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九章 經筵前的邀請(第三更)

奏本上呈後,沈溪儘量不去想,反正最後是否會被採納,那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和大臣們的意思,跟他這個小翰林無關。

沈溪上呈奏本的當天下午,鴻臚寺派人來翰林院傳話,第二日宮中要舉行經筵,翰林院派員出席。

作爲翰林修撰,沈溪自然也在受邀之列。

所謂的“經筵”,乃是爲講論經史而特設的御前講席,通俗地說是在皇宮內舉行的盛大文會,皇帝會親自出席,到時候經筵講官會從四書、五經講起,講古論今,以史爲鑑,皇帝與大臣一同商討古代君王成敗得失。

經筵制度始於漢唐,到宋朝以後逐漸形成定製,元明清三代沿襲。

明朝很注重經筵,在春、秋時節,氣候溫和適宜時,一個月通常會舉行三次經筵,在京六部尚書、左右都御史、內閣大學士和有爵位的王公貴胄通常出席,給事中、御史和翰林會在旁聽講。

朝廷特設經筵講官負責每次經筵,若皇帝有什麼疑問,凡出席人等都可參與討論。

弘治十二年春天的經筵,因會試、殿試、經筵講官程敏政涉鬻題案、太子生病等一系列原因,一直荒輟。

春天即將過去,弘治皇帝突然決定舉行經筵,沈溪意識到,朱佑樘或許想借助這次機會,把建文舊事拿出來讓大家公開討論,到時候他那份奏本便會爲人所知。

對沈溪而言,不能說是壞事,但起碼不是什麼好事。

等鴻臚寺傳話的官員離開,朱希周笑盈盈對公事房裡的衆同僚道:“嘿,翰林院上下都受邀請,這次經筵必定盛況空前……諸位回去後最好加以準備,明日可不能讓翰林院失了面子。”

衆翰林不由笑了起來。

舉行經筵,其實就是給有才學之人吸引皇帝注意的機會。

平日君王在皇宮中高高在上,所見的無不是閣老和六部、各寺司的大員,中下層官員可能幾年都不能跟皇帝說一句話,皇帝對你的印象,全來自於吏部的考覈,想升官只能巴結上司或者是吏部的人。

但經筵時,若皇帝有疑問,別人都回答不上來,你給皇帝釋疑,皇帝能不多留意你一眼?

知道有經筵,所有人都趕着回去準備,這時卻有人前來翰林院奉上請帖……來者是壽寧侯府的人,邀約翰林院中人過府飲宴。

雖然受到邀請的翰林不多,但朱希周、王瓚和沈溪三人都在受邀之列,除此之外尚有幾名翰林編修、五經博士,都是飽學之士。

壽寧侯府的人前來邀請,對於翰林來說算是一種榮幸。

朱希周嘀咕:“莫不是與明日的經筵有關?”

每逢經筵,除了有專門的經筵講官爲皇帝和衆大臣講經史,皇帝有時候會臨時起意問與會人等關於某些事的看法,回答得好,自然皇帝滿意朝官敬佩,若回答得不倫不類,純屬給自己臉上抹黑。

就算武將出席經筵,也要除去甲冑而着袍服,朝廷有幾人能真正文韜武略?

武將如斯,那些靠廕庇和裙帶關係起來的外戚就更加不堪,旁人議論時,他們很可能瞠目結舌,搭不上話來。

就比如說張鶴齡和張延齡兩兄弟,如今都才二十多歲,才學一般,唯一的優點是有個皇后姐姐,在朝事上有張皇后幫忙他們或許能無往不利,可在這種講究才學的場合,他們就只能乾瞪眼。

朱希周這番話意有所指……皇宮剛放出經筵的消息,壽寧侯府的人就請在整個大明才學首屈一指的翰林官過府飲宴,或許是提前得到明日要商議的“議題”,準備找翰林官商量一下,給他們作一些答問的策略,以便他們在朝臣面前露臉。

本來經筵舉行前,皇帝要問什麼,朝臣是不可能知道的,但誰叫弘治皇帝只有張皇后一個老婆,萬一人家夫妻情深,無話不說呢?

皇帝心裡有什麼難事,跟枕邊人商量一下在所難免,張皇后是個婦道人家,她得知皇帝的疑問,把兩個弟弟叫來說說,再讓他們回去準備,合情合理……

沈溪想的卻是:“張氏兄弟不會也是叫我們去問建文舊事吧?”

