此事,還是交由趙普他們去做!”

“是!”

“另外,此議或許會在民間引起一些騷亂,朝廷當率先示警諸道州官府,接下來當加強這方面的防備,以免生動盪!”劉皇帝又道。

“遵命!”

“去做事吧!”劉皇帝揚揚手:“朕乏了!”

“陛下安歇,臣告退!”張雍躬身行禮,緩緩退下。

喦脫等近侍也受命退下,房門輕輕掩上,禪室內的光線黯淡了一些,劉皇帝攤直做得有些發麻的雙腿,靜靜地想了想,面容之間難免浮現出少許憂慮。

自古以來,宗教之事,往往成爲一種麻煩,劉皇帝也不知他這番嚴令推行下去,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信仰這東西,沾上或許就是麻煩,不可不慎。

但是,若什麼都不做,他又心裡不痛快,畢竟,哪怕不提其他,作爲皇帝的本能以及一代雄主的威嚴都在驅使着他,要強化朝廷的統治,深化官府的權威,世俗之外,也不例外。

至於天下百姓,可以信教,但是,接受朝廷的統治管理纔是第一的。倘若,真因爲此事,而引發一些亂事,那在劉皇帝這裡,反而證明這樣做的必要性。

如劉皇帝所言,有些事,只有他能做,其他人,沒有那個魄力,也沒有那個能力應對可能發生的麻煩。更多人,或許更希望看到一個安定祥和的世界,哪怕有所妥協也沒關係,但如今的劉皇帝,是很少有事情能讓他妥協了。

思慮一陣,劉皇帝的目光反而更加堅定了,表情在暗淡光線的照射下也隱隱透着冷厲,有些滲人。

“佛?道?”嘀咕了一陣,劉皇帝嘴角又揚起了點笑意,轉身扭頭,看着背後牆面上那傳神的佛字,不由嗤笑道:“我拜天拜地拜父母,就是不拜你!在我的帝國,還得你來拜我!”

第241章 錦州陷落第222章 鑾駕臨幽州第26章 新政與人事第109章 制舉收尾第74章 根由在朝第331章 泰來樓第1725章 見微知著第29章 太后的病第67章 又去一老第254章 久待良機第282章 宋琪的治策第375章 由創業走向守業第93章 來自地方的聲音仁宗篇8 罷相“疑雲”第445章 捐資捐款,天災不斷第134章 回府第104章 平息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第30章 滿堂春宴第67章 劉煦娶親第2083章 太宗篇30 雍熙二年第1738章 逆賊授首,準備撤軍第32章 郭氏之慮第422章 安東國的第一個冬季第19章 輕取江陵3第117章 帝幸瑤華殿第169章 武德司二三事第381章 劉皇帝返京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第46章 駙馬的上下兩策第364章 過韓府第67章 遺表第67章 遺表第186章 邢州事了第37章 新政第152章 又是一年二月二第97章 再臨六合第441章 劉皇帝的財產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協第396章 天花板半島史話·話說林邑第140章 兩個皇叔第344章 劉規改革第212章 開寶北伐第175章 蜀定,凱旋第348章 潘帥喜迎敵援第103章 強勢、陰謀第19章 趙匡贊北上第36章 奉宸營第19章 罷免兩勳貴第70章 安東大開發1第31章 邊公在任第334章 交待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頓第114章 三樁大功第152章 失意政客第187章 大漢的軍事官僚地主第1772章 處置第423章 安東國的權貴們第12章 方略第309章 交待後事第279章 當年三傑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下)第85章 異心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2060章 太宗篇7 開寶老臣第110章 拉劉承訓下水第300章 靈州換任第443章 皇城使危矣第351章 林邑國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第154章 河東風雲(1)第164章 監國第35章 東歸第108章 戛然而止第184章 心照不宣第277章 軍政安排第123章 株連不可避免第364章 沉默第129章 勳貴與官僚第249章 樞密院內第19章 韓熙載都等急了第351章 林邑國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240章 家宴第433章 韜光養晦第102章 政爭這種事是很正常的第410章 剋制第54章 臨陣指揮,盡委諸君第400章 柴榮死了第478章 開寶二十九年第125章 由土地問題引申第120章 多子多福第191章 趙思綰的背反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1699章 整飭西北第481章 行宮第180章 過鄴都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慶,巡幸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