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連鎖反應

定州安喜,經過近半月的持續反覆拉鋸牽扯,遼定州節度耶律安,終於撤退了,留下一小股部隊殿後,帶着僅剩的三千餘遼軍向北亡命。

於交鋒的龍棲軍而言,遼軍此番撤得有些突然,讓人意外,不過卻也不是沒有一點徵兆。

留守的遼軍也很乾脆,深知自己是棄子,戰意低沉,並沒有拼命的覺悟,稍微抵抗了一陣,便主動投降了。沒有付出太大的傷亡,便得以進駐安喜城,不過一番牽扯,終究給定州撤退的遼軍爭取了一定時間。

“將所有俘虜看好了,把城池清查一遍,嚴防宵小余寇作亂!”挎刀進城,李筠扯足了嗓子支使着。

定州這邊的戰事,基本是圍繞着安喜城來展開的,先期是李筠率千餘兵北上,兵力不足,力有不逮。於是劉承祐命羅彥瓌率龍棲右廂第五軍北上助戰,實力方纔均衡。半個月的時間下來,他們這“西路軍”前前後後也損傷了六百餘卒。

“死了這麼多弟兄,總算給某破了這衰城!”以勝利者的姿態踏上安喜城頭,李筠吐了口唾沫,罵咧一句,扭頭問着親兵:“羅指揮使呢?”

“正在審問俘虜。”

“去看看!”聞言,李筠扭身便往城中而去,順便指揮着:“找些人,將城頭清理了。”

“是!”

一覽無遺的衙堂中,投降的遼軍小帥低着頭被請下去,羅彥瓌則埋頭在那兒思索着,貌似有點收穫。

“怎麼樣,有什麼結果?”李筠入內問道。

“投降的都是些渤海雜兵,只是被那耶律安用來殿後,並不知道具體情況。”羅彥瓌回答道。

李筠眉頭與羅彥瓌一樣皺了起來,想了想:“遼軍撤得這般乾脆,一定是北面出現了大變局,趙延壽那邊有了新突破?”

猜測着,語氣中又不免帶着些猶疑。

“很有可能!”羅彥瓌說:“只可惜,韓指揮使那邊,還沒有消息。”

信息不夠,無法做出準確的判斷。羅彥瓌年輕,眼神閃了閃,望着李筠:“李將軍,安喜雖然拿下了,但遼軍撤了,我們接下來該怎麼辦?”

羅彥瓌話裡有點暗示之意,聞言,李筠眉毛揚了揚,一握拳,用力地說:“追!苦戰這麼久,遼軍想撤,哪有這麼容易的事!”

“派人,將此處的情況報告真定!”

“好!”羅彥瓌估計心裡也是這個打算,面浮毫不猶豫地表示同意。

做下了決定,也不拖拉,留下一營的士卒照顧傷員,看押俘虜,守衛城池。二人率着麾下將士,便向北追擊而去,輕馳疾進。

遼軍逃得很快,但他們追得更急,狂追猛趕近百里,在濡水之陰的白城康村咬上了。按照正常的進軍速度,再怎麼趕,都是追不上的,不過定州這支遼軍,被韓通率遊弈的騎兵給逼下了。

前有堵截,後有追兵,旁邊還有一條無情東流的濡水,定州遼軍不得已佔據了康村之北的一處高坡,欲作困獸之鬥。無意間達成了默契,趕上了定州遼軍,李筠與羅彥瓌大喜,當即下令麾下士卒休整,恢復體力,做好進攻準備,同時聯絡韓通,協同作戰。

在發起進攻前,打西面又來了支軍隊,旗號不整,甲械不齊,看起來不倫不類的,極似烏合之衆,但士卒看起來倒是挺精悍的,透着一股子狼性的氣質。

只望着那張揚的“孫”字大旗,便知道來者的身份了,打西邊來,定州境內,只有一支姓孫的軍隊。果然,對方遣使來報,遊奕使孫方簡,得知遼軍北逃,特領軍前來助戰。

“這個孫方簡,安喜鏖戰的時候在博陵看着,不見一兵一卒,這遼軍撤了,反倒是積極了,來撿便宜嗎?”當着來人的面,李筠嗤笑道,那股子蔑視之意躍然臉上。

“誒,話不能這麼說。同樣是打胡人,何分先後,孫軍使率軍助戰,我們自當歡迎。”還是羅彥瓌扯了扯李筠的袖子,隨即態度溫和地對來人道:“你且回去告訴孫軍使,半個時辰後,發起進攻!”

