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二四章 是非功過

本來中原戰亂只是大明朝事的點綴,沒人真正將其當回事。

可一夜之間,中原戰亂便成爲京城官場每個人心中的大患,連皇帝都接連做出安排,對於圍剿叛軍有了進一步計劃。

事不關己的陸完成爲排頭兵,突然之間就要領兵出征,而陸完得到的兵馬數量少得可憐,只有兩千,更好像是一支專司負責後勤輜重的人馬。

至於之前沈溪所提讓王守仁領兵出征之事也被放到了一邊,這連王守仁自己都沒有預料到。

畢竟王守仁剛回京城擔任侍郎,對於兵部事務還有很多不熟悉的地方,需要陸完這個老人提點,不曾想居然是陸完奉命出征,在沈溪休沐的情況下,他要以兵部右侍郎的身份兼領兵部尚書事。

這在王守仁看來,肩上的壓力未免有些大了。

再讓王守仁做選擇的話,寧可領兵平叛,這方面他到底有一定經驗,而在處理兵部事務上,則屬於門外漢,在各方協調和用人上不能做到面面俱到。

朱厚照調遣兵部左侍郎陸完出兵之事,在朝野引起一定波動,雖然朱厚照沒明確說這是源自於沈溪的建議,但朝中人基本知道朱厚照是在聽取沈溪的意見後才同意增兵。

至於張苑繞過內閣上呈沈溪奏疏之事,也爲朝中人熱議,很多人開始將張苑跟之前的劉瑾做類比,覺得閹黨有捲土重來之勢。

謝遷聽說這件事後,不住咳嗽,這會兒身邊沒人聽他傾訴,楊廷和、楊一清等人都在忙着安排調兵以及籌備軍資等事宜,他稱病在家,感受到朝廷不受自己掌控的無力,與沈溪在家的悠然自得形成鮮明對比。

“不行,做事不能如此簡單粗暴,他們知道些什麼?”謝遷說是可以放下,但其實根本就放不下,他的掌控欲很強,在家裡實在是閒不住。

他想回朝辦事,但又抹不開面子,恰好謝迪過府詢問他的病情,他便將謝迪叫到書房,耳提面命,詳細安排一番。

謝迪趕緊遵命去將王守仁請了過來。

“謝閣老!”

王守仁見到謝遷時還有些拘謹,便在於他回京城後沒來拜訪謝遷,之前他投遞過拜帖,但因兵部事務繁忙,一直抽不開身登門來拜訪。

謝遷語氣淡然,問道:“伯安,你回京城多久了?”

王守仁小心翼翼地回道:“初九回來的。”

“那回來有些時日了,爲何不到老夫這裡來走走啊?”謝遷打量着王守仁,目光中隱隱有失望之色,“老夫對你可是寄予厚望啊。”

王守仁面色略帶慚愧,低下頭道:“晚生怕唐突了謝老,本想等熟悉兵部事務,一切走上正軌後再來探望謝老,避免謝老病情加重!”

謝遷搖頭:“你能來就好,根本就無需擔心老夫病情輕重問題……老實告訴你吧,老夫身體還算康健,遠沒到半身入黃土的時候……最近兵部怎樣了?”

雖然謝遷對朝廷的事情基本上都算了解,但還是故意裝出一副不知情的模樣,讓王守仁說明。

王守仁趕緊把自己瞭解的情況跟謝遷說明,連朝廷安排陸完領兵之事也沒落下,謝遷皺眉道:“你回朝沒幾日,就要以侍郎行尚書事,能行嗎?”

王守仁趕緊表態:“晚生必當盡力而爲。”

“若是能力不行,光盡力可沒用。”

謝遷說話毫不客氣,等出口後才察覺這麼說不合適,大有指責王守仁能力不行之意,連忙改口,“當然,伯安你是有能力的,所以不必給自己太大的壓力,若事情實在難以解決,還可以去問之厚,你們是同年,關係應該不錯……”

王守仁本可以說自己去拜訪沈溪的事,但一想到謝遷或許會介意,所以乾脆避開這個敏感話題,恭敬領命:“謝老提醒得是。”

謝遷再道:“之厚如今也在家中養病,不過以他的年歲,身體不應有大礙……在這種危急關頭,他應該勇敢地承擔起重任,盡心盡力幫助朝廷平叛……到底他不是孩子了。”

王守仁大概聽明白謝遷的意思,心想:“謝老之意,莫非是想讓我去勸說之厚早些回朝?”

