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公今闊步躡中朝

本始五年(公元前69年)十二月初一,當任弘來到未央宮省中少府官署附近,步入幾間在巍峨宮室襯托下不起眼的小院時,遇到了當初同去昌邑迎劉賀的老熟人丙吉。

這位給阿賀編排了三千次橫徵暴斂罪名的“老實人”笑吟吟地與任弘拱手:

“安西將軍。”

任弘還禮:“丙尚書。”

丙吉如今的職務正是尚書令,主文書啓封,上傳下達,算是尚書檯的主官,霍光和張安世都當過此職,尚書檯是自孝武以來執掌大權的核心機構,臣下吏民章奏先上尚書檯,尚書檯擬定初步意見後呈交皇帝,作爲決策參考。

據任弘所知,尚書令之下有副手尚書僕射。其下還有四個分支:常侍曹尚書,主公卿事;二千石尚書主郡國二千石事;民曹尚書主吏民上書事;客曹尚書主外國夷狄事。

又有尚書郎四人,一人主匈奴單于營部;一人主羌夷西域吏民;一人主天下戶口土田耕作;一人主錢帛貢獻委輸。

尚書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是大漢縮小版的中樞,難怪與外朝相對,被稱之爲中朝。

不過尚書令和諸尚書們只負責建議和做事,決策權仍在大漢的“八大長老”手裡。

“而今日,我亦是其中之一了。”

任弘在尚書們的恭賀下步入廳堂中,在八個位子中陪添末位的那個就坐——雖然前幾日霍光故意讓他居上位,而孝武時後來者居上也是慣例,但平常時,論資排輩仍是規矩,要找準自己的位置,否則容易讓可相處爭取的人也對自己心生敵意啊。

緩緩落座,感受着屁股下墊子的柔軟,任弘不由想起八年前來此向霍光進言設西域都護府的經歷。

“那年十八,站如嘍囉。”

而現在不過二十六歲,卻已經入常,從此可以參與大漢國政決策了,真不容易啊。

任弘嘴角露出了一絲笑,旋即卻又不得不站起來,因爲資歷比他老的其餘七人陸續抵達。

最先到的是御史大夫、建平侯杜延年,他素來準時,不差片刻,見任弘已提前來了,看了一眼屋外的水漏,對任弘笑了笑。

“西安侯倒是早。”

按理說御史大夫是外朝官,兩府之一,但霍光非要讓他也參與中朝誰又能說什麼呢?雖然他並無將軍之號,但在御史大夫之外,杜延年還有“右曹、給事中”的加官。

左右曹受尚書事,諸吏則有舉法彈劾之權,有了這加官,杜延年就可以“平尚書奏事”,參與中朝決策。而當初田延年也並非將軍,也因有“諸吏”的加官,身爲大司農,竟有與兩府分章的權力。

接下來幾位便都是實打實的將軍了,車騎將軍張安世和前將軍韓增是分別來的,大概是張安世小心謹慎,不願讓霍光以爲他雖然賦閒了仍和韓增眉來眼去想要另立爐竈。右將軍趙充國與後將軍傅介子也是分開而行,任弘猜測趙充國晚來是因爲太忙,而傅介子……

“多半是賴着牀懶得起,你懈怠了啊義陽侯。”

而且任弘發現,在長安待了四年後,傅介子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發福,方臉都快變成圓臉了,聽夏丁卯吐槽說,自從傅介子住進尚冠裡後,雖知主人不在,卻仍三天兩頭去任家蹭飯,要點臉吧!

中朝人員較之八年前只變動了兩人,田延年死,田廣明退,而傅介子與任弘因爲在西域的戰功列爲將軍,驟補其位,果然是一個蘿蔔一個坑啊。

最後抵達的是度遼將軍範明友和大將軍霍光,畢竟是翁婿,範明友對霍光還是孝順的,聽說在左右無人的時候,他還會攙霍光一把。

霍光在大司馬大將軍的頭銜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職責:“領尚書事”。

這是他名正言順操持朝政的法理依據。

任弘作爲新人也不必自我介紹,大將軍甫一就坐,便讓丙吉和二千石尚書準備記錄,直接進入正題,今日尚書檯集議的第一件事,正是關於楚國的。

先前朝中燕禮時,霍光讓於定國爆了個大料,指控楚王劉延壽之妻弟趙何齊在來長安時,在市井散播大將軍將對任弘不利的謠言,爲廷尉所捕後,送入廷尉詔獄審問,雖然趙何齊一口咬定,是楚邸僕從在市井聽聞後告知於他,他也不知是真是假,又在喝酒時問了一位交好的小吏,如此而已。

而楚王更是對此事一無所知。

但廷尉一通拷詢後,趙何齊就改口了,承認了他對楚國被削心懷怨恨,故散播謠言,甚至還爆出了自己常爲楚王與廣陵王聯絡。數年前天子繼位正旦大朝,廣陵王劉胥途經楚國時,楚王曾於更衣時對劉胥道:“願長耳目,毋後人有天下!”

