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三一章 封公

永康公主的轎子離開沈府,沈溪一直目送隊伍走遠才往回走。

朱起跟在身後,沈溪道:“朱老爹,公主不過是偶爾上門拜訪,相信今日事了,以後再難踏足沈府。”

“是,是。”

朱起畢恭畢敬,並未就此事發表看法。

另一邊,永康公主坐在轎子裡,對外面跟着一路小跑的陸公公交代着什麼。陸公公的頭探到轎子氣窗位置,努力傾聽。

“……沈之厚到底是陛下信任的臣子,他對駙馬有幫助,不必將他當作敵人看待,不過以後別讓駙馬過來,駙馬可應付不了沈之厚這樣的老狐狸。”經過此前一會,永康公主對沈溪的性格已有基本判斷。

陸公公問道:“那公主,今日到沈府之事,是否跟駙馬說及?”

“不必了。”

氣窗內再度傳來公主的聲音,“駙馬現在事情繁忙,這些小事何須煩擾他?最好不要讓駙馬知道本宮曾來沈府爲他撐腰……駙馬很有主見,將來在官場的造詣絕不會低。”

崔元不知,他被自己的妻子糊弄了,永康公主此時有些傷腦筋,考慮如何把沈溪的建議,變成她自己的話,告訴丈夫。

沈溪對永康公主的到來,沒什麼好奇的,皇室的女人通常都心高氣傲,因爲駙馬受輕視便上門找場子,沈溪能夠理解。

當然,他同時也認爲這是永康公主試着進入權力核心層的信號,因爲孝宗一脈人丁單薄,這些皇親貴胄開始試着表現自己,因崔元突然被重用,永康公主也按捺不住心中對權力的渴望而跳出來,雖不會謀反圖謀不軌,但還是想彰顯一下自己的存在。

永康公主兩口子登沈府拜訪之事,很快便被謝遷知曉。

因爲崔元和永康公主是從沈府正門進去的,此時沈溪又是衆矢之的,沈府門前有不少盯梢之人,沈溪懶得派人驅趕,所以迅速傳遍京城。

“……駙馬和公主去見之厚,這沒什麼。”謝遷語氣平和,此時他手上拿着一本奏疏,雖然待在長安街的小院中,卻在處理公務,等於說是將公事帶回私宅處置,這屬於嚴重的違規行爲。

但對前來拜訪的楊廷和來說,這種事早就見怪不怪。

楊廷和道:“就怕他們私下協商什麼事情,導致京畿防備出現紕漏。”

謝遷道:“既然之厚答應領兵出征,那就不用想他在京師防備上有何安排……公主跟駙馬是皇室中人,不會做對朝廷有害之事,之厚軍事造詣很深,有他出手幫駙馬部屬京畿防務,並非壞事。”

“那爲何駙馬離開後,公主又登門呢?”楊廷和問道。

謝遷略微遲疑,道:“或許是感謝吧!畢竟駙馬的職務是之厚幫忙爭取到的,於情於理都該表示謝意。”

“那爲何公主和駙馬不一起呢?”

謝遷想了想,又道:“或許一個是爲公事,一個爲私事吧!如此也就顯得公私分明!派人去都督府那邊打探一下情況,看看之厚是否有在都督府或者京營安插人手的打算,如果沒有,就當這件事沒發生過。過兩天陛下跟沈家小姐就要成婚,先把這件事辦好,再說其他的事情。”

……

……

楊廷和從謝遷小院出來,已近黃昏。

他對謝遷態度的轉變,多少有些失望,他自然能感受到沈溪答應出兵後,謝遷對沈溪的忍讓愈發增多,似乎已有不再幹涉沈溪做事的傾向,從皇帝迎娶沈家小姐,再到給沈溪封公等等……

楊廷和本要回府,畢竟當日不需他在內閣當值,所以不用回宮。但還沒等他走出幾步,便見前面幾人過來,當首那一位楊廷和認得,正是張太后身邊的近侍太監。

“楊大人是吧?太后娘娘請您進內苑一趟。”幾名太監過來,當首的老太監恭敬地對楊廷和說道。

楊廷和皺眉:“你們不是來找謝閣老的?爲何知曉我在此?”

那太監道:“我等是多方打聽後纔過來的,並非是來找謝老……太后要見的人乃是楊大人。楊大人還有需要準備的東西麼?要不這就往皇宮去?”

