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登乾元

甲士護從之間,御駕勻速前進,與洛陽城之間的距也越發接近,巍峨聳峙的洛陽城垣映入眼簾,也越發清晰起來。

站在鑾駕上,劉皇帝朝後張望了一會兒,視野所限,目力有限,但劉皇帝也依稀能夠感受到後方漫長隨駕隊伍的嘈雜。

沉吟了一會兒,劉皇帝召來喦脫,吩咐着:“去,把國舅喚來!”

西幸隨駕隊伍中,能被劉皇帝呼爲國舅的只有一人,新晉宰臣不久的李業。而劉皇帝也給他派了一個十分重要的差事,同韓通一道,負責公卿百官以及那大量隨衆的管理安排。

西行隊伍實在拉得太長,過了許久,李業方纔策馬而來,馬上馳騁的身姿,瀟灑敏捷。雖然是個文人,但李業的騎術是十分優秀的,並且李國舅尤愛駿馬,當年在原州擔任刺史時,他就蒐羅了十匹雄健異常、千金難市的寶馬,後來回朝述職,把其中最優良的六匹獻給了劉皇帝。

而自還朝任職後,一些鑽營逢迎之徒,想要走李業門路時,也多以良馬、寶鞍探路。在主管刑部的這些年中,李國舅打擊了不少貪腐違法,然而若說他本人有多清廉,也是得另說的。

對於李業的一些偏好以及人情往來,劉皇帝心中實則也是清楚的,但從沒有計較過。倒也不是純爲私情,而是李國舅辦事,還是有一條底線的。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也都有一干秤。

不得不說,在地方十多年的歷練,在各方面李業都有了巨大的提升,這也是劉皇帝會委他以要職重權最根本的原因,絕不單純因太后的關係。

而進入開寶六年以來,隨着拜相,可以說,李業也攀上了他事業的一座巔峰。

原本的政事堂諸公中,趙匡胤、李處耘主管軍事,與他無所相侵。魏仁溥的地位無可動搖,李業有心無力,卻也看得開。王溥以及竇儀留守東京,尤其是與他素有衝突的竇儀不在,那麼在西京,他李國舅的話語權也無形得到了擡升。

因此,對於西幸洛陽,朝廷公卿之中,最積極的,就要屬李業了。並且,此時的李業,正處幹勁十足的之時,而朝廷大部搬遷至洛陽,千頭萬緒,也給了他施展的空間。

“陛下有何吩咐?”至御駕側,李業行禮問道,態度恭敬。

論年紀,李業實則比劉皇帝大不了太多,不足一輪,勉強可以算是“同齡人”。當初被劉皇帝近乎“發配”至原州,心中固有不服,但是對劉皇帝的敬畏大抵也就從那個時候養成了。

回朝之後,已故太后李氏也對他多加交待,說他與劉皇帝既是舅甥,更是君臣,要謹守人臣之禮。而李業呢,縱然沒有太后的囑咐,他又豈敢冒犯皇帝?因此,在外人面前,李國舅或有跋扈蠻橫之舉,在劉皇帝面前,素來都乖巧地似只小貓。

看着自家小舅,劉皇帝微微一笑,示意他免禮,而後開門見山,直接指着後方吩咐着:“西幸洛陽,隨衆過多,初至西京,安頓不易,恐上下混亂。待至洛陽,這上上下下安置事宜,舅舅要多加擔待,以免產生錯漏!”

沒錯,以洛陽如今的條件,容納個百萬人,也是輕輕鬆鬆的事。不過,這一下子遷來二十萬人,自官至軍及民,想要穩穩當當地落實安置,可不是個輕鬆的活計,沒一段過渡的時間,只怕也可能真正安定下來。

“是!”聞之,李業面上不見難色,反而露出幾分興奮,乾脆地應道:“陛下放心,臣敢不悉心竭力?”

交待完李業之後,劉皇帝也就回到鑾駕內部了,同時命人把皇后大符喚來,夫妻倆同乘一車。而在洛陽城南,一場盛大的迎駕儀式已然準備好了,在慕容彥超的帶領下,洛陽官吏勳貴齊出,超過三十萬的西京百姓被動員起來,以迎御駕。

當劉皇帝正式駕臨時,以洛陽之廣大,也被那排山倒海般的萬歲呼聲震撼地顫了顫。

洛陽,劉皇帝來得也不是一次兩次了,不過唯有此次,最令他愉悅。聲勢浩大的場面,這麼多年下來,劉皇帝經歷過的也不少的,然而,當感受到洛陽士民對他的熱情歡呼,心情仍不禁泛起一陣澎湃感。

