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面聖

駐足片刻,一道身影現身,自殿中走了出來。是個錦袍老者,年紀不小,踏出門檻,佝着的身體直了起來,渾沌的眼睛恢復了清明一般,望了望殿外的風景,重重地舒了一口氣,身體明顯地鬆弛下來。

眼神一掃,注意到劉承祐,眼神一恍惚,朝他點了下頭,爾後腳步匆匆而去。

“那是何人?”劉承祐問候在殿前的一名內侍。

“回殿下,是天平軍節度使李守貞,前來東京述職朝拜,昨日方至。”

原來是他!望着那步下階梯,漸行漸遠的背影,劉承祐一下子想到了許多。此人都親自來朝覲見了,那杜重威呢?也許,得看劉知遠如何安排了。

並沒讓劉承祐等多久,劉知遠的傳喚諭下,收拾好心情,一絲不苟地理了理本就整齊的袍服,保持着自己都有些把握不住的複雜心態,踏入殿門。

垂拱殿內的佈置,很簡單,並沒有太多亮麗的裝飾,空蕩蕩的,透着股死板的味道,偏暗,冷啾啾的。

其內,劉知遠坐在御座上,手裡拿着本奏章,樞相楊邠與宰臣蘇逢吉俱在下邊,估計是接見完李守貞之後,繼續處理朝政。另有兩名劉承祐不認識的大臣,觀其服色,品級還不低,應該是劉知遠留用的後晉大臣。

劉承祐的腳步很輕,但他入內,迅速吸引了衆人的注意力,或多或少,都向他投以好奇的目光。目不斜視,步至御前,劉承祐拜倒:“兒臣,拜見陛下。”

低頭注視二子,劉知遠身體停頓了一會兒,隨後慢慢地放下了手中的奏章,擡手示意,渾厚的聲音迴響在殿中:“平身。”

“湖南之事,就如此吧。加馬希廣爲武安軍節度使、湖南管內觀察使、江南諸道都統,封楚王!”劉知遠先看向楊邠,吩咐道。

“是!”楊邠立刻應道。

不久前,“湖南王”馬希範死了,留下遺命,由其胞弟馬希廣繼位。逢劉知遠入汴,奉表稱臣,以求維穩馬楚政權。劉知遠自然欣喜,爲馬希範那奢靡無度的昏主廢朝三日,意思了下。

後漢之立,南方的割據政權中,馬楚這算是最先表示“臣服”。反倒是此前派人勸進的南平王高從誨,見劉知遠真的入主中原了,沒了動靜。至於南唐與後蜀,南唐有意於淮北,不過有賊心沒賊膽,後蜀嘛,眼下已成後漢京兆之患。

“你們先退下吧!”劉知遠又說,顯然是想同劉承祐單獨談話了。

羣臣有序告退,錯身而過之時,楊邠目光在劉承祐臉上停留了一下。劉承祐自然察覺到了,不露形色。

“坐。”殿中更靜了,見劉承祐恭敬地站在那兒,劉知遠指御座下方的一張椅子。

“是。”

規規矩矩地坐下,方纔楊邠便是坐這兒的,尚且能感受到一陣熱度。劉知遠繼續注視着劉承祐,只是深邃的目光中,帶上了明顯的審量意味。

一時沒有說話,劉承祐老老實實地坐着,這心態卻是不自覺間,平和了許多。劉承祐自問,沒有什麼值得心虛的。

趁着這空暇,劉承祐也謹慎地觀察着劉知遠。一種很直觀的感覺,威嚴更甚,那種隱約間的氣勢,讓人不敢側目。不過同樣的,劉知遠明顯蒼老了許多,那張蒼然嚴肅的面龐上,增添了不少溝壑,神情間,透着疲憊,老態畢露。比起初繼位時的意氣風發,劉知遠顯然體會到了當皇帝的不容易。

