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六七章 不但有鹽,我還會造

上午驛館要大單出售鹽引卻門庭冷落,到了下午羊城商館這邊卻吵鬧擁擠得像個菜市場,而且從出售鹽引變成銷售成鹽。

羊城商館是沈溪讓惠娘和李衿臨時租借的,由始至終二女都不會露面,她們只是作爲幕後東主,指揮外面的人做事。

商館一天十二個時辰開放,也就是說任何人想在任何時間段買鹽或者詢問價錢,都可以進入商館,商館有官兵提供全方位的保護,甚至提供“蒙面進門”、“後門離開”等等服務項目。

說白了,就是有意跟布政使司衙門唱對臺戲,你有本事威脅鹽商,我就有義務維護鹽商和地方百姓的利益。

第一天下午一個多時辰,加上夜裡六個時辰,到第二天早晨數字呈報上來,已經賣出去四萬多引鹽。

沈溪估算,未來幾天加大宣傳力度後,來自兩廣和湘南的小商賈也會加入到官鹽買賣中來,用不了幾天就能把十六萬引鹽售罄。

到那個時候,按照一引鹽六錢銀子左右的軍費附加,他可以拿到十萬兩左右來充作軍費所用。

這筆錢,已經足夠他養活一支三千左右的軍隊進行平叛,而且武器裝備精良,士兵的待遇和撫卹金優厚,有助於士兵拋下後顧之憂跟海盜和倭寇拼命。

就在沈溪籌劃這一切時,玉娘被從教坊司內放還,她帶着幾分羞惱來找沈溪,質問沈溪對她的無禮相待。

“……之前你與本官之間有賭約,如今看來是本官贏了。”沈溪臉上帶着嘲弄的笑意說道。

玉娘問道:“是大人贏了嗎?”

沈溪攤攤手:“否則呢?”

玉娘道:“大人雖然未正面跟布政使司妥協和解,但變相幫布政使司的人斂財,大人可知經過督撫衙門和藩司衙門兩層盤剝,再有一路關卡的通關稅銀,這一斤鹽的成本有多高?百姓可還能吃得起鹽?”

“到頭來,大人坑害的是兩廣以及湘南等地的黎民百姓!”

玉娘義正辭嚴,語氣激烈,毫不留情地駁斥沈溪這種爲了一己之私而罔顧百姓利益的無恥行徑。

沈溪拍了拍手,點頭道:“玉娘罵的好,本官聽到後不由毛骨悚然,原來我的罪過這麼大啊……不過,本官要提醒你,鹽是賣出去了,但市面上鹽價幾何,又另當別論。”

玉娘本來怒氣衝衝,倒不是她悲天憫人爲百姓訴苦,亦或者說是爲朝廷社稷着想,但其實主要是恨沈溪把她囚禁了三天,她最討厭失去人身自由,因爲她有心理陰影。當聽到沈溪的話後,不由蹙眉:“沈大人此話何意?難道督撫衙門要強行爲鹽定價,讓鹽商做蝕本買賣?”

沈溪搖了搖頭:“商品價值是由市場來定,若市面上貨物奇缺,供不應求,價格自然上漲,反之,當市面上某種商品貨物供大於求,除非是有官府強行干涉,否則價格必然下跌。本官也是商賈出身,當然不會以權勢干涉市場……”

玉娘略微一思索,問道:“沈大人手中有大批海鹽?”

沈溪搖頭冷笑:“看來玉娘記性不太好,本官提出與佛郎機人以茶換鹽,試問佛郎機人若運來一船一船的海鹽,本官履約將茶換給他們,那換來的鹽又作何用途?難道倒回海里,讓它們融進海水中?”

玉娘謹慎地打量沈溪,道:“沈大人莫要言笑,就算您有不用茶引和鹽引與佛郎機人做買賣的權限,佛郎機人也不會有大批海鹽,連布政使司衙門那邊也都料到沈大人不過是裝腔作勢罷了!”

“玉娘,你這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以爲本官是用計哄騙布政使司的人,但其實不過是你一廂情願的想法。”

沈溪冷聲道,“我堂堂大明,天朝上國,守着萬里海疆,四海之內產鹽之地無數,到頭來卻是海疆封閉,片舢不得下海,百姓吃不起鹽,空白了少年頭,你說這是爲何?不是因我大明缺鹽,而是因我大明要用鹽來讓百姓承擔國家課稅,但凡戰亂年景,鹽價騰貴,百姓只能吃着寡淡的湯水,連做事的力氣都沒有!”

“可你又何曾知曉,但凡沿海之地,以那些南洋地區的彈丸小國爲例,百姓從未把鹽當作金貴之物。物不稀有,憑何爲貴?”

