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其所述,劉皇帝只是點了點頭,沒有作話,略作沉吟,方纔問劉暘道:“此番,我廣邀羣夷入京做客,是何原因,其用意何在,你應當清楚吧,不至真以爲,是爲了同這些內外蠻夷共商國是吧!”
聞言,劉暘露出了一點笑意,輕搖頭,道:“兒雖愚鈍,難以全然明悉聖意,但經過這半年多的研討、觀習,多少有所猜測。
共商國是之說,不說兒,就是滿朝臣工,也不會有多少人會當真。爹與趙相爲政,此前也反覆提及過,大漢如今需要的是安穩,需要養育百姓,恢復國力,從各條戰線,採取收縮,鞏固根本。
這些年,大漢擴張過速,恢復開拓之土以數千裡計,雖戰果輝煌,所費錢糧,損折兵馬,代價巨大,導致根基不穩,已至大漢難以承受的地步,因而亟欲停下腳步休整,以鞏固勝果。
時下,高麗已然達成和議,西域局勢隨着輪臺、北廷收復也漸趨於平穩,只要朝廷釋放善意,在短時間內,可以保持一段時間的和平。
如此,除北方契丹之外,大漢已基本做到了弭兵休戰。唯有西北、西南這些地區,地理民情風俗,紛繁複雜,極難料理,這些年衝突不斷,以致邊鄙不寧,雖爲疥癬之疾,卻也牽扯了朝廷不菲的精力與財力。
並且,朝廷若不加警惕,長此以往,或將以小疾成重症。因此,若能以朝廷主導,延攬諸族,以期和平,減少朝廷的麻煩,讓大漢將更多的精力用在恢復國內,打擊遼國之事上,是個順勢而爲的抉擇......”
“看來對此事,你也確實用了些心思去琢磨!”聽完劉暘的見解,劉皇帝意態平和了些,衝他道:“那你覺得,此舉會有作用嗎?倘若會,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能否如朝廷所願?”
聞問,劉暘再度思考了一會兒,輕嘆一口氣,道:“若說完全消弭禍端,達成和平,諸族共榮,只怕難以做到,即便大漢再是強盛,也難使內外諸族心悅臣服,即便迫於威勢,也可能面誠心狡!
不過,若能通過此舉,招攬一部分親漢部族,保證諸族主要勢力,與朝廷合作,共同維護西部邊境安寧,對朝廷而言,就已然能夠減輕不小的負擔了!
至少,經過此番與會磋商,在未來十到二十年之內,可以保證西部諸邊的安定!”
劉暘說完這番話,不由地輕吐一口氣,劉皇帝聽完,也露出了點笑意,不過,卻稍顯莫名地問了句:“十多年來,對於大漢的在西北西南邊陲,戍防、拓殖、行政等各項支出,以及發生的各類地區衝突、叛亂,你可有詳細調查過?”
劉暘一愣,不過只是一剎那的功夫,便應道:“雖未有詳細調查,但多少有些瞭解,確實不菲,僅西北四道,便常年駐有戍卒逾六萬,近些年,爲北伐之事,更突破十萬大軍,僅軍費一項,每年朝廷支出,就不下七百萬貫之巨!
另有云南、黔中及諸邊州關隘戍衛,所費錢餉同樣巨大,至於其他各項行政支出,也不是一筆小數目!”
劉皇帝點了點頭,並不在意劉暘對此有無具體細節上的瞭解,而是說道:“西北四道一以及雲黔駐軍暫且不論,這屬於特殊情況,今後終將陸續減負。
僅說其餘邊地,爲戍守治理鞏固,每年官俸、軍餉及一應行政開銷,每年固然花費不菲,需要朝廷持續投入支援,但以大漢的國力,可能支撐?”
不待劉暘答話,劉皇帝便自顧自地說道:“我可以肯定地告訴你,倘若前番北伐,靡費過大,耗盡國庫,以朝廷的財力,這些支出,是足以支撐的!
因此,致力於地區和平,消弭中途,爲朝廷減負,並不是此番大會的主要目的!只要朝廷國力財力恢復,你所說的那些,都將不是問題!”
聽劉皇帝這麼說,劉暘臉上露出一抹納罕,旋即謙虛認真地請教道:“恭聽爹教誨!”
劉皇帝則幽幽然地說道:“此番召諸勢力進京,說得好聽點,是爲和平共處,造福邊地百姓安康,但實際上,就是大漢的一種妥協與退讓,這一點,你心裡要有個數!”
聞言,劉暘的表情陡然嚴肅起來,似乎有些難以接受,低聲道:“是!”
“自乾祐北伐之後,我已經強勢了十多年了,大漢對於周遭國家勢力,也同樣強勢了這麼久!”劉皇帝長嘆道:“但至如今,卻是不得不有所退讓了!你適才所言,確實有道理,也直指當下大漢的一些困難與窘境,但你知道,大漢真正的問題,在於何處嗎?”
面對劉皇帝這一番問話,本就有些遲緩的劉暘,一時也有些反應不過來,只是表情肉眼可見地嚴肅起來,眉頭緊鎖,似乎在絞盡腦汁思考着自己疏忽抑或沒能體察到的聖意。
劉皇帝也沒有等他徹底想清楚,便道:“此番朝廷相召,可謂一呼百應,諸夷影從,原因爲何?那是大漢國力強盛,武德充沛,他們不敢不從,邊地或有齟齬衝突,但讓他們正面對抗朝廷,與大漢爲敵,他們同樣不敢。”
“他們對大漢,如今是畏服,先有畏懼,而後臣服,胡人畏威而不懷德,這乃是自古以來顛撲不破的真理!
此番,大漢欲與之共襄和平,最重要的前提,便是自身強大,強大到他們畏懼,不敢側目,難纓兵鋒,否則,我們的善意,對於這些蠻夷而言,就是軟懦,是示弱!”
“因此,只要大漢保持強盛,那麼一切問題,都不是問題,都將在朝廷的掌控之中。但是!”
說到這兒,劉皇帝停頓了一下,表情也變得異常嚴肅:“大漢如今的強盛,能夠保持到何時?倘有一日,大漢國力衰退了呢?國家的人財物力,難以支撐眼下對諸邊的戍守呢?
即便是當下,朝廷對於邊鄙之地的控制與影響,仍舊是薄弱的,倘若有那麼一天,大漢不再有當下之威勢,又將是怎樣的結果?
屆時,眼前的疥癬之疾,就可能化作惡疾重症!”
聽着劉皇帝說出這些話,劉暘臉色不由得發白,那是一種緊張的表現,雖然有些難以接受,但劉暘也不由自主地往那方面想,並且也不得不真正重視起來,兩眼一種,也浮現出少許的憂慮。
“我可以告訴你,此番朝廷的退步,只是權宜之計!似你所言,保十到二十年安定和平,那二十年之後呢?想要真正的安定,根本還在於大漢己身,那麼,你覺得,大漢能夠永遠保持強盛嗎?”
第362章 權宜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