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三九章 困局

朝議結束,大臣們從乾清宮出來,一個個都有些摸不清頭腦。

也跟很多人對於之前朱厚照跟閣臣和六部部堂所談內容不瞭解有關,等他們問清楚狀況,知道朱厚照又要去宣府,還有廢后的打算時,才意識到朱厚照的任性妄爲又上升了一個臺階。

“之厚你看該如何?之前你跟佛郎機人簽訂了十年和平協議,現在陛下的意思是……只籤三年,佛郎機人能沒有反應?”

李鐩走過來問沈溪。

旁人不來,是有些話不好跟沈溪直言,李鐩相對大大咧咧,又跟沈溪有深厚的交情,他來問話再好不過。

沈溪道:“既是陛下欽定,還能如何?跟佛郎機人做買賣,本就是不確定的事情,能得多少利益……着實存疑!三年跟十年,相差不大吧!”

李鐩嘆息:“其實差別不小!”

沈溪問道:“時器兄何出此言?”

李鐩往前走着,若有所思道:“往常年,工部每年預算和調撥款項都捉襟見肘,要做什麼事都縮手縮腳,地方都在伸手要錢,虧空巨大,若遇什麼大的天災,需要修修補補,簡直是束手無策。”

“這兩年情況好多了,戶部撥款痛快,工部負責的工程均可滿足需求,除此之外還有餘力修繕黃河、淮河等大江大河的河堤,誰都知這是跟佛郎機人做買賣的結果。”

沈溪點了點頭。

沈溪知道大明的情況,本朝開採銀礦成本太大,而發行寶鈔又因沒有金銀等作爲準備金,同時政府的信用也沒有建立起來,濫發而令寶鈔幾近崩壞。

國家沒有掌握貨幣發行,連定價權都沒有,市面流通的貨幣嚴重不足,使得整個社會始終處於通貨緊縮狀態,長此以往,肯定會傷害大明的經濟,資本主義始終處於萌芽狀態,而無法發展壯大。

但在大明跟佛郎機人做買賣,獲得大筆銀兩流入後,國家開始掌握貨幣的發行和定價權,這讓市場重現活力。

最關鍵的,貨幣的增多刺激了市場經濟強有力向前發展。

朝廷各衙門也感受到手頭銀兩充足做事有多方便,至於帶來的通貨膨脹被大明整體經濟的高速增漲給沖淡,百姓並未感受到銀子增多帶來的不方便,倒是極大地刺激了生產積極性。

沈溪道:“陛下不說了麼,三年後出兵佛郎機人的海外領地,把他們的銀礦山給奪下來!”

李鐩試探地問道:“之厚,你跟佛郎機人打過仗,知道他們的情況,在你看來,跟他們交戰,取勝的機會有多大?不是說在大明海域,而是到他們的國土或海外領地!”

沈溪想了想,不由搖頭。

顯然沈溪不想太快出兵海外,這不符合大明的利益,花費的成本巨大,畢竟西方人的大航海時代開啓多年,並不是說大明有政策、有海船就能解決問題。

大明是陸權王國,百姓鄉土情結嚴重,基本不想出外冒險,要出逐鹿四海的航海家很困難,更別說大規模的海外擴張行動了。

李鐩嘆道:“陛下長久不舉行朝會,一來就來這麼一出,唉!陛下要往宣府,此事你怎麼看?”

沈溪搖頭:“陛下去何處,並非大事,根據這些年的經驗,朝廷出不了亂子。”

“希望如此吧。”

李鐩又跟沈溪閒談幾句,並不想深談,往另一邊去找王瓊商議去了。

……

……

一行出了宮門,沈溪上轎,直接回到小院。

他前腳進門,後腳門子就來報,說是英國公張懋來了。

此番張懋未得傳召,又想知道宮裡的情況,直接找沈溪詢問乃是最直接的方式。

沈溪不能避而不見,把人請到正堂,坐下來寒暄兩句,張懋便問道:“之厚,聽說陛下要出兵佛郎機國?”

沈溪有些詫異:“張老的消息倒是靈通。”

張懋苦笑不已:“此事關係重大,由不得不知,且跟都督府息息相關,爲何陛下不問我等?”

