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六五章 生殺予奪

朱厚照因爲東南沿海倭寇的事情,臨時召集朝中文武重臣商討,結果卻是雷聲大雨點小,最終也不過是從京營抽調人馬前往中原地區,加快平叛進程,再就是安排沿海衛所軍隊自行剿滅倭寇。

這些舉措,對於朝事並無實質性的助益,以至於謝遷回去後仍舊在生悶氣。

“若是能讓之厚去平叛,或許就不會有這麼多事了。”

跟謝遷一起回到他長安街小院的,除了戶部尚書楊一清外,尚有次輔樑儲。

謝遷的這番話,並不能得到楊一清和樑儲的認同,不過二人也不會公然跟謝遷唱反調。

楊一清用請示的口吻道:“那爲今之計,如何平息倭寇?”

謝遷搖頭輕嘆:“沿海倭寇,先皇時便十分猖獗,當初也是靠之厚往南方走了一趟,纔將閩粵等地匪患徹底剷除,有了一段太平時光……卻未曾想幾年過去,死灰復燃不說,還愈演愈烈了。”

樑儲用不解的口吻道:“那爲何此番並非是地方官府奏報,而是陛下親自派人去調查?莫不是涉及官匪勾結之事?”

因爲情況是錢寧這個錦衣衛指揮使調查所得,並非來自地方官府奏報,樑儲有些費解,到底是因爲什麼纔會出現眼前詭異一幕。

謝遷搖頭:“照理說此事應由地方官府先行奏稟,然後朝廷中樞做出反應……可奇怪的是這兩年沿海地區對於匪患奏稟不多,而如今倭寇肆虐又發生在江浙沿海一帶,這纔是老夫覺得不可思議的地方。”

謝遷是餘姚人,而江浙出現倭寇襲擾地方的事情,讓他覺得官府沒有盡職盡責,甚至因爲他在朝擔任首輔,有人故意隱瞞不報,怕他追究責任。

楊一清若有所思:“其實……讓之厚領兵前往江南地區平息倭寇,的確是當前最好選擇,不過如今他手頭差事衆多,吏部因他的休沐至今未能踏上正軌,兵部又因右侍郎王敞左遷吏部而出現空缺……”

謝遷道:“他要休沐,那是他自己的事,老夫干涉不得。但今日觀他身體並無大礙,這就有點兒過分了!”

樑儲跟楊一清對視一眼,均能感受到對方眼裡的無奈之色。

謝遷實在太頑固了,到了現在這個時候,仍舊想着怎麼將沈溪趕出京城,而非幫沈溪獲得朝中人支持。

他們自然會發生聯想,現在看起來謝遷是支持他們的,但萬一他們哪一天崛起,到了沈溪這步田地,或許也會遭致謝遷的打壓。

樑儲轉變話題,道:“以在下所知,此事似乎跟壽寧侯和建昌侯有一定關係。”

謝遷詫異地看了樑儲一眼,當即板起臉來:“不知根由的事情切莫亂說,張氏一門到底是皇親國戚,貶損他們便是危及朝廷穩定……涉及外戚,沒有真憑實據的話,最好不要說這些捕風捉影的事情,免得被一些宵小之徒利用。”

“是。”

樑儲點了點頭,不過臉上的擔憂之色更甚。

……

……

豹房。

朱厚照見過衆大臣後,便起身往內院享樂去了。

好像他從來都不需要正正經經做事,每天最重要的事情便是吃喝玩樂。

不過錢寧和張苑卻亦步亦趨地跟在後面,稟報一些事情。

“……陛下,以微臣所查,沿海有些島嶼,那些倭人的規模已有數千之衆,地方上有許多刁民跟他們狼狽爲奸,肆虐鄉野,還有就是不少百姓被他們擄劫到海上,種田打鐵,充當僕役,如今那些海島已如同一個個割據的國中之國。”錢寧說道。

朱厚照一聽當即皺起了眉頭:“看來問題很嚴重,光靠地方上的官員和將領,根本不足以解決這個麻煩。”

張苑道:“陛下,要不試着派沈大人去平叛?以他的能力,應該很容易就平息倭寇之亂……”

朱厚照打量張苑,問道:“你怎麼也會贊同沈先生去南邊?你不會是跟誰商議好了吧?”

