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錢肅樂幸運逃脫

PS:感謝書友“鷹揚”、“niuniu0430”、“778881.qdcn”投的月票。

如果原來,吳爭還會給宗室一些寬限離境的時間。

那麼,在接到嘉興府急報的那一刻,吳爭怒了。

都說天子一怒,血流飄櫓。

然諸侯一怒,也不遜讓。

吳爭連下兩道令。

十一府宗室,三日之內,必須遞解離境。

北伐第一軍二萬大軍集結,經京杭運河直入平望(蘇州府地界),一日之內,兵臨吳江,劍指吳縣(蘇州府治所)。

駐囤於常州府的朝廷大軍聞訊南下,前鋒到達無錫。

一場大戰,一觸即發。

已經近三年未逢戰亂的四府百姓,不由得都驚惶起來,開始整理行裝,準備逃難。

然而,在一日之後,吳江北伐軍突然撤退。

速度之快,令人嘆爲觀之。

一場劍在弦上的戰爭,突然銷聲匿跡,就象沒有出現過一般。

但明眼人都看出了兩軍的不同之處。

北伐軍的出兵、撤兵速度太快了。

二萬大軍的進退,如行雲流水一般,絲毫不顯亂象。

而相同時間的常州府京衛,等北伐軍撤退後,主力還沒有到達無錫,僅有一支三千人的先鋒到達。

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丟。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

錢肅樂沒有死。

張新俠、徐三的秀水縣守備民團救了他。

秀水縣守備民團,守備張新俠,副守備徐三,同時徐三還兼着秀水縣縣尉一職。

這個民團,是大將軍府治下的特例。

之前黃駝子兇殺案牽涉出清廷在秀水的細作案,秀水民衆爲抗潛伏的清軍,付出了巨大的傷亡。

吳爭爲犒賞有功之人,也考慮到大運河貨運的實際需要,特例設立了秀水民團。

職能是監察運河貨運、守土保民。

並簡拔了原本是碼頭搬運工首領的老張頭爲守備,並賜名張新俠。

同時特進捕頭徐三爲秀水縣尉(按明制,胥吏無緣爲官)。

錢肅樂的運氣很好,一來他乘坐的是馬車而不是官轎,二來追兵也沒想到突然會冒出一支民團來。

在王江涇附近,張新俠正帶着秀水民團百來號人巡邏,恰好遇見錢肅樂馬車被二十幾騎兵追殺。

雖說不知道發生何事,不知道馬車裡人是誰,也不知道對錯。

張新俠是個粗人,搬運工出身,和尋常官員的思路不一樣。

可張新俠很清楚,那就是在自己這一畝三分地裡,龍得盤着,虎得蹲着,想要拔份,上別處去。

於是,連問也不問,直接率民團迎上去。

民團用的可不是刀劍,他們用的是火槍,這也是吳爭賜予他們的特權。

當時碼頭繳獲清軍囤結大批的火槍,吳爭念其功勞,特意劃撥了三百杆火槍,裝備民團。

所以,看着連軍服都沒有的騎兵,張新俠擔心騎兵近前,警告無效之後,毅然下令對騎兵射擊。

百杆槍一輪齊射,撂倒了七、八騎之後,其餘的騎兵見寡不敵衆,紛紛扭轉馬頭回逃。

張新俠知道追不上,也就沒下令追。

只是救下了錢肅樂一行三人(隨同錢肅樂其餘六名護衛,爲錢肅樂斷後遇害)。

被民團撂倒的七騎,當場死亡的四人,一個輕傷,兩個重傷,被民團抓獲。

錢肅樂死裡逃生,因不清楚張新俠底細,不敢實名相告,這就使得張新俠送去杭州府的通報,沒有寫清楚生還者是誰。

因爲錢肅樂隱瞞了自己的身份,張新俠的通報中夾帶了馬車中搜尋、整理到的雜物、文案,一併送了上去。

而吳爭是幾天前接到錢肅樂的書信的,知道錢肅樂有了請辭之心,吳爭非常高興,只是不清楚錢肅樂何時離京,否則早派人去接了。

吳爭還以爲錢肅樂短期內不會離京,因爲正常的情況下,一任主官的遷調離職,是需要一段時間的交接期的。

在吳爭看來,沒個半月一月的,錢肅樂不會離京,所以,吳爭便等着錢肅樂下一封信來告知他的具體離京日期。

不想,錢肅樂離京突然,而且是悄悄離京的。

所以,在看到錢肅樂之物時,吳爭以爲錢肅樂被害,大怒之下,立即下令北伐軍北上,要爲錢肅樂報仇。

可一日後,吳爭派往秀水縣接人的人,到了秀水之後發現倖存者中有錢肅樂,這才飛馬急報吳爭。

吳爭連夜趕到秀水縣,見到錢肅樂時,總算是鬆了口氣。

“岳父啊,可嚇死我了。”吳爭一把拉住錢肅樂的袖管道,“若岳父真有不測,我便率軍蕩平應天府……什麼朝廷、明室,我都不在乎了。”