回到京城後,關於沈溪跟謝遷之間的芥蒂,王守仁已調查清楚,自然知道之前謝遷對沈溪的打壓,明白謝遷跟沈溪之間的癥結所在。

謝遷有些感慨地說道:“其實之厚領兵出征最好不過,他多次擔任督撫用兵,又總攬對韃靼戰事,南征北討未嘗敗績,雖然我們不能用過往的成績定義將來,但總歸他治軍還是拿得出手的,軍事方面的安排,你可以多聽聽他的意見。”

“是。”

王守仁又趕緊應聲,心裡卻在想:“之厚身爲兵部尚書,本來兵部事務就該聽從他的命令,還用得着謝閣老你單獨提醒?謝閣老莫不是抹不開面子,想借我的口跟之厚交待一些事吧?”

想到這裡,王守仁道:“謝老,之厚因跟陛下在一些事上產生矛盾,才未回朝,這會兒讓他直接插手兵部事務似乎也不合適……不知您老對他有何交待,晚生可以一併告知他。”

謝遷對於王守仁的“覺悟”非常滿意,點了點頭道:“你去跟他說,老夫不會強迫他做不願意做的事,當下形勢僅靠他一人也不妥,讓他把所有心思都放在匡扶社稷上,別想着跟陛下犯擰,這樣做沒有任何意義。”

王守仁心想:“之厚稱病沒回朝當差,謝閣老也一樣,現在謝閣老要讓之厚回朝,大概意思是謝老自己也想回朝……但謝老是心病,跟陛下間有芥蒂,那就是想讓之厚從中斡旋,讓事情可以圓滿解決?”

王守仁嘆了口氣,道:“謝老一心爲朝廷,晚生素來佩服,之厚對謝老您的貢獻也非常讚許,想來會上疏陛下,讓陛下多來謝老這裡問策纔是。”

謝遷心高氣傲:“老夫可沒有這層意思,只是想爲朝廷盡一點綿薄之力罷了。”

聽到謝遷的話,王守仁徹底明白是怎麼回事,趕緊行禮:“那晚生這就去找之厚談談,謝老您多休息,有事的話知會一聲便可。”

……

……

謝遷想回朝,卻抹不開面子,想要靠旁人幫忙斡旋。

王守仁將這層意思告知沈溪也無用,沈溪自己沒心思回朝,甚至有撂挑子的打算。

不過出於對謝遷這個長輩的尊重,沈溪還是上了一道奏疏,陳述謝遷早日回朝對穩定大局的重要性,他知道這奏疏會被張苑壓下,卻沒有采取任何應對手段,聽之任之。

謝遷自己把跟皇帝的關係給搞僵,怪不得旁人!

有關朝廷出兵的問題,沈溪沒有多關心,因爲朱厚照一直都沒給他機會。

幾天下來,府上平安無事,沈溪把中原各地情報詳細歸納彙總一下,總結叛亂前因後果以及進程,驚訝地發現很多情況跟歷史記載有諸多相似。

“我做了那麼多事情,歷史依然沿着既定的走向發展,我這個小蝴蝶到底能做什麼?”沈溪心中多少有些頹喪,“若再過幾年,朝廷局勢穩定下來,我的存在價值只會更低……皇帝對我的猜忌愈發明顯,兔死狗烹乃是君臣長久相處的不變法則。”

沈溪接連上了幾道表章,全都涉及軍機,至於朱厚照是否能看進去,對他而言不是很緊要,他只是儘自己臣子的義務。

二月十五,陸完領兵出京,雖然統領的兵馬很少,但沈溪卻確信陸完有能力平息叛亂,心情放鬆不少。

二月十七。

李鐩過來跟沈溪彙報造船進程,期間談到陸完出兵之事,言語中非常感慨:“陛下只從京畿周邊調撥兩千步騎隨陸侍郎出征,如此要抵擋數萬叛軍,恐怕有些困難,最後非得之厚你親自出馬不可。”

