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治世之道

初冬的開封,還遠未到天寒地凍的時刻,但氣溫已然明顯下降,人們身上的穿着也都明顯厚實了些,瀰漫在東京上空的熱氣與霧氣也更加明顯,這既是人煙之氣,也是王朝的興盛之氣。

爲了供應平南戰事,對於東京的一部分手工業者而言,是個不小的商機,只要是平南大軍用得上而又不需公坊專門生產的,兵部那邊是大量採購。當然,比起當年的北伐戰爭,也只是小巫見大巫。

天氣漸冷,城中的生活氣息卻愈濃,帝都之盛,已開百年之新風氣。近些年,有些歌詠大漢治世、讚揚東京繁榮的文人,已經開始那如今的開封與開元年間的長安相提並論了。

對此,劉承祐也有所耳聞,這種實質上誇他治績的輿論,在心裡自是十分愉悅的。只是,劉皇帝倒也還有自知之明,作爲一個才從七十年大分裂中擺脫出的帝國,距離治世還遠着呢,開封固然繁榮,但不要說同開元年間的帝都相比,能趕上幾分貞觀年間的長安就不錯了。

若是從整個帝國來看,與開元時代之間的差距則更大,那是需要足夠長的時間累積,並保證一套足夠合理穩定的政治管理體制向前運行,方纔能夠達到的,還要有個足夠英明、足夠胸襟的君主。

因此,治世尚未來到,又何談盛世。

當然,劉皇帝也是用不着妄自菲薄的,就衝着他撥亂反正、削平割據、統一天下的功績,已經是歷代帝王中的佼佼者了。並且,他還年輕,身體也沒有出現什麼毛病,還有足夠多的時間,去治理天下,如果活得夠久,再打造一個盛世,也不是沒有希望。

事實上,在乾祐十五年將要結束的階段,在平南戰爭仍在持續進行中的時候,劉皇帝已經不斷地召集臣僚,爲今後如何治天下,討論政策,提出辦法,可謂羣策羣力。

並且,有一個基本目標,看準貞觀之治,一直以來,劉承祐對於貞觀時代,都是十分嚮往與崇拜的。從宏觀上而言,要治理好天下,就兩點,一是嚴以治吏,二則寬以待民,歷代治世,莫不如此,當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就不簡單了。

就治吏而言,並不單純指反腐治貪,那隻其中一個方面,更重要的還在與體制與國家管理系統的合理完善,並能保證長久的平穩運轉。

在這方面,大漢的問題實則不少。當今的劉漢天下,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開元之國,繼承並沿襲了太多後晉、後唐乃至後梁的東西,冗官、冗員、冗務雖有改善,但並不徹底,官場風氣確實革新了,但舊弊端猶多,整個國家的管理體系,也有許多複雜、矛盾乃至錯漏之處,職權也有諸多不清晰之處,這既有前代的影響,也有劉承祐改革所造成的影響。

因此,相較於三代,大漢的政治、吏治正在逐漸完善、進步,但可改進的地方仍舊很多,整體看來,並不少複雜混亂的地方。

這段時間,劉承祐已經讓薛居正,召集人手,仿照《唐六典》,把唐末三代以來的政治、官吏、職權制度,結合當下之大漢的國家典制,系統性地編纂出一份《漢會典》來,用作施政的指導性政典。

提到前宰相薛居正,此公在卸任三司使的這幾年中,在劉承祐的支持下,於編書方面投入了極大的精力,也有了好幾樣成果。比如《三代史》的完成,重修《高祖實錄》以及《唐書》,監修《國史》,近來,還在寫一本名叫《乾祐十五年》的政略。

顯然,在很多人看來,一旦進入乾祐十六年,大漢朝廷將進入一個嶄新的局面,走向一個輝煌的時代。而事實上,也是如此。

至於治民,實則也只要堅持一個原則即可,那就是不要瞎折騰,尤其是那些耗費巨大民物力的事務與工程,要少做,只要給天下百姓以足夠安定溫和的生存環境,再加足夠的時間,自然能得到迅速的恢復發展。那樣,社會會進步,百姓會富足。

而就劉承祐本人而言,想要效仿貞觀,抄作業的事情還是會做的,當然,也是有選擇地抄,至少要符合當下的時代發展與社會訴求。

不過,在劉承祐的意識裡,唐太宗最值得他學習的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用人。瞭解越多,越覺得有道理,僅僅靠皇帝一人,如何能管理偌大的帝國?還需發揮官僚臣工們的智慧與才幹,讓他們在自己的率領下,開創偉大事業。

前些年,劉皇帝有意識地放權,減輕自己身上的擔子,其中也有以史爲鑑、效仿前輩的原因在裡面。

貞觀時代,涌現出了那麼一大批傑出的人才,爲貞觀治世的輝煌添磚加瓦,到他的乾祐時代,又有多少人會脫穎而出,成爲他的輔國良臣呢?

對於這一點,有的人,早已簡在帝心,或在中央,或在地方磨鍊,但劉承祐相信,還有更多人,未被髮掘,他也期待着他們涌現出來。

......

