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五三章 誰是閒人

翌日一清早,謝遷剛從小院出來,便見何鑑一行從彙集六部衙門的東公生門那邊過來,等靠近謝遷身邊後,馬車停下,何鑑從馬車上下來。

“這就要走了?”

謝遷皺眉,望着何鑑問道。

何鑑道:“事情均已處置完畢,留在京城作何?倒是於喬你,很多事該放下了。”

謝遷搖頭道:“這會兒言退,爲時太早。”

何鑑笑了笑道:“老朽並非是勸你退出朝堂,只是勸你放下心中成見,之厚能力不錯,主持朝中政務不會有任何問題。”

“也不知你們怎麼想的,爲何一個二個都替他說話?現在連三法司的人,都要跟我刻意劃清關係了……”謝遷生氣地說道。

以昨日楊一清講述,朝中高層官員基本都在迴避,因沈溪兼職兩部,七卿只剩其六,再加上五寺官員,唯有戶部尚書楊一清站在謝遷這邊,其他人均態度模糊,比如說新任禮部尚書費宏,工部尚書李鐩、刑部尚書張子麟、左都御史洪鐘等。

從表面上看,他們保持中立,既未表明態度支持沈溪,也沒說支持謝遷,其實這也意味着這些人更傾向於沈溪。

不就是沈溪兼任兩部尚書麼,至於鬧得這麼大?又是在奉天門前抗議,又是一羣人到沈府圍攻激化百姓情緒等等,沈溪還算剋制,若不然當時就可以直接派出家丁驅散人羣。

何鑑道:“於喬,你還是勸勸那幫清流接受現實爲好。你是準備入宮吧?即便找到太后也沒轍,倒不如去大理寺看看……這次下獄的基本都是中下層官員,跟他們講道理或許不聽,但你嘗試一下,便是你的錯。”

謝遷皺眉:“你這是特意來教訓我的?”

“聽不聽全由你。”

何鑑笑着搖頭,“反正我就要離開京城,說的全都是肺腑之言……之厚勸諫陛下,乃是臣子的本份,陛下所做也不過是論功請賞,何必抱殘守缺,在朝中鬧出亂子來?這不是讓親者痛仇者快麼?”

謝遷一怔,隨即明白何鑑的意思。

正值張苑官復原職,司禮監掌印太監這位子看起來不是很重要,但在朱厚照繼位後鬧幺蛾子的基本都是坐在這個位置上的人,先是劉瑾後是張苑,都沒少惹出事端。

何鑑也不多避諱,道:“昨日拿人的是誰?一定是陛下所下御旨?更有可能是某些人胡作非爲吧?正好可以挑撥於喬你跟之厚的矛盾,還能在陛下那裡挑唆一番,最後天下人要麼站在你這邊,要麼站在之厚那邊……”

“誰會站在之厚那邊?不顧朝廷規矩了嗎?”謝遷打斷何鑑的話。

何鑑道:“站在之厚那邊的官員少了麼?”

這句話又不給謝遷面子,謝遷正準備爭辯兩句,何鑑道:“你可明白,我這一把老骨頭有必要害你?這不是爲了維護朝中穩定?再這麼鬧騰下去有何意義?或許這正是陛下想看到的一幕呢?”

謝遷雖然明白何鑑所說,因爲皇帝總會在朝中搞一些制衡,自古以來上位者很多都是這麼做的,但謝遷卻不願意承認。

他已經亮開車馬炮要跟沈溪搞對立,至於誰纔是幕後黑手,他並不在意,總之認爲沈溪不該如眼前這般張揚,這件事誰都勸不了。

“走了走了。”

何鑑有些無奈,揮手道,“從今以後,朝事就跟我無關,還是留給你和之厚處理吧……可惜啊可惜,一個是年輕才俊,一個是主導大明盛世的老臣,爲何不能精誠合作,非要你爭我奪,這有爲後生還不是某人提拔起來的?”

說完,何鑑不等謝遷有所表示,直接上了馬車,一行“吱吱呀呀”往遠處去了,謝遷站在那兒半天都沒緩過氣來。

“這老東西,自己躲得遠遠的,還非要給別人惹出一肚子氣來,他就不能想辦法去勸勸那小子?”

