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爭好生好氣地對戚道昆道:“戚大叔有爲國、爲本王效力的心願,本王很是欣慰……這樣,兩個戚家子侄,本王留下了,定爲好生栽培,不負戚大叔今日美意。至於戚大叔嘛……。”
不想戚道昆竟出言打斷道:“王爺是嫌棄小民老邁?”
吳爭有些不虞,但依舊和顏悅色地說道:“戚大叔正值不惑之年,怎可說是老邁?”
“那就是不信小民的手藝了?”
吳爭搖搖頭道:“不是本王不信,而是今日的火器,已經與往日的不同,無論是材料還是製造工序,都大不相同……。”
“小民今日帶來幾件親手打造的火器,請王爺過目。”
吳爭一怔,看了張國維一眼,微哂道:“那就請大叔演練吧。”
戚道昆拱手道:“請王爺稍待,容小民帶子侄去取。”
吳爭點頭允了。
一會兒,戚道昆帶着子侄二人進來,那兩少年擡着一口大木箱子。
戚道昆在屋外打開,三人從箱子中取出一些大大小小的零件,開始埋頭組裝。
吳爭和張國維遲疑了一會,終於忍不住上前觀看,這一看,讓吳爭有種強烈的錯覺。
十三個槍管組成圓筒狀,這樣子太象後世的加特林啊。
吳爭瞪大了眼睛,心中是震驚的,不會吧,開玩笑了,這時竟有連發機槍?還是收割機之稱的加特林?
雖說粗糙是粗糙了些,可樣子還真有點象。
不過慢慢地,吳爭發現這完全不是一回事了。
眼前的火器最多是象,形似神完全不是那回事。
因爲這十三根鐵管後面沒有機槍該有的各種連固件,甚至連個扳機都沒有,不用說連發了,恐怕連燧發都不是,因爲吳爭已經看到了前裝填和安放火繩。
也就是說,這最多還是火繩槍。
就在吳爭心中躊躇的時候,戚道昆已經完成了組裝,他擡頭道:“王爺,這是小民根據兵書所載,親手改良打造十三聯火銃,若王爺允准,可當場演練。”
吳爭沉聲道:“小安子,五十步外立箭靶。”
戚道昆拱手道:“請王爺派人在百步外,立寸厚木板。”
吳爭稍一遲疑,對宋安道:“照做。”
一會兒,百步外的厚木板已經立好。
在徵得吳爭點頭後,戚道昆讓兩少年退後,一人開始操作。
他將火摺子引燃,第一次發射都用手轉一杆槍管,如此循環十二次之後,在一團濃煙飄渺中,十三杆槍管皆已射完。
吳爭心中是震驚的,因爲他看到了百步外木板被擊打的木屑橫飛、搖搖欲倒,這說明這個火器在百步外的殺傷力還是巨大的。
這時,戚道昆起身拱手道:“請王爺查驗。”
吳爭強忍着心中的震撼,擡手一揮。
府衛將木板擡了過來,雖然從木板的毀壞程度而言,吳爭能肯定,這十三個彈丸,至少有四、、五個沒有擊中木板,但吳爭看到了三個洞穿的孔,這讓吳爭非常震驚。
百步的距離,能洞穿寸厚木板,這還是火繩槍嗎?
這簡直刷新了吳爭對火繩槍的認知。
吳爭問道:“這是你發明的?”
戚道昆搖搖頭道:“這是兵書所載,小民只是稍加改良,九成都是照搬書上的。稟王爺,小民還有不同的火器,可否繼續爲王爺演練?”
“準。”吳爭抿嘴,慢慢吐出一個字。
戚道昆從木箱中小心翼翼地捧出一個鐵疙瘩,形狀象是菠蘿,但扁了許多,外面的格楞也突得更出、更明顯。
吳爭心中一動,地雷?
不過吳爭沒有問,而是看着戚道昆招呼着兩個少年前往方纔立木板處,掀土挖坑。
吳爭幾乎是可以確定,這就是地雷了。
沒多久,戚道昆招呼着二少年回來,躬身道:“請王爺派人驅趕幾隻羊前往小民埋設火器處。”
吳爭是真的驚愕了,因爲他沒有看到牽絆繩啊,難道這時已經存在了非人工引爆的觸發式地雷了?
那邊張國維已經激動地讓宋安去安排了。
一會兒,府衛趕了十來只羊過來。
吳爭一揮手道:“照大叔的話做。”
當羊被驅趕過去不久,意料中的爆炸“轟”地響起。
在泥土紛飛和羊羣四散中,有羊,至少有一隻,被炸得四分五裂,因爲,有一塊碎肉,是往吳爭幾人所站的方向落下的,那是一條羊腿。
吳爭再也按捺不住了,他衝上前去查看,一個臉盆大的坑,周圍是一圈依稀可見的黑色,這應該是被火藥燎的,或者是還是未能完全燃燒的火藥噴散開來所致。
至少有兩隻羊被爆炸撕碎,還有兩隻正側倒在丈餘方圓的位置,顯然是不能活了。
坑周圍還有方纔看到的格楞鐵疙瘩殘片。
吳爭深吸了一口硝煙味,轉向趕來的戚道昆,問道:“這也是兵書所載?”
戚道昆恭聲答道:“是。小民還有一件火器,只是此地不能施展。”
“是什麼?”
“水雷。”
吳爭已經不再驚駭,只是問道:“也是兵書所載?”
“是。兵書中稱之爲觸線水雷。據兵書記載,戚少保曾以此水雷,炸沉過一條倭寇戰船。”
吳爭再也不想問,他轉身急步跑回去,拿起一本兵書急翻。
一本本地翻,張國維也在吳爭翻過的書中翻。
所有人都沉默着,等待着。
大概一柱香的時間,吳爭才長長吁了口氣,慢慢順着椅子坐了下來。
他苦笑着,對着看向他的張國維道:“我是真不知道,大明朝的火器曾經是如此強大和輝煌。這麼說吧,如果真以這些兵書中所記載的火器和軍隊配製,只要十萬人,不,八萬人就足以蕩平天下。哪來韃子入關的機會?”
抖抖手中的兵書,吳爭感慨道:“書中記載,戚少保所使用的五雷神機,有效射擊距離已經到達一百五十步(約200米),加上鋼輪壓火擊發引爆的鐵殼地雷,剛剛看到的十三聯裝火繩槍,射程遠至八里的火炮……天哪,只憑這些,就算清軍以騎兵衝擊,也能與之硬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