開封的氣象,在不同的人眼中,自有不同的認識,比如第一次前來的江南宰相徐鉉,北方的強盛,讓他心情十分沉重,甚至於生出,天命如此,夫復掙扎的感慨。

起初,徐鉉奉李煜之命北來,渡江之後,便輕裝簡行,選擇騎馬北來。所幸,雖然是交戰雙方,作爲使者,一路上除了必要的見識之外,倒沒有人爲難,以日行兩百里的速度,不到六日,就抵達東京,對於年近五旬,又是文人的徐鉉而言,這是個十分辛苦的旅程。

到達開封后,顧不得休息,即祈見漢皇。對於徐鉉這個的江南文壇領袖,劉承祐似乎也很感興趣,也選擇了接見他。面見漢帝時,徐鉉是不卑不亢,滿臉正氣,細述江南對歷年對朝廷的恭敬侍奉,雖然是衷心祈和,但實際上直指大漢南征,是師出無名,興不義之師......

論耍嘴皮子,引經據典,十個劉承祐也不是徐鉉的對手。但是,劉皇帝代表的是強權,一句“統一即正義”就壓得徐鉉說不出話來。

而對於徐鉉言語上對自己的冒犯,劉承祐也沒有震怒,而是表現出了他的大度,讓他回賓館,並命人好生伺候,施以禮遇。不過,之後徐鉉幾度求見,都被拒絕了。

“已經入冬了啊!”院內清冷,望着枝葉稀疏的杏樹,徐鉉悵然自語,心情就像這環境一般蕭索:“也不知戰事進展如何......”

徐鉉身上,書生氣很濃,如果是往常,或許他會展現一下自己的文才,但此時,他着實是一點興致都沒有。

“徐公,恭喜你了,宮內回話,陛下同意召見你了,還請準備一下,進宮面聖!”在隨從的引導下,禮賓院正走了進來,富態的臉上帶着和煦的笑容,拱手道。

聞言,徐鉉先是一喜,隨即恢復了嚴肅,這本不是什麼值得喜悅的事情,漢帝心志堅定,一心平南,豈會因他三言兩語就放棄。

因此,等再入崇政殿,行禮之後,面對劉皇帝的問話,徐鉉顯得異常鄭重,拱手道:“臣此來,特向陛下辭行!”

徐鉉的嚴肅,落在劉承祐眼中,就彷彿一個受了多大委屈一般,也頗爲有趣。劉承祐微微發笑,道:“爲何?是東京不夠好,還是朝廷接待不夠禮遇?”

聞問,徐鉉鄭重其事地道:“臣負國主之命來,陛下既無罷兵之意,臣也無久留的道理。願南歸金陵,與我主一道,等候大軍之來襲!”

“哈哈!”劉承祐再度笑了,笑聲很輕,態度卻很強勢,隨意地擺擺手:“如此多麻煩?天寒道阻,行路不便。徐公也不用回金陵了,否則,等王師破城,與李煜一道被擄回,既費周折,也傷顏面,還是留在開封與朕一起等候王師凱旋吧......”

第2102章 太宗篇49 魔都的誕生第21章 黃袍加身第26章 史卿,朕要重任相托第311章 李沆第268章 一城,一戰第164章 壽陽郡公的憂患意識第329章 西域風雲第376章 降臣紛來第55章 燕王病故第343章 趙府君當權第11章 大敗蜀軍第5章 王樸走了第242章 戰後第129章 叔父第2194章 仁宗篇11 大上海第48章 耿崇美第164章 壽陽郡公的憂患意識第153章 亂事終不可免第402章 太子有後了第155章 蓄奴之議第74章 燥熱的遼帝第66章 這個冬季不尋常第360章 宰割天下第262章 大軍臨城,歸師難遏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第1739章 受刺激的十三皇子第1756章 海豐號第471章 另起爐竈第180章 博弈第366章 遼軍西進第123章 孔氏之疑第9章 公府密議第2章 分食第67章 來自河陽的消息第508章 最後的旅途7第90章 交趾收復第362章 新齊與新楚第338章 澄心堂內心惶惶第489章 不好收場第435章 完美的宰相第240章 南口大戰9第407章 麻煩第51章 詔令西進第1703章 如釋重負第1764章 禁轎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411章 政治危機第17章 武德司第291章 漢遼山陽之戰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394章 還欠着外債第1712章 叛賊內情第77章 潘美請纓伐安南第276章 玉如意第163章 索然無味第75章 按*不動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429章 向南!第2122章 康宗篇13 帝國病斑,皇帝無後第144章 鄴都戰事(求首訂)第427章 饒樂國的困境第199章 出宮第326章 尋覓終有果第117章 一圖一冊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341章 良苦用心第302章 奚王來朝第437章 改變的契機第134章 班師還朝第44章 蘇逢吉案結第1787章 講個笑談,說個趣事第342章 殺肥第351章 南粵,危!第4章 君臣同心第1章 乾祐滅佛第352章 皇城使和他的義子第223章 南北海軍第358章 劉家的天下第139章 王昭遠:此乃戰機第113章 將目光投向北邊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422章 安東國的第一個冬季第46章 郭榮的激進建議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116章 滿朝震動第127章 西路奇兵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第16章 先安排着第297章 心虛第288章 敵酋首級獻上第380章 饒樂國第2076章 太宗篇23 進入深水區的稅改第77章 劉知遠終於動了第78章 火油彈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第44章 殷勤的女真人第39章 百年大計第280章 傳國玉璽的消息第1767章 心頭髮慌第4章 見完這個見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