朱厚照召集文臣入宮,本以爲商量的是中樞和地方政務,涉及民生,卻不想是跟佛郎機人交戰有關……這種事皇帝居然不問五軍都督府的領軍勳貴,着實匪夷所思。

沈溪道:“陛下不過是草定策略,未到落實階段……或許是不想讓都督府過早摻和進來吧。”

張懋對朝廷出兵佛郎機的計劃非常在意,他也知此事朱厚照已交由唐寅負責,但想來背後應該還是沈溪在主持。

他老謀深算,便直接到沈溪這裡來打探情況。

沈溪對此漠不關心,道:“如今在下已不執掌兵部,張老若有問題,不妨去問兵部王尚書。”

張懋道:“之厚,你在軍事上的造詣無人能及,若陛下堅持出兵海外,恐怕只有你來統籌全局,甚至可能是你親自領兵。”

沈溪搖頭:“以在下所知,從大明到佛郎機國,光在海上漂泊便數月,久在海上,將士懈怠,且瘟疫和災禍不知何時會發生……如此一來,出兵計劃當由朝廷召集羣臣商議,提前做好萬全之策,豈是在下一人能定?”

“至於統兵……更屬無稽之談,在下執領吏部,且在內閣兼職,均屬文職,焉能貿然領兵?”

張懋笑道:“之厚你莫急於否認,聽說之前你跟佛郎機人簽訂的協約中,跟他們要了南洋一些領地,應該是爲出兵佛郎機做中轉之用吧?”

沈溪道:“從大明到南洋已有漫長距離,但去佛郎機國,比之往南洋遠不止十倍,這中轉之說……怕是不妥。”

顯然張懋對於海上距離,還有佛郎機國的具體位置沒什麼概念,理所當然覺得沈溪是在騙他,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

張懋看出沈溪臉色中的冷漠,笑着閒扯幾句,起身告辭。

……

……

當晚,沈溪於京城南邊的聯絡站見到雲柳。

雲柳剛聽說皇帝要出征海外之事,以爲是沈溪進言所致,趕緊前來請示。

“……大人,陛下安排唐先生負責此事,您是否要派人傳信,讓唐先生知道您的具體計劃?”雲柳問道。

沈溪慨嘆:“陛下說要出征海外,實在太過冒失,我對唐伯虎沒什麼指導,此事就按照陛下吩咐辦便可。”

雲柳道:“唐先生沒有大人指點,如何能成事?”

沈溪打量雲柳:“你當我真想讓他成事?出兵佛郎機,的確是我先提出,但不過是一個長期目標,而不應該馬上落實。如今我們剛跟佛郎機人打過仗,且得到對方賠償,通過貿易還可以源源不斷得到銀子,完全可以用幾年甚至十幾年時間備戰……爲何要尋求速戰速決?”

雲柳聽出沈溪語氣中的失望和氣惱,知道此番朱厚照的計劃完全超出沈溪預期,沈溪對此計劃並不贊同。

“大人或可再次進言,請陛下收回成命。”雲柳想了很久,才又提出建議。

沈溪搖頭道:“從兩位閣老退出朝堂,我進入內閣後,朝中很多事便跟以前不同,不要以爲某個人得到陛下賞識就可以跳過歷史上那功成名就卻兔死狗烹的結局,要想不被陛下猜忌和惱恨,只有甘於平庸才可,但這並不是我想要的結果。我想改變朝局,而不是當一個混吃等死的閣老大臣,流於平俗。”

雲柳道:“如此說來,陛下不會採納您的建議?”

“嗯。”

沈溪點頭道,“既然陛下定下要在三年內出兵佛郎機國及其海外領地,那就先按此計劃執行,只是籌備方面我不會過多參與……這是兵部的事情,唐伯虎是聰明人,他應該能感覺到朝局變化,由他來統調出兵之事,其實是最好的人選。”

雲柳望着沈溪,想問卻欲言又止。

沈溪道:“唐寅那邊不必過多理會,即便他派人來求教,也不準安排引見。此事既是陛下所定,由唐寅執行,那就讓他們自行處置,非到真正出兵時,我不會牽扯其中。”

……

……

所有人都想看沈溪如何在出兵佛郎機國及其領地之事上做文章,但讓他們失望的是,沈溪一直保持沉默,好像是透明人一般對此不聞不問。

兵部那邊最着緊,幾次上奏皇帝請示有關於江南練兵和造船之事,不想奏疏到了內閣後沈溪不參與意見,讓樑儲和靳貴分外爲難。

有些事,只有沈溪才瞭解和熟悉,樑儲和靳貴對於造船和練兵本就一知半解,花費更是隻能照本宣科,遇到這種上奏,他們倒寧可讓王瓊自行決定,不想擬定票擬,而問及沈溪,沈溪每次都藉故推搪。

