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逐漸窒息的局面

相較於曹劉大軍在中上游的轟轟烈烈,進展神速,下游的戰事,卻陷入了一段平穩期。在取得了京口水戰的勝利後,漢軍在李谷的命令下,向京口試探性地發起過一次渡江攻擊,結果被林仁肇擊退,從那之後便陷入了沉寂。

戰艦在江上馳騁,不時施以打擊,口號也在高呼,兵力也在調動,就是沒有實質的大動作,有種雷聲大雨點小的意思。在這個過程中,江南的防線看起來是暫時穩住了,漢軍一時攻不過江,金陵的安全暫時得到保障,朝堂之上,關於問罪林仁肇的聲音也因此小了下去,然而,作爲大將的林仁肇,心情卻日漸沉重。

山雨欲來,總有狂風造作,一水之隔,也並不能阻擋漢軍的兵鋒,在漢軍收束着攻勢的情況下,林仁肇則愈感危險。而危險來自何處?都不用細想,鄂州、江州、池州、太平、常州,江南的長江防線,處處是漏洞。

常州那邊,面對漢軍與吳越數萬聯軍的進攻,雖然還堅守着,但可料其艱難,刺史鄭彥華是忠勇之將,淮南大戰中也曾參與同漢軍的血戰,然而能堅守幾時,仍是未知之數。

一旦常州失守,那麼潤州的安危將是毋庸置疑的,在內外交困,兩面夾擊的情況下,縱使白吳復生統軍,也難解危局。常州的守軍只有兩萬,可堪一戰更不足五千,在得知郭廷渭率大軍襲來之後,林仁肇就一直擔憂其狀況。

曾上表金陵,向李煜建議,從金陵派軍隊加強常州的守備,畢竟新徵召了兩萬丁壯,哪怕不能廝殺,乾乾體力活,幫忙守城還是能發揮一些作用的。

然而,林仁肇的建議被拒絕了,理由也很簡單,要率先保證金陵的安全。顯然,金陵朝廷對於守住長江防線的信心也不足,原因就在上游傳來的消息。可以說,幾路大軍平江南,不論哪路取得突破,都是影響大局的。

因此,金陵朝廷就開始考慮,如果江防失守,漢軍成功渡江,他們得有足夠的兵力堅守,論城池堅固,還得屬於金陵。到時候,憑藉着金陵城,也許還能堅守,拖延戰事,沒準就爭得些轉機,畢竟歷史上,堅守孤城,絕境翻盤的例子也不是沒有。

被拒絕後,林仁肇可以說是勃然大怒,憤其不爭,大罵昏主庸臣。無奈之下,林仁肇只能從潤州的守軍中,分出了五千軍,前往常州增援鄭彥華。

在此之前,林仁肇也不是沒考慮過,率領潤州的精銳,潛行至常州,配合鄭彥華,內外夾攻,對聯軍發起突擊。作爲聯軍,在指揮上必然容易出現漏洞,漢軍過境,吳越軍與之未必是一條心,或許是個機會。

如果能夠把常州的聯軍擊破了,去其一路偏師,對於整個戰局的影響將是難以估量的,可以說是去肘腋之患。再加上,常州與潤州相鄰,路程不遠,既方便進軍,也方便回師。

不過,此事的風險也是極大的,倘若出現什麼意外,比如不能從速擊敗常州的漢軍,抑或是乾脆失敗了,而瓜洲的漢軍主力又趁勢渡江來攻,那整個戰局可就徹底糜爛了,江南朝廷或許就萬劫不復了。

賭博,林仁肇是有那個膽略與勇氣的,然而願意跟着他去冒險拼命的人卻不多。畢竟,對於潤州的南軍將領而言,在防禦上就已經感到巨大壓力,更何況主動出擊。

因此,林仁肇的建議,沒能得到支持。在潤州的軍隊,除了本就駐防已久的鎮海軍外,還有近三萬金陵來的禁軍以及從其他州縣調集的地方兵馬,雖然林仁肇是統帥,但還是受到不小的限制。

說起來也是諷刺,當面臨滅亡危機之時,真正在一線戰場爲之拼命,浴血奮戰者,不是那些飽受李氏厚待的公卿勳臣,高官貴族,反而是那些素不受重視的將臣。林仁肇是一個,鄭彥華也是一個,兩個人,都是閩國的降將。

當然,林仁肇最擔憂的,還在於宣州的當塗,那裡雖然是江防要地,也是適合渡江之處。然而,自開戰以來,各處要地都如火如荼的,唯有當塗一帶始終安靜,這很不正常,尤其在漢軍水師已基本掌控長江水道的情況下。

將自己的顧慮上報金陵,希望能加強當塗的兵力守備及防禦,同樣沒被採納,那裡有老臣朱鞏親自駐守。林仁肇的建議都算是有針對性的,都未被採納,看起來金陵主臣是昏昧到了極點,然而,仔細想想,若是按照林仁肇的建議,處處設防,加強兵力,江南根本沒有足夠的實力。

僅靠半壁東南,前後已經武裝起了近二十萬軍,已是窮兵黷武了,攤子既鋪不開,也收拾不了,在這樣的情況下,金陵朝廷有選擇地安排,倒也有值得理解的一方面。

總得來講,在朝廷的進攻之下,江南國已是一個爛攤子。

在南軍局勢各種雪上加霜之時,漢軍這邊,卻有些按捺不住了,各軍將領是求戰心切,幾度向李谷請求發起攻擊,只是都被壓制着。李谷這也是深諳勵將之法,就像圈着一羣餓虎,只待打開牢籠的一天。

