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代郡局勢

經過6天的跋涉,高順等人到達代郡郡治柳城。

沿途路過的城鄉,已沒幾個漢人,治水以北全部成爲烏桓人的牧場,沿途不時看見烏桓人的帳篷;道人縣連縣長都沒有,只有縣丞和縣尉在主持工作,得知新任太守到來,兩人立即出來迎接。

高順等人沒有進城。從外部看,城牆還算高大完整,就是人口稀少,顯得非常蕭條。

高順查看了一下兩人的屬性,非常滿意,縣尉的武力值達到67,縣丞的智力達到65,高順心想,要不是這兩人的話,道人城也堅守不到現如今。

高順直接任命縣丞陳季爲縣長。

諮詢了一下當地的情況,官兵不足百人,全縣人口不滿千人,全靠太守每月撥來的糧食度日,夏天還好說,有野菜補充,冬天的日子最難熬了,還不敢大面積種植的莊稼,怕烏桓人來掠奪。

高順感到心痛,他們太艱難了,於是命人給他們留下二百石糧食,暫且度日;並勉勵他們再堅守一段時間,最多半月時間,太守會有新的命令到來。

高柳城內更是蕭條,只有軍人和一些爲軍隊服務的商戶。簡直就是一座大軍營。

代郡太守劉恢早早就接到彙報,提前帶領郡中大小官吏到城門迎接新太守,他終於卸下身上的這付重擔了。

代郡的軍營非常龐大,現在兵力卻不多,安排高順等人帶來的官兵非常輕鬆。

高柳城之民得知新太守帶來這麼多騎兵,內心安定了不少。

回到太守府衙,先是交接印信,在曹山接過太守印的時候,高順耳邊傳來系統升級的提示信息,由於在場者衆,高順只好暫停升級。

在太守府大堂,劉恢帶領郡內官員坐一排,曹山等人坐一排。

太守曹山向大家介紹道:“這位是孫成孫巨功,乃上谷太守。”

“見過孫太守。”代郡諸官吏忙行禮問好。

“這位是護烏桓校尉周飛周遠航校尉。”

“見過周校尉。”

“這位是本官主公,也是代郡、上谷郡和護烏桓校尉府的軍師,以後大家稱呼高軍師便可。”

“見過高軍師。”

諸位代郡官吏非常高興,他們早已聽說這位鐵血軍師的威名,曾帶領軍隊連續滅殺一個匈奴千人隊和一個鮮卑千人隊,且得知代郡太守、上谷郡太守和護烏桓校尉,三人同出雁門郡樓煩縣桃源堡,同氣連枝,這樣的話代郡的安全性就更有保障了。

曹山繼續說道:“劉太守外御鮮卑,免生靈慘遭塗炭;內理民政,免民衆流離之苦,勞苦功高,請受我一拜。”

劉恢還禮後說道:“曹太守言重了,恢愧對陛下,愧對郡民;鮮卑時常犯邊,烏桓經常劫掠,恢苦於困境,只能自保,所剩郡民十不足五,僅有治水之南的縣鄉建制還算完備,治水之北僅剩高柳城還在苦苦掙扎。”

曹山說道:“山初來乍到,對當地不熟,劉太守能否給山講解一下代郡現狀?”

“曹太守客氣了,代郡地處邊陲,北部爲陰山丘陵,再向北不遠便是鮮卑王庭,治水從中而過;高柳城地處孤立的盆地中,四面環山,使得鮮卑大部隊不能前來,只能派小股部隊前來劫掠,所以郡城得以保全;鮮卑大部隊南下,要麼走東部盆地的上谷郡,要麼走參合口的雁門郡,也有小股部隊從陰山丘陵過來,經平城掠奪四方,所以治水以北的縣城基本處於荒廢狀態,成爲烏桓人的放牧地;雖說烏桓人經常劫掠漢人,不過皆依賴其阻擋鮮卑;至於更詳細的信息,還是由趙都尉詳言。”

都尉趙瑞起身對曹山一禮後說道:“高軍師、曹太守、孫太守、周校尉,烏桓人在塞內平穩發展百年,在朝廷的扶持下實力逐漸強大,形成尾大不掉之勢,逐漸脫離朝廷的控制,於168年左右,上谷郡、右北平郡、遼西郡和遼東郡的四部烏桓大人相繼稱王,明面上還是歸朝廷和護烏桓校尉管轄,不過已經不押質子了,由於還需要他們抵禦更有威脅的鮮卑人,所以偶有劫掠,地方官員也是大事化小;代郡烏桓實力稍弱,歸上谷郡的烏桓大人難樓管轄,在四部烏桓中實力最強,多達九千餘落,控弦之士達幾萬人,部民近十萬,若發生戰爭,可全民皆兵,實力不容小覷。”

高順說道:“說說代郡烏桓的情況。”

“是,軍師。代郡烏桓分爲兩個小部落,一個爲普廬氏,主要在班氏縣放牧,一個爲無臣氏,主要在北平邑縣放牧,每部皆有近萬部衆,上千強兵,主要讓他們把守代郡西部,預防鮮卑來襲;另外還有一下零散的邑落,分散在治水以北的地方放牧,他們歸這兩大部落管理,屬於鬆散的管轄關係,每年要上交部分牛羊馬等貢品,尋求兩部的保護。”

高順又問:“烏桓人生活如何?”