錢肅樂有些感動,他明白吳爭不同於別的諸侯,從認識吳爭那一天起,錢肅樂就聽過吳爭近似於謀反的說詞,復明,但復得不是朱明。

然而這些年過去,事實上,吳爭都還在扶持着明室,這一點,不容置疑。

在錢肅樂心裡,吳爭是個外冷內熱、外剛內柔之人。

而眼下,吳爭竟爲了他,毅然下令北伐軍北上,確實讓錢肅樂感到意外。

不惜代價,這四個字說着容易,做起來很難,不是做不到,而是有太多的牽拌。

北伐軍北上,已形同謀反,如果一旦動手,那就坐實了謀朝篡位的惡名,這對於吳爭而言,是個永遠洗不脫的罪名。

正如明成祖,從親侄手中奪取江山,事實上,朱棣在奪位之後的作爲是有目共睹的,平心而論,於國於民而言,朱棣確實做得比朱允炆好得多。

但無論如何的蓋世文治武功,都無法掩蓋朱棣謀朝篡位的惡行。

得位不正,這四個字,足以將朱棣釘在恥辱柱上,被後人萬世唾罵。

儒家傳承,講得是理、順,天地倫常,名正方可言順。

儒家注重的從來不是才,準確地說,才,是排次位的。

注重的是德,品行。

說的是,上樑不正下樑歪。

有道是君以此始,必由此終。

事實證明,朱棣的後代,同樣上演了幾乎相同的一幕,這不是迷信,而是天道輪迴。

所以,尋常人或許不懂,可錢肅樂,懂!

於是,他感動。

但感動歸感動,錢肅樂的第一句話卻是,“吳王此舉不妥,無論如何,吳王是臣,非君!挾私仇,舉兵伐君,是爲大不敬……懇請吳王,下令撤兵,勿使生靈塗炭!”

第四百六十七章 擁立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 殺李成棟第八百三十一章 活秦檜被生擒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守土保境,唯死而已第四百零四章 你們愛咋咋滴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淮安守將祖大弼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我是漢人第一百十一章 抱着金飯碗討飯第八百四十二章 四九式第七百五十三章 黃道周的責問第四百十章 鎮國公好氣派!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 南北三個戰場(二)第一千三百十五章 世事總不盡如人意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過於仁慈第八百七十八章 情勢急轉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堡壘總是從內部攻破第一千五百十八章 意外第一千四百十二章 再戰飛雲橋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得先捅死你第六百七十七章 義興朝兩國公戰前會晤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那就不等了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契機第五百九十章 兵變第八百七十五章 敗,就是殺人最好的理由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權力更迭的痛苦第六百十四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誰敢攔我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兄弟還是翁婿第八百三十七章 說得上話,便是自家人!第一千一百十六章 最瞭解自己的真是敵人?第二百二十五章 恩怨兩清,互不相欠第二百十六章 洪承疇親自增援蘇州第四十三章 我若食言,猶如此盞!第六百四十九章 沈致遠如願以償第四百九十八章 相互試探第九百六十三章 騙局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躲不起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摟草打兔子第三百九十章 這轉折來得太突然第六百六十九章 不會有都城第九百五十九章 難成氣候第四百四十四章 金聲桓獅子大開口第七十一章 不能死社稷,何苦監國?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有過必糾第九百九十九章 我還有更好的主意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誤國誤君第五十一章 老夫聊發少年狂第五百六十九章 值嗎?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吳伯昌的疑惑第二百四十六章 真英雄也!第一百十五章 山賊都配軍師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恐嚇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完勝第四百九十四章 以戰爭威脅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誰做初一,誰又是十五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 最擅長陽謀第四百八十六章 坊間暗流第九百二十一章 撲朔迷離第三百六十一章 應天府之變(四)第二百八十四章 真是誤會第七百五十一章 其實大明火器是強悍的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沒有辦法的辦法第五百六十四章 你踹我就是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崖鎮大捷(一)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走過去,便是一片藍天第二百四十章 水田阻敵第九十八章 以正合,以奇勝第九百六十二章 閣下是官吧?第九百五十五章 準備痛打落水狗第三十七章 吳爭,你敢?第八百四十一章 北伐之日,不遠矣!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事有反常第九十章 大人就象家父一般。第一千四百十三章 臨陣換將第三百四十二章 真是雞肋嗎?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 叔王也有野心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陳近南還年少第六百八十六章 多爾袞在黃河邊止步不前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琴瑟和鳴?第一千零七章 是爲不臣!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諸王之亂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 老實人不老實第八百九十六章 貪念讓人忽略一切危險第一百七十四章 他欣慰、他自豪第七百八十九章 軍旗第一百二十六章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第三百六十五章 應天府之變(八)第六百零八章 替死鬼第七百八十九章 軍旗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 欲擒故縱第八百十四章 小偷居然偷到衙門裡來了?第一百六十七章 方國安的彷徨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湖陵城之戰(一)第四百五十六章 福州變局第九章 兩個方案,怎麼選?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 叔王也有野心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出海掃尾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請自重!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錢肅樂的剛直第三百三十章 主憂臣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