楊廷和不覺得會有人假傳張太后懿旨,想到自己沒別的事可做,便點頭,跟幾名太監一同往皇宮而去。

……

……

永壽宮內。

張太后坐在正中的鳳椅上,旁邊的薰香爐內飄散出嫋嫋清香菸氣,楊廷和入殿站定後馬上行禮。

“太后金安。”

楊廷和拱手行禮。

張太后笑了笑,一擡手道:“楊大學士,好些日子沒見了,身子骨可還好?來人,給楊大人賜座。”

張太后顯得很客氣。

太監將座椅準備好,楊廷和謝恩後坐下,不過仍舊低着頭沒有跟張太后對視。

隨着永壽宮正殿內太監和宮女退下,楊廷和明白張太后要跟他說一些機密之事,但他思來想去,有事也不該跟自己商議,畢竟張太后在朝中最信任的大臣是謝遷,而且張太后身邊用得趁手的太監不在少數。

門“吱嘎”一聲關好,房間內光線暗淡,就算四壁點着燭火也不能將張太后跟楊廷和之間的空間完全照亮。

張太后道:“楊卿家,哀家就不跟你兜圈子了,聽說你之前剛見過謝閣老?”

“是。”

楊廷和並未避諱,畢竟找他的人,是在謝遷小院外的大街上將他截住。

張太后顯得很熱切:“那哀家能冒昧問一句,楊卿家去跟謝老說了什麼嗎?”

“這……”

楊廷和有些爲難,稍微遲疑後將自己的去意說明,“臣去見謝老,所談乃是永康公主和駙馬見兵部沈之厚之事。”

“原來是這麼回事啊,哀家也是剛剛有所耳聞……永康平時少有到宮裡,怎麼,最近她關心起朝事來了?”

張太后面露懷疑之色,“皇上安排她的駙馬當差,她作爲女眷更應恪守婦道,卻出來拋頭露面,還獨自去見沈之厚,成何體統……到底那位是血氣方剛的男子。”

楊廷和聽到這話,心裡犯嘀咕,琢磨張太后到底有何用意。

“這件事才發生不久,永康公主是否去見過沈之厚,好像跟太后無關啊……太后或許只是有感而發。”

果不其然,張太后馬上轉變口風:“罷了,此事暫且不提,她到底是大明公主,關係皇家體面,哀家有事的話會親自問她……楊卿家,沈尚書說要出征了嗎?”

楊廷和道:“是。陛下大婚後沈之厚便會親自領兵出征,時間定在三月底四月初,目前兵部所奏出兵之日乃三月二十八,可能臨時有變動。”

“也好。”

張太后微微頷首,“聽說這次亂民都到了順天府,就在天子腳下,如果不趕緊把賊人消滅,指不定會再出現幾個稱王稱帝的,給皇家添堵……真是反了他們!謝老對這件事怎麼看?”

楊廷和有些發怵,心想:“太后說不兜圈子,但結果全在兜圈子!”

楊廷和只能琢磨張太后到底在想些什麼,沉吟片刻,忽然明白張太后分明是忌憚沈溪,而如今謝遷似乎對沈溪的態度有所改觀,所以遇到有針對沈溪的事情,張太后對謝遷不放心,才轉而找反對沈溪態度更爲堅決的他。

不過他還是有想不明白的地方,謹慎地回答:“謝老對沈之厚領兵完全支持,甚至對出兵細節,包括調撥兵馬數量和糧草補給等,一併交由沈之厚調度處理,內閣目前沒有過問相關之事。”

“怎麼,連戶部事務都沒問?戶部調撥多少糧食,皇上不一定有數,你們這些閣臣不擔待些,那可如何是好?”

張太后眉頭微蹙,顯得很擔心。

楊廷和道:“調度之事歸兵部,但涉及具體數目會留底,目前未發現兵部有虛報之事。”

張太后突然不說話了,黑着臉坐在那兒,一語不發。

楊廷和進一步琢磨張太后的想法,請示道:“不知太后有何吩咐?”

張太后道:“哀家覺得,調兵調糧之事,你們不能不管,皇上不問內閣也不問,連戶部都歸兵部調遣,集權也未免太過了吧?皇上身邊少有知兵的能臣輔佐,沈卿家領銜出征,京城防備怎麼辦?”

說到這裡,張太后將她意圖暴露了。

楊廷和是明眼人,立即醒悟張太后這是想讓張氏兄弟回朝辦事,最好將京營統調權限再次拿回去,如果此番立下功勞的話,那張氏兄弟便可歸還爵位。

有關張氏兄弟的事,楊廷和不想理會,這想法跟謝遷差不多,他很清楚張氏兄弟沒有什麼本事,全靠裙帶關係上位。但仔細一想,如果把張氏兄弟拿來跟崔元這個初出茅廬的文弱駙馬比,就變得既有經驗又有能力了。

就看誰跟誰比,如果拿張氏兄弟跟沈溪比,拍馬不及萬一。

楊廷和站起身,恭敬行禮:“臣也曾想勸謝老問及此事,不過謝老曾言,他應允沈之厚不干涉出兵事務,以至於在很多問題上不得不遵守跟沈之厚的約定。”

“荒唐!荒唐!”