謝遷帶着幾分羞惱說道。

……

……

謝遷在門前駐足好一會兒,終於折返回去,沒再去找張太后。

對於何鑑的意見,他也算是從善如流,此時能主導皇帝情緒之人,唯有沈溪,找旁人一概沒用,就算他能見到皇帝,以他跟皇帝話不投機半句多的過往,很難勸說朱厚照回心轉意,反而有可能會火上澆油,將事情惡化。

又過了大約半個時辰,謝遷出門去了大理寺,他想見見李夢陽等人,不想在抵達時,卻被告知皇帝已下令不得外人探監。

大理寺少卿全雲旭頗爲無奈,衝着謝遷抱歉地道:“謝閣老,您應該知道,這些人到底是欽命要犯,現如今還沒定下具體審訊流程,旁人不能進去相見,以免串供。”

“連老夫都不行嗎?”謝遷黑着臉喝問。

一個大理寺少卿,區區四品官,還真不被縱橫朝野二十餘載的謝遷放在眼裡,甚至連大理寺卿張綸對他來說都不算什麼。

全雲旭搖頭,臉上滿是愛莫能助的表情。

謝遷嘆道:“不讓進去也罷,但先說好,若旁人進去也要攔下來。”

全雲旭道:“謝閣老放心,之前楊尚書已跟在下吩咐過,不會出狀況。”

“唉!”

謝遷又是重重嘆了口氣,往大理寺衙門口看了一眼,心裡突然有一股嚴重的失落感,好像什麼事都不由自己掌握,身爲首輔卻又身不由己而產生的巨大心理反差。

“伙食那邊也供應好,若有人生病,記得找大夫,同殿爲臣,彼此還是需要照應。”謝遷最後如此囑咐。

……

……

沈溪沒露面跟皇帝求情,謝遷又礙於臉面沒去找沈溪,等於說問題就此陷入僵局。

李夢陽等文官下獄,謝遷不着急上疏施救,看起來似乎有故意拖延之嫌,但實際上是他看到正德皇帝不過是想小懲大誡,並未有繼續用刑的打算。

謝遷沒有去內閣應卯,但又怕消息阻礙,便跟楊廷和說了一聲,自己回到小院,一邊可以派人去打探消息,同時還能讓人及時找到他。

他本以爲沈溪府宅當天會有很多人拜訪,卻未料當天沈家一片安靜,不但門前冷清,沒人繼續前去圍攻以便聲援李夢陽等人,連三司衙門都沒人找沈溪,如同對這件事完全漠不關心一般。

一直臨近中午,謝遷才得知李鐩登門拜訪沈溪。

“他去作何?”

謝遷心裡一陣納悶兒,“工部跟此事沒多大關係吧?好像聽說工部郎中李夢陽是這次事件的組織者之一,難道李鐩是去撈人的?”

正如謝遷不解一樣,旁人得到這消息,也看不太明白,不過總歸有人覺得李鐩這個尚書還算負責任,旁人都不願意去沈家爲屬下說項時,他毅然去了,光是這一點,就給他的聲望加分不少。

不過讓外界所沒想到的是,李鐩登門並沒有跟沈溪談及救人之事。

李鐩很識時務,他登門完全是身爲工部尚書,很多事必須要問清楚才能放心。如今六部尚書外加左都御史,七卿中沈溪佔了倆,左都御史和刑部尚書因爲涉案不方便出面,就只剩下三人,楊一清已在奔走,深得仕林好評,至於禮部尚書費宏剛上任不需要做表面文章,如此一來李鐩就不得不做點事,表明立場。

到了沈家,李鐩跟沈溪說了關於工部近來兵器鑄造的情況,刻意不提官員下獄之事,只等沈溪開個由頭。

不過沈溪也沒說,正如李鐩的迴避,沈溪屬於當事人,對此更是諱莫如深。

“……明年戶部調撥款項必然緊張,今年馬上就要進行年度預算,降工部用度,倒是之前內監那邊曾跟工部協商,準備借調工部修河堤款項,用以擴建豹房,之厚你怎麼看?”

李鐩作爲工部尚書,在很多事上都很爲難,便在於現在朝廷很多事工部都力不從心。

沈溪道:“年底前,陛下會召集內閣跟六部衙門商討預算,你不必多擔心,屆時我會給你說話,你倒是先把今年的用度整理清楚……沒出現大面積的虧空吧?”