張苑趕緊解釋:“陛下,老奴只是在分析解決問題的途徑,是想跟你商量一下如何做才能達到最佳效果……這不,在那些大人面前,老奴有這麼說嗎?”

“嗯。”

朱厚照想了想,微微點了點頭。

回想剛纔開會時,張苑的確沒有隨大流支持沈溪出征,朱厚照也就釋然了。他卻不知張苑不敢明着在沈溪面前提出來,背地裡可就不一定了,他現在需要得到沈溪的支持,一些陽奉陰違的事情只能偷偷摸摸進行。

朱厚照一擺手:“如果什麼事都需要沈先生完成,那朕養那麼多文武大臣作何?地方上的官員和將領都是吃白飯的不成?”

錢寧突然插話:“陛下,臣查到,這件事似乎跟兩位國舅有關。”

“什麼?”

朱厚照還是首次聽到張氏兄弟牽扯進倭寇的事情。

張氏兄弟顯然沒料到,錢寧怕引起外戚的反彈,之前壓根兒就沒跟朱厚照提。

錢寧回到豹房後,只是跟皇帝提出江南之地倭寇猖獗,嚴重影響了朝廷的稅收以及百姓的生活。朱厚照見識過江南的繁華,還想着以後去遊歷一番,聽到這種情況就緊張起來,立即召集羣臣商議對策。

等朱厚照召見過大臣,錢寧覺得火候差不多了,才把外戚跟倭寇有染的事情說出來。

張苑也道:“陛下,老奴之前查的刺客案……”

“結果如何了?”

朱厚照神色變得嚴肅起來,打量欲言又止的張苑。

朱厚照之前派錢寧去調查沿海倭寇,並非是地方上奏稟了什麼,當時錢寧之所以敢持武器去見皇帝,完全是因爲他巡邏時抓到一批“刺客”,這些不速之客帶着火器,試圖靠近豹房,而錢寧進一步調查後發現,這些形跡可疑之人並非來自大明,似乎是倭人。

錢寧當時以怕倭人對皇帝不利爲藉口,闖宮面聖,當着朱厚照的面提出此事,進而受命追查,這也是謀逆案的開端。

張苑謹慎地道:“老奴查過,事情跟兩位國舅爺有關,尤其是……建昌侯。”

朱厚照深深地吸了口涼氣,面色驚疑不定,問道:“你們是說,朕的兩個舅舅,有好日子不過,卻跟什麼倭寇摻和到一塊兒,甚至想謀害朕?他們這麼做有何好處?難道朕死了,他們能當皇帝?”

張苑跟錢寧對視一眼,顯然二人事前已有過商議。

張苑顯得很爲難,猶猶豫豫地道:“陛下,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說!”朱厚照道。

張苑試探地說道:“如今陛下尚未有子嗣……”

朱厚照再次吸了口氣,好像明白什麼,皺眉道:“聽你話裡的意思,若朕出了事,他們可以培植一個儲君出來,因爲朕沒兒子,甚至連兄弟都沒有,那由誰來當皇帝,完全就是他們說了算……”

“正是如此,陛下,太后娘娘擁有這個權力,而外戚可以影響太后娘娘!”張苑提醒道。

“大膽。”

朱厚照大喝一聲,“張苑,你好大的膽子,居然敢隨便非議太后?”

雖然朱厚照發火了,但這喝斥更像是例行公事,連張苑都能聽出朱厚照其實並沒有多生氣,趕緊跪下來解釋:“陛下,老奴所說的這些,不過是想提醒陛下……有這個可能,並非有意要指責太后娘娘跟張氏外戚一家。”

朱厚照站在那兒,半天都沒說話。

此時小擰子快步從對面過來,似有事稟告,卻被侍衛攔下。

在發生有人試圖闖豹房謀逆的事情後,朱厚照立即命令加強安保措施,豹房內多了很多明暗哨。

朱厚照沒有讓小擰子過來,他像是還對張苑之前說的事不滿,想了半天后才道:“繼續查,沒有真憑實據前,別在朕面前胡說八道,朕不想讓朝中因此風聲鶴唳!”

“是,陛下。”

張苑磕頭領命。

錢寧站在那兒,好像覺得自己是多餘的一樣,誰知朱厚照馬上回身看向他,“錢寧,你也要爲自己說的話負責……你跟張苑一樣,都繼續調查,不能半途而廢,多派錦衣衛,回頭再將張永叫來,東廠那邊也需要派出密探……”

錢寧有些遲疑:“陛下,若此事爲外人知曉,是否會致風聲泄露?”

