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乾祐二十四功臣

bookmark

崇元殿內,同樣是人生百態,事實上,從座次的安排就可以看出,今後這些大漢文武公卿的地位如何了。似魏仁溥、慕容延釗、高懷德、向訓、趙匡胤幾人,顯然是第一等的,不管是爵位,還是實權。

當然,還有一些功成名就、德高望重、地位超然的人,比如符彥卿、安審琦、郭威。趁着大典的機會,退隱離京已七年多的郭威再度回來了,是劉皇帝主動下詔召他回來,大漢的功臣之中,怎能沒有郭威的一席之地。

並且,此番回來,也基本不用再回堯山老家修身養性,享受田園生活了。到如今,劉皇帝對郭威已完全沒了戒心,沒有那必要,甚至於,對這河東元勳、開國功臣以及自己的丈人,劉皇帝心理上還有少許的愧疚之情,畢竟在政治盛年,被自己逼得退隱......

此時的大殿之中,與會的貴族、大臣們都在熱情交流着,每個人臉上都帶着笑容,氣氛十分融洽。符彥卿、安審琦、郭威三者也聚在一塊兒,在場的外臣之中,也就他們三人身份、威望、地位最高了。

皇帝還沒到,因此,氣氛雖然熱烈,但始終差點勁兒,酒菜早已備好,碗筷也已擺好,但沒人敢動,都等着主角的到來。只有在殿側的禮樂隊伍,奏着那輕快歡樂的曲調,給這場大漢最高等級的精英盛筵助興。

在楊邠與蘇逢吉抒發着胸中感慨,期待着一醉方休時,郭威悄然之間走了過來,拱手一禮:“楊公、蘇公!”

見狀,二者趕忙相互攙着起身,回禮:“老朽見過邢公!”

“切莫拘禮!郭某可不敢當!”這麼多年過去了,郭威仍是他一貫的謙和寬厚表現,趕忙探手扶着二人。

注意到二者蒼髯朽面,目光放在楊邠身上,郭威感慨道:“二公曆經辛酸,嚐盡冷暖,而今得赦,再返朝闕,苦盡甘來,可喜可賀啊!”

說起來,在漢初的政壇上,楊邠是風雲人物,素來專橫固執,但對郭威,卻還是很友善的,十分看重,二者之間一直很融洽。當然,這未嘗不是郭威經營關係的結果。

不過,當年之事已不可追,如今的現實則是,郭威是大漢國公、皇親國戚,雖退居幕後,但地位崇高,家族顯赫。而自己,只是個方遭赦免的罪人,連踏足這崇元殿都是皇帝特別的恩旨。

因而,當面對郭威這張熟悉而又陌生的謙和麪目,楊邠的心情很是複雜。不過嘴裡,還是一臉平靜地應承道:“老朽本一罪徒,幸陛下寬宏赦除,今夜得以踏足宮闕,確是幸事!倒是邢公,風采依舊,十數年而氣度不改,令人心折啊!”

從楊邠的表現就能看出,這老兒心中,實則還是有一種堅韌,一股傲氣。

“楊公謬讚了!”郭威笑了笑,指着自己鬢上的白絲,說道:“人既已老,不復當年了!”

“二公且稍坐!”郭威本只爲打個招呼,因此面上笑容不減,語氣仍舊溫和,說:“開國元勳,當年舊臣,日益凋零,已不剩幾個人了。今日,既是國家大典,也是我們這些老朽重逢,實足喜之,稍後開席,我們當痛飲一場......”

“一定!一定!”蘇逢吉露出笑容,應付道。

楊邠也點了點頭。

並沒有讓衆人等太久,劉皇帝換了一身輕便的龍袍,黑錦打底,上繡山河日月,涵復萬物,再加上鎏金的祥龍,張牙舞爪,沉穩之中透着一種肆意張揚,彷彿襯托着他此時的心情。

這一整日的禮儀流程下來,素來以精力旺盛而著稱的劉皇帝也是累得夠嗆,因此,登上御座,看着仍舊展露出興奮神采的貴族大臣們,劉承祐着實好奇,他們哪裡來這麼好的精力。

殿中安靜了下來,所有人各居其位,齊整地向劉皇帝行禮,由殿內到殿外,由墀上到墀下,一時之間,除了那些宿衛的禁宮衛士,整個崇元殿再沒有挺身直立的人。至於劉皇帝與太后,這是坐着的。

場面一下子變得肅穆,與空氣中瀰漫着的酒菜香味有些不襯,嚴謹的致辭,肅穆的發言,在今日一系列的典禮中已經做過了。因此,劉皇帝大手一揮,以一種輕鬆的語調,朗聲道:“衆卿免禮!今日是歡悅之日,今夜是喜慶之夜,都不必拘束了!”

說着,還故意嗅了嗅,笑道:“這滿殿的酒香菜香,可不當辜負了!”

偏頭朝着喦脫示意了一下,然後這宦官,放開嗓子,大聲宣佈,陛下有諭,衆臣入座,開席!