壽寧侯府既來人邀請,受邀人臉上很有光彩,尤其是王九思這樣剛從庶吉士升爲翰林檢討,之前沒什麼資格露臉的翰林官。

王九思平日裡跟李夢陽等人走得很近,平日文會那真是能人輩出,隨便找出來一個,都是名聞一時的文學家,而他自己也是大明“前七子”之一,這也是他從一開始就看不起沈溪的原因,自負才學過人的讀書人,都有一種眼高於頂的高傲。

可沈溪卻有些發愁,主要是因爲他協助劉大夏辦案,牽涉進府庫盜糧案而與張氏兄弟有所糾葛,這趟去,指不定是龍潭虎穴,能否跟上次一樣平安歸來,尚是未知數。

……

……

前往壽寧侯府參加宴會前,沈溪先回家做了下準備,除了換上身華麗點的便服,同時對家裡有一番交待,沈溪甚至寫好一封信壓在枕頭下,若他真的有去無回,全當是對家人的囑託。

沈溪這次赴宴,除了帶上請柬,還帶了一份薄禮,其實就是用禮盒裝的一副草藥,壽寧侯府平日收到的禮物多不勝數,沈溪便自行配了一副藥,清火潤肺,平日裡你們這些貴人吃得多喝得多,給你們消消火夠體貼吧?

反正沈溪清楚一件事,壽寧侯府的人肯定不會把幾個窮酸翰林的禮物放在眼裡,或許連打開看的興致都沒有,隨手就丟到一旁。

沈溪走在前面,宋小城和唐虎作爲僕從跟在身後……唐虎負責拿禮物,宋小城則給沈溪彙報這幾日在周胖子那裡做事的見聞。

周胖子確實是把產業掛靠在汀州商會名下,但其實根本不受汀州商會制約,宋小城帶的人手不多,到了周胖子那兒便被晾在一邊。

“狀元大人,我越看那姓周的越覺得厭惡,要不這樣,我們找人把他給做了,取而代之如何?”

宋小城咬牙切齒地道。

沈溪停下腳步,詫異地打量宋小城,這還是曾經那個做壞事惴惴不安甚至滿心自責的五好青年?

宋小城當了幾年車馬幫大當家,或許是跟那些爲非作歹的人混跡久了,身上居然有了幾分匪氣,除了對沈溪以及惠娘恭恭敬敬,對別人就沒那麼好的耐性了,一開口就是喊打喊殺。

周胖子這樣的商賈,在京城擁有龐大的勢力,他固然對官府和有官身、功名的人客客氣氣,可宋小城畢竟只是個下九流跑江湖的混混,再加上宋小城是沈溪派去監督做事的,彼此在利益上有衝突,周胖子自然不會給他好臉色。

沈溪搖搖頭:“無論如何,要忍耐。周當家再不濟,那也是京城的地頭蛇,何況我們並不是過江的強龍,就算是,也難壓地頭蛇。此番他以汀州商會的名義運送賑災糧款,我們是互利互惠,犯不着把事情鬧僵……”

宋小城低下頭:“狀元大人提醒的是。”

沈溪皺了皺眉:“六哥,你還是跟以前一樣稱呼我小掌櫃或者小當家便是,我在京城這邊,難得有六哥幫忙,一口一個狀元大人,聽來頗不習慣。”

宋小城笑嘻嘻道:“這怎麼成?您如今高中狀元,我又不太記得您的官職,只好稱呼您爲狀元大人,聽起來蠻親切的,以後見了人,我就跟人家說,我是狀元大人一手提拔,倍兒有面子。”

宋小城學習能力很強,剛來京城幾天,“倍兒有面子”這種京片腔音已經說得有模有樣。

沈溪稍微一嘆。

宋小城是個聰明人,如果調教得當,能幫他做不少事,就怕不學好,等有了自己的提攜獲得一定權力後,想不浮躁很難。

現在宋小城感念自己和惠孃的知遇之恩,可誰敢保將來如何?

三人抵達壽寧侯府外時,又是一片車水馬龍的景象。

沈溪心想:“壽寧侯府恐怕是京城最熱鬧的地方。”

壽寧侯府號稱“小吏部”,但凡想請託送禮求官之人都會上門拜訪。因爲壽寧侯府賣官鬻爵那幾乎是明目張膽,偏偏朝廷上下沒一個人敢對張氏兄弟指手畫腳,當初李夢陽不過是年輕氣盛參奏了張氏兄弟一本,就險些遭陷害致死。

弘治皇帝不可能不知道自己兩個小舅子在外爲非作歹,但怎麼都下不起心懲戒。

張氏兄弟貪污再多,也記得給姐姐姐夫和小外甥送去其受賄來的大半收入,等於是爲朝廷創收。

弘治皇帝想從正常渠道得到這麼多的孝敬是不可能的事情,他如今犧牲的僅僅是些不入流的“傳奉官”的名額,把官賣出去,銀子收上來,手頭有銀子賞賜大臣讓他們爲自己賣命,還能修繕一下宮殿,節省開支,何樂而不爲?