朱厚照皺眉:“你這話是什麼意思?”

錢寧看了張苑一眼,道:“劉瑾劉公公故去後,陛下下旨將西廠和內行廠裁撤,如今情況緊急,是否可適當恢復?由張苑張公公兼領兩廠,以便追查案情?”

“大膽!”

朱厚照厲聲喝斥,“好你個錢寧,幾時有資格在朕面前指點江山了?這是你能管的事情嗎?”

錢寧也趕緊跪下來磕頭認錯。

朱厚照想了半晌,然後道:“關於重開西廠和內行廠,朕認爲不是當前首要的任務,難道兩廠不開,你們就不用心做事了?不過倒是可以在不驚動東廠的情況下,繼續辦案,至於誰來主持……主要還是從錦衣衛調派人手,這件事朕全權委託你二人負責。”

“是,陛下。”

張苑和錢寧都磕頭領命。

朱厚照一擺手:“趕緊去辦事,把情況調查清楚,朕可不想臥榻旁老有人搗亂。查出幕後黑手,朕重重有賞!”

……

……

小擰子一直在遠處看着。

見張苑和錢寧都跪在那兒磕頭,覺得很奇怪,但因聽不到皇帝跟二人對話,他只能大概猜測。

“怎麼回事,難道是這兩個傢伙做錯了事?不過之前陛下對他二人似乎很信任,關於倭寇興起的事還是錢寧查出來的,陛下怎會突然龍顏大怒?”小擰子很是不解。

恰在此時,朱厚照踱步過來,而張苑和錢寧已經摺返遠去。

“參見陛下。”

小擰子趕緊向朱厚照行禮。

朱厚照問道:“有什麼事嗎?”

小擰子道:“沈大人之前留了封信給奴婢,奴婢不敢打開來看,又怕是什麼重要事情,所以只能趁着諸位大人走後,呈遞陛下御覽。”

朱厚照點了點頭,看了看小擰子手上的信函,一揮手:“那就打開來,讀給朕聽聽。”

小擰子遵命行事,很快將信上的內容讀出。

沈溪在信中表達的意思,是朝中有人跟倭寇勾連,做出對朝廷不利之事,甚至還試圖弒君。

這些消息,基本跟之前朱厚照獲悉的情況吻合。

朱厚照道:“沈先生有說是誰嗎?或者查到大概的線索?”

小擰子再將信仔細看過,然後搖頭:“沒有。”

朱厚照皺眉:“這事情可不小,沈先生從來不會沒有線索就胡亂說話,可能是他覺得不方便,也有可能涉及朝中高層,否則他之前見朕時便會把情況說明,不需要再給朕寫一封信……此舉倒是讓朕想到那封誅除劉瑾的血書。”

因爲沈溪給朱厚照寫信已不是第一次,就像是滿清時的密摺,是臣子跟皇帝間單獨的彙報,不需要經過朝廷。

小擰子問道:“陛下,是否派人跟沈大人問清楚?現在有人謀逆,若不趕緊查辦的話,陛下的安危誰來保證……要不,陛下還是回宮去住吧?”

朱厚照怒道:“難道朕會怕幾個跳樑小醜?朕乃九五之尊,有神靈庇佑,況且就算在豹房,這裡的侍衛也足夠維護朕的周全……朕會讓江彬再加強戒備!”

本來皇帝的安全,主要由侍衛上直軍來負責,包括錦衣衛、金吾衛、羽林衛、府軍衛、虎賁衛等二十二衛,此外五軍營中的十二營、圍子手營,三千營中的各司,五千下營等,也都具有侍衛的性質,承擔侍衛皇帝大駕和宮廷的護衛任務。

但自從出了張家口堡外面臨猛虎時無人護駕的事情,使得朱厚照對這幫宮廷侍衛失去信心,現在所有安保工作都直接委命給救駕有功的江彬。

“陛下,之前太后娘娘派人來詢問陛下的情況……”

小擰子有些爲難,說話吞吞吐吐。

朱厚照道:“皇宮高牆大院,不會有什麼危險,母后長居內苑永壽宮,根本就不需要朕來擔心……至於朕的安全,需要等你見過朕後再跟太后回奏嗎?直接跟太后說沒事兒不就行了?”