之前李鐩等人都刻意避免提及有關沈溪領兵之事,但如今中原叛亂鬧得滿城風雨,漸漸也不再避諱。

就算跟沈溪關係不錯的官員,也都在思索是否該促成沈溪出山,好像平息匪亂非沈溪領兵不可。

沈溪對此一笑了之,語氣淡然:“陸侍郎胸有雄韜,他領兵的話定能旗開得勝,絕非平庸之輩可比。”

……

……

沈溪的話,如同大預言術一般。

二月二十四這天一早,順天府奏報,陸完領軍跟叛軍一部在得勝澱以北地區交兵,陸完以兩千親軍配合地方不到兩千衛所兵馬,將叛軍一萬餘衆殺退,隨後又在追擊中殲滅亂軍五千餘人,戰果驚人,斬首兩千,俘虜近萬。

消息傳來,滿朝震驚。

本都以爲只有沈溪領兵才能取得豐碩戰果,不想陸完也能取得,而且還是在出徵不到十天的情況下。

隨着陸完將叛軍先鋒擊敗,遊弋在文安與大城一線的叛軍主力士氣大跌,向東南方潰退,再也無法威脅京畿之地,霸州威脅隨之解除。

張苑於當日下午將消息奏稟朱厚照。

雖然此時朱厚照每天都在宮裡過夜,但還是折騰得厲害,尤其是宮市修好後,朱厚照夜夜笙歌,甚至將大婚之事都拋諸腦後,宮外的女人,包括花妃和麗妃都被他不止一次帶進宮裡,不過都沒有安排固定居所,次日會派人送回豹房。

朱厚照在納豹房女人進宮之事上並不那麼熱心,顯然不想履行之前對花妃和麗妃的承諾。

“……陛下,沈大人舉薦的這位陸侍郎,領兵作戰確實有一套,才幾天工夫就取得一場輝煌大捷,這下京城威脅暫時得以解除,聽說叛軍主力受損嚴重,已退到運河以東,之前派出的兩路人馬主動配合,對叛軍形成合圍之勢……”

張苑很高興,覺得這是表功的大好時機,就算陸完不是自己舉薦的人,功勞落不到他身上,但到底是沈溪把人推選出來,而他之前也幫忙說了話,朱厚照高興起來從不吝惜賞賜,他身爲司禮監掌印也會跟着得到好處。

朱厚照興奮之餘,卻嘆了口氣:“話雖如此,但朕還是有不滿意之處……陸侍郎不過帶了兩千人馬便貿然跟叛軍交戰,若失敗的話,叛軍豈非要趁勢殺到京城腳下?他這麼做可說非常冒險。”

對於皇帝的“真知灼見”,張苑並不認同,在他看來,陸完這屬於藝高人膽大,也正契合沈溪之前上奏提到的,要來個置之死地而後生,派出的兵馬以京營將士爲主,肩負着保衛家園的重任,而不應該臨時從西北調兵應急。

但皇帝只會站在自己的立場考慮問題!

叛軍雖勢大但沒有攻堅能力,對京城威脅不大,所以就算殺退賊人功勞也無法與西北一戰相比,但若陸完冒險失敗的話,叛軍士氣大振,說不一定會一鼓作氣拿下霸州等縣城,從而獲得攻城器具,如此一來京城就會處於險地,臣子的做法就顯得有些不妥。

張苑道:“或許乃是沈大人安排,所以陸侍郎纔會如此自信,在調度方面幾乎沒有瑕疵,幾路人馬配合都很妥當。”

朱厚照聽到這裡才點頭:“如果是沈尚書調兵遣將的話,朕倒可以鬆口氣,沈尚書的安排總不會讓京城置於險地。不過朕還是要下詔,告知負責平叛的各路兵馬,不能冒險突進,防止出現先勝後敗的情況。”

“是,是!”

張苑嘴上應着,心裡卻不以爲然。

“陛下可真苛刻,陸侍郎取得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都不滿意,還要接下來不輕舉妄動?若按照您老的意思,以前我那大侄子取得的勝利,哪次不是輕兵冒進後取得的?看來在您老心目中,不同的人領兵也有不同的要求,這樣的話我最好還是別摻和進去,總歸功勞都不是我的。”

……

……

朱厚照似模似樣做了一些軍事部屬,全都似是而非,不過大概意思卻讓張苑明白,那就是有事去問兵部尚書。

張苑見過朱厚照後甚至還有些莫名其妙:“功勞是陸侍郎所得,但爲何看來陛下非但沒有賞賜之意,還想要問責?而那位在家閉門不出的沈家小子,只是上奏提了一些建議,就把功勞的大頭拿走?”

