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下定決心

“攻守之勢,生死存亡之道,豈能因你個人意願而定?”聽僕勒之言,李處耘則不客氣地說道:“如你所言,以高昌都邑之固,尚且難纓契丹兵鋒,喪師失地,棄國而逃,而今僅憑區區一座六龜茲城,如何這般自信,能久持下去?以我看來,眼下龜茲城是否得保,尚不得知,或許你回鶻君臣,已爲契丹人的俘虜了!”

李處耘之言,並不客氣,甚至帶有少許的蔑視,那強勢的姿態,讓僕勒有些不適。這與劉皇帝帶給他的感覺完全不同,皇帝是高高在上,遙不可及,而李處耘的攻擊性則更強些。

迎着大漢君臣的目光,僕勒強行穩住心緒,沉吟了一會兒,方纔說道:“外臣所言,並非個人妄想,所倚仗的理由,一共有四!”

“哦!說來聽聽!”劉皇帝有點感興趣了。

拱手躬身一禮,僕勒緩緩道來:“第一,契丹人悍然西征,偷襲我國,雖靠着陰謀偷襲,佔我城池,殺我軍民,但我國上下君臣,皆視其爲仇敵,立志堅決抵抗,絕不妥協,願戰至最後一兵一卒;

第二,契丹人遠來,鏖兵境內一年多,雖取得了一些戰果,但長期作戰,兵馬疲憊,前後軍力也有不少損傷,其軍勢也只會越來越弱,久戰下去,未必能堅持更長時間;

第三,高昌城雖破,但龜茲地區仍保留了不少實力,龜茲城雖不如高昌廣固,卻仍可據守,軍馬糧草,仍可堅持。而西北面的輪臺地區,尚存軍民十數萬,這些都是反攻的實力;

第四,契丹入寇以來,殘殺性命,掠奪財貨,犯下滔天罪行,國內軍民聞之,無不憤慨。我國有百萬部民,可汗也已經遣使鼓動諸城鎮部落軍民抗擊契丹人。其軍戰力雖強,但軍力也就三兩萬人,只會越打越少,終有一日,能夠將之驅逐!”

僕勒滔滔不絕,將西州回鶻在持久戰方面的優勢一一數來,並且越說越自信,勾畫出一個西域抗戰的發展局面,並且指出,最終的勝利者會是他們回鶻。

然而,大漢君臣豈能輕易爲這些表象所惑,李處耘淡淡然地發一問:“如來使所說,西域局勢雖然堪憂,卻也未至危亡之時,既自信禦敵之策,又何必四面求援,又何需大漢發兵遠救?”

一句話,說得僕勒啞口無言,一時間也不知該如何回答了。回味自己所說的話,有種抽自己兩巴掌的衝動,明明是解答自信堅守的問題,怎麼說着說着便變成了驅逐契丹了。

吹大的牛皮,被當面戳破,僕勒的臉也不禁有些發熱了。見其喏喏不得言,劉皇帝微微一笑,看着他,說:“朕觀你頗有見識,也具辯才,一路走來,歷經艱險,猶不忘使命,也算是一良才。待在西州實在可惜了,可願意在朝廷爲官,爲大漢效力?”

面對劉皇帝這突如其來的招攬,僕勒一時沒能反應過來,愣了一會兒,一張還算英武的面龐上,露出激動之色,拜道:“大漢乃中土天朝,陛下亦是天可汗,臣得陛下厚愛,是臣幾世修得的福分,自當效忠。只是故鄉如今慘遭侵略,家人同胞飽受蹂躪,臣每思至此,肝腸痛斷,不能自持,若得因大漢天兵西向,拯救鄉土,臣願以死相報!”

這一番話,僕勒倒也流露出一番真摯的感情,劉皇帝輕輕地點了點頭,而後說道:“西州遠在數千裡之外,縱朕有意插手,也是有心無力,鞭長莫及。你之所請,事關軍國大略,還需慎重,也當由朝廷討論,聽取衆人的意見,朕也不能獨自裁定。這樣,你暫且在東京住下,待朝廷商討出一個結果,再與你一個答覆!”

劉皇帝這話,雖有些敷衍,但也算給此人一個面子了。聞言,僕勒又哪敢再固請,當即拜倒稱是。

待僕勒退下,殿中就這剩下劉家父子與趙、李二人了。稍微整理了一下方纔所得,劉承祐環視三人一圈,目光落在太子劉暘身上:“二郎,西州的情況你也聽了,對於遼軍西征之事,有何想法?”

哪怕年紀尚輕,但經過多年的鍛鍊,劉暘如今也越發沉穩了,舉止得體,人皆道有人君之像。被叫來陪駕,也一直端坐,豎耳傾聽,雖未發一言,但面上沒有一點煩躁之意,安安靜靜地做着一個美男子。當然,從當初劉皇帝北伐時他監國時起,這樣的耐性就已經開始磨鍊了。

論機敏,或許劉暘不如劉昉、劉煦、劉晞乃至五皇子劉昀,甚至有些後知後覺,但他讓劉皇帝感到滿意的是這種性格背後,表現出的慎思篤行。

此時也一樣,面對劉皇帝之問,劉暘沒有直接答話,而是認真地思考了一會兒,方纔拱手大道:“臣有些疑惑,遼軍僅以三兩萬偏師西進,翻跋金山,逾越流沙,可謂勞師遠征,回鶻既有百萬之衆,又有城池依託,爲何抵禦得如此辛苦,不足一年的時間,竟致大半國土淪喪?若說契丹軍強,臣也不相信強到如此地步,且諸公皆言,契丹此次西征,所遣將士,並未有多少精銳......”

