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五章 謝恩日

徐瓊並沒有做正式拉攏,甚至未跟沈溪交談太多,禮部衙門人多眼雜,有些話很容易就傳到君王耳中。

徐瓊不會無端去招惹弘治皇帝的猜忌,只要他接見沈溪的時間不長,就算朱佑樘知道了,也只當他是對後輩學子的勉勵。

徐瓊作爲禮部尚書,去年剛加太子少保,在朝中地位很高,但這次禮部會試鬻題案對他影響不小,徐瓊的副手傅瀚又在許多事情上不配合,比如這次恩榮宴,照理禮部尚書和侍郎都要出席,右侍郎程敏政出事了,左侍郎傅瀚怎麼都得光臨現場,以顯示禮部的團結,但很可惜傅瀚就是不給面子。

以至於後世史書紛紛猜測,這次禮部會試鬻題案,程敏政固然是受傅瀚奸計陷害,徐瓊也是受害者。

但不管怎麼說,一個殿試榜眼出身的禮部尚書,已經快到致仕年歲,卻對沈溪這樣一個新晉狀元表示提拔之意,換做一般人那應該是受寵若驚,可沈溪卻絲毫沒有高興的意思,因爲兩天後他就要去壽寧侯張鶴齡的府邸赴宴,對他而言那不亞於龍潭虎穴。

沈溪料想,不出意外的話徐瓊屆時也會到場,畢竟徐瓊是張氏兄弟的姐夫,雙方平日走得很近。

沈溪回到東昇客棧,天已經黑了下來,玉娘帶給沈溪一個消息:

劉大夏已秘密上奏弘治帝,準備於近日對京城以及周邊府縣藏匿盜糧的窩點進行清剿,爲了彰顯此事並非“汀州商會”告密,官兵同時會查封掛靠於“汀州商會”名下的周胖子的產業。

玉娘告知沈溪,是讓沈溪有個心理準備,但沈溪怎麼想,都覺得劉大夏有過河拆橋之意。

“……公子放心,劉大人特別交待,等三月底事情平息後,官糧仍舊交由汀州商會來運,不會有偏差。”

玉娘說這話時,內心有愧,她並未將沈溪受邀到壽寧侯府赴宴的事告知劉大夏。劉大夏選擇行動後,沈溪前往出席宴會,能否平安歸來都是問題。

沈溪無奈地嘆了口氣,有些事他沒有資格議論,但嘴裡依然低聲嘟噥一句:“非要這麼急嗎?”

玉娘裝作什麼都沒聽到,只是讓沈溪早些安寢。

可這個時候沈溪哪裡還睡得着?

明擺着的事情,劉大夏在這件事情上做得不地道,或許在這些正直的朝臣心目中,爲君分憂纔是最重要的,至於別的都可以犧牲。說起來,反倒不如張氏兄弟以實際利益籠絡人心來得實在。

禮部恩榮宴次日,三月二十,朝廷頒賜朝服冠帶和進士寶鈔與衆新科進士。

所頒狀元的朝服冠帶爲:二樑朝冠,青色垂纓,朝服與文武百官朝服相仿,由紅羅衣、紅羅裳、紅羅蔽膝、白蘇絹中單及綬帶等構成,外加槐笏一把,紗帽一頂,光素銀帶一條,藥玉佩一副,朝靴氈襪各一雙。

