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龍舟

武清港,還是那一副忙碌的景象,裝載着各類物資的大小海船在引導船的指引下進出港內。一艘如山嶽一般的巨舟,自海外駛來,帶有一種無可匹敵的氣勢,破浪而來。

寬大的船身,聳峙的桅帆,飛揚的龍旗,毫無疑問,這就是專門爲劉皇帝打造的龍舟了,這座龐然大物,幾乎就是一座移動的宮殿。

龍舟過處,相形見絀,原本那些巨大的運輸海船都顯得那般渺小,而護衛的漢軍艦船都是隔得遠遠地守護着。

這座海上宮殿的建造,劉皇帝是知道的,但這也是他頭一次見到實物,並且,再度被震撼到了。

當然,爲這艘龍舟,當初在朝中還是引起了一番爭議的,因爲造價太過昂貴,最優秀的設計人才,最熟練的工匠,以及最上乘的用料。

前前後後,財政司足足劃撥了六百萬貫錢用於對龍舟的建造,這還是在帝國體制中,各種人物力成本已經大大壓縮了的情況下。

無用之物,靡費過甚,這是給龍舟貼的標籤,不過,劉皇帝動了心思,想要建造一艘集中大漢造船技術精華的鉅艦來。同時,這艘龍舟,隱約也是劉皇帝權威的一種體現,這是天子才能乘坐的艦船。

最初的計劃,還是建造兩艘,一艘給劉皇帝作爲“龍宮”,一艘給皇后作爲“鳳殿”。不過,後來大符得知造價之昂貴靡費,主動進言不建“鳳殿”,只是聰明的大符在劉皇帝心意已決的情況下沒有似那些諫臣一般勸阻,以夫妻一體同乘龍舟爲理由,建一艘就足夠了。結果嘛,自然替朝廷省下了一大筆的費用。

即便如此,劉皇帝心裡也是有些不痛快的,有人拿隱晦地拿隋煬帝建龍舟的事來比喻,這很令他不滿,顯然,很多人都以爲劉皇帝是爲了享受而鋪張浪費。

雖然,就劉皇帝個人而言,他是爲了繼續推進大漢的造船技術......有點自我催眠的意思,事實上,如果只是爲了推動大漢造船工藝的提升,何必那般奢侈靡費,並且,建出來,他這一輩子能乘坐幾次,說到底,更多還是座奇觀擺設。

真正見識到成果時,劉皇帝心情還是不錯的,壯麗重威,大概就是這種效果。甚至於,到武清後,只稍作休息巡視,便迫不及待地登船出海。

不過出海待了兩日之後,即匆匆返航回港,無他原因,劉皇帝的興奮勁兒過去了。一直以來,劉皇帝都是不那麼喜歡坐船的,此前江河乘船泛舟,都有所顧慮,而況於乘龍舟破浪出海,這其中的風險,可是太大了。

碼頭上,宿衛嚴密侍立間,劉皇帝踩着梯板下船,落地之後,還忍不住在棧橋上跺了幾腳,還是腳踏實地的感覺,讓劉皇帝覺得舒服,安全感十足。

秦國公劉煦帶着一干行在的文武在此迎駕,見到劉皇帝,一齊上前叩見。

“都免禮平身吧!”劉皇帝只是揚了揚手,算是迴應。

回首,皇后大符也在侍的攙扶下登岸,劉皇帝則探出手,溫柔地扶着她,關心道:“沒事吧?可還安好?”

雖然龍舟破浪,如履平地,但終究在海上,心理與身體都有些壓力。迎着劉皇帝關切的目光,大符略微發白的臉上流露出少許笑容,搖搖頭應道:“無妨!”

劉煦一干人,見到平安返回的劉皇帝,神情明顯放鬆不少,顯然出海期間,他們可擔憂着御駕的安危。

“有什麼事,回行在再說!”見其狀,劉皇帝吩咐道。

“是!”

而後,便與大符夫妻倆依偎着,朝碼頭上停駐着的鑾駕走去。臨走前,劉皇帝還是忍不住回頭看看自己的“龍宮”,目光深邃,表情間閃過少許的異樣。

“怎麼了?”注意到劉皇帝有些異常的反應,大符輕聲問道。

偏頭看了大符一眼,劉皇帝微嘆道:“大符,經此一行,我是真的有些後悔建如此一艘龍舟了!”

面對皇后臉上的詫異,劉皇帝以一種坦然的語氣,緩緩說道:“實事求是地說,所造龍舟,既不能水戰攻防,也不能轉運糧械,只是爲了滿足我的虛榮心理!

何況,有過此次體驗,今後只怕也不會再登之了,偌大一艘龍舟,大抵將成擺設,無用之物,倒讓那些言官說準了!

我此前在宮中,提倡節儉,壓縮花銷,但那節約出的錢物,與此營造此舟的費用相比,又多出多少呢?

若當初以此船的建造費用,用以打造戰艦、海船,用以支補軍需,又能發揮出多大的實際作用呢......”

聽劉皇帝這番言論,大符意外之餘,欣慰之情也油然而生。靠在劉皇帝身上,含笑道:“你能有這樣的體會與反思,卻也不虛此行!臣工百姓們聞之,也會讚揚你聖明的!”