最後票擬泛善可陳,毫無細節可言,司禮監很難辦,蕭敬對這種事沒法解決,只能把問題拋給朱厚照。

一次兩次,朱厚照以爲兵部準備不足,等發現每次都如此時,才意識到,現在不是兵部沒有準備,而是兵部不知該如何個籌備法。

問題的關鍵是誰來當決策人,無論是兵部尚書、內閣大學士還是司禮監諸監,都想把事情推給別人,在沈溪不問政的情況下,只有讓朱厚照來定方略。

“怎麼回事?這些問題應該每次都來問朕嗎?難道你們沒腦子?內閣那邊是怎麼辦事的?兵部和戶部是怎麼辦事的?”

這天蕭敬跟李興例行跟朱厚照奏事,再次提到出兵佛郎機的籌備難題,朱厚照頓時大發雷霆。

蕭敬捱罵,只能爲難地把實情相告:“陛下,兵部對於如何落實籌備出兵事宜全無頭緒,王尚書從未領兵打過海戰,他不明白細節,所以只能請示陛下。”

朱厚照道:“這有何不懂的?海上出兵,不過是把人裝在船上,這跟陸地以方陣出兵有何差別?陸地出兵需要用火炮,海船也裝上火炮……”

蕭敬一時間很爲難,不知該如何解釋,倒是旁邊李興道:“陛下或許有所不知,從開始準備到出兵海上,都是沈大人在負責,現在沈大人把兵部尚書的位子讓出來,令接手之人很難辦。”

朱厚照皺眉:“聽你這話裡的意思,朝廷缺了沈尚書,什麼事都做不成了?非要讓他來負責,甚至出兵時也由他來領兵,是嗎?”

“這個……陛下,其實專業之事還是應該交由專業之人負責爲妥,旁人要插手,除非是唐大人回到京師,或者參與制定方略,不然的話……就只能求教沈大人。”李興據理力爭。

朱厚照很生氣,覺得李興是在跟他較勁,但他到底非那種全不講理之人,在仔細考慮後也知李興說得沒錯,本來就該由沈溪負責,除了沈溪旁人難以勝任此職。

朱厚照道:“那就不能讓兵部那邊直接去問沈尚書?”

李興繼續道:“以外間所傳,兵部涉及有關出兵佛郎機國事宜,沈大人一直都在迴避,王尚書幾次想請沈大人商量也都被拒絕,等到上奏過內閣,沈大人把事交給樑中堂和靳大學士,從未想過參與其中……如此一來,事情便擱置下來……”

“啊?”

朱厚照顯然沒料到會是這樣的結果,打量蕭敬問道:“蕭公公,是這樣嗎?”

蕭敬也爲難,卻實話實說:“陛下,老奴所知情況也是如此,陛下或可下旨讓沈尚書具體負責此事,可解眼前之困。”

朱厚照氣息不勻,覺得臉面越發掛不住,卻又像做錯事一般,認真思索如何跟沈溪破冰。

良久後,朱厚照道:“朕之前沒跟他商議,便定下跟佛郎機人交戰,等於將他之前跟佛郎機人的談判結果全盤否定,現在又去找他,那就等於說朕在求他……朕堂堂九五之尊,豈能如此低三下四?”

蕭敬和李興當然明白皇帝的難處,作爲家僕,他們懂得爲皇帝“分憂”。

蕭敬道:“陛下,不妨由老奴去見沈尚書,跟他提及此事。”

朱厚照看着蕭敬,最後點點頭:“如此也好,先去探探沈尚書的口風,看他是怎麼個意思,若他實在堅持的話……朕再找別的方法。”

蕭敬和李興都在想:“陛下還能找什麼方法?出兵佛郎機,除了沈之厚外,旁人能有何好意見?”

“遵旨。”

蕭敬趕緊行禮,此事便當商議過,隨後他親自去見沈溪,等於是替皇帝跟沈溪服軟,讓沈溪參與到其中來。

……

……

李興和蕭敬從乾清宮出來,二人即將分道揚鑣。

李興道:“蕭公公真要去見沈大人?沈大人對此事怕是有些怨氣,您去了若是一言不合……出什麼岔子就不妥了。”

蕭敬瞄着李興,道:“我不去,你去?”