對於劉暘的問題,劉皇帝露出了滿意的色彩,他喜歡看到自己的繼任者,能夠有此類思考,哪怕想不通。

微微一笑,劉皇帝看向趙匡胤,道:“趙卿,你是當年的北伐大將,同契丹人交過手,可能給太子釋疑?”

對此,趙匡胤自然是樂得發表意見了,拱手以一種輕鬆的語氣道:“陛下,殿下。臣以爲,西域戰局進展到如今的地步,不過兩方面的原因。

其一,遼軍雖然遠征,但準備充足,且所遣是人,觀耶律斜軫用兵,正奇結合,目的明確,揚長避短;

其二,則是回鶻人反應遲鈍,遼軍西進,早有示警而輕慢大意,臨戰之際,又昏招迭出,自縛手腳,不能發揮其優勢,而爲遼軍牽制,以致空有百萬之衆,不能善加利用,到此危亡境地。”

“明白了嗎?”劉承祐問劉暘。

劉暘微鎖着眉頭,又想了想,方纔送展眉頭,朝着趙匡胤一禮:“多謝榮國公賜教!”

趙匡胤趕忙道:“殿下客氣了!”

輕吁了一口氣,劉皇帝再問三人:“對西域之事,該如何應對?”

還是讓劉暘先說,劉暘又想了想,試探着表露看法:“臣以爲,如陛下所言,西域距離大漢太遠了,中間又隔着河西走廊,歸義軍歸附之事,尚未解決,甘州回鶻又阻於途中,發兵救援,不可取!”

又看向趙匡胤,趙匡胤點頭,對劉暘的話表示認同:“太子殿下所言甚是,西域之事,終究不是眼下大漢所能顧及的地方,不論西州回鶻能否守住,大漢都無必要在此事上浪費兵馬錢糧!”

李處耘的態度則更加明確了,向劉皇帝請道:“陛下,臣因爲,契丹肆虐西域,其影響已然波及河西,當趁此機會,一舉解決甘州回鶻,待河西問題一解決,再面對西北事務,大漢則進可攻,退可守,掌握主動!”

“你們覺得,該西進了嗎?”

“時局至此,該當決斷!”李處耘肯定地答道。

嘴角稍微扯動了一下,劉皇帝坐直了身子,淡淡道:“看來,是該考慮西進了!”

事實上,從收到柴榮的奏章時起,劉皇帝心中就已經定議了。

第1740章 農民苦第79章 父子問對第152章 失意政客第1708章 格局第100章 北上真定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310章 政治新星第240章 城塌了第46章 不滿與警惕第56章 契丹不乏憂患之士第54章 兵制改革2第316章 皇后的寬慰第283章 雲中之圍第65章 開封府尹的問題第35章 瑤華春第64章 楊業卻敵第1721章 再沒有比飽暖更真實的了第2197章 仁宗篇14 從港區到華亭第55章 符氏姐妹第471章 另起爐竈第52章 對峙第239章 耀州之戰完結感言第501章 最後的旅途1第307章 老馬將軍值得重任第240章 家宴第427章 晉王要做忠臣第23章 室韋女真一番戰終,宗親無特權第219章 蒲川罪民第78章 滄州府第55章 山上山下第449章 宦官之間的撕咬第156章 河東風雲(3)第71章 平息的吳越大叛亂世宗篇40 後、王之逝,帝國十年第79章 滏陽之捷第454章 朝廷要下重手了第61章 氣運所鍾李守貞第28章 封疆大吏第153章 破城曲折第391章 大漢第一將帥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鯁在喉第328章 決議橫涉流沙第364章 漢宮之內第149章 降表第78章 火油彈第390章 減丁政策,翻過那座山第247章 視察第134章 東路軍第13章 楊業述職第118章 商賈第248章 西撤!第1808章 老來喪女第133章 卑微的武德使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394章 永遠在猜忌的路上第223章 安撫人心第82章 遼營之中的暗流第60章 都安心了第68章 湖南亂第105章 河北局勢第1758章 關係經營第26章 要堅持做大漢的忠臣第12章 如此安慰第29章 請纓第2096章 太宗篇43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上)第107章 巡幸江南第325章 成長與成熟第280章 傳國玉璽的消息第14章 皇城司在行動第222章 鑾駕臨幽州第134章 東路軍第112章 兄弟第250章 秘密戰線上的作爲第231章 主動調整第1703章 如釋重負第182章 尚敢北顧?第365章 樞密軍政第420章 劉皇帝:皇子欠管教第215章 確立太子第132章 做媒第321章 駕幸樞密院第243章 總結第473章 又當又立第378章 遼國近況第148章 再去一臣,繼任人選第100章 梁山濼第79章 楚昭輔之政第98章 灰溜溜地滾回去第1722章 血色榆林第14章 大論第1771章 襄陽王第152章 又是一年二月二第1章 柩前繼位第435章 完美的宰相第15章 小人行徑第14章 大論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43章 “梳理”、“優化”第127章 打破潛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