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皇帝還是怕皇后

bookmark

驕陽似火,投射在宮室之間,將日光所及之處,都照得亮亮堂堂的,同時也釋放着熱量,所幸有殿宇樓閣的阻擋,身處垂拱殿內,尚能感受到一絲清涼。

此時的垂拱殿內,是這樣一副場景,內侍宮娥們垂頭束手,一副小心翼翼,不敢有過多動作,符皇后端坐在椅子上,雍容嚴肅,目光凜冽,微微下垂的胸脯略有起伏,顯然是生氣了,使得殿中的氣氛都壓抑了幾分。

劉皇帝呢,則近立其側,一手撫大符後背,一手執扇,殷勤地給皇后扇着風,臉上陪着笑道:“莫氣!氣大傷身,這天氣已然令人煩躁了,你就別再生悶氣了!劉昉、劉旻這倆小子,素有主張,青年意氣,我原本也只打算讓他們去北邊磨礪一二,卻也沒想到,他們兩個這般大膽,敢如此涉險......”

見劉皇帝如此放低姿態,輕言細語,符後卻有些不領情,斜眼看他:“他們**事,你要歷練他們,成全他們,我都沒有意見,但總要適度,過猶不及的道理,你會不懂嗎?還要瞞着我們,爲他們虛應掩護!

大嫂進宮,談及此事,就不禁落淚,劉旻纔是十六歲,你就讓他上戰場,還去那般遙遠險惡的漠北!你別以爲我不懂,哪怕不與遼人作戰,進軍都是步步兇險,你這當爹的,就這般放心,於心何忍?

你是沒看到大嫂落淚的模樣,爲劉旻之情,快出心病了......”

這是劉昉、劉旻兩兄弟出塞之事爆發了,此前,被劉皇帝下令封鎖消息,就是爲免皇后、賢妃及魏王太妃這些當母親的擔心。

然而,消息嘛,總有泄露的一日。這不,事發之後,皇后就找上門來了。事實上,對劉昉與劉旻二子不約而同的決定,劉皇帝心中是十分讚賞了,不論此去成敗如何,就他們表現出的鬥志氣度,便很讓他欣慰,不墮天家威嚴尊榮。

當然,面對一副護犢子表現的大符,劉皇帝還得善加安撫,寬慰道:“此二子,卻是膽大妄爲,不知所懼,待他們還京,定要好生教訓一頓!”

“你能保證他們安全回來嗎?”大符仍舊不假辭色。

劉皇帝表情微滯,而後嘆道:“莫說大嫂了,劉旻是你親生的,他們兄弟也是我的種,做父母的,哪有不擔心子女的?只是,如今他們隨大軍在域外作戰,朝廷也失去了消息,事已至此,已不在我與朝廷掌控,只能爲他們祈福,希望他們能無兇無險,順利凱旋了!

再者,此番北伐,數十萬將士浴血作戰,同他們一起北擊大漠的將士,哪個沒有父母?他們的父母,又何嘗不擔憂。

只是,作爲我的兒子,作爲大漢的皇子,要成爲朝廷的棟樑,他們既然做出了選擇,願意肩負起自己的使命與責任,我們也應該支持、認可......兒有慷慨之志,你們做母親的,可不能給他們拖後腿,要是傳出去了,讓其他人如何看待?”

見劉皇帝把話說到這個份上,大符終是嘆了口氣,表情也緩和下來,幽幽道:“我又何嘗不知?”

顯然,大符是個聰明的女人,也極具政治眼光,心中清楚,此事至此,劉皇帝也不會有什麼辦法的。有此表現,也只是心憂愛子過切罷了。

“你我夫妻多年,我知道你素來深明大義,顧全大局的!”見大符神色緩和,劉皇帝表情也輕鬆了下來,說道:“等他們回京,隨你怎麼處置!”

“希望他們能平安歸來吧!否則,不知賢妃與大嫂該有多心疼!”大符道。

劉皇帝繼續給大符扇着風,道:“大嫂一向視劉旻爲親子,這麼多年了,愛子之情自然深厚,若是因此事有所閃失,那就是我的罪過了。大嫂那邊,還是煩勞你代爲撫慰了......”

“我儘量吧!”

還是如過往那般,很多事情,都是大符在給劉皇帝擦屁股,做善後事務,劉皇帝自己都習慣了,大漢宮廷能夠一直保持着穩定,大部分都是符後的功勞。

待大符離開之後,劉皇帝終於鬆了口氣,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拿起茶盞猛灌一口,表情變幻一陣,苦笑着問一旁的喦脫:“你說,朕是不是有點怕皇后?”

這或許是個要命的問題了,喦脫堆着笑:“這是官家與娘娘感情深厚,何談怕與不怕......”

“哈哈!”劉皇帝輕笑了一陣,而後道:“還是賢妃省心,沒來找我質問!”

“劉昉、劉旻這倆兄弟,當真魄力十足,不愧是朕的兒子!不過,他們是慷慨出擊了,累我受這埋怨。”良久,劉皇帝嘀咕道:“但願,能夠有所建樹,平安歸來吧!”