狀元的常服較爲簡單,兩側有點翠簪花的紗帽一頂,圓領緋羅衣兩件,胸前用鷺鷥補,革帶爲六品素銀革帶,足衣爲朝靴。

作爲新科狀元,沈溪得到大明寶鈔六十貫,看起來很多,六十貫等於六十兩銀子,但就算所賜的是弘治十一年才印的大明寶鈔,可如今拿到市面上去兌換,最多也就兌十貫錢回來。

但怎麼說這都是天子的心意,有了這筆錢,最少衆新科進士手頭可以寬裕點兒,不至於忍飢受凍。

相比較而言,汀州商會下屬銀號印製的小額銀票,有銀根制度存在,非常保值,甚至其實際價值要高於票面價值。

因爲對於行商來說,最重要的是資金安全,銀錢存入錢莊安全不說,還能異地取出來,極大地方便了做生意,遠比單純把錢存到銀號收利息更容易獲利。

三月二十當晚,劉大夏在獲得弘治皇帝授命後,開始對京城內外一些倉儲失竊贓糧的窩點展開大範圍的清剿,一次出動官兵就超過五千人馬,查貨盜糧超過兩萬石,這還僅僅只是京城內外的情況,若再加上順天府周邊府縣,能起獲的贓糧應該會超過三萬石。

劉大夏那邊計劃實施非常順利,卻爲沈溪第二天去壽寧侯府赴宴蒙上一層陰影。

……

……

三月二十一,晨。

沈溪整理好狀元衣冠,啓程前往皇宮,與衆新科進士題寫上表謝恩的奏本。

出了客棧門口,沒走一會兒,沈溪就從來往行人嘴裡聽到城中米價騰漲的消息。

這些年來,城中經營大米和麪粉的鋪子基本都有出售朝廷府庫的盜糧,這幾乎形成了一條產業鏈,劉大夏的舉動,把本該賣給老百姓的糧食悉數收繳,朝廷的府庫充盈了,城中經營糧食的店鋪卻少了貨源,最直接的反應便是漲價。

“……糧價天天漲,這幾年都快翻了一倍了,本來說西北打仗缺糧,現在仗打完了還是缺糧,這些個米糧店老闆心可真黑啊!”

老百姓的矛頭,所指全都是米糧鋪的東家,其實這些人也很無辜,如今市面上糧食緊缺,臨時從中原以及南方各地進購糧食回來時間趕不及,在物以稀爲貴的情況下糧食怎能不漲價?

這一切都是劉大夏行動帶來的影響……不過劉大夏追繳朝廷府庫的失竊贓糧,他沒錯。張氏兄弟從府庫盜糧,並因此獲得大批錢財,看起來罪大惡極,但同時也讓市面上的糧價一直維持在合理的價位。

這世道,本無對錯之分,主要看站在哪一方的角度看待問題。

上表謝恩日,一大早鴻臚寺官員便設表案於奉天殿門之東,錦衣衛設鹵簿駕。隨着宮門打開,沈溪率領三百名進士依次進入,來到奉天殿前。

按照鴻臚寺官員的安排,沈溪提寫上表謝恩的奏本,然後每個進士在其上署上自己的名字。

隨着儀式開始,鴻臚寺官員引領沈溪,捧着落有所有新科進士簽名的奏本置於表案之上,隨後沈溪退立丹墀、御道稍東,其餘的進士則以次序立。

史書是這麼記載弘治十二年這次謝恩禮的:

上具皮弁服、御華蓋殿。執事官行叩頭禮、畢。鴻臚寺官奏請升殿。導駕官前導、上升座。作堂下樂。鳴鞭。文武百官各具朝服行禮、侍班如常儀。鴻臚寺官引狀元及進士入班。贊四拜。贊進表。鴻臚寺官舉表案置於殿中、贊宣表目。禮部官跪、宣表目、訖。俯伏、興。徹案狀元及進士、又四拜禮、畢。鳴鞭。

儀式結束,對於衆新科進士來說,能夠位列朝班,親眼看到弘治皇帝,並與衆多大臣共處一殿,實在是足夠回味終生的大事。

經歷輝煌燦爛的一天後,將迎來短暫的“假期”,第二天朝廷不會安排任何事情,新科進士可到城中各處赴宴,到了三月二十三,又會迎來一次隆重的儀式,就是去拜謁孔子廟釋菜禮。