張太后更加着急了,道,“朝事怎能輕易許諾?這朝廷是沈家跟謝家的嗎?要不是哀家有事不能跟皇上直接說,用得着一次次煩擾你們?楊卿家,軍國大事,皇上和謝老都不想多問,這件事全靠你了!哀家對你是完全信任。”

沈家馬上就是皇室親家,但張太后對沈溪的防備心理仍舊很深,楊廷和大致判斷,這應該跟之前沈溪主審張氏兄弟的事情有關。

楊廷和對於如何指引皇帝,還有干涉沈溪出兵之事一籌莫展,但還是領了張太后的懿旨,回去自行想辦法,既要針對沈溪還要繞過皇帝跟謝遷,讓他非常爲難,便在於他在內閣第三順位的位置很尷尬。

不過他清楚,張太后也是沒轍了纔會求助到他名下,如果能成功籠絡住張太后,對於將來他取代樑儲成爲次輔甚至出任首輔有很大助益。

張太后既然不求助謝遷,足以說明張太后對謝遷的信任也是有限度的,這對他上位很有利。

此時楊廷和所能想到最好辦法,莫過於協調六部和都督府的官員,尤其是楊一清、李鐩、崔元等人,給沈溪調動人馬輜重帶來制約,同時還要試着找人跟皇帝進言加強京師防備,讓皇帝對自身安全擔心,出於對母親弟弟的信任,而讓張氏兄弟重新執掌京師軍權。

楊廷和想把崔元撤換下來,倒不完全是出自私心,而在於崔元資歷不足,張氏兄弟怎麼說也是經歷過京師保衛戰之人,履歷上的閃光點不少。

……

……

眼看到了三月二十五,距離皇帝跟沈亦兒的大婚只剩下一天。

沈府非常熱鬧,不但沈明鈞府宅那邊鑼鼓喧天,沈溪府中也是張燈結綵,因爲這天皇帝正式下達敕令,冊封沈溪爲“沈國公”。

大明朝規矩是“凡爵非社稷軍功不得封,封號非特旨不得予”,這些是可以給誥敕和丹書鐵券的。

同時在長久施行中也有特例,比如說曲阜孔子後裔衍聖公及駙馬都尉、外戚等也可封爵。

外戚和承受恩澤沾皇親的人封爵,只給誥而不給券,外戚爵位基本不世襲,不過到沈溪這裡卻完全不同於普通外戚,他直接封公不說,還誥券同給,丹書鐵券在大明的威力可以直接免死甚至後代免死,而沈溪的食祿是兩千石,爲世襲爵祿。

大明的爵位並無食邑,但沈溪這個兩千石的俸祿堪比郡王,體現出朱厚照對沈溪的禮重。

如果換作旁人,必定是一堆人上疏來陳述皇帝擅自封爵,破壞傳統,但沈溪封公朝中卻沒掀起什麼波瀾。

一切便在於沈溪作爲外戚封爵,本身他還建立有不世之軍功。

原本沈溪封爵要進宮謝恩,但因次日便是大婚之日,朱厚照特地讓司禮監跟禮部的人過府時跟沈溪通知,讓沈溪不必面聖。

之前沒有露面的張苑笑呵呵前來恭賀,大有邀功之意。

“公爺如今可說是光耀沈家門楣,祭祖時可別忘了沈家一些人在這件事情上做出的努力啊。”