“壯實了不少,成熟了不少。”讓劉承祐稍感意外的是,劉知遠竟然流露出一絲舐犢之情。

“這幾個月,兒臣確是學到了不少,成長了不少。”摸不清劉知遠的心思,劉承祐保守地順着他的話說。

“你此番東出河北,卻是給了朕與朝廷一個大驚喜,若沒有你,朕入中原,不會那麼順利,國家也不會這麼快平定。可以說,這大漢江山,有一半都是你打下來的......”劉知遠感慨着說,態度仍舊溫和。

不過,這話落在劉承祐耳中,卻感愕然。功勞再高,但這評價,可有些高了,有些重了,重得劉承祐有點承受不住。

“父親過譽了。若無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與諸文武奮進,豈有如今的大漢。您,纔是大漢的脊樑,天命所鍾......”根本不敢接那茬,張口便來,十分謙虛,開舔。

“確實長進了。”劉知遠卻笑了:“這等奉承之辭,你以往縱會說,卻也不會這麼順暢。”

劉承祐有點納悶,這是在取笑自己?

“前議開國之功,朕以史宏肇第一,你居第二,心中可曾不滿?”劉知遠聲音越顯低緩。

聞問,劉承祐心中一緊,大腦急轉,猜着劉知遠何出此言。快速地眨了眨眼睛,語氣中儘量自然地透露出點不忿之意,劉承祐答道:“兒臣不敢。”

“只是不敢?”劉知遠輕笑着問。

劉承祐垂下眼瞼,似乎是默認了。

見狀,劉知遠不着痕跡地點了下頭,好像劉承祐反應在他預料之中一般,寬慰着說:“朕需考慮周全,不能不顧及其他將士感受。此事,你是受了委屈,朕心裡清楚,會有所補償......”

“兒不敢有所奢求,只要能爲您分憂,便心滿意足了。”劉承祐立刻表態。

臉上露出點欣慰色,爾後漸漸散去,略作沉吟,劉知遠說:“趙延壽的事,朕聽你兄長彙報過。你的考慮,雖立足於長遠,但實在太過莽撞了,稍有差池,便是大敗虧輸的局面。契丹稱霸嶺北數十年,整合諸族,實力強大,欒城一戰,雖傷其筋骨,但根基猶在。幽燕形勢複雜,漢兵已有十載,未踏入其土。雖然讓他意外地拿下了幽州,但那是契丹內鬥,方給了他機會......”

劉知遠展開了說教,雖然劉承祐心中有些反駁的話,但很聰明地沒有開口,只是神色平靜地,表現出恭聽訓誡的樣子。

“而趙延壽此人,朕十多年前便知曉此人,雖小有才具,但不足爲信,委兵於他,太欠考慮。”

“父親教誨的是,兒臣事後,亦覺膽戰心驚,坐立難安。”劉承祐有點後怕地答道:“所幸,這異想天開,達到了應有的效果。”

瞥着劉承祐,劉知遠眉毛一橫,聽出了劉承祐的言外之意。不由再度審視着他,表情嚴肅,斟酌片刻問:“你自成德歸,幽州那邊,趙延壽能守住嗎?”

顯然,劉知遠還是很在意幽燕的情況的。失燕雲則必禍中原,正是明白這個道理,當初他纔會極力反對石敬瑭割燕雲以求契丹臂助。

“兒臣不知?”劉承祐的回答則很乾脆:“一切,只能看雙方攻防結果了,時下已入秋,只要那耶律阮穩定住國內,必定引兵南下。契丹人,是絕對不會放棄幽燕的!”

言罷,注意到劉知遠緊鎖的眉頭,大概能猜到他在顧慮什麼,劉承祐繼續說:“趙延壽得幽州,據堅城以守,得燕人之助,契丹人想要不付出代價,是不可能重新奪下幽州的。據探報,幽燕之地胡漢矛盾爆發,大量漢民南投,心向燕軍,這些都是趙延壽對抗契丹的底氣。而幽州城中,在燕兵入城後,發生了一起針對胡人的清洗與屠殺,仇恨已深,燕兵幾乎是不可能向契丹人投降的。至於趙延壽,即便此人反覆,縱使他有意再投靠契丹人,也要好好考慮一下能否有好結果......”