見過皇帝后,張苑馬不停蹄去見沈溪。

這幾天張苑正苦於沒有理由見沈溪,生怕沈溪有什麼計劃不知,讓自己落於下風。

他最擔心的是小擰子和張永等人跟沈溪摻和在一起,從皇陵回到京城後不久他便調查清楚衆太監跟沈溪的關係,發現小擰子跟張永曾得到沈溪支持,甚至張永險些成爲司禮監掌印太監。

張苑到沈家,這次沒有大意,一路小心謹慎地到了書房,沒有看沈溪的手稿和書冊,坐在客座上喝茶等候。

過了許久,沈溪從內宅出來,張苑主動起身行禮。

“……中原戰場有消息了。”張苑行禮後,湊上前低聲說道。

沈溪點頭:“意料中的事情,陸侍郎領兵作戰頗有一套,此番得勝乃是他運籌帷幄的結果。”

張苑驚訝地問道:“難道不是你在背後指點之功?”

沈溪瞟了張苑一眼:“此話從何說起?本官近來都在府中安心靜養,少問軍情,爲何要說是我在背後指點?”

張苑笑道:“其實沈大人不必如此在意,你就說是自己指點又如何?陛下才會相信陸侍郎的用兵韜略,有功勞你來領,有過錯旁人承擔,這種好事誰不願意?”

“呵呵。”

沈溪冷笑不已,“就怕事與願違,旁人以爲是我沈某人在背後指指點點,有了功勞不落在我身上,一旦有過錯和失誤,卻往我身上推,到頭來我身在府中還要背黑鍋……這樣可不行!”

張苑怔了怔,仔細一想才明白沈溪的意思。

陸完是沈溪舉薦去領兵的,陸完代表的沈溪,陸完現在取得功勞,旁人都會稱頌,甚至連皇帝都不自覺將功勞推到陸完身上,忽略沈溪的作用。

但若陸完在外領兵有了差錯,天下人都會談論陸完因何出兵,會把責任往沈溪身上推,到時沈溪難辭其咎。

張苑道:“沈大人,有些事咱家不隱瞞你,之前咱家跟陛下提及陸侍郎這一戰的功勳,陛下覺得大爲不妥,輕兵冒進乃兵家大忌,陛下不想爲了幾個毛賊,而令京城處於險地,也是咱家說或許是沈大人您力主接戰,確保可萬無一失,陛下態度纔有所改觀。”

沈溪語氣冷漠:“這不正好應了本官剛纔那句話麼?”

張苑嘆了口氣道:“還是陛下信任你,這次你不領兵而讓陸侍郎領兵,多少有些犯險。其實你出去一趟也無妨,從北邊到南邊,一路奏凱,最後平海疆來個衣錦還鄉,何等榮光?地方官員對你的孝敬不會少,金銀珠寶美女珍玩不是應有盡有?”

沈溪打量張苑道:“這是你的意圖吧?”

張苑笑道:“若是咱家有沈大人的本事,早就主動請纓帶兵出征了,不過現在咱家在陛下跟前做事,要在朝中處理那麼多公務,哪裡能抽開身?不然的話,跟着沈大人您出去走一趟,做個監軍,也有不少油水,這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沈溪對張苑的話置若罔聞,搖頭道:“若無他事,本官要安心休養,便不多招待了。”

張苑道:“何必着急呢?陛下之意,是想讓你針對中原戰場制定一系列軍事計劃,由朝廷負責調遣地方人馬,幾路進剿兵馬相互協同,共同消滅匪寇……這件事非你出馬不可,旁人誰有那能力?”

……

……

不親自領兵卻要在背後運籌帷幄,哪怕君臣間有嫌隙,這種差事也必然會落在以知兵著稱的沈溪身上。

沈溪對此很無奈,本可以直接推手不管,但文官集團肯定會拿這件事攻擊他,你一個文臣爲了跟皇帝置氣連天下蒼生福祉都不顧,忠孝節悌的儒家思想都學到狗肚子裡去了?