瓜洲,江淮行轅,李谷整個人縮在榻上,隨着天氣日益寒冷,每日他幾乎都忍受着痛苦,也就是瓜洲乃是大鎮,環境可稱良好,否則,真在行軍途中,身體所遭受的痛苦只怕還要加倍。

室內生着暖爐,能有緩解,卻不可治本,不過,從李谷的臉上,卻看不出幾分痛苦,唯有平靜。只是,有些身體的反應,並不是純靠頑強的意志就能抵擋的。

外邊傳來一陣腳步聲,等到門口,明顯緩了下來,在衛士的引導下,慢步入內,正是副都部署石守信以及兵馬都監趙延進。

“拜見大元帥!”二人行禮。

“守信、伯衡來了,坐!”李谷正研究着地圖,見到二人,老臉上露出和藹的笑容,說:“勞你們二人聯袂而來,又何要事?”

“李公,都已經入冬了,還不動兵,張抱一到歷陽也快十日了,就等着您渡江的命令。將士們可都不願意整個冬季都耗在此這場戰事上,何日纔是戰機,真要等到郭將軍突破常州?”趙延進與李谷關系很好,有話也直接說來。

“越到這等時候,越不能心急,越當有耐心啊!”李谷說道,看着二人,問:“你們覺得,可以渡江了嗎?”

“李公,你等的戰機已至!”石守信從懷裡掏出兩封軍報,他一直輔助李谷處置軍務,權力不小。

“都是好消息!”李谷露出笑容。

石守信說:“一封來自曹彬,他與劉光義,已經拿下鄂州,正準備向江州進軍!”

“這麼快!”李谷也微感訝異。

石守信也有些感嘆:“鄂州內亂了,主帥皇甫繼勳縱失軍心,被誅殺,剩下的守軍,全部投降,曹劉二將,是沒費什麼精力,得以收降鄂州......”

“消息傳開,只怕將軍更加坐不住了!”李穀道:“另外一則呢,是張彥卿那邊有結果了?”

“正是!”石守信頷首:“金陵的水軍,再度被擊潰,長江之上,江南徹底喪失與我水軍作戰的實力了!可以讓張永德將軍動手了,當塗那邊,採石磯固然是防禦要塞,但守軍實力不強,負責守備的朱鞏雖是老臣,但終究是個文人,可以強渡,一舉打過江去!”

聽其言,李谷一時沒有表態,而是接過兩封軍報,認真地看了看,而後擡手,很乾脆地道:“那就讓張抱一動手吧,令張彥卿率五千水師西進,配合其作戰,佔領當塗之後,直接向金陵挺進!”

“是!”

聞言,趙延進不由笑道:“倘若進軍順利,或許十一月之前,大軍就能進金陵了!”

第242章 戰後第93章 來自地方的聲音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43章 東京聲色第129章 叔父第13章 楊業述職第324章 金山南麓第122章 相互誅心第2108章 太宗篇終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61章 南北之爭第110章 孝明仁皇后世宗篇35 安東事變世宗篇39 寇準罷相第48章 劉承祐的決心與疑惑第321章 駕幸樞密院第383章 敞開談第146章 驕將第514章 最後的旅途13第2106章 太宗篇53 遲暮第3章 臺懷之事第127章 西路奇兵第123章 株連不可避免第126章 再度南征第1760章 無聊的雍王第57章 父子雙相位,一門兩國公第461章 癲狂?第37章 新政第188章 永清軍議第348章 老皇帝第407章 一人連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138章 破寨第75章 高貴妃第181章 瓊林苑內第158章 劉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137章 後宮那點事第107章 深思熟慮第501章 最後的旅途1第107章 飄飄然的李相第181章 東河村之戰第461章 癲狂?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奪嫡第396章 外放成都府第77章 安陽之殤第227章 席捲半島第127章 皇城司第12章 大朝會第51章 詔令西進第77章 劉知遠終於動了第135章 最後的堅守第169章 王溥的補充第51章 該當有所“表示”第18章 請願第215章 郭、李之爭第213章 雨雪冰霖第213章 帶着歡呼啓程第120章 折家第124章 海外擴張第88章 天子金令第74章 十八日,御駕幸淮南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第122章 連鎖反應第2章 登聞鼓響第137章 東京軍政第1685章 一穩到底第300章 靈州換任第164章 侯府尹升堂第285章 吃酒烤肉議荊湖第215章 郭、李之爭第179章 東京風波,向帥自首世宗篇42 極盛背後的陰霾第320章 見機進言,權歸中樞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1811章 歸來第404章 冬夜第103章 郭王會第72章 磁州賊第94章 汝公出山第241章 錦州陷落第104章 暗通款曲第221章 全線出擊第213章 紆尊降貴第90章 欒城之戰(2)第512章 最後的旅途11第167章彈冠相慶第92章 定州事第468章 信教不留頭留頭不信教第161章 十五子,新人與舊人第17章 輕取江陵1第483章 南巡第22章 荊南既定第369章 找上門來第2068章 太宗篇15 熱鬧的夜第240章 家宴第161章 十五子,新人與舊人第2076章 太宗篇23 進入深水區的稅改第342章 敏感的劉皇帝第1747章 出點意外很正常吧第29章 勸諫第355章 特殊的行狩第367章 下面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