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蠻度康負荊請罪

五日後,度康帶着幾名蠻人,從巴郡西部茂密的山林中,面色猶豫的又走到閬中縣城裡,回想族中其他一些交好的板楯蠻渠帥的勸諫,他還是不敢相信伏泉這位漢朝的巴郡太守,會寬恕他。

但是不管信與不信,如今也已騎虎難下,度康這次逃奔巴西的窮山峻嶺之間,比前番遁逃的形勢更加險峻。畢竟當時龔蘇勸說板楯蠻一衆渠帥投降,他提前知道了消息,準備得當,所以即使帶人遁逃山林,憑着原先帶來的財貨,加上山野打獵所得,錢糧一時之間倒也無憂。

可是,如今遁逃倉促,而且這次一起出逃的人比之上次更多,近兩千張嘴等着就食,爲了生存,在得到伏泉既往不咎的消息後,他想了想最終還是帶人前來拜見伏泉。

當然,度康還是留了一手,他並沒有帶着全部人馬出山,而是自己就帶了幾個心腹蠻兵,前往閬中縣城。如果是伏泉之計,即使他被生俘,手下那一千餘叛亂兵馬,也可得幸免。

幾人行至閬中縣城外,度康並未立即入城,而是令手下幾人去附近尋來幾根粗壯樹枝。隨後度康脫了自己上衣,袒胸露乳,將那樹枝揹負身上,然後率先往閬中縣城而去,其餘蠻人跟隨。

希望龔世伯書信所言是真的,他所提供的計策能幫助自己逃過此難。度康望着那古老卻依舊未破損的閬中古城,心中暗暗想着。

閬中縣城官署外,當伏泉接到消息,官署之外有人“負荊請罪”時,臉色頗爲怪異,這度康怎麼突然會選擇這一招自保之策,他可不認爲度康會是熟悉漢人故事的蠻人。

此時一定有內幕,伏泉第一時間如此想着,很快,他便鎖定了龔蘇那個十分熟悉漢人的板楯蠻儒士。只是,此刻龔蘇卻不在這裡,他早已和其他板楯蠻渠帥回道族裡,集合板楯蠻族人分批前來應募。

伏泉這次募兵只招募合格的勇士,達不到標的統統不選,可不是隨便什麼人都可以入選的。因爲標準很嚴,這些板楯蠻渠帥必須先去族內挑選一波才能派人前來應募,這樣既省了他們浪費人力的時間,畢竟一個部族突然幾天沒人從事生產,對他們損失極大,又可以節省官署選兵的時間,提高效率。

出了官署,很快伏泉便看到此刻揹着木薪,光着上身跪在官署門外的度康。當即,伏泉第一時間跑到度康面前,連忙去除他身上的木柴,又給他套起衣服,說道:“先生並無大錯,何苦如此,如今這般,豈非令吾受人恥笑乎?”

“前番不識漢軍天威,險犯大錯,此皆康之罪也……太守不必如此!”

“此時休提,漢蠻本是一家,汝不必行那廉頗之事,速速穿衣,天氣見諒,莫要使寒氣入體,無端傷了身體。”

度康見自己負荊請罪,而伏泉執意要爲他穿衣,連連想要阻止,卻礙於伏泉身份,阻止不得。不過,伏泉話語裡的關心語氣,讓他無端感動,待他穿好衣服後,度康連忙道:“山野蠻人,多謝明公。”

“何需如此?以後再這般,必令汝在此長跪,吾欲去城南軍營,不知汝願跟否?”伏泉大笑回道,臉上的笑意不似有假,倒讓他身邊的度康心中鬆了一口氣,暗想看來伏泉是真有意赦免他們。

“明公有請,康敢不從命。”

之後,伏泉並未帶度康入官署,而是直接帶他去往城南的漢軍軍營,在度康來之前伏泉便已想好如何對付這廝了。

雖然伏泉不相信被老羅吹乎其神的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的故事,但有一點,對付這類心中欲叛漢的蠻人,以堂堂漢軍軍威壓服,再以言語、財貨、政策等籠絡,是最好的收服方法。

君不見歷史上南中蠻亂後,諸葛亮便是用的這一招而降服蠻人,致使蜀漢不僅以後多募蠻兵爲軍驅使,彌補他人口不多的劣勢,又不費多少兵力錢糧,真是絕佳的良策。如今,伏泉便要用這一招,來降服度康那數千叛亂蠻人,畢竟他率人圍剿的話,費錢費糧不說,便是茫茫山林之間,他們分散往山裡一遁,如何剿之?

而且如果真的將那兩千板楯蠻剿滅,會不會引起已經投降的板楯蠻人的怨言,這也是伏泉要考慮的問題,身居高位,要顧全大局,對付這些蠻人不是簡單的剿滅叛賊便可,要讓他們身心臣服,這纔是治理地方的良策。

這些隨度康逃散山林的板楯蠻人又沒有立寨據守,只是散亂在山林之間,伏泉除非再募集數萬大軍,分兵搜捕,不然根本剿滅不了,而很顯然,他沒有那麼多錢糧能募兵,即使有,他也不會。

所以,最好的辦法當然是降服這些人,讓他們安分過日子,這樣蠻亂自解,又不用因爲剿滅這些叛亂板楯蠻人,而讓已經投降的板楯蠻人心中有怨言,對伏泉來說,何樂而不爲呢?

