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城內,商業繁榮,貿易發達,至於各類館舍肆鋪更是數以千計,密佈於街市間,共同營造出開封的商業氛圍。並沒有特意去找什麼高樓貴地,一是沒必要,二也是消費不起,在金陵時韓家就已經拮据不已,更何況到開封,要養活那一大家子,可不容易,這也是韓熙載想要儘快落實去處的現實原因之一。
事實上,若是再拖一段時間,韓熙載估計就得拉下他這張老臉,不管什麼職位,先幹着再說,至於志趣、矜持什麼的,在面臨生存壓力的時候,都是次要的了。
微微飄動的幌子上,書寫着“泰和茶館”四個大字,字跡工整,卻也難入韓熙載之眼。說是茶館,更像是書館,這些年,開封城內“說書”產業大興,鬧市之中也冒出了不少這樣的館子,以故事爲媒,招攬顧客。
這還是由官府到民間的擴散發揚,最初是朝廷的宣慰司,從軍政到民間,爲維護統治,引導民心,弘揚忠君愛國思想,講述各類英雄事蹟,讚頌歷代忠義志士......
但是聽多了,都會覺得厭煩,後來也就增加更多內容,比如對朝廷大政的宣傳與解釋,對前線戰事的報道。民衆永遠不乏聰明人,這種說書的形式,得到了廣泛認同,當內容逐漸豐富,逐漸轉變爲奇談誌異等趣味故事時,對士民的吸引力則更大了,“說書人”成了一個潮流職業,民間書館興起,聽書也就成了東京士民的又一種娛樂活動。
大門前守着兩名看起來強壯的護衛,這是爲了避免那些偷入偷聽的,同時收入場費。沒錯,下這種館子是要入場費的,韓熙載兩人,繳了十枚乾祐通寶,當真不便宜。
從外邊就能感受到其內的氛圍,入內,則更感熱火朝天,得有五六十人,不少了。不算說書人的聲音,並不算吵鬧,熱烈的是氣氛。其間充斥着的,有茶香,有酒氣,更多的自然是人聲。館內的侍者是很有眼力勁的,見韓熙載人雖老,但衣着利落,氣度不凡,殷勤地迎候。
一路跟着上到二樓,選了一個視野開闊的位置,正對着講臺,隔窗便是館外大街。另外,上樓還要另外加錢......點了一盤梨乾與棗圈,以及一壺桃花蜜,韓熙載的注意就被樓下的情況給吸引了。
事實上,對於“說書”這種娛樂形式,韓熙載還是略感驚奇的,同時敏感地察覺到了,這對輿論的引導作用,若是異志之人,藉此蠱惑人心......當然,真有那樣居心叵測之人,怕也不敢在這種場合。
臺上的說書人,看起來年紀並不大,三十來歲的樣子,一看就是讀書人,事實上,這一行可不是一般的讀書人就能幹的,沒有口才,沒有在衆多目光下侃侃而談的膽量,只怕能被轟下臺去。
韓熙載就覺得,面前這名說書人,到官府做名小吏是沒有任何問題的。當然,這只是韓熙載下意識的想法罷了,他更關注的,是他此時談的話題。
並沒有講故事,而是在談近來開封議論最多的事情。自從劉皇帝下詔,讓內外臣工共議治國之策之後,在京的文武官員,自然是熱烈討論,積極獻策。但影響力明顯不僅限於此,不只朝廷官員在商討,民間士民也是議論。
而此時這說書人,講的就是,傳出來的一些朝廷商討結果,當然,提前申明,風聞言事,僅作談資,切勿當真。但雖然是這麼說,還是引起了衆人的好奇,在場之人,魚龍混雜,來自各行各業,各種身份、各種階級的都有。
“據說,朝廷有意取消固定糧價,使其恢復正常價格,以使天下糧商,積極運糧入京,以緩東京每年糧米之不足!”喝了口茶水,說書人爆出一則猛料。
這話一說,立刻引起了一議,一名對此敏感的人,頓時指出:“朝廷如果不控制,那東京的糧價豈不又要上漲?”