“是,是!”李筠那張臉再配合着陰陽怪氣,滿滿的不善之意,來人顯然有些尷尬。聽羅彥瓌之言,連道兩聲是,忙不迭地退去了。

“李將軍,總歸是友軍,殿下都有意招撫,還是給對方點面子。”村前陰涼處,羅彥瓌嘿嘿一笑,對李筠道。

“匪盜之徒,宵小之輩,豈能與我等爲伍?”李筠仍舊不屑道。

羅彥瓌聳了聳肩膀,不再作話了,雖然軍職不低於對方,但在李筠面前,他還是屬於小字輩的。稍微相處久點,便能發現,這李筠雖勇武剽悍,然自傲乖張,不是個好相與的。

“要抓緊時間,在天黑之前,解決戰鬥!”擺了擺手,李筠自信道。

太陽已西垂,陽光已不似那麼熾烈,氣溫回降,天氣已不那麼難熬,比較適合作戰。

當進攻的戰鼓號角吹響之後,三面齊攻。當然攻高攻堅,韓通所率馬軍只作牽制,負責剿殺漏網之魚。結果沒有任何意外,遼軍被全殲,除了少量亡命之人外,沒有任何一支成建制的隊伍逃脫。

而在這個過程中,孫方簡那支軍隊爆發出來的戰鬥力,倒是令人側目。果真如亡命徒一般,兇悍無比,碟血而進,所向披靡。要知道,當初孫方簡在定州北部結寨自守,可面臨過契丹人幾次圍攻,不能克。

對方除了軍紀、裝備差點,倒也稱得上一支精兵。戰勝之後,匪性就顯露出來了,打掃戰場跟搶一般,什麼都要,直接起了衝突。尤其是李筠,見了面還藐視之,惹得孫方簡大怒。所幸衝突還在可控範圍之內,而孫方簡見自己兵馬不多,也剋制住了,終究不歡而散。

而李筠與羅彥瓌這邊,與韓通見上了面,才知曉,幽南各州縣的遼兵已全部往北收縮而去。他領軍活動的範圍,沒敢太涉北,但也大概能猜到,一定是趙延壽那邊有了重大突破。

而一個問題也擺在了三人面前,要不要向北進軍。商議過後,還是決定穩一手,李、羅二人領軍押着俘虜回安喜,向劉承祐彙報情況,韓通繼續率兵偵測。

至於孫方簡,根本不怎麼搭理他。不過此人膽子倒大,率着他的部下,渡河向北,貌似想要看看還有沒便宜可撿。

相較於西路,東路主將慕容延釗這邊,反應要快得多,也要果決地多。在遼軍選擇撤離之時,與何福進一道,果斷選擇領兵追擊,一點也不在意那被放棄的城池。

當然,莫州的遼軍動作也同樣迅速,未有拖泥帶水,兩軍順着滹沱河一路向北纏鬥,一直到南易水匯流在。在一部遼軍的接應下,見再也討不得好處,方纔罷戰。

第378章 父子交心第97章 再臨六合第358章 兩江平定第105章 逐一接見第27章 郭威病了第450章 落幕第85章 異心第441章 登聞鼓又響了第132章 盧南與袁恪第280章 回京之前第189章 趙大述職第220章 陣斬高模翰第458章 小器、雍王進言第61章 晉陽來人第91章 作別西行第164章 重返晉陽第1757章 勳貴子弟第98章 軍心可用第1801章 還是土地問題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204章 遼帝的處置第12章 大朝會第469章 視察澶州第76章 王峻用兵第20章 威臨荊南第99章 北使南歸第377章 難知禍福的決議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亞第21章 老六也長大了第109章 再破陳軍第2198章 仁宗篇15 統治中堅第399章 還債第96章 言官第321章 合理避稅第1758章 關係經營第103章 缺少一個系統的李從益第1782章 數百年後的問候第488章 真實第129章 割地、稱臣、納貢第93章 完了第107章 飄飄然的李相第117章 新洛陽城,邙山隱者第374章 推倒重來第154章 滅門第194章 中秋宴上起風波第109章 大相國寺第173章 日常第55章 我趙匡胤何德何能?第347章 割韭菜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第157章 《刑統》將成第131章 和議達成第346章 文人風骨第85章 浮雕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101章 亂情控制第137章 整編事第135章 韜光養晦第152章 失意政客第103章 強勢、陰謀第131章 川間棧道敗兵急第50章 下定決心第6章 告一段落第122章 連鎖反應第167章彈冠相慶第22章 “鄭州站”第126章 冬至宴2第124章 幽燕事了(續)第141章 崇政殿聽政3第42章 難得積極第127章 冬至宴3第414章 雲消日出第168章 忠奸難辨第198章 秋獵第250章 秘密戰線上的作爲第8章 瓊林宴第106章 誘惑第72章 雷王之爭,西北現狀第427章 饒樂國的困境第396章 外放成都府第374章 推倒重來第206章 武德司獄第255章 “社會實踐”第132章 向訓爲帥第65章 選擇第37章 國舅劾郭榮第166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第34章 崇元殿中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190章 治不好了第64章 和約是拿來撕毀的第1章 柩前繼位第396章 天花板第42章 嶺南在望第107章 深思熟慮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擊開始第66章 朕要親征第99章 御帳議戰第205章 遼國新君第1710章 趙普的辭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