從皇宮出來,衆新科進士三五成羣,紛紛炫耀會去哪位達官顯貴府上赴宴,又或者是自設文會,邀請那些名流大儒還有京官出席。

沈溪作爲狀元,想邀請他出席宴會的新科進士最多,不過馬上有人得知沈溪得到壽寧侯邀請前往侯府赴宴,只能作罷,看向沈溪的目光又有所不同。

本屆新科進士中,當日受邀往壽寧侯府的人爲數不多,一甲中沈溪和倫文敘受邀,二甲中也有幾人,合起來不過十人,三甲則無一人。

在明朝,雖然考中進士就等於是有了鐵飯碗,但鐵飯碗不代表金飯碗,一個同進士出身,連正七品的官缺都得不到,就算是中狀元授予的翰林院修撰,也不過才從六品。

朝廷有人好辦事,想升遷,必須要找靠山,所以中了進士後,去那些達官顯貴家中投拜帖是當務之急,若是有眼光能投到未來的內閣大學士或者六部主事門下,那未來大樹底下便好乘涼。

能得到壽寧侯的邀請,足夠令衆進士豔羨。

壽寧侯是誰,那是張皇后的弟弟,國舅爺,若說皇帝妻子和兒子多也就罷了,偏偏弘治皇帝到如今只有一個妻子,一個兒子,長子朱厚照早早就被立爲太子。

如今太子已經八歲,小時候多病多災期已經過去,正在茁壯成長,若不出意外,太子未來爲儲君,壽寧侯自然會水漲船高,集帝王隆寵於一身。

沈溪卻沒感覺這有多榮幸,若給他選擇機會的話,壽寧侯府這種龍潭虎穴,打死他也是不能去的。

……

……

這次壽寧侯府的宴席是晚宴。

相對而言,大明朝的公務宴大多設在中午,而私人宴會基本以晚宴爲主。

壽寧侯邀請之人,多爲朝廷的達官顯貴,其中又以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徐瓊爲尊,其餘之人,既有六部和朝廷各寺司的官員,也有順天府的官員,不過最多的是詹事府的人。

詹事府負責皇后、太子東宮的日常事務,屬於皇帝家臣,其中又以詹事府中的“傳奉官”數量最多。

傳奉官是不經吏部,不經選拔、廷推和部議等選官過程,由皇帝直接任命的官員。這些詹事府的傳奉官,多與張氏兄弟交好,通過張氏兄弟舉薦給張皇后,由張皇后向弘治皇帝進言,由朱佑樘直接下聖旨委任。

這些傳奉官,大多家資豐厚,當官之後,一心巴結太子、皇后,二來則是投桃報李感激張氏兄弟。

這些人但凡得到什麼好東西,必然會如數上繳給張氏兄弟,張氏兄弟也算是非常會做人,有了好東西先想着姐姐張皇后,只要把東西給了姐姐,就等於是給了姐夫弘治皇帝。

朱佑樘一看,嘿,不錯啊,我兩個小舅子什麼事都想着我,下次再幫人要官,只要不是很過分,一律準允。

朱祐樘在一衆忠臣、諫臣的監督下,在外當着被世人稱頌的好皇帝。可私底下,也幹了許多荒唐事。由於弘治皇帝心中只記掛張皇后一人,在其眼中張家人比朱家人要親許多,朱祐樘並無一母同胞的親兄弟,朱家人雖是同姓,可都是他天子權柄潛在的競爭對手,防備還來不及,怎會交心?

可張氏兄弟他就不怕了,雖說外戚亂政的事歷朝歷代都會發生,但做皇帝的多少都有些自負,朱佑樘覺得自己能能力掌控好外戚。

張氏兄弟很聰明,爵位有了,不去爭官位,最重要的是有姐姐撐腰,讓自己的心腹去當官,這樣別人都巴結你,言官還不會找茬,財色權勢照樣源源不斷到手。

這天晚宴,赴宴的人很多,那些沒收到請柬的,只能跟着張氏兄弟的擁躉一起前來。

有人跟着張氏兄弟當官撈到好處,別人看着眼紅,巴結不上張氏兄弟,只能從張氏兄弟這些追隨者身上着手,只要通過他們認識張氏兄弟,就等於是用金子鋪成了官途。

不過在金光大道鋪好前,他們得花費鉅額資金來孝敬張氏兄弟。

一次這樣的宴席,作爲東道主的張鶴齡和張延齡不但不用花錢,反倒能賺個盆滿鉢滿。

************

ps:第一章送上!