沈溪深刻領會到人在官場身不由己。

對他來說,眼前的事並未有多難,不過再上幾道奏章的問題,至於張苑言外之意想讓他出謀劃策對付江彬,沈溪全當不知。

次日沈溪準備好奏本,交到通政司,接下來又可以輕鬆幾天。

文臣武將領兵在外,不可能完全受朝廷節制,而且他上奏不過是建議朝廷如何做,最終的決定權在朱厚照身上。

沈溪身爲休沐在家的兵部尚書,沒有直接調動兵馬的權限,而朱厚照對這些事似乎也沒那麼在意,直接讓張苑安排五軍都督府的人處置。

如此一來,爲難的變成了五軍都督府中的勳貴,張懋本來想在家裡躲清靜,沒事下下棋溜溜鳥,但現在中原戰情緊張,他不得不在京城各處跑,不但要去兵部串門兒,連謝遷家裡也要拜訪。

謝遷雖然接見了張懋,卻沒有深談。

謝遷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行軍作戰兵馬調動上遠不如沈溪有本事,他給張懋的建議是直接去找沈溪問策。

一旦朝廷太平無事時誰都想把沈溪踩下去,可一旦大明疆域內出現戰亂,誰又都把沈溪當作是救世主一樣對待,連謝遷都無法免俗。

二月二十八,朱厚照下御旨,讓馬中錫配合陸完進兵,等於說是陸完當主帥,馬中錫負責打下手。

之所以朱厚照會下達這樣的聖旨,乃是張苑一直在皇帝跟前告狀的結果,因爲張苑想借助打壓馬中錫的威信來進一步打壓江彬和許泰,雖然他沒直接說江彬和許泰在行軍中拖延和滯緩,卻變相讓朱厚照知道,除了陸完這路人馬進軍順利外,其餘人馬接連受阻,未有寸進。

“……北上的這路叛軍二十萬是有的,就算一羣草寇,也對朝廷有威脅,聽說叛軍拖家帶口,老弱婦孺負責後勤,運送糧草,簡直是全民皆兵……”

司禮監內,張苑對張永、高鳳和李興說着話,顯得很有主見,但其實很多內容不過是把下面呈奏上來的東西總結一下,至於具體策略他基本是門外漢,只知道聽從皇帝或者沈溪的安排,再或者把所有事交給陸完做。

高鳳和李興在軍事上沒有天賦,只當旁聽,而張永則低着頭不言不語,如此一來其他人不由自主往張永身上看。

連張苑都知道,司禮監中最知兵事的人非張永莫屬,不但因爲張永屢次跟隨沈溪出征,也在於現在張永手上有一定兵權。

張苑說了半天,拿起桌上的茶水道:“咱家口水都說幹了,你們倒是拿出個主意來,別在那兒裝啞巴!”

高鳳道:“張公公,您讓咱家如何說起?出兵之事,要麼是陛下下旨,要麼是聽從沈大人的意見,咱這些身體殘缺之人本就不該牽扯進去,若說咱太監中有懂這些的,怕是要找谷公公和馬公公吧?”

從弘治帝開始,大明朝還是出了幾個有本事的太監,懂兵的並非只有張永一個,還有馬永成和谷大用。

張苑沒好氣地道:“咱家馬上就要跟陛下談平亂之策,你們一個個這麼裝糊塗,怎麼屁大的建議都沒有?”

張永這才擡起頭來說道:“其實高公公說得不錯,軍機大事還是沈大人最明瞭,他雖然休沐在家,但最近也上了不少奏疏,應對各地叛亂都有建議,該多聽取他的建議,咱這些人還是少摻和,若出了什麼問題怕是承擔不起。”

這次不但高鳳點頭,連李興也跟着附和,在提議這種事情上,他們達成一致意見,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一概裝啞巴。

張苑氣惱道:“沈大人爲何休沐在家,難道你們不知?”

