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契丹亂政

聞問,王峻淡定一笑,朝前半步,向劉知遠解釋着:“大王,此拐可是有些說法的。按照胡法,唯有優禮大臣,纔有資格得到此賞賜,猶如中原几杖之賜。哪怕是契丹貴族,也甚少有人得此賞給,效力契丹的漢臣中,也只有燕王趙延壽曾獲此拐。末將北歸途中,所過城池,契丹蕃將見此拐者,無不謹禮相待!”

聽王峻這麼一說,劉知遠卻是冷笑着說道:“如此說來,這契丹主對孤,卻還是挺看中吶!孤,是否應該感到榮幸?”

“回大王,至少在契丹主看來,正是如此!”王峻接着話答道:“末將覲見契丹主,其對大王多加讚譽,言當年出兵協助晉祖代唐之時,便看出大王不凡。言語間多加親厚,下詔褒美,又呼大王爲‘兒’——”

音落在“兒”字上,堂間的史弘肇忍不住遽起,怒容滿面,一副主辱臣死的模樣,喝斥道:“契丹主欺我主過甚,當我中國兒郎,盡是認賊作父之徒嗎?”

一句話,引得在座好幾人跟着叫罵,好像真的受了什麼了不得的屈辱一般,劉承訓都忍不住義憤填膺的譴責了兩句。至於劉承祐,則沒什麼表態,只是默默地聽着。

劉知遠那嚴肅臉上也帶有慍色,當初,他就是極力反對石敬瑭稱臣作兒,割讓“燕雲十六州”的。一個“兒”字,對他還是有少許刺激的,待衆人平靜下來後,方纔不屑道:“莫非,契丹主還想再立孤,做他的‘兒皇帝’?”

“契丹主確有此心!”

“哦?”劉知遠眉毛揚起。

王峻側過身子,手指東南,輕笑道:“末將辭別汴京時,契丹主曾私下對末將暗示,只要大王親自南下,便策立您爲中原新主,他則率契丹大軍北返。不過,末將在汴梁聽聞,契丹主曾對燕王趙延壽與投降的杜重威,都有過類似的允諾。然而......”

說着,王峻語氣中不由流露出譏諷:“末將還未歸太原,便收到了契丹主稱帝建遼的消息。想來,他對末將所說,不過是敷衍之辭,目的便是想要誆騙大王去汴梁。只可惜,他太急了,這般迫不及待地想要坐上中原的皇帝寶座!”

“哼哼,縱使其按捺得住,以大王之英明,又豈會受其矇騙,而入其彀中任其炮製?”楊邠此時在旁,接着王峻的話說了。

聞言,劉知遠嘴角擰出一個輕蔑的弧度。垂着眼瞼,好生思量了一番,擡眼注視着王峻:“王峻,你與契丹主有過當面對話,你覺得,契丹主此人如何?”

面對劉知遠此問,王峻沉吟幾許,方纔鄭重地說道:“就末將之見,契丹主在北國,當得一代明君。然而此次南取中原,既入京師,卻犯了一個無可挽回的大錯!”

“說說看!”劉知遠揮手示意。

大概是察覺到“戲肉”來了,邊上的劉承祐一下子來了精神,腰都挺直了,望着王峻,想要聽他講講此時中原的情況。

王峻輕咳了兩聲,將早打好的腹稿,朝衆人說來:“契丹主入汴之後,契丹主最大的失策,便在於‘以胡法治中國’。”

擡眼瞟了下劉知遠,王峻開始詳細道來:“趙延壽請以糧餉供給契丹大軍,本意勸契丹主收束兵馬,但契丹主以‘國無其法’拒絕。其後縱胡騎四出,以牧馬爲名,分番剽掠,謂之“打草谷”,旬月之間,自東、西兩畿及鄭、滑、曹、濮,數百里的範圍內,財畜殆盡,此舉大失民心。末將歸時,沿途所見,丁壯斃於鋒刃,老弱委於溝壑,中原百姓,仿若置於煉獄之中,流離失所,慘愴之景,讓人不忍直視。”

說這話時,王峻的情緒都忍不住有些激動。深吸了口氣,方纔繼續道:“契丹主南平大晉,爲勵胡兵,欲盡取國庫以賞將士。然經過少帝奢靡與連年戰爭,國庫早已空虛,餘財哪裡能滿足三十萬胡卒的饕餮之慾。於是,下詔向全城官民括借錢財,以做犒賞之資。然明爲借,實則有借無還。如此,猶有不足,分遣數十路‘括錢使’,奔赴諸州,大擄民財。士民被其苦,積怒之怨,幾衝鬥牛!”

“既失民意,又喪士心。趙在禮、劉繼勳之死,強留覲見諸節度,分派兵馬將吏駐其地,又失諸藩鎮之心。且契丹主憚於投降的晉軍,屢屢口出殺降之言,雖被諫止,又欲盡遷其父母家人北上以爲人質,脅使晉兵。如今中原的晉兵,皆怒懼而生怨憤,依末將所觀,隨時可能亂起。”

“少帝一家蒙塵北上,一路供饋不繼,倉皇悽然,地方舊臣,多憫之。”

“至於契丹主,大縱酒樂於汴宮,每與人言,多小視我國人。其人之驕矜,由此可觀!”