李鐩臉上露出些微尷尬之色,隨即搖頭苦笑:“虧空總歸還是有一些的,但在可接受的正常範圍內,左右找補一下還是能對付過去,倒是讓之厚你費心了。”

沈溪點了點頭,在他看來,雖然李鐩做事倒也盡職盡責,但能力也就那麼回事,沒有達到出類拔萃的地步,而且李鐩在控制銀錢開銷方面沒有太大造詣,因工部跟內監有很多工作需要對接,皇帝藉助內監衙門從工部劃撥走不少款項,這也是工部虧空的主要原因。

“之厚,你幾時回朝?在家休沐有一段時間了吧?這幾日朝中都在議論,說你何時到吏部履職,之前還有官員考評之事需要你去做,光靠吏部兩位侍郎怕是不能完成啊。”李鐩說道。

沈溪苦笑:“大概還要休息些時日吧……這幾天出了點事,需要先把這段風口浪尖渡過去才行,總不能這個時候高調復出,那不是激化矛盾嗎?”

突然提到當前焦點問題,李鐩臉色有些不太自然,他不想把話題談得過於深入,而沈溪卻好似沒有什麼需要隱晦的,道:“這麼說吧,現在這案子已擱置,估摸再過幾日,陛下就會下令放人。等事情揭過,我便到吏部報到,現在吏部和兵部似乎不需要我這樣一個閒人去添亂。”

李鐩笑道:“你這算閒人?哈哈!”

沈溪大概明白李鐩所說,他在朝中已屬於什麼事都可以管的另類存在,現在連禮部都在他節制下,主導迎接番邦使節之事,旁人可以說自己在朝中混日子,沈溪卻無法這麼說,再下一步,很可能沈溪還要多背幾個職位,有了兼職兩部的先例,爲何不能領三部?

沈溪道:“不問事,也就是閒人,現在吏部和兵部就算有事也不會來問我,幾位侍郎都是老臣,他們做事得體,我這個尚書只擁有拍板的權力,其他的事情,還是得交給專業人士去做,否則我真要累死。”

……

……

沈溪不說上疏救人之事,李鐩也不掛口不提,一通閒話下來,李鐩起身離開。

連沈溪都不得不佩服李鐩這種“中庸之道”,總歸在衆人矚目下來了一趟,但其實什麼都沒提,甚至在他稍微涉及時李鐩還刻意迴避,分明就是不想惹事,但又不想讓人說他什麼事都沒做。

沈溪心裡不由帶着幾分無奈:“身爲七卿之一,做事很可能會出錯,不做事又會被輿論綁架,最後結果只能跟李鐩這樣,來說事也只走個過場。”

或許在一些人看來,李鐩這種行爲屬於打醬油混日子,但沈溪卻能理解李鐩的心態。

雖然李鐩可以提出來,但誰都知道意義不大,若沈溪誠心要解決問題,便不會在家裡躲避不出,而李鐩身爲工部尚書,在文官集團兩大魁首,也就是沈溪和謝遷的夾縫中求存,他跟沈溪的關係擺在那兒,使得謝遷對他無法做到完全信任,如此一來李鐩也就學聰明瞭,不去硬碰硬。

最後沈溪搖頭說道:“李鐩纔是真正不管事的閒散之人。”

沈溪沒有送李鐩出府門,剛到前院李鐩堅持讓他回去,畢竟現在沈溪還稱病在家休養,若公開露面對其名聲不利,無論朝中是否知道沈溪休沐是怎麼回事,對朝廷和百姓總該有個交待。

李鐩去後,沈溪沒着急回書房,不多時朱鴻進來稟告:“老爺,查過了,外面的確有不少人盯着。讓人看過後門和家中幾個側門,也都有眼線,甚至附近幾個街口都有可疑人士出沒……”

沈溪笑了笑:“倒也在情理之中,我這府宅,竟成了朝中最受矚目之所,派幾個人,把這些盯梢的人趕走,順帶警告一下,如果再出現於我沈府外,別怪我找順天府的人來,將他們抓進大牢治罪!”

“老爺,怕是順天府不會管這種事。”朱鴻道。

沈溪淡淡一笑:“以前是不會管,但若我親自去順天府呢?”

朱鴻一怔,立即意識到沈溪現在跟那些眼線對上了,輕鬆地道:“不用老爺出面,小的就能把問題解決……這些人陰魂不散,把沈府當作什麼地方了?”