就如他說的,肯定劉昉兄弟倆選擇的同時,劉皇帝這心中,又何嘗沒有擔憂呢?那畢竟是他的兒子,還是十分看重的兒子。只不過,將這些帶有軟弱性質的情緒表現出來,不是劉皇帝的風格。

沉吟間,劉皇帝思緒翻飛,他想起了不久前劉廷翰上奏的一份請罪書,上邊對他出塞無功折返的情況,做了一番詳盡的稟報,因靡費兵馬錢糧而無收穫,自覺愧對朝廷,辜負皇帝信任,自請責罰。當然,他還是把軍中急躁、冒進的情緒,以及他對形勢顧忌、遼國動向的一些猜測判斷,一併做了解釋。

事實上,樞密院、兵部雖不缺石守信、曹彬、潘美這樣名將,朝中也不乏運籌帷幄的能臣,但論及戰場上的情況,對瞬息萬變的戰機的把握,還得看前線的將帥,他們對於戰場形勢的認識與判斷纔是最有價值的。

因此,對於劉廷翰的“畏戰”不進、無功而返,劉皇帝並沒有過於苛責。相反,爲了安撫其心,還手書回覆,告訴劉廷翰,離弦之箭的威力有時候不如引而不發,他那三萬大軍,就是一支鋒利的箭矢,蓄勢待發,劉皇帝將掌控弓箭的權力給劉廷翰,如何把握,聽其自決。

從本心來講,對於劉廷翰的謹慎持重,劉皇帝還是比較認可的,畢竟契合他的習慣,過去他不乏大膽冒險的決策,但本質上,還是個厚重求穩的君主。

同時,鑑於軍中將校意見不一帶給劉廷翰的龐大壓力,劉皇帝還讓樞密院擬製,措辭嚴厲,正告中路將士,確立劉廷翰的權威,緩解其壓力。

不論心中具體作何想法,但不得不說,對於他的將帥們,劉皇帝還是予以充分的尊重與信任,不以一時得失論成敗。當然,也是二十多年積攢下來的權勢與威望,給了劉皇帝足夠自信的底氣。

在大漢帝國的體制中,皇權已然得到了極大的強化,在結合劉皇帝個人的權威,自然更上一層樓。

因此,到如今,大漢帝國的權力結構其實是很不平衡的,哪怕劉皇帝善於玩弄權術,大搞權力制衡,並構建了一套比較完善的制度與國家管理體系,但他本人就是這個看起來完善體制的最大破壞者。

發展到如今,一旦劉皇帝這邊出了問題,那麼必將影響到整個帝國。當然,也就是劉皇帝了,換任何一個後繼之君,都難以做到這一點。

考慮到劉廷翰的奏章,劉皇帝心底也隱隱有個聲音,若是楊業、王彥升兩軍也一樣,哪怕同樣無功而返,毫無建樹,只要能順利歸來,似乎也沒什麼不好的。

劉皇帝終究還是人,也會有私念,雖然這些年一直壓制着,但畢竟存在。過去因爲太后、因爲兄弟,他做了不少他不怎麼樂意的決定。

適才符後氣勢洶洶前來質問,劉皇帝之所以褪下那強勢的外表,更重要的,還在於對大符的憐惜與愧疚之情。一共三個兒子,一個過繼出去了,如今,兩個都派到戰場上去,讓她擔驚受怕......

“喦脫,去,讓張德鈞查查,究竟是誰走漏了消息,朕的禁令,已經不起作用了?”擡起頭,劉皇帝冷冷地對喦脫吩咐道。

“是!”

一聽此諭,喦脫就忍不住心頭髮顫,皇帝這殺氣騰騰的模樣,不知又有多少人要受到責懲,多少人丟掉性命了。

第129章 各懷心思第412章 二王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275章 當與衆樂第47章 高麗定安之事第139章 崇政殿聽政1第167章 請辭第77章 間策第58章 七皇子,安南問題第126章 冬至宴2第143章 夔州大捷第108章 井陘第371章 殺,不殺?第182章 大漢最北端第117章 趙匡義也慌了第460章 類父惠妃求爵第51章 耿淑妃薨第294章 唐粵問題第102章 盛怒之下第378章 遼國近況第22章 “鄭州站”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呂風波第341章 良苦用心第1689章 高規格第418章 劉皇帝有請第152章 聽政3第332章 黨巡檢當街怒斥權貴子第149章 西拓南並第72章 駐足石壕鎮第1776章 東平王府內第1710章 趙普的辭呈第410章 槍打出頭鳥第88章 天子金令第71章 兵臨壽春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第209章 劉皇帝腦子還是清醒的第149章 降表第121章 登乾元第129章 叔父半島史話·話說林邑第397章 指點第15章 漸不自知第317章 劉皇帝還是那個劉皇帝第137章 東京軍政第51章 以鎰稱銖第190章 熱情相待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240章 南口大戰9第399章 劉皇帝的矛盾心理第127章 打破潛規則第287章 趙普使蜀1第2122章 康宗篇13 帝國病斑,皇帝無後第221章 全線出擊第175章 在滑州第76章 效郭威戰法第311章 舊識第231章 全國大水第232章 南口大戰1第389章 分封與否第250章 秘密戰線上的作爲第1章 乾祐滅佛第297章 新山陽第100章 關中蜀亂第111章 武德司如此,皇城司何如?第209章 各執己見第120章 結不結黨不重要第38章 濮州案(1)第239章 進退仁宗篇5 徹底固化的統治階級第300章 他們在金山第293章 生於憂患第61章 氣運所鍾李守貞第103章 強勢、陰謀第165章 安排,又去一宿將第324章 相安爲上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109章 治政以安軍民第279章 喜從天降第232章 南口大戰1第420章 老年喪子第13章 相敬如賓第378章 父子交心第1701章 浮出水面第427章 饒樂國的困境第225章 遼國的應對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擊開始第135章 降將→良將第31章 送行第94章 汝公出山第498章 六十年來第一遭第309章 衡釀第25章 周世宗與楊令公第2108章 太宗篇終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第158章 劉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113章 軍改伊始第81章 廝殺漢第141章 父子關係第10章 王峻也不容易第115章 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