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城塌了

耀州之役的落敗,給開寶北伐帶來的影響,比劉皇帝君臣預料的還要大些,不只是給了遼東遼軍以喘息之機,使其所承受的壓力大減,更使得大漢此前營造的不可力敵的氣勢被打破了。

漢軍這邊,指揮系統調整,高懷德東去接手,需要一定的磨合時間,損失的兵力、輜重要運抵東線,恢復實力,再度發起進攻,也需要時間,並且這時間不短。

同時,牽一髮而動全身,對於久攻不下的錦州,也是更添一份壓力。對於整個東路漢軍的軍心士氣,也有所打擊。

而此消彼長,遼軍的士氣則必然得到提升,信心增加,漢軍雖然勢大,但並不是不可戰勝的,他們有上京的支持,有耶律大王的統帥,接下來抵抗的意志想來會更加堅定。

對遼軍而言,東線暫時無憂之後,他們也得到了一段充分的緩衝期,整頓兵馬,繳獲的大量軍需,多少也緩解了其在軍需上的壓力。

並且,可以騰出手來,放心支援西線。遼軍此番主動出擊,也是冒着極大風險的,耶律斜軫也是在賭,只是看準了時機,把握住了時機。

而在耶律斜軫籌謀耀州反擊之時,對錦州的支持自然就放鬆,與漢軍不同,遼軍想要兩面兼顧周全,可沒那麼簡單。只不過,這一回運氣站在了遼軍這邊,耶律斜軫賭贏了。

自五月下旬,到六月上旬,耀州之戰的影響在漢遼雙方各自的調整下,逐漸沉澱下去,戰局再度趨於穩定。

朝廷經過了一段緊迫的籌措調度,繼續向遼東半島增兵派糧,而這段時間,更多的壓力,都轉向了錦州一線。不論如何,東線水陸兵馬,也是節制於西線行營的,雖然自主權很大,但東線有了波折,西線也是難以完全安之若素的。

尤其,對於大軍實際上的總指揮趙匡胤而言,此前,對於朝中的一些波瀾,他自然有所耳聞,哪怕有劉皇帝的維護,這心中總是有些壓力了。如今,這個壓力被放大了。

戰事發展到如今,一切的焦點,最終還是放在了錦州,漢遼雙方在錦州的攻伐結果,方能決定整個戰局的走向。

不管在西域以及漠北有多少意外之喜,不論劉廷翰軍有無建樹,也不管在耀州經受了怎樣的挫敗,都不是決定性的。

所幸,當各方面的壓力席捲而來,當整個北伐勝敗的重擔都壓在肩上時,趙匡胤沒有慌張,不論心理如何焦慮,心緒如何複雜,面上始終保持着沉穩,表現得越發冷靜。

耀州之敗的原因,趙匡胤也是有所總結的,一在對遼軍估計不足,二是漢軍急躁冒進,既有前車之鑑,趙匡胤又豈能不加警惕而再犯。畢竟是有戴王冠之姿的人傑,趙匡胤當然也能夠承受常人所不能承受之重。

在整個五月,西線的漢軍主力集團,倒也不是沒有收穫,首先,在經過小將侯延廣的清剿後,那些像蒼蠅一般襲擾糧道的遼軍,基本被打壓下去,尤其是侯延廣設謀,通過一次伏擊戰基本消滅了襲擾遼軍的主力,再度保障了遼西走廊的暢通,雖有殘卒不依不饒,卻也只是小股部隊,難以起到多少作用了。

而對錦州城的進攻,也日趨激烈,在趙匡胤的統籌調度下,朝錦州城發起了一波又一波的進攻,連禁軍主力龍棲軍都被派上去負責攻了一段時間。

哪怕以錦州城的堅實,也破損嚴重,漢軍固然損傷不小,城中守軍的傷亡同樣很大,長時間的鏖戰,守軍的實力得到了大量削弱,不論是軍力還是物力。

不過,到後面,漢軍逐漸放緩了攻勢,一是耀州戰役的影響,二是久戰兵疲,將士需要有所調整,三則是進入盛夏,天氣逐漸炎熱。而在這種情況下,耶律斜軫又向錦州支援了兩萬兵馬以及大量軍械,守住城池,也付出了巨大代價,耶律休哥也需要休整。

但是,短暫的休整背後,蘊藏着更強的殺機,漢軍顯然也醞釀着一輪更加猛烈的進攻。錦州攻了整整兩個月,從初夏到暮夏,錦州城防如何,敵我虛實如何,趙匡胤也是洞若觀火。

受挫堅城,久攻不下,雖然形勢看起來對漢軍不那麼友好了,但是,就在重壓之下,在局面始終保持僵持之時,趙匡胤反而下定決心,籌謀破之。

六月八日,太子**再度於中軍升帳,召集大軍中上層將校,這一次會議,並沒有持續太長時間,也沒有對此前攻防得失做過多總結,趙匡胤直接下令,不惜傷亡,全力攻城,絕不將錦州戰事拖過夏季。