“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摘選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亮至南中,所在戰捷。聞孟獲者,爲夷、漢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觀於營陳之間,問曰:“此軍何如?”獲對曰:“曏者不知虛實,故敗。今蒙賜觀看營陳,若祇如此,即定易勝耳。”亮笑,縱使更戰,七縱七禽,而亮猶遣獲。獲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遂至滇池。南中平,皆即其渠率而用之。或以諫亮,亮曰:“若留外人,則當留兵,兵留則無所食,一不易也;加夷新傷破,父兄死喪,留外人而無兵者,必成禍患,二不易也;又夷累有廢殺之罪,自嫌釁重,若留外人,終不相信,三不易也;今吾欲使不留兵,不運糧,而綱紀粗定,夷、漢粗安故耳。”摘選自《漢晉春秋》,《三國志》選引

“七擒七縱”其實我不信的,三國志也只是注引,漢晉春秋很多故事並不合理,但諸葛亮收服蠻人渠帥孟獲,必有其事,我認爲在東漢的情況下,其他辦法都不行,還是以蠻制蠻,以威服蠻,以夷制夷最好。

第三十七章 劉悝進京第四百八十四章 龐柔第三百零五章 江夏蠻亂第二百一十一章 巴郡勇將第二百三十章 蠻人營地真死地乎第一百五十章 有志者事竟成也第六百三十二章 今歲無戰第三百一十四章 疾回蘄春第二百五十三章 不及渠帥射藝第一百四十五章 遊俠少年劉張簡第四百零五章 此女日後必大貴之第一百七十二章 千里救主朱公偉第五百三十四章 太平之世可真有第二百三十八章 蠻度康負荊請罪第五百九十五章 叛軍並非鐵板一塊第三百五十八章 今夜何處不失眠第四百二十六章 相遇救鹿第六十六章 三互法第二百六十七章 難捉緣由第二百二十九章 反其道而爲之第一百零五章 狼煙起第四百六十九章 馬騰胡封第六百六十二章 爾等尚爲漢臣乎第兩百章 平蠻夷計策初定第四百二十三章 段煨第一百三十二章 大破鮮卑第二百三十三章 待人以誠 人必待己以忠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州叛軍尚有後手第五百八十四章 今日之禍已有先因五百一十八章 黃巾亂事召雒陽第五百九十八章 終至漢陽第四百零一章 何人可令段紀明爲輔第六百七十五章 開考取吏第一百八十章 朝會初爭第四百八十一章 殺機隱現漢寨後第三百二十二章 吾巴郡兵自破之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殺服人第三百八十六章 四面楚歌第三百八十七章 人心惶惶漢軍至第二百九十五章 露出馬腳第三百三十四章 竇武真的是君子楷模嗎第六百八十章 徵西域第四百三十九章 以馬革裹屍還葬耳第二百四十三章 形同烝母第四十章 事畢第四百二十三章 段煨第八十五章 外放幽州第三百一十五章 可識得皖縣喬公第三百六十九章 盡瘁守節縱身死第五十八章 永樂太后第三百一十一章 暴漢所欲何爲第六百四十一章 必須屯田經商第四百五十二章 自相殘殺爲撞城第五百一十九章 黨錮解袁紹出第一百三十二章 大破鮮卑第四百二十二章 校獵伊始聞白鹿第五百三十八章 孝子名士皆宣傳第六百三十四章 張燕將至第一百三十六章 捷報傳京第十九章 何家參與第六百七十七章 浴火重生第一百四十二章 豎子戾龍也第五十九章 曹孟德五色棒揚名第二十二章 太學第六百零三章 孫堅將計欲襲賊第一百一十二章 守城初戰第五百二十八章 自此屯田人衆矣第五十七章 麋良買官第五百八十五章 有些憋屈的大將軍第五百四十八章 關雲長可排第幾第七十九章 差點把持不住第六百四十四章 調外兵入京第五百四十一章 鎮守於外可安內第三百二十四章 鄂縣聽甕第六百四十二章 入京前歲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事去矣何有援第四十二章 江東生亂第五百零二章 大戰之下真情義第五百二十七章 漢騎衝陣敗賊援第六百七十三章 鹽鐵之利第五十二章 劉堅第一百九十五章 士氣血勇何人敵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通人事聽牆角第二百九十章 張魯來捉包第二十章 人情第六百七十九章 一合酒第三百六十四章 簡單的障眼法第一百九十章 吏治動亂第二百九十一章 五德終始說第一百四十八章 吾家麒麟兒第三百六十九章 盡瘁守節縱身死第三十一章 救人第五百四十一章 鎮守於外可安內第四十七章 月兒第一百零一章 關羽來投第三百九十一章 北軍中侯第四百三十九章 以馬革裹屍還葬耳第一百八十五章 援益州定平板楯第四百四十章 張奐終應第一百七十八章 欠了人情必要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