“奴婢之前也是這麼回稟的。”小擰子低下頭道。

朱厚照有些焦躁不安:“現在誰都在提醒朕有危險,好像朕平定草原建立不世之功後,就有人想要對朕不利了,難道朕做千古明君還有錯?”

小擰子擡頭打量朱厚照,目光中滿是詫異,好似在說,是誰給了您勇氣讓您覺得自己是千古明君?

朱厚照又道:“既然沈先生查出有人對朕不利,那他就得負責到底……小擰子,你去一趟沈府,跟沈先生說,朕給他足夠的權限讓他查案,有什麼事可以不用上奏摺,直接由你傳話給朕。若他有證據的話,甚至可以先斬後奏!”

“陛下,這……先斬後奏的權力,恐怕有些過了吧……”小擰子遲疑地問道。

“朕覺得沒問題就行!”

隨後朱厚照摸了摸身上,道:“朕沒什麼信物可以交給沈先生,就這個吧……”說着,他將自己的隨身印鑑拿出,交給小擰子:“把這個轉交沈尚書。”

“陛下,這可是您隨身之寶啊。”小擰子無比震驚,皇帝把自己的私人印鑑給人,這種事他還是第一次聽說。

朱厚照道:“擔心什麼?難道沈先生還能對朕不利不成?沈先生一心幫朕維護好江山社稷,那些皇親國戚纔是威脅到朕安全之人,文官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韙做欺君罔上的事情,畢竟沒人願意揹負千古罵名!”

……

……

關於朱厚照何來如此自信,小擰子不知道。

但有一點他認同,那就是沈溪不會謀逆,這並非是小擰子理性的判斷,更像是感性的認知,覺得沈溪根本沒必要謀逆。

拿着印鑑,遵從朱厚照的口諭,小擰子匆忙去見沈溪。

他也想過在這之前去請示一下麗妃,但因麗妃當晚需要陪皇帝,沒辦法相見,他只能第一時間去見沈溪。

到了沈家,小擰子輕鬆入內,沒人阻撓。

到書房見到沈溪後,小擰子直接將朱厚照的印鑑拿出,遞給沈溪:“沈大人,這是陛下所賜,從現在開始您便負責徹查謀逆案,若證據確鑿,立即上奏陛下,必要時甚至可以先斬後奏。”

小擰子基本將朱厚照的意思傳達清楚。

沈溪拿過印鑑,仔細看過上面的紋路,確定小擰子拿來的不是假貨。

沈溪將印鑑放入懷裡,問道:“陛下可有別的交待?”

小擰子想了下,然後搖頭:“陛下只是說讓大人查案,具體怎麼做,小人不是很清楚。不過沈大人,您既然已查到一些線索,就該跟陛下說明白,您在信上寫得不清不楚,陛下肯定會有所懷疑……陛下一旦生疑,對誰都不好,您覺得呢?”

沈溪道:“沒有證據,豈能亂說話?而且這次的事情,很可能跟朝中達官顯貴有關,稍有不慎就可能導致奸賊狗急跳牆。”

小擰子試探地問道:“是誰啊?難道是……外戚?”

沈溪眯着眼問道:“擰公公這是從何說起?本官可沒說過任何事情。”

小擰子神色緊張,先往四下看了看,確定門口沒人後又將房門關好,這纔回來道:“小人最近從宮裡那些經常外出採買的太監口中聽說一些情況,兩位國舅在家中做一些見不得人的勾當,尤其是建昌侯,好像跟賊人有勾連。”

沈溪搖頭道:“這種捕風捉影的事情,豈能亂講?”

小擰子嘆道:“算不上捕風捉影,根本已經有影子了,傳言有模有樣,難道沈大人您就沒有發現端倪?”

沈溪搖搖頭,表示這件事他無能爲力。

小擰子突然想起什麼,道:“沈大人,小人見陛下前,陛下跟張苑和錢寧會面,好像交待他們做一些事,他們當時又是下跪又是磕頭,陛下當時還有些氣惱,具體說了什麼小人沒聽清楚。”

沈溪道:“既然擰公公你都得悉一些消息,難道陛下就會閉目塞聽?總會有人跟陛下稟報……錢寧之前奉旨查案,應該就是得到什麼線索。”

小擰子想了下,點了點頭,卻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沈溪輕咳兩聲:“或許陛下是想雙保險吧,一邊讓張苑和錢寧去調查,一邊又讓本官查案。或許對於朝中特定權貴,必須有不同渠道得到的消息相互印證,才能將其定罪!陛下真是深謀遠慮啊!”