“......”

“契丹苛政暴行,實罄竹難書,非臣三言兩語,能夠盡述。然臣北歸一路略觀,中原士民,羣情憤涌,已在爆發邊緣。只待英雄一舉,扭轉乾坤。”說得口乾舌燥的,王峻舔了舔嘴脣,抱拳向劉知遠自信地總結着:“天下士民盼望英雄,如望甘霖,大王當海內之望,若能舉兵,必定天下影從!”

聽完王峻的敘述,堂間靜極了,人大都是感性動物,在座文武基本都爲契丹的暴政感到憤怒。此前僅有所聞契丹人的虐行,然聽完王峻的描述,仍不禁怒髮衝冠。不少人面露激憤之色,武將們則握緊了拳頭。

“契丹真胡虜也!虐我生民至此!”劉承訓儒雅的臉色涌上了一團紅潮,表情顯得十分憤慨,嘴裡喃喃道。

劉承祐,還是沒有作聲,只是那張自閉的臉,看起來越加陰沉了。

並沒有阻止下屬們表達憤怒,劉知遠端坐許久,方纔長嘆息一聲:“至今日方知,契丹政亂,竟至於此!中原生命之苦,竟至於此!胡虜,果不能治中國!”

離劉知遠並不算遠,其悠長的感慨中飽含着憤懣,劉承祐卻從其中,感受到了一絲隱晦的興奮......

隨着劉知遠發話,堂間熱烈的聲討聲漸漸小了下來,直到靜謐無聲。氣氛,突然詭異地變得壓抑起來。

這時,一道魁梧的身影站了出來,三兩步跨至中央,高聲跪請道:“中原淪喪,胡寇虐行,天下憤然。大王當四海之望,還請速加尊號,正位天子,發兵南下,以擊胡寇,以解生民危難!”

帶頭作用下,在場的河東文武頓時紛紛起身請命,堂間迅速跪倒了一片,勸進!若說以往勸進,是爲了權力富貴,爲了從龍之功。那麼這一次,大夥可以正大光明地高舉“戡亂救民”的大義旗幟了。

劉承祐也是不急不緩地,雙膝着地。餘光卻瞥向那帶頭的人——郭威。這廝,上次堂議還不置一詞,這一次,卻又是搶在所有人前面......

這次面對所有人之請,劉知遠沒有什麼反應,不怒不喜。擡首望向堂外,越過衆文武的目光顯得有些迷離。良久,方纔看向跪在人羣中的王峻:“王將軍汴京之行,一路辛苦了,孤必有厚賞,回府好好歇息吧......”

“至於諸位,都散了吧!”說完,劉知遠便離席而去。

第257章 黃花谷之戰第467章 進一步治本之策第240章 城塌了第174章 湖南:你方唱罷我登場278章 軍務第287章 反擊從野狐嶺開始第183章 李相爲帥第30章 韓通與向訓第51章 郭氏父子第45章 靖江軍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37章 覆滅在即第30章 收穫第244章 皇子赴軍第117章 帝幸瑤華殿第146章 驕將第422章 朕的話說完了第2080章 太宗篇27 忠臣賢紳,手段頻出第1689章 高規格第38章 河西局勢由此轉變第112章 趙大之勇略第134章 乾祐元年終第237章 七九不和第198章 秋獵第64章 邊事不寧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135章 最後的堅守第64章 和約是拿來撕毀的第2072章 太宗篇19 定風波第17章 輕取江陵1第396章 外放成都府第86章 鬚髮花白第69章 張彥威之死第438章 抗洪救災年第162章 薨逝第168章 執迷不悟第409章 兩千貫也能扯出天大的干係?第221章 名將團隊第284章 讓皇帝放心的少數人第19章 輕取江陵3第103章 缺少一個系統的李從益第392章 搶救一下第143章 郭威思退第150章 聽政第57章 朝堂的風波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賓事件第140章 殺心大起第23章 皇帝的底氣第192章 劉銖案第163章 索然無味第121章 登乾元第379章 南北一統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329章 遊市第112章 幸災樂禍第77章 吏職變動第399章 還債第1674章 爆發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半島史話·桓王第27章 出兵爭論第93章 欒城之戰(完)第1795章 父子夜談第2115章 康宗篇7 太后太妃第34章 驚陶谷第440章 惶恐難已第300章 他們在金山第340章 杭州登陸第198章 遼國變故第289章 捷報齊至第86章 發落南臣第54章 主動出擊的回鶻人第328章 改革深入第191章 “從諫如流”第121章 道士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466章 亟需改變第194章 楊邠案(2)第77章 潘美請纓伐安南第68章 撤了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65章 制舉進展第23章 皇帝的底氣第196章 開寶八年第305章 遼國三載第1757章 勳貴子弟第504章 最後的旅途4第227章 席捲半島第270章 立場第66章 請辭?不許!第362章 宮城之寶第435章 還是比爛的時代第471章 另起爐竈第356章 被忽視的皇子世宗篇35 安東事變第54章 繼續忽悠第389章 分封與否第394章 還欠着外債第2062章 太宗篇9 延康大街上的插曲第168章 塞上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