張永跟高鳳對視一眼,張永道:“到底是爲何,咱家不好說,那是陛下跟沈大人之間的事,張公公若是覺得沈大人不在朝有所不便的話,也可以在陛下跟沈大人之間做出斡旋,早些化解嫌隙纔是。”

張苑冷聲道:“一個個說風涼話倒是在行……咱家就明說了吧,這次陛下不但要平亂,還要倚靠沈大人和陸侍郎外的人來平亂,之後就會栽培出幾個權傾朝野的人物……你們都知道是誰吧?”

即便三個秉筆太監都知道是怎麼回事,這會兒也要裝糊塗,便在於他們跟張苑之間的利益關係不是那麼緊密,怎麼都不肯出謀獻策。

“那又如何?”張永道。

張苑黑着臉:“就算不是火燒眉毛,眼看火也要燒到身上來了,你們一個二個還在這裡裝蒜……咱家是不會把你們怎着,但若有外人得勢可就不同了,以後你們誰有資格去見陛下?他便代表陛下的意志,要你們生便生,要你們死便死,總歸不得好死!”

無論張苑把問題說得有多嚴重,三個秉筆太監都一臉淡漠,好像張苑所說的事跟他們全無關係。

李興嘆了口氣道:“張公公,您說的人不就是江彬嗎?他到底身上帶把兒的,就算再有本事,真能取代咱們不成?你說他會捨得把那把兒給切嘍?”

張苑氣惱地道:“一個個都沒見識,真以爲在陛下跟前活動一定不帶把兒?那是幾時的舊觀念?錢寧之前不照樣得陛下寵幸?”

“錢寧現在不沒機會靠近陛下了麼?”李興樂呵呵問道。

張苑正要繼續罵,張永道:“陛下跟前服侍是否需要淨身,跟張公公是否去請教兵部沈尚書無關,既然張公公不去問,那就是說有些事陛下不想跟沈大人商議……先把話挑明,咱也可以坦誠說事。”

張苑不好作答,對於朱厚照跟沈溪之間的關係,還有他私下裡的謀劃,他不打算跟眼前幾個人說明。

高鳳年老持重,出來說和:“行了行了,少吵吵兩句,都在司禮監任職,咱不該自亂陣腳……誰懂軍情誰去說,在下這把老骨頭,籌備陛下大婚之事便已忙得不可開交,還要在春夏之交讓沈小姐入宮……事情倉促。幾位,在下先告退了。”

說話間,高鳳站起身便要往外走,卻被張苑攔了下來。

“怎的?張公公還有事?”高鳳問道。

張苑道:“高公公,明說了吧,陛下現在不想什麼事都靠沈大人,咱家也不想全靠他,陛下越是寵信誰誰就容易恃寵而驕,居然連陛下都敢威脅!咱都是宮裡的老人,道理應該都明白,有些事陛下希望咱能分憂,你要是什麼都不做,那就是不忠不孝。”

張永在一旁不屑地道:“問題居然上升到不忠不孝的高度了?”

高鳳苦笑道:“咱都少說兩句,這不……誰有主意的,趕緊跟張公公提幾句,這事就算過去了。”

張永驕傲地道:“既然張公公問了,那咱家便說兩句。沈大人調陸侍郎領兵,便說明他對之前陛下任用的人不滿,沈大人不親自領兵,便以陸侍郎爲其替身,也便是說陸侍郎的功過跟沈大人休慼相關,陛下現在要調江彬等人統率的西北人馬配合陸侍郎進兵,但陸侍郎以兩千人馬便能擊退叛軍數萬人馬……證明叛軍的確是一羣草寇……”

當張永談及正事,頭頭是道,儘管他所說的很多流於表面,卻可做到有理有據。

“……若想平叛,又要讓姓江的寸功不得,就該建議陛下各路人馬皆歸陸侍郎統調,再暗中跟陸侍郎交待,算計姓江的一把……”

當張永說完,在場幾人面面相覷,連張苑都不說話了。

雖然都知道是這麼個理,但都覺得張永把話說得太過直白,若是傳到皇帝耳中,張永一定吃不了兜着走的。

“這可是你說的,咱家便按照你說的辦。”張苑不想惹一身騷上身,語氣帶着嘲弄,似乎等着看張永的好戲。

張永則顯得無所謂:“便是咱家所言,那又如何?不過咱家要提醒張公公一句,在軍事上不問沈大人的結果,就是事後被沈大人記恨,那時候可別怪咱家沒提醒過你。”

張苑笑道:“這些不需你張某人擔心。”

言罷,張苑帶着志得意滿往乾清宮而去。

張苑走後,高鳳和李興明顯鬆了口氣,高鳳道:“你又何必跟他置氣?他就是想難爲咱,讓咱沒好日子過。”

張永不耐煩地道:“與其在京受氣,不如在外監軍,咱家非要吃他的閒氣不可?”