……

……

第二天早上服侍朱厚照睡下後,小擰子去見了麗妃,將情況說明,由於此時房裡還有廖晗在側,小擰子隱晦了皇帝賜給沈溪印鑑並說可以先斬後奏的事。

小擰子對麗妃雖然不是那麼信任,但孤立無援時,只有麗妃纔可以爲他出謀劃策,而且這是他花銀子買來的問策機會,不把握的話未免有浪費之嫌。

麗妃道:“謀逆案沒查清?這可怪了,怎麼謀逆案忽然變成了倭寇案?沈之厚做事會這麼疏忽大意?”

小擰子湊上前:“娘娘,奴婢也是今早纔得到消息,沒對任何人說,奴婢得悉前有倭人到京城,似要混進豹房對陛下不利,這案子由錦衣衛發現,當時由錢寧上報給陛下……”

麗妃點頭會意:“怪不得,你說過,當時錢寧擅闖禁宮冒犯陛下,做出一些不敬之舉,事後陛下不僅沒怪責,反委派他去查案。”

“對,對,是這麼回事。”小擰子忙不迭應着。

麗妃笑了笑:“那一切都對上了……因爲錢寧是錦衣衛指揮使,他要奏報的事情,多半跟錦衣衛正在調查的事情有關,不過因爲當時大理寺關押了許多忤逆陛下的官員,所以人們情不自禁會把兩件事聯繫在一起,忽略了其他,錢寧才佔得先機……江彬好像什麼都沒有查到?”

小擰子爲難地道:“這也是奴婢擔心的地方,不但江彬失去控制,連錢寧似乎也只聽從張苑吩咐行事。”

麗妃道:“既然控制不了,那你還擔心這些作何?現在還是關心一下沈之厚比較重要,你所說的這幾人,在本宮看來都可能是沈之厚在背後調遣,張苑這次回來,難道你覺察不出異常?”

小擰子皺眉思索,半天都沒回話。

過了半晌,麗妃才道:“這麼說吧,朝堂上的事情,看起來各不相干,但若加上個沈之厚,就什麼都能聯繫到一塊兒了……從開始本宮便說,這很可能就是沈之厚精心佈置的一個局。”

“娘娘,您還是說清楚些,奴婢不是很明白。”小擰子臉上滿是憂色。

麗妃冷笑道:“沈之厚要除外戚,所以就拿外戚跟倭寇勾連的事說起,若單純只是勾連,還不至於讓外戚定罪,但若是外戚想謀害陛下的話……就算太后再怎麼袒護,陛下如何仁慈,也不可能坐視不理。”

小擰子驚愕地問道:“娘娘,您不會是想說,沈大人其實才是幕後主使,關於謀刺陛下的事,乃是沈大人策劃?”

麗妃道:“本宮可不敢下這樣的斷言,沒有證據還是別亂說話爲好,但若是你能想到這一層的話,或許你再回頭看所有問題,好像都可以解開。”

“不可能,以奴婢所知,要試圖混進豹房的人,非我族類,怎可能是……”小擰子顯得很不可思議。

麗妃繼續冷笑:“你也覺得不可想象是吧?本宮也是如此,非我族類還想混進豹房行刺,這不是明擺着想被人發現麼?就算不是有人刻意安排,也是被人利用,他們或許根本就不知豹房是什麼地方!”