沈溪提醒道:“就算趕人,也別用暴力,總歸讓他們知道自己被發現了,也就沒臉留下來,還要提防那些來往的行人,他們中肯定有各方勢力派來的眼線,總歸把樣子做足,我就是讓外面的人知道,我做什麼不需要有人在旁盯着,誰來惹我,純屬自取其辱。”

……

……

朱鴻帶人出門趕人後,京師各方派來盯梢之人基本被一網打盡。

雖然這些人中有官差,但相比於沈溪的身份和地位,這些人知道自己人微言輕,不敢在沈府門前鬧事,被警告後便趕緊離開,生怕沈家人會向順天府告發,亦或者動用一些特殊手段來驅趕。

此時豹房一處院子角落,小擰子正在跟張永會面。

“……沈大人可真會興風作浪,現在莫說朝廷,就算民間也都議論紛紛,他的名聲可是下降了不少,很多人同情那些下獄的官員。”張永面帶擔心道。

小擰子嗤之以鼻:“沈大人的想法,能被你知曉?或許沈大人就是想當這個惡人呢?”

張永一擺手:“擰公公你可真會言笑,就算沈大人再有本事,也不想讓百姓唾棄他,損失名望吧?”

小擰子冷聲道:“換了咱家也會這麼做,先讓世人唾罵,再出面營救那些下獄官員,以顯示高風亮節。”

“有這個可能嗎?”

張永疑惑地問道,“怎麼看,沈大人都沒有出面的意思,而且謝閣老等人也在活動,大概不用兩天,人便出來了。”

小擰子道:“那可就未必了……若是陛下再下旨,要好好審問這些人是誰在幕後指使呢?風聲一緊,官場就會緊張起來,風聲鶴唳……那時候纔是沈大人出手的良機!”

“你……擰公公爲何如此說?”張永驚訝地道。

小擰子搖頭道:“現在可不是你跟咱家說了算的時候,你別忘了,現在多出來個張苑,張苑回朝後先找的是沈大人,您說沈大人有什麼計劃,會不會第一時間去跟他說?”

“這……”

張永遲疑起來。

小擰子再道:“而且陛下一定會給沈大人這個面子,讓沈大人出來當好人,陛下會想方設法成全沈大人。所以……最終能解開這局的,只有沈大人。”

小擰子這番話讓張永刮目相看。

他沒料到小擰子能做出如此一番論述,彷彿已將所有問題看得清楚透徹,如同一個智者般可畏。

張永心想:“小擰子背後有高人指點,難道是臧賢?這次張苑回來重掌司禮監,最怕的應該就是臧賢這樣背信棄義的小人,張苑肯定會對以往背叛他的人加以報復,臧賢現在只能拼命爲小擰子出謀劃策。”

“倒希望如此。”張永道,“現在誰都不願那張苑得勢,擰公公,關於司禮監秉筆這件事……”

不由的,張永又提到職位問題。

因爲張永回朝後一直沒有被朱厚照委以具體職司,使得他不得不多往小擰子這邊走,試着打探風聲。

小擰子問道:“怎麼,張公公你想跟張苑打下手?讓張苑有藉口對付你?”

張永道:“難道咱家不進司禮監,他就不對付了麼?擰公公,你還是趕緊想想辦法,就算花一些銀子疏通,也最好能進司禮監……”

小擰子沒好氣地道:“現在戴義和高鳳還在秉筆太監的位置上好端端待着,想將二人拉下馬來,必須要有陛下御旨,陛下不發話,你讓咱家怎麼活動?沈大人那邊也不跟陛下通氣,只是讓咱家幫你說話……哼哼,還是省省吧。”

張永有些着急道:“但一直這麼吊着,實在是……”

小擰子道:“看看回頭將你安排回御馬監任職……不過,現在東廠已不歸御馬監管理,陛下已令戴義戴公公提督東廠,如此一來戴公公手裡也有大權……你張永就不怕?”