當然,像這樣的宮廷宴會,酒宴永遠不是真正的主題,開宴之後,劉皇帝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當着衆臣的面,表揚平南的將領。

因爲國家大典的緣故,使得最後平定天下的將帥們的光芒被掩蓋不少,也沒有專門舉行一場慶功宴,但是,劉皇帝也不會忽略此點。

一共兩名將領,作爲代表,接受皇帝的慰勞、讚賞,尹崇珂與史延德,一個代表江淮大軍,一個代表嶺南將士,劉承祐親自向他們敬酒。

此番慶典,劉皇帝雖然召回了大量的外臣,但還是有很多人,未能歸來,比如坐鎮靈州西北巡閱使柴榮,坐鎮蘭州的鄭國公史弘肇。還有平南的將帥,潘美鎮撫兩廣,配合歸治,李谷、石守信坐鎮金陵,趙延進、張永德進駐杭州,曹彬在洪州,劉光義駐福建。但在國宴上,也是不可能遺忘他們的,並且最先提起的,就是他們。

爲了表彰平南將士的功勞,除了必須的賞賜之外,就是這一曲《凱旋令》,一場劍器舞。由出身南方的周淑妃領舞,伴有五十名身段優美的舞姬,不着紅妝着武裝,展現着別樣的美感,同樣渲染氣氛,振奮人心......

待一曲舞罷了,在萬衆矚目之下,就如過去每一場御宴一般,劉承祐手執酒盞,站在御階上,以一種俯視蒼生的姿態,發言了:“朕年十八以登宸極,御天下,雄圖大志以討不臣,定諸國,除割據,今初平宇內,稍安四海,雖不敢自負大業,卻也堪稱建樹。今與諸卿共宴,舉國同歡,以酬十五載之苦功!謹以此杯,與諸卿共勉!”

一飲而盡,劉承祐繼續開口,冷峻的面龐間,再度流露出一抹笑意,也終於提到所有人最感興趣的事情:“南北復於一家,四海歸於一統,此非朕一人之功,而是乾祐年來,無數仁人志士,英才豪傑,戮力同心,羣策羣力,乃有今日之盛。策勳定爵,更爲應有之義,不負功臣!”

並沒有大談特談的意思,劉皇帝簡單地說了兩段話,飲了三杯酒,然後自歸御案,安然落座。然後手一擺,呂胤與石熙載兩名近臣,分左右立於御前,各執一詔,準備宣讀。而在兩人身側,各有數名內侍,每個人手裡都端着一盤疊得高高的封賞詔書,這些東西,尤其吸引人眼球。

“太尉、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慕容延釗,勇略果毅,鎮靜忠誠。收取潞、澤,東出太行,追逐契丹,大破欒城,東略江北,南取荊湖,北定燕山,戰績彪炳,武功卓著,封衛國公!”

第一個慕容延釗,也代表着,這是劉皇帝欽定的乾祐第一功臣,這哪怕是一直表現得心如止水的慕容延釗,都不免激動。操着他衰弱的身軀,感動地拜倒。

“中書令、廣政殿大學士魏仁溥,器宇寬宏,廉慎守法,克己奉公,追隨國家十六載,盡忠王室,建言獻策,殫精竭慮,以安天下,封虞國公!”

由此,武功以慕容延釗第一,文治以魏仁溥第一,既出人意料,也在情理之中。一段段對乾祐功臣的封賞,從呂胤與石熙載嘴中宣講而出,很快,二十四人“歸位”。

二十四名功臣,二十四位王公。

第147章 孟昶的覺悟第144章 趙家父子第348章 潘帥喜迎敵援第322章 針鋒相對第13章 戰爭的腳步正在迫近第55章 符氏姐妹第328章 改革深入世宗篇24 老貴新貴,宗王大會第301章 武德使愈不自安第70章 同州之戰第78章 南北併發第1738章 逆賊授首,準備撤軍第58章 正面互懟第324章 交代第1734章 首級=賞錢第2083章 太宗篇30 雍熙二年第199章 出宮第1757章 勳貴子弟第170章 河東改制第254章 應州大軍第221章 全線出擊第170章 御宴第1771章 襄陽王第343章 趙府君當權第347章 嶺南戰況第201章 正面交鋒第1727章 府尹正納妾第258章 火燒威武城第50章 小滿與臨盆第450章 落幕第176章 接風洗塵第239章 進退第321章 駕幸樞密院第261章 冒進追擊第153章 破城曲折第497章 重拾第308章 新貴第133章 面聖談一談本書的一些問題第1765章 三郡公第78章 滄州府第14章 皇城司在行動第2081章 太宗篇28 劍南“玩”脫了第178章 祭拜第442章 金玉滿倉,堆積如山第489章 不好收場第80章 進攻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468章 胡部隱患第59章 不知死第1779章 四王畢第115章 困獸之鬥第20章 小民猶能議國政第345章 剝削者第276章 玉如意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協第478章 開寶二十九年第202章 百草口之戰第502章 最後的旅途2第1787章 講個笑談,說個趣事第114章 耶律阮稱帝第362章 新齊與新楚第215章 確立太子第121章 最難啃的骨頭,最輕鬆地啃下了第1770章 總要殺些人第211章 籌議北伐第44章 聽政湖湘第160章 平定第394章 永遠在猜忌的路上第259章 遼東初定第270章 城上城下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377章 漳泉之治第62章 奸宦昏主第134章 王師已克敵都第497章 重拾第329章 陽翟大地主第302章 奚王來朝第115章 冬月第437章 改變的契機第2章 分食第15章 名單第434章 還得是王禹偁第338章 棋手與棋子第133章 面聖第89章 破財贖罪第75章 西北邊報第73章 安東大開發4第437章 改變的契機第55章 符氏姐妹第454章 朝廷要下重手了第45章 心情不佳劉皇帝第1720章 靜默第371章 慰問=送行第275章 王公非善人第9章 鳳翔戰況第46章 契丹異動,後顧之憂第35章 瑤華春第305章 舊稅制下的地方現狀第218章 走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