麗妃對沈溪的成見根深蒂固。

她總是把沈溪往最壞想,道貌岸然的背後卻做出天底下最骯髒的事情,似乎一切陰謀都是沈溪主導。

這也跟她與沈溪恩怨糾纏不休,卻總在交鋒中落於下風而產生的某種恐懼心理帶來的副作用,或者說在她狹隘的意識中,沈溪的確是這樣一個人,她對此深信不疑。

但小擰子卻很難相信麗妃所說,因爲他總覺得沈溪不像大奸大惡之人,至少此前一直做的都是利國利民的事情,至於官場上的爭鋒,就不是小擰子應該去想的,沈溪也從未主動加害過誰。

小擰子見過麗妃後,心裡越發忐忑了。

“或許就不該去見麗妃,把這麼重要的事情告訴她……這不代表以後沈大人做什麼事都會被她杯葛?我好像出賣了沈大人啊。”

小擰子生怕出什麼問題,卻已無法補救,他接下來做的也不是跟沈溪商議,也沒回去找臧賢參詳,而是直接去見張永。

張永進入司禮監後,忙碌了許多,雖然他沒獲得夢寐以求的掌印太監的職務,但到底當上了秉筆太監,而且還獲得提督東廠的權力,這讓張永成爲內宮太監體系中僅次於張苑的存在。

哪怕張永並沒有得到首席秉筆太監的名號,別人也會主動將他當作首席秉筆來看待,便在於高鳳能力相對一般,且不得朱厚照欣賞,而李興的資歷又遠在他之下。

“……擰公公,你好大的膽子,這種事也敢跟陛下說?”張永聽了小擰子的講述後,震驚地說道。

小擰子並未將自己見過沈溪和麗妃的事告知張永,好像是專門來聽第三方意見,故意拿昨日面聖時的見聞來求教張永。

小擰子道:“你只會說風涼話嗎?咱家是想問你該怎麼辦!”

比之見沈溪和麗妃,小擰子跟張永相處時態度要強硬許多,畢竟張永是他一手推上位的,且張永在朱厚照跟前沒什麼資源,全靠他居中聯絡,所以在跟張永的相處中他纔可以佔據上風。

張永嘆道:“陛下現在大概懷疑起兩位國舅來了,但恪於影響太壞又不敢直接調查……難道陛下沒做出安排,由誰去查案?還有,你是如何跟陛下提的?”

顯然張永不相信這件事是由小擰子向皇帝揭發,因爲小擰子對張永講述的內容保留甚多,甚至沒說沈溪向皇帝寫信示警的事情。

小擰子道:“陛下現在只是讓人去查,可沒說怎麼查,你張公公現在提督東廠,該做點實事了吧?不然你到了司禮監,不適當展示一下拳頭,旁人也不會拿正眼看你啊!”

張永有些遲疑:“這是陛下的吩咐?”

“沒有,算是咱家的吩咐吧,你就說行不行吧!”小擰子不耐煩地道。

“當然可以了,擰公公你是鄙人的再生父母,你提的要求鄙人一定幫你全力辦到。”

張永對小擰子近乎威脅的話語不以爲意,反而表現得很高興,似乎小擰子給他指出一條“明路”,做好了就可以讓他在皇帝面前立功一樣。

……

……

此時沈溪並沒有立即着手調查張氏兄弟跟倭寇勾連的事。

其實有些情況他早就有所瞭解,而且張氏兄弟一些違法亂紀的事情還是他在背後推動,只是張延齡渾然不覺罷了。

不過在某些事上沈溪卻還是沒有預料到,涉及槍械圖紙泄漏,還有江櫟唯的一些作爲……

因爲當時沈溪正在西北領兵,無法兼顧京城之事,使得很多事無法預料到。

甚至連江櫟唯跟張延齡攪和到一起的事情,沈溪都是回到京城才知道,在這之前,張延齡已通過特定渠道將圖紙變賣出去。

沈溪如何也沒想到,張延齡居然會膽大包天到利用倭寇來培植自己的勢力,嚴重威脅了大明海疆平靖,也對沈溪計劃開海的策略相沖突。

“……大人,現在已查清楚,江櫟唯一直在東南沿海活動,佛郎機人也派了幾條船過去相助,他們甚至有自行建造船隻的打算,應該是想締造一支訓練有素的熱火器部隊,一旦其成型的話,地方人馬根本不是對手……”

雲柳嚴肅地彙報着,很多消息已相對滯後。

以前這些事沈溪不太關心,他從未特地跟雲柳交待過要留意這方面的情況,雲柳自然也不可能隨時派人盯着。

等雲柳將事情說得差不多後,再看沈溪時,沈溪正凝眉思索,一副苦惱的模樣。

沈溪的表現讓雲柳多少有些意想不到。

在她心目中,不管任何時候沈溪都可以輕易化解難題,不會出現眼前這種好像全然無頭緒的狀況。

過了很久,沈溪才道:“南京守備衙門,有何動向?”

