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開拓之志

“歸義軍入朝歸附之事,慶元兄以爲如何?”回官署的路上,柴榮與吳廷祚同乘一車,思及方纔的對話,柴榮問吳廷祚。

吳廷祚慢條斯理地捋了捋自己並不稠密的鬍鬚,嘴角帶着少許的笑意,評價道:“獻地誠意充足,看來西域的亂局確實讓曹氏感受到危機了,否則不至於如此匆匆東來。不過,具體如何應對,還需看陛下與朝廷的意思了!”

曹元恭的一番陳述,可謂推心置腹,感情可謂真摯,但是柴榮、吳廷祚這樣的人,可不會爲其所動。他們所思所慮的,都是背後的原因,以及此事對大漢的影響、利益關係等等。

至於曹元恭一再表示,歸義軍心向朝廷,瓜、沙之民渴慕天恩,這些話,應付一下場面足矣,當真就沒什麼必要的。

都是從舊時代走出來的人,經歷了那些世事變遷,風雲變化,對很多事情,都有基本的認識與判斷。

曹元恭的話,可以信一半,軍民心向朝廷應當是真,除了文化上的高度認同之外,也在於苦苦堅持了那麼多年,也確實需要帝國予以強大的支持。

至於歸附的選擇,簡單地將,大勢所趨,形勢所迫罷了。

當然,也不是因此而否定歸義軍以及曹氏,能夠辨明形勢,做出正確的選擇,也是極其難得的了。這世上,永遠不少那種寧爲雞頭,不爲鳳尾的人,放到整個天下,歸義軍或許不值一提,但在河西,終究穩穩地佔有一席之地,屬於真正的豪強勢力,依附於其的各部族勢力也不少。

願意捨棄祖業,放棄城池、土地、人口,也是需要有大魄力的。沒錯,歸義軍一旦獻地,那就將如漳泉、吳越一般,要個實質,全部要掌控在朝廷手中。如果歸義軍沒有這樣的準備,還妄圖固據瓜,以爲族地,那入朝請歸就是多此一舉了,甚至還可能觸怒劉皇帝與大漢朝廷。

另外一方面,客觀地來講,在十世紀初期,在歸義軍日漸式微,近乎覆亡的局面上,曹氏能夠肩起重擔,率領河西遺民,在羣虜包圍的惡劣環境之下,頑強堅持下來,在僻遠的大西北,保有一方漢土,已是難得,就是大功。

就如曹元恭所言,近五十年的左右逢源,卑詞交結,夾縫中求生存,談何容易。如果再追溯到張議潮驅逐吐蕃,盡復河西,那歸義軍的功績則更大了,畢竟,那是晚唐時期由漢人創造的一段燦爛而輝煌的歷史,至今仍令有識之士嚮往與惋惜。

同時,朝廷雖然還沒有一舉收復河西的想法,但是,可以預見的是,如果沒有歸義軍在瓜沙的堅守,朝廷想要重歸河西,絕對不會太順利,所受的阻力與困難也將遠超想象。

也正因爲這些原因,不管是吳廷祚,還是柴榮,對於歸義軍,對曹元恭,都表示出了足夠的禮遇與尊重。

這也是一直以來,劉皇帝的態度,當然,這其中也有歸義軍自身的努力。以劉皇帝的脾性,如果曹氏不識時務,頑固不化,仍以國土爲私地,那麼當大漢軍隊西赴時,過往的功績也不會起到什麼作用了......

“那以慶元兄之見,該不該就此西進?”柴榮看着吳廷祚,微笑着問道。

認真地想了想,吳廷祚說道:“如若接受歸附,那麼就當連同甘州回鶻一併解決,否則,縱然受之,朝廷也難以做到有效控制。再者,朝廷也不當讓甘州回鶻長久據我漢土自立,如鯁在喉啊!”

“看來慶元兄是贊同出兵了?”柴榮說。

“河西將士多有西拓之志,進取之心,西進合乎軍心民意,也符合陛下大略!此番歸義軍又主動來附,堪稱良機,若得東西對進,甘肅之地可速定,河西可盡復!”言談間,吳廷祚手下意識地在空中揮舞了兩下,神情雀躍,然後迅速收斂,又道:“只是,國家目前以養育百姓爲主,不欲輕啓戰端,下官臨來前,陛下也曾交待,河西當以穩固當下局勢爲先......”

“正常情況下,自當遵從國家大略!”柴榮則滿面豪情,慨然道:“然而如今河西局勢有變,已生亂象,甘州回鶻則心懷異狀。歸義軍既然主動來附,朝廷豈有拒絕遠人的道理。況且,我侍奉陛下多年,從來提倡因時制宜,深諳權變之道,既然機會來了,豈能放過。

再者,如今西北之地,以大漢的實力,舉偏師即可,也不需勞師動衆!說來,遼軍西征,侵掠西域的同時,也給我朝平定河西,提供了便利啊!”

聞其言,吳廷祚說:“誠然!遼軍西涉流沙,遠征西域,如今看來,確實是影響深遠,也不知,如今究竟是怎樣的情況,不知西州回鶻還能堅持多久?”

提及此,柴榮道:“從那個回鶻使者口中,應當能夠得到些確實有用的消息!”