李興問道:“張公公這是準備出外監軍?以您這身份,怕是隻有沈大人出兵時,才能勞動您吧?”

張永道:“誰出兵不一樣?咱家便主動跟陛下請調,大不了去給陸侍郎當監軍太監,爲國效命難道還要分給誰效命?但若是沈大人出兵,那自然更好了,軍功唾手可得,咱家還求之不得呢。”

第二〇六六章 樣子貨第一三三三章 大權在握第二〇六三章 荒唐事第一〇二四章 哪壺不開提哪壺第一五三三章 仙法第一一〇三章 果真一戰(第二更)第二五一二章 拆臺第二三九九章 夜訪第一四四三章 君前召對第一〇三三章 一片赤誠第一八四五章 惺惺作態第七〇五章 賴你沒商量(第三更)第四〇五章 居心不良(第三更,賀新盟主)第一〇一六章 無處安置(第二更)第七二六章 綁一送一第六七七章 買人第一二七二章 朝議第五四五章 不受待見的副使(第二更)第一三五章商會的力量第七六九章 弔唁第四八四章 恩將仇報(第三更)第六六四章 榆溪之戰(中)第一三九七章 不省心第三七八章 相見不見(第四更)第五十一章 生意經第一〇一三章 太子並非薄情人第一九四八章 賜宴文華殿第四一一章 杏榜(第一更)第二三四五章 等着吧第八十七章 畫中美人第二四三二章 大婚第一二七四章 找藉口第一九六三章 誰是奸臣第一七七〇章 難明的生意經第一九七五章 面子問題第二一二六章 不樂觀第一五三一章 內宅相安第一七三四章 一把火之威第七七五章 男女和雄雌第一六〇章 一無是處的男人第四七一章 拉壽寧侯下水(第五更)第二五〇四章 新衙門第二二〇一章 羣狼第一二〇三章 步兵方陣第一九三四章 張懋的支持第一六九七章 正德元年第一〇七四章 鬧劇的背後第五八〇章 提堂審案(第五更,謝書友)第二四一三章 新立後?第一一三〇章 鋼鐵防線(第二更)第一七二九章 皇帝的寵信第二八五章 學藝不精(第四更)第二二八九章 遭遇戰第一二六七章 大有作爲第一六八五章 先下手爲強第二六六八章 意想不到的敵襲第二五五七章 天助我也第一一五九章 料敵機先第一五五二章 狗仗人勢第一四二四章 暗中較勁兒第一四九六章 太子立規矩第一六七二章 借人不得第一四一一章 至孝第一三七九章 希望與失望第一四二九章 反守爲攻第九九二章 犟驢第二五〇六章 接納與否第一八四七章 提親第一七〇五章 誰愛管誰管第一二六三章 良心何在第一一六九章 回兵第二五六〇章 強行不虧第一八三四章 丁點兒大的功勞第一一三七章 鼓舞(第三更)第一八三一章 真相第一一〇二章 京城人士(第一更)第七八五章 謝沈兩家的婚事第一九九二章 翻臉第一五六四章 選後第七七五章 男女和雄雌第一四六七章 監軍到位第一五四章 投桃報李(求訂閱和月票)第一二三九章 英勇無畏第四五五章 請壽畫(第四更,盟主加更)第一九五六章 除瑾夜第六九五章 終場換人(第四更)第二二一二章 首戰告捷第二二七〇章 偏向虎山行第一四三一章 沒懸念第二一一〇章 朝中無好人第四八〇章 黑白兩不誤(第三更)第一三七〇章 相見第一五七一章 正當芳華第七十八章 開張見喜第一三六四章 新的安排第一七三三章 比竇娥還冤第二一九三章 勝負顛倒第二八二章 院試第二第二一四八章 認義父第四十一章 吉人天佑(求下三江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