這問題將雲柳給難住了,因爲她並未留心南京那邊的情況,畢竟倭寇通常都在海邊活動,最多也就深入海岸線幾十里路,距離南京很遠,就算倭寇再猖獗,也不可能接近南京這樣的政治中心城市。

“卑職未查出。”雲柳如實相告。

以前沈溪便說過,情報蒐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實事求是,所以雲柳不會強行編造她不知的情況。

沈溪道:“陛下做出的應對,是調派江浙和閩粵之地兵馬平叛,但其實真正能對倭寇有威脅的,僅有受南京守備節制的四十九衛,若南京方面沒動靜的話,可見未來地方官府還是主要是以避戰爲主,百姓會遭遇大麻煩。”

雲柳不說話,因爲沈溪所說的情況她早就想到了,朝廷現在關注的重點是中原戰事,沒有精力對付倭寇。

除非沈溪能親自披掛上陣,否則江南局勢短時間內無解。

沈溪又道:“我暫時也不想領兵上陣,好不容易太平幾天,可以拋下一切調養身體……難道要讓我在戰場上過一輩子嗎?”

雲柳請示:“大人,要不派胡大人前去平叛?”

沈溪道:“胡璉如今領兵在中原戰場鏖戰,暫時抽不開身,若調遣王守仁前去,一方面是鞭長莫及,另一方面則是需要走的流程太多,等朝廷批准黃花菜都涼了,不過什麼都不做的話……那我這個兵部尚書也太不負責了!”

“現在需要的,是從源頭上解決問題,如果能通過一些非戰爭手段來瓦解倭寇勢力,最好不過。”

“請大人示下。”雲柳道。

沈溪眯着眼道:“你和熙兒帶人往江南走一遭,將地方上的情報徹底搞清楚,聽從我的吩咐行事。”

……

……

沈溪本來沒有打算讓雲柳和熙兒去南方,但事情發生得很突然,他不得不讓最信任的兩個手下前去。

在沈溪看來,雲柳和熙兒可以做到情報的快速傳遞,不打折扣地執行他的命令,派別人去總歸會有種不受控的感覺,畢竟官員都會有私心,不會什麼事情都聽從他的命令。

而云柳和熙兒則可以幫他把事情處理好。

隨後沈溪去見了馬憐。

此番相會,一則是因爲多日未見,沈溪覺得疏忽了玉人的感受,另外便是他想調馬昂去江南任職,由兄及妹,覺得有必要來一趟。

在馬憐這裡,他完全完全不用在意世俗成見,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馬憐對他的崇拜更像是粉絲對偶像,是那種不計條件的付出,他可以予取予奪,身心得到巨大的滿足。

馬憐對沈溪的到來喜出望外,立即去廚房安排下人做了幾道小菜,然後配上美酒,當沈溪小酌時,她則在席前表演劍舞。

馬憐非常認真,動作絕非花架子,銀光揮動間呼呼作響,沈溪甚至在想一件事,若眼前玉人要刺殺自己的話,是否有能力抵擋。

想着想着,沈溪有些走神,一直到馬憐停下回到身邊,他才反應過來,發現杯裡的酒水都傾灑出來了。

“大人可是覺得奴的劍藝不佳?”馬憐對於沈溪的看法很在意,坐下來後迫不及待問道。

沈溪點頭嘉許:“很好啊。”

明知道沈溪可能是在敷衍自己,馬憐還是露出會心的笑容,好像這正是她想要的答案,她希望得到情郎的認可,除了沈溪外別人給不了她這種滿足。

шωш▪ттkan▪¢O

馬憐重新爲沈溪斟滿酒,道:“老爺不在時,奴一直有練習,不敢懈怠,不過在老爺面前表演總有些緊張,剛纔有些地方沒做到盡善盡美……或許這個地方太小,有些施展不開吧。”

“已經很好了,至少我沒看到什麼不流暢或者不優美的地方。”沈溪安慰道。

馬憐笑了起來:“可若有人也精通劍術的話,說不一定會把奴比下去,在這裡待久了,發現若不天天鍛鍊,身體很容易疲乏,或許是老爺將奴給養壞了吧。奴對於很多事,不像以前那般在意,覺得自己的性子變得平和了許多。”