“英公打算見一見?”吳廷祚問。

微微頷首,柴榮輕笑道:“聽說此人東來不易,對於遠方來客,還是該予以禮遇!”

聽其言,吳廷祚也跟着笑了笑:“此人帶來的,恐怕也只是幾個月前的消息!”

“多少有些用處吧!”柴榮說。

沉吟幾許,柴榮又道:“我準備就西進之事,向陛下遞交一份奏章!”

不待其說完,吳廷祚當即應道:“下官願與英公同署!”

“哈哈!”柴榮爽朗一笑,說:“與慶元兄相交,如飲佳釀啊!”

“彼此!”吳廷祚一拱手。

回官署,在寫好奏章,快馬發往東京後,柴榮命人,將西州回鶻使者僕勒叫來。臨來前,曹元恭還特意向僕勒解釋了一下柴榮的身份與地位,讓他小心侍候。

瞭解過後,僕勒是驚喜交加,幾乎以爲請援之事有了希望。因爲箭傷的緣故,在柴榮面前,僕勒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見其狀況,柴榮乾脆命人準備了一張毛毯,讓其側臥,他則盤腿而坐,聽其介紹西域的情況。

而僕勒,也沒有任何隱瞞的意思,從他的視角,把遼軍西征的情況介紹了一遍。

事實上,這並不是遼軍第一次西征,逾涉流沙,攻擊高昌回鶻,早在四十年前,遼軍就幹過。那時候的契丹人,正屬於大擴張時期,整個塞北,都是成爲其附庸。

當時,就攻破了北庭,逼得高昌回鶻,向契丹稱臣納貢。事實上,如果不是契丹的統治重心在東北,以遊牧民族的擴張性,西域早就爲其所併吞了。

即便如此,這麼多年以來,高昌回鶻對於契丹也是老老實實的,進貢的頻率不斷,藉此求得平安。

然而,求來的平安,終究是不保險的,當契丹人兵鋒再度西指時,高昌回鶻是一點辦法都沒有的。

當下的西域,基本是兩強並立,東面高昌回鶻,西面是黑汗,南部夾着一個于闐國。要說高昌回鶻,其實力並不能算弱,人口超過百萬,軍隊武裝個十萬人,也是不成問題的。

事實上,關於遼軍的西征,高昌那邊是提前收到過消息的,劉皇帝這邊使的壞,但是,很多人事的發展都與人的常識相悖。

當得知契丹人可能西征的時候,高昌君臣的第一反應是不信,在他們看來,他們與遼素來交好,禮物貢品從無間斷,兩國之間也幾十年沒有發生過戰爭了,怎麼可能會橫跨草原來打他們,做這吃力不討好的事?

畢竟,他們回鶻,也是西域霸主,一方強國了......

第2076章 太宗篇23 進入深水區的稅改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447章 形勢不妙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第69章 “鐵桿”盟友先掉鏈子第108 狀元第127章 西路奇兵第340章 杭州登陸第59章 皇帝與太子第88章 趙思綰有遠謀第433章 韜光養晦第320章 見機進言,權歸中樞第65章 劉皇帝的猜忌第1787章 講個笑談,說個趣事第292章 趙普覆命第88章 皇長孫出世第137章 後宮那點事第26章 新政與人事第287章 趙普使蜀1第26章 郭樞密過相州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271章 青年驍將第54章 主動出擊的回鶻人第186章 賜死第65章 制舉進展第298章 王著罷相第273章 雲州遂破第508章 最後的旅途7第28章 劉承祐的想法第356章 被忽視的皇子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76章 王峻用兵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第23章 由鄭州站發往洛陽站第152章 聽政3第382章 朕知道你們不滿第111章 武德司如此,皇城司何如?第1740章 農民苦第83章 遼帝之亡第170章 御宴第125章 邢州事第50章 南漢來使,慶功宴第1809章 餞行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140章 兩個皇叔第481章 行宮第150章 蜀亡世宗篇34 由“勞務輸出”引發(等待更新)第45章 同樣的選擇第69章 東出太行第340章 定論第109章 治政以安軍民第65章 君臣相宜第147章 朝局變動的前兆第109章 制舉收尾第123章 諮之以邊事第153章 未來將帥第2200章 仁宗篇17 黨爭伊始第60章 都安心了第390章 減丁政策,翻過那座山第293章 生於憂患第50章 小滿與臨盆第38章 殿議第101章 大整軍第68章 二次北巡第269章 愛將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時代第1792章 安西的請求第254章 久待良機第232章 南口大戰1第1712章 叛賊內情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第112章 兄弟第242章 何福進之死第19章 輕取江陵3第103章 送菜來了第21章 黃袍加身第148章 教誨第312章 中宮虛懸,趙普索權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73章 解決第124章 目標大理第76章 視察第31章 議治湖湘第367章 禮遇隆重第177章 同榻臥談世宗篇28 朝暉之城,老年白龍第137章 迂迴之師第255章 “社會實踐”第124章 幽燕事了(續)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296章 三處餘音第153章 未來將帥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323章 黨侯的智慧第199章 雁門大將第1753章 百年國運+第442章 矛頭直指第223章 安撫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