“且,不論幽州那邊的局勢,接下來究竟會如何發展,會是個什麼樣的結果。有一點可以確定,在未來數年,乃至十年之內,大漢北部邊防無虞!”

聽着劉承祐侃侃而談,劉知遠不自覺地跟着點了兩下頭,然後很快反應過來。看着二子,慢慢回過味來了,劉承訓向他彙報的,顯然與劉承祐親自說的,有所出入。見他這平淡之中指點江山、甫定乾坤的氣度與風采,心中難免生出些複雜的情緒。

“就眼下,背靠大漢,以擋契丹,纔是趙延壽的最佳選擇。而朝廷,也當給他與幽燕軍民一定的支持,成爲他們的後盾,讓他們放心大膽地去抵擋契丹......”

“你此前上表過,裂土封疆與趙延壽,就是這個打算?”劉知遠盯着劉承祐。

點頭,劉承祐稍微糾正了一下劉知遠的說法:“暫時寄放與趙延壽之手罷了,其若能守,日後必有獻土歸流之時;其若不能守,那麼將來,我朝自發兵取之!”

劉承祐這話,說得大氣。劉知遠也是微微一呆,舒出一口氣,言語道:“看來,這燕王、幽州節度之尊位,還真就得允與趙延壽了。”

聽劉知遠這麼說,劉承祐心中暗暗鬆了口氣,應該是被他說服了。他也不求其他,只求劉知遠不要真聽那些“雜言”,壞了他的謀劃。

也許是說幹了嘴,劉知遠命人奉上茶水,飲了兩口,換了個話題說:“邢州的事,你做得過激了。”

眉頭一凝,端在手中的茶杯頓在了空中,放下,劉承祐問:“您指的薛懷讓?”

“不然呢?”劉知遠看着兒子,不悲不喜的樣子,只是平淡地講:“他是一方節度,你說免了就免了。逐其人,抄其家,解其軍權,吞其精兵,誰給你的權力!”

說到這兒,劉知遠手中的杯具定在了桌上,發出“啪”的一聲脆響。

氣氛陡然間變得緊張起來,劉知遠幾乎就是在喝問劉承祐:“薛懷讓到東京,跪到宮門前喊冤,細數委屈,鬧得滿城皆知。近日,朕已經收到了不止一份,地方節度上表問詢此事的奏章。你覺得這些節鎮,是如何看待此事?”

“此事,我也有耳聞。”劉承祐倒是挺平靜的,神色如常,慢條斯理地說:“我知道薛懷讓心中不服,在邢州,留下他一條命,已是法外開恩,卻沒想到,他竟然還有膽量與臉皮到東京喊冤,世上竟還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至於那些節度,我行此事,本就是做給他們看的!”

聞言,劉知遠當即怒斥了一聲:“剛愎自用,自以爲是!”

劉承祐表情一滯,這,還是頭一次被劉知遠這般不留情面地喝罵,感覺,倒還挺新奇的。

見劉承祐臉色“難看”,劉知遠又收起了怒容,平靜地說:“朕以委任薛懷讓爲同州節度!”

這下,劉承祐的臉終於變了色,稍顯愕然地看着劉知遠:“您可知薛懷讓之罪?”

“朕知道!”劉知遠這般回答。

劉承祐沉默。

見他低下頭不說話,劉知遠反倒好奇了:“怎麼,不服氣?”

視線微微上擡,劉承祐自閉地說道:“兒臣惟父親之命是從,您既降下決定,心服口服。”

劉知遠灑然一笑,黑臉上掛着笑容,倒顯得有些憨。嘆了口氣,方纔衝着劉承祐語重心長地說道:“二郎,鋒芒畢露,銳氣過甚,不一定是好事!大漢新立,百廢待興,還經不起折騰。這江山社稷,還需慢慢收拾,急不得啊。樑、唐、晉之故事,就在眼前,豈能不引以爲鑑?”

下意識地擡頭,與劉知遠的目光在空氣中交匯了一下,迅速避開,劉承祐似有所得,喃喃地應道:“多謝父親教誨。”

心中則不禁納罕,劉知遠既然將事情看得這般通透,爲何東京的局勢,此前會混亂成那樣?