沈溪侃侃而談,當他說完這番話後,就算玉娘之前有再大的火氣,此時也沉聲不語。

大明缺鹽,所以鹽纔會那麼貴,這是事實,但造成鹽稀缺的原因,並不是原材料匱乏,而是朝廷給予一定的配額。

朝廷按照猴年馬月之前國人的數量,規定一人一年幾斤鹽,然後根據此數量,在各大鹽場配額生產。

正因爲有了定數,意味着稀缺而不可再增加,官府有了憑仗,便從中加收苛捐雜稅,以至於讓原本生產成本不過兩三文錢一斤的鹽,到最後成本價就要到十幾文,而到百姓手中,則要四五十文。

鹽業專供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從政者忽略了時代背景和人心的貪婪。

而那些南洋小國,沒有鹽課專營制度,但凡靠海就從來不缺鹽,就算是缺,大不了百姓自己去煮鹽,材料工具都是現成的,有何困難?

玉娘面色有些羞慚,但仍舊強辯:“南洋之地生存的不過是一羣王化之外的番邦之民,如何懂得製鹽之術?”

沈溪笑道:“玉娘把製鹽看得太複雜了。再者說了,就算他們不會,不是還有我大明的能工巧匠把技術傳授給他們麼?”

玉娘一怔,很快想到這個教給番邦之人先進製鹽方法的不是別人,正是沈溪。只是沈溪不想背上裡通外國的罪名,不肯承認罷了。

“沈大人,你……”

玉娘有些無語了,心想,這沈大人是想用番邦之民生產出來的海鹽,來干擾我大明的鹽課專營制度,這不是與官府爭利,與民爭利嗎?

沈溪道:“玉娘,本官可什麼都沒說,你要去檢舉,儘管去。不過需要提醒你的是,本官不過是按照與佛郎機人通商的細則來做合理的貿易,至於佛郎機人運了什麼商品到我大明來,本官一概不知情!”

頓了頓,沈溪一擺手道,“送客!”

玉娘本來還想提醒沈溪,我們之間不是還有賭注需要履行嗎?但見到沈溪好似忘了這事兒,又被沈溪無情下了逐客令,自然不會主動去提。

……

……

在製鹽這件事上,沈溪並沒有跟玉娘打馬虎眼。

他真有打算在大明國境外,開幾個鹽場的打算,他所知道的製鹽方法,比如海水灌注滷池,分層曝曬取滷,然後引入曬鹽池成鹽的方法,就比如今大明使用的煎鹽法先進許多,不但成本低廉,而且造出來的鹽純度很高,雜質很少,基本是上好的精鹽,就連皇家吃的鹽,都未必有沈溪所用方法制出來的鹽好。

如今的大明朝廷對於南洋羣島瞭解甚少,只知道那些個島上的居民都是蠻夷。殊不知,鄭和下西洋時便曾與各個島嶼上的民衆進行貿易,但禁海後一切都停止了,只是其後每年都會有一些南洋羣島上的小國到明朝朝貢。

以距離廣東沿海非常近的呂宋島爲例,鄭和曾奉永樂帝詔書,委任晉江華僑領袖許柴佬爲呂宋總督,統攬該國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大權,長達二十年的時間裡,不遺餘力地弘揚中華文化,施行孔儒禮仁之治,傳播閩南農漁工商先進技術,大興造船、紡織、製陶、種茶和製鹽諸業。

可以說,大明要把呂宋收入疆域,不過是一道聖旨的事情。可惜的是,一直到明朝滅亡,朝廷從未有過把南洋之地王化的打算,更不要說見識淺薄的滿清了。

沈溪則不同,大明朝廷沒準備佔據的地方,他就要親自去佔過來,佛郎機人可以佔,後來荷蘭、英吉利等國可以佔,那我爲何不趁着平海盜和倭寇時,順帶出海把南洋羣島給佔爲己有?

眼下甚至可以跟佛郎機人做一筆買賣,讓佛郎機人把呂宋等島嶼“賣”給他,到時候不但不用跟佛郎機人交戰,甚至還可以讓佛郎機人作爲他的盟友,一起去把海島上的那些個“不服王化”的土著給剿滅了。

只要整個海島都屬於大明,或者說屬於他一個人,他想怎麼治理都成。

呂宋島上,鹽場、農場、海港,應有盡有,再加上他栽培出來的新作物,甚至可以大規模移民,用不了多久就可以讓呂宋等島嶼成爲大明朝富足的海疆,比起在西北、東北等地墾殖容易多了。