這件事當年劉胥與楚王互咬時就提過,但當時天子不欲治廣陵王,高高擡起輕輕放下,連帶楚國也逃過一劫。而今日再度翻出來,兩罪並治之下,楚王恐怕連帶着家人去房陵過下半輩子都不行,天子已遣吏前去質問,這是暗示楚王劉延壽自殺以保全諸侯尊嚴。

楚王必死,其王位廢除是板上釘釘的事,唯一還有爭議的,是楚國是否應該廢掉?

若依數年前廣陵、清河、長沙諸國之廢,楚國肯定不能存在下去,但御史大夫杜延年卻有些遲疑:“楚國乃是高皇帝弟楚元王之後,自高祖六年初封至今,傳國已一百三十三載,幾乎與漢同休,畢竟與其餘小國不同。世人常言,楚之於漢,猶如晉、衛之於宗周啊,兄弟親暱,不可棄也。”

杜延年是主張興滅國繼絕世的,理由之一,便是七國之亂時,解憂公主的祖父,楚王劉戊與吳王合謀反叛,起兵與吳西攻樑,破棘壁。

動亂平定後,楚王劉戊自殺,其家族被捉回長安監禁,取消了宗室籍貫,但楚國卻並未被廢,漢景帝立了楚元王的另一支子孫續楚社稷,以奉元王宗廟。

杜延年請示霍光:“劉延壽之罪小於楚王戊,是否當效當年故事,以安諸侯之心?”

霍光看向剛入中朝的任弘,不打算讓他看熱鬧:“道遠,你以爲如何?”

任弘道:“下吏與楚有親,又爲楚王延壽與趙何齊污衊,於此案有莫大幹系,應當避嫌。“

他可不想幫大將軍背離間骨肉廢棄楚國社稷的鍋。

這回答十分滑頭,不過理由確實充分,霍光又點其他人。

張安世還是模棱兩可的回答,韓增則道:“昔日孝景亦不忍廢吳、楚,欲立其後人爲王。然竇太后曰,吳王,老人也,宜爲宗室順善。今乃首率七國,紛亂天下,奈何續其後?於是只復楚而廢吳。”

“如今劉延壽亦是宗室老人,卻妄圖勾結匈奴禍亂大漢,事可一而不可再,江淮之民輕剽,人心狡詐,楚國反覆如此,不可再復國!”

你這龍額侯,有話好好說搞什麼地域歧視?這是不對的。

任弘心裡吐槽未罷,傅介子又來了一句更狠的。

“建平候,若立一位新楚王,當立誰人?宗正劉叔路麼?”

劉德也是楚元王之後,其祖父紅侯劉富當年因勸誡楚王劉戊不果,奔於京師,留在了這裡,如今反而成了僅存的一支。

但人人都知道,劉德當年拒絕過大將軍招婿,豈會使其爲王?

最後還是趙充國的話長一些,他朝霍光拱手:“昔日高皇帝草創大漢,天下初定,骨肉同姓少,故廣彊庶孽,以鎮撫四海,用承衛天子也。”

“而如今已有百餘年,如楚國者,與大宗親屬益疏,其王驕奢,常有邪臣計謀爲淫亂,大者叛逆,小者不軌於法。故孝景削沒七國,而孝武皇帝使諸侯得推恩分子弟國邑,大漢待諸侯德至厚也,然常常不改過自新,乃越發驕恣。”

“自孝文以來,有叛國而無叛郡,可知諸侯國非固於郡縣。楚國不必再復,定要叫天下諸侯知曉,無罪過者方能與漢同休,謀亂不法者當驟削廢之!”

“翁孫之言有理。”

最後霍光拍了板:“孝武皇帝曾言,不變更制度,後世無法,有些事情確實該變一變。一百三十三年,楚藩享國足夠久了!”

話說到這份上,大家都明白大將軍是殺雞給猴看,這刀子是必須割下去的,於是皆道:“此強本弱幹之勢也,尊卑明而萬事各得其所。”

任弘樂見其成,楚國富庶,這些一廢,國庫又能吃個飽彌補去年地震損失了,且彭城是中原移民南下江東、會稽的樞紐,直接由中央掌握比較好。

倒是諸侯們,又要瑟瑟發抖一陣了,楚王這種老牌諸侯都廢了,其他人還敢繼續作死麼?