“軍師,烏桓部落大人和各小帥實行父死子替的模式,他們逐漸發展成烏桓貴族,佔據着大量的資源,生活非常富足;普通烏桓人承擔着上交貢品的重擔,而且負責對外征戰,爲烏桓貴族爭取更多的利益,所以生活非常困苦。”

“趙都尉對處置烏桓人有什麼好的建議?”

“軍師,上谷郡那邊的情況我不熟悉,要是單純處理代郡烏桓人的話非常簡單,瑞有兩種策略供軍師參考,第一,收買烏桓部落貴族,把其部民精壯者收編爲義從,這種辦法的壞處是過幾年後烏桓人又會強盛起來;第二種辦法是滅掉烏桓貴族,收編其部民,然後打散,遷徙各縣,逐漸同化爲漢民,這樣會一勞永逸的消除隱患;不過這樣做的壞處是沒有了烏桓人幫助守邊,很容於遭到鮮卑的劫掠,高柳城更是孤城難守。”

高順感覺都尉說的非常有條理,辦法也不錯,還針對每種策略提出了後遺症,於是查看其屬性,武力值達到77,智力68,非常合格的中高級人才。

曹山又問道:“那郡縣處於什麼情況呢?”

“曹太守,郡城孤立治水之北,自保有餘,進攻不足;治水之南的各縣雖說縣治仍在,不過大戶人家早已搬離,目前各縣皆不足萬人。”

“治水以北如此危險,且已無多少郡民,爲何還有堅守此地?不若將郡治南遷治水之南。”

都尉說道:“太守,郡縣官員,受命朝廷,守土有責,不得朝廷命令,不得擅離。”

曹山問道:“郡內財務收支如何?”

趙都尉說道:“太守,這個問題由胡長吏來回答吧。”

東漢邊郡不設郡丞,而是設長吏。

長吏說道:“太守,郡內人口稀少,土地荒廢具多,民生多艱,稅收微薄,郡內每年靠朝廷撥付兩千萬錢尚能度日,否則連邊軍、官吏俸祿都無從談起。”

“郡內還有多少官兵?”

趙都尉說道:“太守,除去各縣人員,主要兵力皆集中在郡治高柳城,現有騎兵五百,步兵五千;不過六月後便無發放薪俸,官兵怨言頗多。”

“官兵可有一戰之力?”

“曹太守,除去老弱病殘,強壯者過半,守城自保有餘。”

高順還掛念着系統升級的事情,於是說道:“子泰,初來乍到,莫談公事,還是先爲劉太守踐行要緊,莫誤了啓程的時辰。”

“是,軍師。”

第492章江南陷阱第47章意外之喜第314章聯合呂布(上)第511章公孫瓚來投第558章收復酒泉郡(下)第592章萬年長公主南下第313章鮮卑內亂第269章論功行賞第472章進退兩難的孫堅第535章連弩發威第380章歷山大學第167章轉變思想第182章三郡烏桓第45章戰後安排第511章公孫瓚來投第568章馬踏西域(上)第139章首戰大捷(上)第102章代郡局勢第380章歷山大學第633章滅亡羅馬帝國第497章佔領漢中郡(上)第283章強勢呂布(三)第173章皇帝封賞第538章劉備崛起第564章秦關投降第201章系統升級第20章激烈角逐第516章裝備連弩第106章寧城改革第389章孫堅的反擊第305章沮授拜主第433章公孫家族第377章中原局勢第395章狡猾的公孫瓚第294章合圍之勢第341章謀誅宦官第321章呂布崛起第279章兵進荊州第128章精明蘇雙第76章首次出塞第100章出發赴任第618章連升六級第415章幷州大族第292章勸說徐和第427章笮融再叛(下)第536章張繡投降第250章大兵壓境第283章強勢呂布(三)第439章大長公主第601章麴義反叛第589章南下航海第468章收復金城郡第212章偷襲鮮卑(上)第386章高順陽謀第30章痛擊匈奴第258章王越到來第616章閃電戰第485章高順南下第393章幸運的劉備第99章杜邊歸來第284章強勢呂布(四)第212章偷襲鮮卑(上)第225章李肅來投第455章麴義出擊第104章搬遷郡治429李儒的規劃(下)第623章戰領阿拉伯行省第30章痛擊匈奴第321章呂布崛起第372章天下大亂第345章政治交易第592章萬年長公主南下第497章佔領漢中郡(上)第580章衆人的心態第180章發展商業第431章趙雲新婚(下)第229章高順謀劃第559章經營敦煌郡第368章憋屈的呂布第264章閃擊鮮卑第555章羌漢談判(上)第561章交州士燮投降第440章趙雲選兵第630章征伐歐洲第94章聖旨到達第215章徐榮拜主第648章勝利迴歸第636章危險的美洲之行第408章收服趙雲第185章斬丘力居第136章張角計劃(二更)第624章建立埃及帝國第555章羌漢談判(上)第400章陳國獨立第263章擴大商貿第175章高順封侯第408章收服趙雲第248章關羽出兵第443章修築潼關第135章鄒靖來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