李興頓時很尷尬,他揣測或許是剛纔他在皇帝面前踊躍發言,跟皇帝提了很多“不該提”的事,惹惱了蕭敬。

但蕭敬並未因此跟李興發火,看着遠處道:“沈尚書功勳赫赫,是有驕傲的資本,但從道理上來說,他作爲臣子就該無條件服從陛下的決策。”

李興補充道:“本來此事也是他提出的……”

“哪怕陛下真的在此事上做得太急,也該用溫和的方式勸諫,而不是跟陛下對着來,對陛下的決策不管不問,或許沈尚書的傲氣太甚,以至於要收心很難。”

蕭敬說話間多了幾分感慨,道,“這跟先帝時候的朝堂格局,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啊。”

第二四七章 勾心鬥角(第十一更)第八六六章 皮扒兩層(第三更)第二三七〇章 憨娃兒和孫姨第二〇一〇章 事態擴大第二五八三章 爲害一方第二三三五章 談判與隔閡第一六九七章 正德元年第二六〇五章 不忍故人第二六三九章 困局第一二〇三章 步兵方陣第七三二章 劉大夏的器重第二〇二五章 不幸之女第一二五八章 城門失火第二三五六章 問案第八〇八章 老友同行(第一更)第二〇〇四章 隱相第一二二八章 京師之亂第一二三〇章 守備不當第一六六〇章 不得不妥協第八二二章 畏罪自盡(第一更)第九四二章 自願第二十四章 絕色佳人第六八四章 惠孃的蛻變第八六〇章 是時候出手了第二〇二四章 自導自演第一七五九章 大婚第八一一章 沽酒錢(第四更)第二五四一章 近水樓臺第一六二六章 閹黨第四七二章 你幫我,我幫你(第六更)第一四三章 談事還是要男人來第四六三章 再起波瀾(第四更,爲書友)第一七〇六章 有求必應第四九二章 這位是賤內(第五更)第六五七章 血戰(上)第一四五四章 一聲嘆息第一三四一章 不難的選擇第九二〇章 酒色財氣不可少(第一更)第一三八六章 出兵還是招撫第二〇四〇章 以政策換利益第一九九章 以棋會友第一五七〇章 芙蓉帳暖第一四〇四章 上門催討第一八二七章 孩童心性第一五七一章 正當芳華第一一五八章 來不及第一六八九章 前恭後倨第八九五章 心有所繫(求月票)第三一六章 洞房總有聽牆角的(第三更)第一二六八章 搞平衡第三十一章 一見投緣第一六一五章 皇帝的喜好第二三一三章 總有混子第六四六章 沈公(第二更)第五四八章 並不般配(第五更,送書友)第一六〇四章 代出頭第一三六九章 進展順利第一九二九章 沒對比就沒傷害第四〇九章 冷暖自知(第七更,盟主加更)第一三四八章 生病還是中毒第一〇五八章 避戰(第三更)第二二三二章 千古一帝第一八八三章 做文章第二三二四章 新秩序第一一九〇章 一將功成第二六四五章 總有人當炮灰第五七六章 分家伊始(第一更)第一一五一章 城下第二一〇七章 勾心鬥角第一三一八章 迷茫與執着(第二更)第一五三九章 暗流涌動第一二五四章 襲擾與應對第二〇九六章 一波三折第一〇四三章 臨危授命(四更求保底月票)第一四八八章 樂不思蜀第一三六〇章 恩威並濟(求月票)第七〇三章 老子有錢(第一更)第二六三五章 裂隙加深第一〇六一章 畏縮不前不可取(第三更)第二〇二〇章 英年早逝?第二三五八章 可能性第五一六章 讓功(第四更)第一四五九章 虛報第五十九章 議辦商會第一四六一章 規劃好的路第六一三章 宴無好宴(第五更,再謝書友)第三五六章 柳下惠?(第三更)第一七四八章 攬權第一五三三章 仙法第一七六八章 越俎代庖第一六六九章 你退我進第一九七〇章 利益當前第一八〇一章 說服力第五六七章 狀元還鄉(第三更)第六七三章 回京城,見佳人第一六八一章 初來貴地第二一六章 好事成三第二三九九章 夜訪第一四九一章 孤獨第三四〇章 不敢苟同(第五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