只是要做這些事,可能需要幾年甚至是幾十年的時間,耗時日久,沈溪現在需要做的,僅僅只是跟佛郎機人買鹽,然後平抑大明閩粵桂幾省的鹽價。

以佛郎機人海船的速度,走一趟呂宋島差不多需要七八天時間,加上那邊裝船的時間,一次運鹽大概需要十六七天左右。

呂宋鹽場不多,其存量只夠運一兩趟回來,後續的鹽,就需要現製造。沈溪已派人拿着造鹽田的圖紙,跟隨佛郎機人的海船過去,利用當地人,在呂宋沿海之地開闢幾處大型曬鹽鹽場,源源不斷提供大明朝東南各地的海鹽供應。

以鹽田曬鹽的方法,大概要到嘉靖年間纔會逐步形成,鹽田曬鹽法採用後,“一二日可成滷,四五日可成鹽”,製鹽時從原來半個月左右縮短到五六天,產量也是幾倍甚至是十幾倍提升。

有了充足的資金,沈溪可以隨時與佛郎機人翻臉,只要他掌握東南沿海的兵權,就可以控制海疆,然後用走私的方式,讓惠娘和李衿利用由他庇護的商業網絡,把私鹽運到各處販賣。

此舉雖然觸犯大明王法,但能讓下轄百姓吃到真正的平價鹽,且是最精良的海鹽,造福於民。

第一二六五章 有樣學樣第一三一八章 迷茫與執着(第二更)第一五六六章 ****第二三〇九章 處處碰壁第二五六一章 宿將之哀第二八八章 大理寺丞(第七更)第一三〇三章 預見(求月票)第二五一六章 登島第六十章 買丫鬟第六一三章 宴無好宴(第五更,再謝書友)第一七一六章 市井之徒第六八六章 大明才俊第一人第一六四章 算計(求訂閱和月票)第二六三五章 裂隙加深第一六八七章 迫返第五十四章 小軍師第一六四八章 虎狼之藥第三八一章 娃娃臉的權臣第七二五章 蠟槍頭第八五九章 城裡我最大(第一更)第九四一章 是清官,也是庸官第六九九章 潛移默化(第一更)第二五七八章 改革第一六三七章 比較第二五二五章 無可避免第一〇四章 姐妹齊心,其利斷金第九五四章 太子饒命第一七二七章 回京在即第二三五二章 唯有一人第七五三章 活受罪(第四更)第一四九〇章 強行留人第二六一一章 實幹與敷衍第二六一二章 災區見聞第二一五章 還有一個第二六九章 異想天開第二六五一章 棄車保帥第一三八四章 等我來年爲皇帝第一三九二章 無君無父第一六三〇章 阻力第二一九四章 聯名第一七一二章 塵埃落定第二〇二八章 倒張苑聯盟第一五五九章 當皇帝沒勁第一九二章 悲喜兩重天第九二五章 謝謝老爺第二一三七章 皇差不好當第二三六〇章 賜婚第三三三章 打腫臉充胖子第一六六二章 心灰意冷第二四五六章 破城第二六五九章 這是什麼操作?第二四二四章 是非功過第七四一章 殺人償命,欠債還錢第一九〇六章 不速之惡客第二四八三章 反對和支持第一九〇七章 碰壁第一四七二章 家不成家第一二八三章 脫罪第一八二九章 遲遲不到的捷報第八〇六章 老爺回府了(第四更)第五〇八章 外交糾紛(第二更)第一〇七一章 出居庸(第三更)第八六三章 以茶換鹽(第三更)第二一六三章 牽掛第一一八七章 太子監國(中)第二五四一章 近水樓臺第二五八一章 權臣第一四六二章 不容易第一四四三章 君前召對第三六七章 拜見謝鐸(第四更)第二四五章 贓官上任(第九更)第八九五章 心有所繫(求月票)第四九四章 當庭翻供(第七更)第一〇八七章 非常規戰役(第三更)第五一〇章 撞破“姦情”(第四更)第八七六章 太子的鬱悶第一二五五章 騎兵繞道第二〇五七章 姑嫂情第一二〇九章 誰來主持?第七七一章 生孩子的問題第二一九九章 絕情絕義第九一一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第二七二章 理學還是心學第一九一一章 時間差第二三九八章 調邊軍第一四〇一章 就是任性第二五五一章 轉進第一六二章 術業有專攻第十五章 男女授受不親第二六〇四章 順道抓個亂黨第六五四章 預兆第二九七章 罪不容赦(第四更)第二二六三章 杯葛第二四八三章 反對和支持第一三一六章 提攜第二三三〇章 競爭與合作第一二二七章 決心第七七九章 一筆很划算的買賣第一〇〇八章 執迷不悟第三十二章 喬遷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