鑾駕進入洛陽城後,踏上寬闊無比的天街,面對密密麻麻、夾道歡迎的洛陽百姓,劉皇帝與符後一道,站出鑾駕,向士民們揮手示意。

如此,引起的轟動更加強烈了,情緒是可以感染傳遞的,而劉皇帝御極天下二十載,在億兆子民的見證下,打造出如今的太平天下,這等威望也已臻至巔峰,既如高山之巍峨,亦如磐石之堅固。

而這些年,朝廷對於劉皇帝的宣傳,也未曾停下,只是不如早期那般,刻意痕跡明顯。但是,關於劉皇帝的一些事蹟,在民間也是廣爲流傳。

一路上,劉皇帝欣賞着刷新一遍的洛陽城,沒有過多的驚奇,直到進入宮城,身臨其境,抵至乾元殿。

“皇叔,你這是要驚掉朕的眼球啊!”站在乾元殿前,仰頭望着那高聳而龐大的殿宇,劉皇帝不禁發出這樣一番感慨。

“陛下滿意就好!”見到劉皇帝的反應,慕容皇叔顯得十分受用,陪着笑道。

劉皇帝,這是真的被震撼到了,一座乾元殿,屬於複合建築,但最顯眼的,定屬當中正殿,高聳入雲,有如天宮一般。殿宇之高,早有所耳聞,然真正見識到了,仍覺驚詫,心潮起伏。

僅僅殿臺的高度,就達六丈,當中御道直通殿門。指着那些密集的層級,劉皇帝道:“修得如此之高,登此階級,那些年邁的大臣,只怕要埋怨你了!”

“走,進殿看看!”開了句玩笑,劉皇帝當先邁步。中間的御階,自然只能劉皇帝走,而隨行的大臣們,則按級別,有序通過兩側輔道,綴於側後。

人流涌動,覆蓋向階梯。而乾元殿內部,按照劉皇帝的習性,不事奢華,只求威嚴,而其可不只容百官,舉辦個上千人的朝會,大抵也不成問題。

也正因如此,此等大殿,也只能用在少數情況下......

隨着劉皇帝高坐龍牀,接受衆臣朝拜,這也意味着,劉皇帝在洛陽的生活,就此正式開始了。西京的地位,也再度得到了事實上的確立。

第196章 開寶八年第27章 郭威病了第140章 殺心大起第161章 河東風雲(8)第1768章 崩第248章 兩戰破寨第201章 擎天保駕之臣第102章 事分南北第219章 蒲川罪民第3章 新皇詔制第208章 南北戰略之爭2.0第33章 豪強第58章 回師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173章 漢遼皇帝之間的友好交流第123章 株連不可避免第482章 李氏第477章 三月初十第300章 他們在金山第138章 從長計議第88章 童謠第30章 可以準備善後了第91章 作別西行第64章 邊事不寧第153章 破城曲折第429章 向南!第187章 大漢的軍事官僚地主第172章 太子妃第216章 下詔北伐第52章 巫宦之國第71章 平息的吳越大叛亂第350章 隱退陳情第393章 錢去哪兒了第126章 劉承祐被碰瓷了第430章 安東王薨第225章 恩愛與恩典第153章 未來將帥第355章 特殊的行狩第52章 六穀土豪第78章 滄州府第1718章 太孫之爭早有苗頭第212章 開寶北伐第143章 許州將吏爲之一空第366章 安東不一樣!第111章 棉稻,後疾第138章 請立太子第350章 韶州大捷第2章 皇帝不好做第1801章 還是土地問題第373章 被逼無奈第395章 瘋漲的鹽價第434章 重任在肩第76章 效郭威戰法第23章 夜宴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512章 最後的旅途11第308章 新貴第119章 節度進京第329章 西域風雲第44章 蘇逢吉案結第 283章 皇帝還朝第120章 征服者劉承祐第154章 滅門世宗篇51 皇太孫第320章 見機進言,權歸中樞第65章 開封府尹的問題第185章 太子的心理負擔世宗篇47 封禪第407章 麻煩第2123章 康宗篇14 臣亦擇君,兄弟之間第192章 劉銖案第486章 李煜之死第138章 從長計議第1789章 “猴子”的反應第215章 手忍不住顫抖第100章 河西大案第196章 楊邠案(4)第507章 一縷嘆息第93章 升遷第124章 輕取揚州第142章 武德使之死第2143章 世宗篇18 皇帝意志第57章 朝堂的風波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52章 聯姻第201章 捐資第95章 大洗牌半島史話終 極限第125章 頌公亭第385章 怨艾、抉擇第315章 乾元殿上的陰霾第347章 談話第443章 皇城使危矣第50章 喜訊第182章 大漢最北端第6章 相形見絀第365章 樞密軍政第167章 先震後蝗第35章 室韋覆滅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