“罷了!”劉知遠卻是失了談興一般,擺擺手:“去後宮見你母親吧。數月在外,甚是想念,聽聞你歸來,她近日一直盼望着。”

提到李氏,劉承祐神情柔和了些,身體鬆弛下來,起身,恭順地應道:“是。”

“兒臣告退!”

“對了!”劉知遠叫住劉承祐。

“父親還有何吩咐?”

劉知遠似乎琢磨了下,但話說得很順暢:“自入東京,河東兵與歸順晉兵相合,頓增數倍,號令不齊,指揮不一,朕已痛定思痛,決意整飭。已詔令史弘肇與郭威負責整頓禁軍,重編軍營指揮,你所率龍棲軍,也在其列,一併整訓!”

聞言,劉承祐平靜的表情變得有些麻木,一時沒能接話,腦筋急轉,劉知遠也不急,似乎就等着他的回話。目光上瞟,瞥見了劉知遠篤定的表情,他已然想明白了,身體慢慢地鬆弛下來,深深地鞠了個禮:“整訓禁軍,於國有利,兒臣自當全力配合,不敢有異議。”

“好。”雖然只是通報劉承祐一聲,但見他的態度,劉知遠還是表示很滿意。

“朕在宮城外,給你準備了一座宅邸,在外征戰數月,也是辛苦了,這段時間,在東京好好歇息一段時間。”劉知遠笑眯眯地說:“另外,朕已決定,以你爲樞密副使、中書令,加特進。”

“謝陛下!”

劉承祐此時,內心毫無波動。

第2章 祥瑞遍地,改革方向第172章 潦倒的鐘謨第346章 底層第115章 困獸之鬥第1674章 爆發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32章 後宮不平靜第4章 西南事務第514章 最後的旅途13世宗篇37 翻篇收場第128章 蜀中亂象第147章 中下層的機會第343章 逐漸窒息的局面第370章 其志甚堅第318章 皇子們漸漸大了第179章 再見郭榮第39章 長沙第82章 殺俘第292章 趙普覆命第64章 朕要親征爲耿公復仇!第54章 主動出擊的回鶻人第13章 市井之聲第257章 黃花谷之戰第206章 難免異議第2127章 世宗篇2 唯一結論第90章 交趾收復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179章 長教訓第60章 “暴斃”第245章 遼帝的決心仁宗篇8 罷相“疑雲”第249章 如此對手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428章 趙王的新任命第10章 王峻也不容易第171章 我能說,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嗎第260章 慕容郡王第432章 人事大權第30章 韓通與向訓第1777章 東平王的謝幕第36章 虒亭第12章 河東之患第165章 夏獵、祥瑞以及進貢第275章 當與衆樂第16章 異見第269章 先鋒慕容承泰第292章 趙普覆命第176章 宣戰行爲第1774章 又罷一相第74章 根由在朝世宗篇25 宗藩新約第44章 太后相召第108章 戛然而止第102章 政爭這種事是很正常的第336章 這仗怎麼輸?第14章 外戚第316章 皇后的寬慰第24章 太子新結良媛第400章 晚節不保第353章 信使第1778章 大漢不再需要什麼異姓王第108章 後知後覺後怕第400章 晚節不保第99章 北使南歸第84章 夏州降第1779章 四王畢第258章 火燒威武城第105章 密探專奏第68章 二次北巡第184章 教訓第103章 賊首狠決,官軍待發第278章 遣使向西,漢中戰況第219章 不踏實的劉皇帝第4章 西南事務第467章 蕭思溫的價值第282章 宋琪的治策第2115章 康宗篇7 太后太妃第313章 日常第1768章 崩第33章 真正目的第141章 雌威第46章 糧與錢第135章 最後的堅守第202章 百草口之戰第80章 京觀第68章 湖南亂第62章 二代勳貴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89章 威壓王帥第235章 南口大戰4第241章 錦州陷落第152章 聽政3第46章 糧與錢第309章 江淮將帥第223章 安撫人心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35章 坐不住了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賓事件第24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53章 改國號,去帝位,稱臣修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