“劉煦!”劉皇帝似乎有點不好意思,正色朝劉煦喚道。

“臣在!”劉煦趕忙應道。

“你擬一道制書,將此前因反對建造龍舟鉅艦而受貶的官員,一律赦免,官復原職,另外,各賞賜些錢糧!”劉皇帝吩咐道。

“遵命!”

“走,回行在!”劉皇帝拉着皇后,腳步邁快了些,語氣輕鬆道:“這海上生活,還是不適合我啊,太不安穩,還是路地上實在,至少無傾覆之危......”

大符與劉皇帝同行,餘光掃着他的側頰,如今的劉皇帝,確實不復當初的雄姿英發了,老態實在明顯。

但是,年紀越大,那幾乎根植於骨子裡的固執也越發明顯了。夫妻多年,大符對於劉皇帝是十分熟悉瞭解的,對於劉皇帝脾性的變化,也是深有感觸的。剛愎狂傲,難容人反對,這一點,讓大符心中是有所憂慮的。

這些年來,哪怕在很多事情上,大符都有不同的見解,但很少去強行忤逆進言了,更多的還是順着皇帝的脾氣來。

很多事情,還得靠劉皇帝自己去總結看破,旁人想要勸住,是很難的。所幸,劉皇帝脾氣再變,頭腦還算是清楚的,也敢於認錯更張,胸襟氣度還在,沒有一味地維護自己的顏面。

從龍舟之事來看,劉皇帝的表現,還是讓人心安的,只不過,這份心安,不知能夠持續多久。

“你想什麼,爲何心事重重的?”鑾駕內,劉皇帝側躺着,注意到皇后的表情。

看了劉皇帝一眼,大符遲疑了下,傾身上前,將他攬在懷中,給他輕輕地揉捏着太陽穴,問:“你可曾想過,如何處置那艘龍舟?”

聞此言,劉皇帝呼吸都下意識地停頓了一下,暗自揣摩了下此問的用意,悠悠道:“建都建了,總不至於再毀了吧!”

“你既不打算用他,即便停泊於港口碼頭,也需花費維護修繕......”大符說道。

沉吟了下,劉皇帝忽然問道:“大符,你是不是以爲,我方纔的反思之言,只是浮於表面,流於形式,止於口頭?”

感受着劉皇帝有些生冷的語氣,皇后手中的動作停了一下,而後繼續給他拿捏着,平靜地道:“不敢!”

鑾駕內平靜了下來,空氣似乎都顯得沉凝了幾分,過了一會兒,彷彿要睡着了的劉皇帝開口了,語氣輕快:“那就找些用途,將上邊無用的裝飾都拆除了,拿去運兵,運糧,甚至於改造一些做戰船!”

“另外,朕再下一詔,今後永不造此龍舟!”

第18章 權謀手段第366章 安東不一樣!第2106章 太宗篇53 遲暮第416章 尾聲第372章 劉皇帝的孝心第43章 接見第2章 祥瑞遍地,改革方向第118章 面靜心動第91章 今日開寶第455章 見聞第1717章 郭威終於走了第96章 第四次出巡第507章 一縷嘆息第71章 叛軍勢蹙第313章 日常第2108章 太宗篇終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142章 公堂之上第164章蜀臣第1章 何謂開寶第103章 賊首狠決,官軍待發第159章 禮尚往來仁宗篇3 歐陽大家第23章 老臣凋零第338章 爭執第343章 趙府君當權第83章 東京反應,王峻密奏第331章 劉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濃第117章 帝幸瑤華殿第369章 找上門來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310章 政治新星第126章 再度南征第358章 劉家的天下第507章 一縷嘆息第339章 那一腳第121章 最難啃的骨頭,最輕鬆地啃下了第73章 趙大已在軍中第243章 總結第120章 多子多福第338章 棋手與棋子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52章 對峙第136章 太子的認識第287章 趙普使蜀1第248章 劉皇帝的小本本第108章 戛然而止第73章 趙大已在軍中世宗篇47 封禪第6章 遺奏十條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322章 再啓西進第441章 劉皇帝的財產第150章 爲將軍踐行第95章 皇后又進諫第22章 史公鎮洛:民怨四起第120章 開始着手對付遼國第89章 安南冬歸人第2056章 太宗篇3 皇帝的遺產第215章 郭、李之爭第198章 轉折點第83章 太子的作用第220章 陣斬高模翰第456章 遺澤第249章 武德司時況第355章 韓熙載準備好了第308章 新貴第17章 鼓譟第1779章 四王畢第11章 歸來謁天子第51章 耿淑妃薨第102章 攻心疲敵第223章 南北海軍第14章 腹黑之謀第215章 手忍不住顫抖第422章 朕的話說完了第371章 慰問=送行第2101章 太宗篇48 雍熙九年第120章 結不結黨不重要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奪嫡第343章 逐漸窒息的局面第445章 老皇帝坐不住了第13章 楊業述職第57章 既得潞,復據澤第236章 母、妻、子第20章 屯務廢改第302章 有些事只能朕來做第513章 最後的旅途12第77章 安陽之殤第175章 蜀定,凱旋第311章 李沆第182章 徵唐之議第64章 和約是拿來撕毀的第149章 西拓南並第239章 耀州之戰第12章 如此安慰第241章 錦州陷落第69章 虞國公也走了第37章 國舅劾郭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