張苑話外有話,笑呵呵說道。

沈溪當沒聽到張苑的話,招呼前來送誥券之人,請他們在側院吃宴席,同時帶着自己的誥敕和鐵券往沈明鈞夫婦府宅,有跟長輩報喜之意,以體現大明朝廷推崇有加的孝道。

不過對沈溪來說,這些不過是走個過場,三天後的出兵纔是大事。

……

……

兩個沈府均張燈結綵,大宴街坊四鄰,流水席從街道蔓延到前院,次第鋪開,當天沈溪封公跟次日沈亦兒入宮爲後連在一起,就算再隆重也不爲過。

不過沈溪在完成例行公事後便回府併到了自己的書房,甚至連內院自家人舉辦的慶典都沒參加。

當天他還在查閱中原叛亂的詳細情報,此時雲柳已從東南沿海回到中原,將之前忽略的一些情報整理後送到京城,讓沈溪對局勢有了進一步的瞭解。

與此同時,去年前往北直隸任知縣的唐寅也回到京城,沈溪特意將他召了回來。

唐寅上任不過兩三個月,就被沈溪調回,一來是因地方亂事,難以施展政治抱負;二來則是沈溪打算將唐寅帶上一起去平亂。

唐寅履職知縣這段時間雖然沒什麼作爲,但也算是一種難得的“資歷”。

當天唐寅匆忙趕到京城,甚至沒來得及安頓家屬,便前往沈府拜訪。

看到到處都是鼓樂喧天鞭炮齊鳴的熱鬧景象,唐寅本以爲沈溪在招待賓客,等到了後院才知道,沈溪居然忙裡偷閒,躲在書房看書。

“……伯虎兄到地方走一趟,感觸如何?”

簡單見禮後,沈溪微笑着問道。

唐寅嘆了口氣,臉上多了幾分悲天憫人的神色,這跟他之前那副逍遙人間的狂士姿態完全不同,唐寅道:“爲官一方,雖時日短暫,卻感觸頗多,對於民間疾苦的體察從未有今日強烈。正應了那句話,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唐寅突然間的感觸,讓沈溪臉上輕鬆的神色消失不見。

二人對視後,多了幾分惺惺相惜的感覺,隨即一同坐下。

唐寅道:“在下收到朝廷的公文和沈尚書的書函後,馬上放下手頭的差事趕回京城,一路上向北逃難的百姓衆多,但也不時可見南下的衛所軍隊。沈尚書並未在書函中提及出兵之事,直至昨日在下入住驛站,才從驛丞口中得知。”

沈溪點頭:“這次找伯虎兄回來,目的跟之前一樣,帶你往中原走一趟,領兵平叛。”

跟以前唐寅還需要權衡利弊不同,此時唐寅想都不想,直接點頭,爽快答應下來:“好。”

沈溪笑問:“怎麼,伯虎兄不需要慎重考慮一下?這次出兵比較倉促,如果伯虎兄覺得出行不便的話,在下可以給你一段時間休整,或者你可以選擇不去。”

唐寅苦笑着搖頭:“沈尚書見笑了,以前在下因無法入朝爲官,所以在很多事上都抱着消極的態度,如今添爲百里侯治理一方,更知民間疾苦,如何能抽身事外?此番又非往蠻荒草原平定夷狄,只是往中原賑濟災情,同時收攏地方亂民,實在是責無旁貸。”

這話說出口,唐寅面不改色心不跳,沈溪突然有種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的感覺。

沈溪心想:“你唐伯虎要不要變得這麼徹底?莫不是這傢伙在我面前惺惺作態?”

猶自記得當初重逢,沈溪發現唐寅有自暴自棄的意思,科舉失利,讓唐寅對未來失去目標和希望,以至於完全放縱自己,即便他屢次給唐寅拋出橄欖枝,唐寅都不知把握,卻拿出小市民的心態敷衍他。

不過自從唐寅在沈溪安排下成家立業,又遊歷四海,最後追隨沈溪在草原上經歷一場血戰後,唐寅逐漸變得有擔當,開始有了責任心。

沈溪道:“因事情倉促,暫時無法找到閒置的官缺給你,你仍舊掛正七品官銜和俸祿隨軍,至於你的身份則是軍中幕僚,這次跟以前有所不同,陛下並未安排監軍太監,而伯虎兄你一路上可能就要承擔起出謀劃策的重任。”

唐寅流露出受寵若驚的表情,緊忙道:“沈尚書,就怕在下……力不能及。”

沈溪微笑着道:“正如伯虎兄所言,此番中原平亂目的並非僅僅是剿滅亂軍,最主要是賑災和安撫災民,至於對叛軍的態度,在下已跟陛下請示過,以招安爲主。因伯虎兄你在北直隸爲官,對地方事務本就瞭解,而你剛纔的話也正中在下下懷,這次參謀軍機之責,非你來承擔不可。”

“這個……”

唐寅遲疑一下,終於答應下來,“在下盡力而爲。”

沈溪道:“出兵可能並非平中原一處亂事,尚且有沿海盜寇需要平息,對此伯虎兄應該不陌生。在下的想法是,等平定這兩處亂事後,將伯虎兄調到兵部任郎中或主事,或者到地方出任知府……這不能算是承諾,只是一種想法。”