此事議罷,接下來就是翻着幾份比較重要的奏疏議論,其中一個便是任弘與敦煌太守甄快聯名所上,請朝廷加大河西四郡對外開放戰略。

“安西將軍與敦煌太守提議,移玉門關外絲市於關內,使胡商入塞,至於武威,如此可使敦煌省轉運絲帛出塞之費,又能使商胡販客,日款於河西,四郡上計可多出一倍,而殊方異物,四面而至,通於長安,諸位以爲如何?”

此策沒有多少人反對,傅介子當然是舉雙手支持的,趙充國家也在河西附近,以爲這是應該推行的事,哪怕如杜延年,也只反戰而不反對開放國門和外頭做生意。

畢竟利益都清清楚楚寫在奏疏裡,不必再重複一遍,只要認真看了,基本都會被任弘和甄快說服。

事情比任弘想的更加順利,他不由感慨:“在中朝議事就是比外頭高效啊,好歹不會有賢良文學混進來大談義、利。”

不過,有個文化少的人肯定是不會細看奏疏,而是爲反對而反對。

“我以爲不妥!”範明友這憨憨果然跳了出來,不過這次的理由格外清奇。

度遼將軍道:“河西之地荒蕪,口數稀乏,投入十倍之勞,才得一份之獲。大將軍,依我看,大漢在河西、西域所耗錢糧勞役已足夠多,三輔虛耗,該緩一緩了。”

言罷範明友還興致勃勃,提了個替代方案:“倒不如以關東郡國之民力物力,開幽州遼西、遼東與樂浪郡!一來斷匈奴左臂,二來可通於東夷!”

……

PS:第二章在0點前。

第200章 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第277章 劉賀第423章 加大力度第547章 打印第143章 痛擊我的隊友(3000月票加更)第428章 公今闊步躡中朝第165章 傳家寶第134章 向前向前向前!第573章 千百年後誰又會記得誰?第382章 我是大哥大第385章 從此葡萄入漢家第174章 八座集議第539章 希臘人第267章 比你們不知道要高到哪裡去第473章 煉金術士劉更生第422章 父輩的旗幟第28章 圍城第468章 結大漢之歡心第83章 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第359章 主父直須食五鼎第440章 專業團隊第45章 騎臉第343章 廢立第248章 西寧第71章 我大漢一向以直報怨第448章 鼎食諸公盡鼎烹第219章 莎車王愛之第56章 西出玉門(第一卷完)第256章 青海長雲暗雪山第447章 遙見飛塵入建章第23章 鐵衣遠戍辛勤久第129章 無中生有!第573章 千百年後誰又會記得誰?第179章 肥馬輕裘第140章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第508章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第394章 不可戰勝第348章 輩分不能亂第244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第376章 《都護王問經》第485章 曲線救匈奴第371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2章 絲路第424章 入關,入關!第377章 冰山上的來客第319章 一千個太陽第350章 只候功成朝北闕第297章 軍門頻納受降書第553章 太師進京第358章 畝產又是一萬八第375章 玉出昆岡第60章 何處埋忠骨?第450章 我有一劍(下)第90章 五推五返第125章 成人禮第406章 終究還是一個人扛下了所有第573章 千百年後誰又會記得誰?第225章 好吃不過茶泡飯第429章 我在東北玩泥巴第326章 王對王第26章 強弓勁弩第448章 鼎食諸公盡鼎烹第25章 胡馬欲南飲第514章 皇帝輪流做第555章 荷魯斯之眼第177章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第47章 男兒有淚不輕彈第545章 副王第356章 罪惡王冠第259章 千奇百怪第533章 姑父第397章 藏劍第212章 寂寂人定初第100章 待我長髮及腰第461章 西園八校第42章 不退第285章 雞犬升天第265章 烏合之衆第6章 最第341章 一個幽靈第432章 今年下半年第433章 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第110章 挾泰山以超北海第105章 殺他個七進七出!第550章 武功爵(換回第三人稱了)第301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521章 標準答案第74章 不辱使命第51章 元鳳四年春第304章 只要肯攀登第335章 北庭第575章 漢闕(大結局)第331章 豬撞樹上了第54章 斬首行動第399章 忽如一夜春風來第187章 大秦威脅論第243章 當年萬里覓封侯第177章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第274章 閒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