於是,從九日開始,沉寂了約半個月後,漢軍再度向錦州城發動進攻,並且,比起此前更加猛烈,更加**,自主帥以下,都默默下定了決心,在這種萬衆一志的局面下,也沒人敢拖後腿,但有懈怠畏戰者,即做軍法處置,大漢軍法,始終保持着高度嚴厲。

而城中的守軍,雖然接收了一批來自後方的支援,但承受的壓力,是沒有改變的,相反,是倍增,當漢軍**起來的時候,那一波一波、無休無止的進攻,抵抗起來自然也更加艱難。

當然,一味的強攻,靠將士犧牲強打,趙匡胤也不願意,然而,在幾經試探過城防之後,也別無他法,就像當年領軍***蜀時,面對那崇山峻嶺,險關要塞,趙匡胤打得可謂靈活。

只是,如今面對的對手不同,對手的應對也不同,該付出代價的時候,也沒有什麼不捨得的。作爲久經沙場的老將,哪裡會心慈手軟,爲一些傷亡所嚇到。用一句通俗點的話來講就是,打仗哪有不死人的。

而爲攻破錦州,趙匡胤也是絞盡腦汁,費盡心機的。除了保持漢軍一貫的攻城戰法之外,也有用奇。

只不過,面對錦州這種地勢與城防,水攻沒有條件,火油、火箭給遼軍造成了大量殺傷,但不致命。

堆土山,空間不足的情況下,也會給自己製造困難,而耶律休哥也不是一味的被動死守,時有遣人冒死殺出。

通過火藥,炸燬城牆,同樣也採取過,大量將士民夫,頂着城上的打擊,將火藥桶堆至城下,結果被耶律休哥派死士阻止,乃至冒死提前引爆,總之不給堆積足量的機會。

至於地道穴攻,挖掘甚難,連續出現塌方,甚至由於一場大雨,淹沒了兩條。而對此,城中也有防備,漢軍在城外挖,遼軍在城內挖,出現互通的情況,又是放煙,又是放火,薰死、燒死不少動工的民夫......

不過,耶律休哥再是嚴防死守,總有疏漏之處,而處處受挫遇阻,終究成爲了一個障眼法,吸引了守軍的防禦注意力。

在所有開完的地道中,有一條始終謹小慎微,小心翼翼地被漢軍挖到了一直未曾“照顧”過的錦州城西南角,其後,以更加小心的動作,往城基下堆積兩百多桶火藥。

於是,在六月十二日上午,在漢遼兩軍於城上城下接戰,殊死搏殺之際,隨着一聲震撼的爆炸聲響,久經考驗的錦州外城,塌陷了......

第164章 監國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374章 推倒重來第1章 何謂開寶第86章 戍卒之心第291章 淮東大案第366章 遼軍西進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54章 主動出擊的回鶻人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第326章 劉皇帝的態度第34章 亡國之族第373章 金陵悲情客第105章 善後安排第97章 真正迂直的人是活不久的第49章 安東都督府第141章 納降第25章 周世宗與楊令公第153章 削藩第12章 令人陶醉第312章 一舉蕩平第138章 請立太子第116章 淮陽王太傅第135章 趙家父子第2102章 太宗篇49 魔都的誕生第398章 虞美人第358章 兩江平定第109章 在長安第206章 武德司獄第77章 間策第257章 上京叛亂第409章 法不責衆第187章 大漢的軍事官僚地主第50章 打他一仗第110章 議取淮南第14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271章 將威脅消滅於萌芽第234章 王公勤勉第140章 兩個皇叔世宗篇35 安東事變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179章 榆林楊重貴第93章 來自地方的聲音第370章 劉鋹第161章 二郎,我恐命不久矣!第1733章 王侁要倒黴了第14章 皇城司在行動第411章 偏航的吏政第422章 朕的話說完了第39章 連夜南進第15章 襄陽第2108章 太宗篇終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57章 揚州案有結果了第475章 吃人的河隴備災第134章 回府第1750章 《桃蘭賦》第92章 金陵冬寒第201章 捐資第102章 政爭這種事是很正常的第64章 邊事不寧世宗篇終 駕崩第118章 考慮結束戰爭第35章 楊村第1761章 新問題第295章 難第321章 矛盾第228章 巡邊彙報第109章 制舉收尾第418章 洗禮第97章 再臨井陘第120章 多子多福第4章 中原易主第135章 最後的堅守第290章 燕王在京,軍制改革第194章 減稅難第9章 王峻歸來第49章 醫政第197章 財計第362章 新齊與新楚第339章 不登宰堂,終爲人所制第243章 總結第268章 一城,一戰第101章 這就是開寶盛世?第67章 宿州一線第344章 劉規改革第151章 凋零第45章 聰明的瑤蠻第12章 如此安慰第11章 歸來謁天子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第52章 巫宦之國第67章 滿廷反對亦無效第19章 趙匡贊北上第152章 失意政客第159章 還朝第115章 困獸之鬥第401章 王彥升之死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122章 連鎖反應第44章 蘇逢吉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