唐寅頓時又手足無措,整個人都不太正常了。

就算進士及第,也不可能會在很短時間內從知縣跨越到六部主事或者郎中,甚至知府這樣的官職,而現在他進入官場不過幾個月時間,仕途已然是一片開闊。

“在下會盡力而爲。”唐寅只能用言語表達對沈溪的感激,能言善辯的他開始變得愚拙起來。

沈溪笑着站起身,唐寅跟着起來。

沈溪道:“今天在下封公,外面有酒席,伯虎兄先去用過,明日陛下跟舍妹大婚,再過兩日,也就是三月二十八,便要跟隨我一起出徵。伯虎兄可要抓緊時間,吃完飯回去安頓好家裡人才是。”

唐寅這段時間不在京城,再加上中原戰亂,消息閉塞,很多事情他都是進京後才知道,現在終於確定下來。

唐寅感慨道:“沈尚書可真是天下官員的表率,成爲皇親國戚後更會爲陛下倚重,若將來皇后生下太子……”

本來他還想就皇嗣的問題再說說,卻被沈溪伸手阻攔,笑着說道:“有些事……不可說,不可說……”

唐寅稍微遲疑,隨即笑着點頭:“在下失言了,見諒見諒。”

見沈溪並無怪責之意,唐寅鬆了口氣,隨即變得拘謹起來,再不復以前那般狂放不羈。

第一二八五章 沈家分“贓”第三一六章 洞房總有聽牆角的(第三更)第一八〇七章 小團體第一〇九〇章 青春(冬至節快樂)第二六二〇章 之厚是能臣第四一五章 殿試讀卷官(第五更)第一七〇三章 先禮後兵第一〇四四章 沈卿家,你安心地去吧第一九一三章 中飽私囊第二〇五九章 傾向決定立場第七〇二章 太子出宮(第四更)第一六九六章 借刀殺人第一七三〇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二二八六章 隱秘不發第一五二四章 不可開戰第一二二六章 勾心鬥角第一七三八章 酒桌上的交鋒第四五六章 皇帝賜宴(第五更,祝新盟主)第五四七章 志不在朝堂(第四更)第七三九章 周氏的小九九第九十五章 新鮮出爐第八四九章 以小博大第二六五五章 沾光第一六〇四章 代出頭第六五〇章 前腳進城(第二更)第五七八章 誰的地頭(第三更,賀盟主)第一九〇四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一〇一四章 沒有未來的女子第二〇八一章 進諫是門學問第八一九章 臨時公堂(第四更)第二四九三章 杯水車薪第二六七四章 知錯能改?第一〇八三章 一片安寧第六十六章 林黛的紅樓夢第二六一八章 君臣重逢第四五六章 皇帝賜宴(第五更,祝新盟主)第二五二八章 頓悟第四七〇章 抄來的祝酒詩(第四更)第九六九章 練兵第七六九章 弔唁第一六〇九章 能人第八五五章 白花花的贖銀(第四更)第一一五二章 臨戰第五七九章 回馬槍(第四更,賀盟主)第三八二章 嚴嵩是個暴脾氣第一三八章先進技術你學不來第九九七章 夜宿刺桐港第六五五章 一條不好趕的路第二四九九章 共鳴第一五五七章 治喪第一九三一章 大限將至第二三七章 買田買屋第一四〇二章 顧問第一三六三章 鬥法(求月票)第九四八章 匪情第一六〇九章 能人第九一五章 選拔考試第五七三章 林黛進門(第九更)第一五九八章 代溝第三三二章 恍然大悟第二三四六章 久違第一〇三七章 打鐵還得自身硬(第四更)第九一九章 臨出征贈禮(第四更)第一四八二章 無奈第二五六八章 轉機第二五九一章 皇后要和離?第九一九章 臨出征贈禮(第四更)第二一〇一章 換個姿勢進言第七六〇章 用心不良(第一更)第二六〇五章 不忍故人第二六六二章 非常時期第八四九章 以小博大第二四五四章 知情識趣第一四七二章 家不成家第一七六章 你安心去吧第九五一章 避不如硬剛第一三〇四章 家宴謀劃(求月票)第一八六三章 對峙之局第一五六〇章 朕的理想第二六三四章 作別第二二二七章 新時代的開始第一二三二章 先行聯絡第二三六一章 買賣第五一四章 大明第一聰明人(第二更)第二一七四章 王帳定兵第六八二章 鄉試主考第一〇〇〇章 回不回京,是個問題第八〇二章 臨行前的難題(第四更)第九八二章 最後的釘子(第二更)第一四六六章 治喪之臣第二五三九章 你回我走第一五四二章 緊急軍情第九九二章 犟驢第二二六〇章 慶典第二一七二章 深入腹地第二〇四章 扣屎盆子(第五更)第一四七七章 疑雲重重第二一七一章 紙上談兵第二五四三章 漏洞百出第四四三章 同爲神童,結局各異(第五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