近幾年來,隨着開封人口益多,糧食的壓力也日益高漲,到乾祐十五年,按照最新的度量衡,裡裡外外一百多萬人口,每年糧食的直接消耗就在三百二十萬石左右,而要滿足糧食安全,加上朝廷發放的俸祿、福利,則至少需要輸入五百萬石,如果要滿足國家官倉儲備,則需要更多。
然而,或許早年東京糧食鬥米百錢的價格給人的記憶太深刻了,不論劉皇帝還是朝廷,一直都表以極大的重視。畢竟民以食爲天,要滿足上百萬的人口,糧食問題絕對是首要問題,因此,多年以來,對糧價是嚴格控制,每年根據糧食輸入與儲備情況,制定糧價,而具體糧價,則根據市場情況可以官府定價上下浮動1-2文。
在統一的進程之中,糧食也是戰略物資之一,消耗重大,也加劇了開封的糧食壓力。然而由於政策的問題,嚴重打擊了糧商的積極性,很多時候,都是由官府主導,從京外購糧籌糧,轉運入京。
到如今,終於由王溥向劉皇帝提出這個問題。如果長期這樣下去,以朝廷的執行力,還是能維持許久的,但對朝廷來說,卻不是最佳的辦法,反而會增加負擔。
與其那樣,還不如發揮商人們的積極性,讓他們覺得有利可圖,自然會主動輸糧進京,同時朝廷只需要做好打擊不法、監管維護市場秩序、嚴懲那些囤積居奇的行爲,並且,糧價自由,以朝廷的官倉儲備,隨時可以干預糧價。對此,劉皇帝已經同意了。
當然,如此正式頒行,那麼東京的糧價必然會經歷一場震盪,上漲是一定的了。這對於東京百姓而言,按可就不是樂於接受的事情了,也是當場就有人提出疑慮的原因。
不過還是有些具備見識的人,當即說道:“糧食過低,糧商自然不願千里迢迢運糧入京,那樣無利可圖。倘若此令頒行,東京糧價上漲,各地糧商,必定大舉輸入,尤其如今朝廷已經平了江浙,那裡可是魚米之鄉,盛產稻米。一旦東京糧食多了,這糧價自然就降了,再者,朝廷也當不會允許京城糧價過高,否則百萬士民怎麼辦?”
顯然,高手在民間,此人這樣一解釋,大夥莫名地覺得安心不少。當然,真正聰明的人,已經在琢磨着,是否涉足糧食生意了,比如有一名商賈打扮的中年人,腦筋轉得快,如果真是如此,那至少在一到兩年之內,往京城運糧,是大有可爲啊......
能引起互動的事情,才最吸引人的,顯然這姓周的說書人,熟諳此道。見衆人反應,嘴角掛着一抹笑意,總結道:“如果朝廷此令一下,只怕京城百姓會爭相購糧儲備,糧價上漲,有做糧食生意的客官,可要抓住獲利的機會!”
頓了一下,其人又道:“另有傳聞,朝廷打算在一年之內,回收除乾祐通寶之外的所有各色舊錢、雜錢,並制定兌換比例,一年之後,所有舊錢、雜錢就都成廢錢,不能再在市面上使用......”
過去,朝廷也是逐步進行新舊錢的替換更新,在中原及北方有不小的成效,這一回,則主要是針對新平定的南方,屬強制執行。
這則消息同樣引起了反響,頓時就有一人表示道:“倘若如此,得將手裡的舊錢,儘快兌成新錢了!”
“也不知是具體是怎樣個兌換法,”
“該着急是江浙、嶺南的人吧!”同樣有聰明人。
“沒錯,以在下看來,最需要兌換的,正是南方人,他們用的雜錢、鐵錢、鉛錢,到我們中原,可不好使......”
“還有一則傳聞,經商的客官,可要注意了,據說有好些官員,向天子建議,要繼續增加商稅......”
此言落,又是一番熱議,一時間,這座泰和茶館,似乎成了一個政治論壇,爆料議論各種時政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