肩膀劇痛難忍,一打字就鑽心地疼,實在影響思緒,天子乾脆中途去醫院打了針封閉,回來後才接着碼字,更新遲了,請原諒!

今天依舊是保底兩更的基礎上,加更一章,第四章視成績看看是否加更!

依然是那句,成績越好,更新越多,請大家多多支持!

第二二三一章 有罪第二一六章 好事成三第六章 爭奪第七七四章 楊廷和第一九九四章 尋人第二一〇九章 以退爲進第二二五四章 各有打算第四八〇章 黑白兩不誤(第三更)第五二三章 立言(第十一更,盟主加更)第四九八章 幫一次(第十一更)第二二三一章 有罪第一二二八章 京師之亂第一七七二章 入坑第一九二七章 密議除瑾第四一六章 一查到底(第六更)第八一七章 拉唐寅下水(第二更)第一一一六章 不可啊父皇(第二更,求月票)第二二八五章 皇帝潛逃第一〇一四章 沒有未來的女子第八三四章 從鹽引入手第二五二四章 行程第二六六一章 門道第二三二一章 聯盟第三二一章 家教問題(求月票)第二六六七章 演一場第八〇三章 小玩意,大智慧(第一更)第一〇〇五章 沈家的寶貝第八二九章 不平靜的珠江第三八三章 小卒子第一四八六章 躲得起第七四一章 殺人償命,欠債還錢第二四二八章 見風使舵第一一七七章 汗部大會(上)第一六一〇章 自尋出路第一三三五章 言盡於此第六六八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第二六四章 私會敗露第一九〇三章 狼來了第二三七九章 壓不住第一六〇五章 翻手爲雲第七一一章 少爺很忙(第五更)第一四九七章 局外人第五四一章 出嫁的女兒潑出的水第二五六章 當頭一棒(第四更)第一六六五章 猶豫第一七三一章 面見太后第一三九五章 微服出巡第九二六章 不甘又如何?第二四四三章 歸寧第二六四二章 法制第三八二章 嚴嵩是個暴脾氣第一七六〇章 夫何在?第一九二二章 連番籌劃第一六六六章 強硬第七〇八章 大有可期(第二更)第一五六七章 翅膀硬了第一一一二章 留一份,奏一份(第三更)第三十九章 失而復得第一五一〇章 夫妻兩條心第五八二章 鎮守太監(第二更)第一八七〇章 徒勞無功第一四三五章 權臣、奸臣(第二更!)第一五二二章 有名堂第一二〇六章 銀甲大將第九五三章 難得糊塗第二〇九章 義氣第六六六章 逆轉(第一更)第二〇三〇章 太平日子第二〇〇八章 自有天意第二二六八章 慶典變狩獵第六二六章 福州的生意完了第一四七八章 紙上談兵第二二七三章 見功臣第一二二八章 京師之亂第五六六章 巴結(第二更)第一〇六六章 不好交待(第三更)第二一八四章 結果第四一四章 內閣大學士的推諉(第四更)第五七二章 人生的第二次婚禮(第八更)第九章 雙溪鎮有個小蘿莉第一〇六五章 際遇無常(第二更)第一四〇七章 扶植傀儡第五三二章 教唆綁架(第二更)第二九〇章 美人相求(第九更)第二一二八章 一場空第一九四五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一七三一章 面見太后第一五一四章 正朔第一〇八五章 戰爭財(第一更,求月票)第二六七七章 誰是誰的影子?第一八四四章 戲本不對第二八八章 大理寺丞(第七更)第五十一章 生意經第二二〇章 載譽而歸第二四九二章 文明時代第一二九章店招第一五五七章 治喪第八三二章 不蝕本的買賣(第三章)第六八七章 去草原的使節(第四更)第七一五章 沈家終有散夥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