張永黑着臉,不再說什麼。

“至於騰驤等四衛勇士旗軍,現在依然在御馬監統領下,提督京營及坐營、監槍之責也在御馬監,但將來怎樣可說不一定。”小擰子道,“兩位國舅於朝中隻手遮天,在京營想做點兒事也難……”

張永道:“鄙人可以再給擰公公送上一份厚禮。”

“免了吧,現在能說的上話的,只有沈大人,連張苑都要靠邊站……或者,你去賄賂一下江彬,都比咱家說話管用。”小擰子冷聲道。

張永嘆道:“這不別的渠道都不行,只能走擰公公您這條路麼?沈大人現在分身不暇,擰公公您這會兒不趁機在陛下面前有所表現,難道任由那張苑折騰?給陛下的下一筆銀子,只有擰公公您來出,才能體現出擰公公的本事。”

小擰子不說話,似乎也在思考這個問題。

張永道:“給陛下的孝敬,咱家或許可以幫忙疏通一二。”

小擰子不屑地道:“張苑一出手就是十萬兩,你再疏通能給多少?兩萬兩?若能疏通得來,也不至於被張苑搶走司禮監掌印之位,省省吧!咱家會幫你在陛下面前美言幾句,不過那銀子……”

張永馬上道:“兩千兩銀子,隨後就送到擰公公您的宅邸。”

“才兩千兩……”

小擰子對於這數字顯然不太滿意。

張永一咬牙:“這兩千便當是訂金,若事成,怎麼也會給五千兩,單獨孝敬擰公公您。”

“那就一言爲定。”小擰子盯着張永道。

“一言爲定。”張永也道。

第一七二七章 回京在即第八三六章 借衙門審案第二二二一章 神話第二二九〇章 入城第二八三章 辱沒先師,罪不容赦第一七七五章 兩方應對第一三七章實驗室第一六二一章 得力助手第二五〇四章 新衙門第一三二章轉變營銷思路第一二七九章 闔家團聚第二一二二章 去喝西北風第一四〇六章 白撿第九五七章 挑唆之罪第一四九八章 精兵簡政第二一二五章 制約第一八一一章 異黨第一一三章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第一〇七五章 未雨綢繆(第二更)第二四四三章 歸寧第一八八〇章 藉田禮第一三七一章 接待第一二一章 商會聯盟雛形第一一三五章 何樂而不爲(求月票)第八〇九章 旅途(第二更)第二二六一章 飛不出鳥籠第二五一五章 大衢山第一五三〇章 利用第二四二六章 宿命第一八一五章 求助內侄第一四三〇章 邵陽巷戰第二二六八章 慶典變狩獵第一七五九章 大婚第一四四二章 司空見慣第七六〇章 用心不良(第一更)第二四四八章 同爲狀元第二四一五章 國富民強第二四八九章 心懷坦蕩第一六九六章 借刀殺人第七九八章 朝議(第八更)第七五三章 活受罪(第四更)第一一一七章 太子的鋒芒(第三更,求月票)第一四四章 姐妹是最好的聯誼第一〇三章 擴張的野心第九一五章 選拔考試第二六二九章 多方找尋第一七一四章 消息傳來第一〇八三章 一片安寧第一一六四章 血戰(上)第十章 童養媳第一九〇六章 不速之惡客第一九三九章 鎮不住了第二二二八章 殺紅眼第八十九章 生意難保第二四九六章 押寶第二三一五章 顏面第一第一九八三章 把自己閹了第一三六五章 準備第二二六八章 慶典變狩獵第二四四章 香閨獨處(第八更)第二四四九章 庸人何必自擾第一三七一章 接待第二一四四章 眼線第四四五章 狀元夫人(第二更)第二四八六章 戰局有變第一一七四章 困城(上)第二五一五章 大衢山第一八〇〇章 佔盡先機第五八五章 功過賞罰(第五更,賀llhz掌門)第二六二三章 謝幕第三七八章 相見不見(第四更)第一〇一一章 誰替代誰第二四二章 掃榻以待(第六更)第四二六章 三份疑難雜卷(第一更)第一五〇〇章 體貼的男人第一八六九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五九五章 收買人手(第一更)第一一三四章 開脫免罪(第三更)第二三四一章 勸退第一二五五章 騎兵繞道第九九四章 恩典第一四六六章 治喪之臣第一六九七章 正德元年第六九八章 不能說(第三更)第一九七五章 面子問題第一〇九三章 狹路相逢第一〇五六章 也是極好的第一四八三章 想辦法第一三八二章 推廣,先從太子做起第四四〇章 授官(第二更)第二三八五章 來過年第二六〇四章 順道抓個亂黨第一一〇四章 克復榆林衛(第三更)第六三四章 傲慢的兀良哈人第九八五章 攻山第一三八二章 給你個任務第一三〇章開門不見喜第三五四章 逆子第三十六章 官司第一三八〇章 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