對壽寧侯府憤憤不平的主要是考科舉的讀書人。

寒窗苦讀十餘載,還不如那些荷包裡有銀子的人功名來得快。這年頭當個舉人,最多隻能在知府、知縣衙門當個小吏,又或者在地方縣學、府學教書,可在張氏兄弟這兒只要把銀子孝敬夠,就能被皇帝委命爲詹事府和六部、寺司等衙門的官吏。

張氏兄弟越來越受到中下層士子的嫉恨,但躋身朝堂的中下層官員,則是巴結還來不及呢,誰肯站出來怒斥其非?

***********

ps:第三更送上!

爲彌補昨天沒有爆發的遺憾,今天應該還有三章,請大家多多訂閱和支持!碼字去也!

第一二六三章 良心何在第五五五章 假冒佛郎機使節的土著第三九〇章 武舉人(第三更)第五八七章 功或過?(第七更,再謝書友)第二三八二章 勢力之爭第一一六四章 血戰(上)第一九〇七章 碰壁第一八九八章 在劫難逃第一〇二五章 龍顏大怒(第一更)第一四五九章 虛報第九四四章 大賊小賊第一八三四章 丁點兒大的功勞第一九〇九章 時間差第四十八章 一家生意兩家賺第二六六三章 武功治國第一八七〇章 徒勞無功第四五二章 喜從悲來(第一更)第八八三章 行船難第二〇〇二章 用心何其毒也第二一五二章 信任問題第一八二〇章 失策第一八七一章 年輕人火力旺第一一一五章 知己?(求保底月票!)第一八三六章 韶華易逝第一八五二章 薑是老的辣第一六一八章 便宜行事第四九五章 各打五十大板(第八更)第三三六章 鄉試(中)第一四一〇章 沒了脾氣第一五〇四章 臣等附議第一七五〇章 飛上枝頭的麻雀第一九三四章 張懋的支持第三三一章 我是魔鬼第二七八章 十美圖第一三八七章 防洪第一六二四章 君王不朝第二四八章 夫妻禮數第一二二八章 京師之亂第四十五章 光源氏計劃第一六三二章 表字第一五九四章 救高家唯一之人第一九八七章 有病不用醫第二五二七章 搬家第五八〇章 提堂審案(第五更,謝書友)第二〇八二章 分化離間第一六九六章 借刀殺人第二二一二章 首戰告捷第五〇〇章 新官上任右中允(第十三更)第一九二一章 叛亂到來第三六二章 帶女眷上京(下)(第三更)第六九〇章 爲之歡喜爲之憂(第三更)第一七二三章 千里送信第一六九一章 飯桌交鋒第七三一章 希望第一七二一章 報復第二七六章 荒唐之言第一六四九章 老鼠見到貓第七二三章 陰謀(第四更)第一一九三章 說服第一二四章 上路第一八〇〇章 佔盡先機第一七〇〇章 協作第一八四一章 加封第四一五章 殿試讀卷官(第五更)第八〇一章 正三品的“代總督”(第三更)第一四三四章 唯親是用(第一更!)第三十六章 官司第二八八章 大理寺丞(第七更)第三九五章 鬥畫(第五更,賀盟主磊洋)第七六八章 迎靈第二四五一章 斷糧道第二四一九章 不可左右之事第六十二章 新鋪子的選擇第一三〇〇章 明降暗升第二八〇章 出案前綜合症第一一七三章 潛移默化第二〇〇八章 自有天意第七九六章 壬戌科殿試(第六更)第二四九四章 一門學問第二一一九章 無助第六九五章 終場換人(第四更)第一八九九章 真正目的第二二四章 煽風點火(第五更)第七七六章 再修《大明會典》第一七七四章 真相第九十二章 無言以對第二二七八章 省略的儀式第一〇一〇章 “不太好”的消息第一七七〇章 難明的生意經第四七四章 經筵議事(第二更)第二二八二章 堵門第六六二章 牛車陣第一一六四章 血戰(上)第一七八九章 天降官職第二三三一章 管不着第一五〇章 最是纏綿女人心第二五三四章 美中不足第二一〇五章 銀子是談出來的第二三八四章 移駕審案第一一二八章 不那麼簡單(第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