說到最後,馬憐微微蹙眉,顯得楚楚可憐。

沈溪道:“養尊處優沒什麼不好,我常年奔波在外,巴不得天天睡覺睡到自然醒,每天可以隨心所欲做任何事情,哪怕一個人坐着發呆也沒人指責……”

“聽起來是不錯,但實際上未必有想象的那麼好……”

馬憐幽幽嘆息,“這天下的女人,大概都羨慕奴的生活,不過奴自己卻不滿意,若是奴懈怠了,什麼本事都沒有,或許老爺就不會來了。”

說到這裡,馬憐望着沈溪,好像對於沈溪的態度非常在意,因爲她所有的興衰榮辱都跟沈溪聯繫在一起。

沈溪的一個決定,或許只是一念之差,對她來說可能就是決定一輩子的大事。

第一三九一章 罅隙第一三四三章 謝老兒不上朝第五五六章 不收賄賂(第一更)第四〇二章 四子造詣考題(第十二更)第一二〇二章 有肉吃第七十章 老爹有“外遇”?第二五四四章 政策和對策第一〇四三章 臨危授命(四更求保底月票)第三一一章 我不是牛糞,我是鮮花(求贊)第一二〇一章 紫荊關失守第八五六章 當面好說話第一一〇二章 京城人士(第一更)第一三六一章 理清亂麻(第三更)第三三一章 我是魔鬼第二五七二章 改性子第一六九五章 覈查第一三一六章 提攜第一二四章 上路第一四八九章 馬九爲帥第一七六六章 虛報第二五八四章 甘當臺階第二三三六章 禍福難料第一二一四章 照例執行第二二六六章 你來當第八一五章 反咬一口(第四更)第三三〇章 連環計(下)第六〇〇章 不安於平庸(第三更)第一八七二章 總有辦法第一二八六章 獻俘第九二〇章 酒色財氣不可少(第一更)第二四五六章 破城第四二五章 閱卷潛規則(第八更)第二〇九〇章 弄巧成拙第一五六章 開業事前忙第九八一章 效果最大化(第一更)第一五八五章 定奪第一一一七章 太子的鋒芒(第三更,求月票)第二五七五章 愛情觀第二二一一章 開花彈第一八九章 轅門入場第四五一章 大婚無喜(第四更,獻書友)第二三四八章 出將入相第一九五〇章 人已入宮第二六一六章 早去早回第二三四七章 能者多勞第二四六六章 牌局第二〇六九章 野心第二〇七一章 不做愚忠第二二八三章 遇到對手了第二〇二〇章 英年早逝?第四四六章 謝韻兒的心病(第三更)第一六一七章 地方日常第六三七章 如此長夜,竟有佳人?第八五一章 陷阱?第一四〇一章 就是任性第一三六五章 準備第一六八九章 前恭後倨第九一六章 女諸葛(第一更,求訂閱)第一〇一二章 四世同堂第一三七六章 釋疑第一四二五章 將計就計第二三一一章 真可怕第五一一章 分家(第五更)第一一三五章 何樂而不爲(求月票)第二五二九章 三面合圍第九一〇章 有一腿?第二三六〇章 賜婚第二二五四章 各有打算第七四七章 投鼠忌器(第一更)第二四一一章 交班進行時第六十七章 團圓飯第八七六章 太子的鬱悶第四六一章 今時不同往日(上)第一四八章 勝利第二四四九章 庸人何必自擾第七〇五章 賴你沒商量(第三更)第一一八七章 太子監國(中)第六七四章 外室變內眷第一五八九章 掌握帝王心第二一五四章 幾時出兵?第六三五章 六炮定國威(第二更)第八二八章 地震第一八四五章 惺惺作態第三十九章 失而復得第二十章 露天學堂第九〇七章 新官的魄力第一六八九章 前恭後倨第六五八章 血戰(下)第八〇三章 小玩意,大智慧(第一更)第四三一章 傳臚大典(第二更)第一八〇〇章 佔盡先機第二一二三章 昏招第六五〇章 前腳進城(第二更)第七八〇章 共商票擬第七七四章 楊廷和第三九六章 文舉人VS武舉人(第六更)第二一一三章 大宅門第四二九章 降還是不降,這是個問題第一六六一章 請誅奸賊第一六八七章 迫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