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〇四章 臣等附議

朝堂上,謝遷一心要幫沈溪爭取糧食物資,以至於不在意公然跟劉健和李東陽唱反調。

謝遷突然出列:“蕭公公,難道你不知道,戰場上可以戰養戰?既然百姓和官府的糧食皆不可輕動,自然要從叛軍手中獲取,劉少傅是這意思吧?”

謝遷說出這番話,旁人都知道他生氣了。

之前幾年,尤其西北大戰爆發前幾年,朝堂上大小事情都由謝遷負責,儼然是無冕的宰相,誰知戰事開啓,風雲突變,劉健和李東陽將老友排擠出核心決策層,謝遷之前的努力付諸東流。

謝遷的話說完,以劉健的身份,自然不會跟謝遷爭論什麼,李東陽卻正色道:“謝尚書的話,不正是如今沈溪在西南應該做到的嗎?”

謝遷說的是反話,帶着質問的語氣,語氣很不中聽,但被李東陽接過話茬,直接正面予以肯定,好似謝遷站在他一邊。

謝遷心頭火起,瞪大眼睛,大有跟李東陽死扛到底的意思。蕭敬趕緊站出來打圓場,道:

“兩位閣老,作何要做這無謂的爭執?陛下不也是想將諸位來,商討一下平叛兵馬的糧食問題?若沒有糧食,這場仗實在沒法維持,諸位大人以爲呢?”

吏部尚書馬文升笑了笑,道:“蕭公公說的極是!”

朱厚照聽了不太滿意,好似自己完全被人忽略,他聲音加大幾分:“知道沒有糧食沒法打仗,朝廷不想辦法,就這麼空口白話,實在讓人心寒。沈卿家在西南爲國效命,原本就已很辛苦,難道連最基本的糧草都要自行解決?那朝廷乾脆什麼都不管,把國土也分封給下面的大臣得了!”

之前朱厚照說的話尚算中肯,一針見血,但說到後面,就有些膽大妄爲了。

蕭敬趕緊提醒:“太子殿下,您……您可要慎言啊!”

朱厚照生氣地道:“慎什麼言?本宮說的不是實話?你們這不管,那也不管,說得好像西南不是大明的土地,你們可有想過,一旦叛軍摧城拔寨,國土淪喪,那到底是沈卿家的責任,還是在場諸位的責任?”

劉健冷冷打量太子一眼:“身爲臣子,爲國效命乃本份,若有差池,前方統兵之將自然要揹負責任!”

劉健表明一個立場,錢糧就是不調撥給沈溪,但若西南戰事出現任何問題,全是沈溪的責任!

我們什麼都不管,前方好歹都由沈溪自己承擔,管他怎麼完成朝廷交託的重任,只要最後把仗打贏便可。

朱厚照咬人的心思都有了,正要跟劉健爭辯,朱祐樘突然大喝一聲:“住口!”

一句話,讓寢殿瞬間安靜下來。

衆大臣和太子爭吵得再兇,也不能作數,最終的決定權落在皇帝身上,皇帝說調撥就調撥,說不調就不調。皇帝一直生病,現在召見大臣,而臣子卻跟太子爭執,這對皇帝有大不敬之嫌。

蕭敬原本想出言勸慰幾句,聽到皇帝的話,趕緊行禮:“陛下,您有何吩咐?別太着急……”

朱祐樘咳嗽許久,這才擡頭打量在場大臣,道:“西南戰事已持續數月,那裡地廣人稀,蠻夷叛軍雜而散亂,放任何人去平,都非一朝一夕之功,如今沈卿家在前方平叛,朕若置若罔聞,是對臣子不義!”

劉健道:“陛下,不當如此說……”

朱祐樘擡手打斷劉健的話:“你們或許不這麼認爲,但朕卻不然。誠然,如今朝中府庫奇缺,西北用度佔據消耗七成,然西南之亂,也當儘快平息,長久則會生變。”

“諸位卿家都是我大明重臣,豈能爲國事傷和氣?你們的職責,在於維護朝堂穩固,朕如今身體不好,朝事還多要仰仗衆位卿家……”

皇帝說自己有病,按照道理,劉健和李東陽等人就要識趣,不能在朝堂上跟他和太子爭執,不然就是不忠不義。

朱祐樘表明態度,三邊以及宣大地區的城池和長城要繼續修繕,西南戰事也不能不理會,皇帝不想把自己擺在不義的位置上,把大臣派出去後什麼都不管,這是對國家大事的輕慢,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謝遷聽到皇帝有意要調撥錢糧物資,趕緊出列奏稟:“陛下,不知西南之困,當如何處置?”

朱祐樘突然感慨一句:“朕是想調撥錢糧給沈卿家,讓他在前方可以順利將叛亂平定,但如今戶部庫糧緊缺,要調撥實在是困難,若他可以在地方上自行徵繳,或許是最佳之選……”

說來說去,朱祐樘也不同意從朝廷調撥錢糧給沈溪,讓沈溪自行徵繳,依然是想把難題還給沈溪。

謝遷聽到這話,大失所望,他本以爲皇帝體恤臣子之苦,自然會有所動作。但誰曾想皇帝只是說兩句好聽的,說過後馬上又轉而支持劉健和李東陽,提出不給錢糧,讓沈溪自行籌備的決議。

謝遷面帶苦澀,對朱祐樘道:“陛下,如今西南部分地區庫倉有舊糧,爲何不能調撥給沈中丞,讓他有充足的軍糧平息叛亂?”

李東陽拿出爲國爲民的姿態,輕嘆:“謝尚書或有不知,頭年西北大戰,西南各省俱提前徵繳錢糧,未來數年西南地方調度,只能依賴這批庫糧,若今日用了,將來地方上經不起任何災難,但有何差池,朝廷豈非連一點餘地都沒有?”

謝遷簡直想罵人。

提前徵繳幾年的稅,怕地方上再出什麼變故,所以要把錢糧留着以備不時之需,這是什麼狗屁邏輯?哦,那未來有可能會產生變故,要把錢糧留着,而現在叛軍當道,就不能調庫糧?如今叛亂蔓延,一省省治都被圍,這都不算變故,什麼纔算?

馬文升出列:“陛下,老臣以爲,西南既然有庫糧,在遇叛亂時朝廷不予徵調,若爲前線將官知曉,怕是會有芥蒂吧?”

朱祐樘眉頭不由皺起,看看誰幫他出面接招。

現在是吏部尚書說話,以馬文升在朝中的聲望,他站出來幫哪邊,另一方就必須要找出身份和地位相當的人出來反駁,甚至連李東陽都不太好說什麼。

果然首輔劉健迎戰了:“西南庫糧本就屈指可數,不足以承擔戰時消耗,若西南各倉儲皆都放糧,糧食怕也運不到臨桂,便會爲叛軍所劫……”

劉大夏道:“劉少傅言之有理,但若沈翰林在地方,走一處,開一處,就地徵用糧草,不也妥當?”

“嗯!?”

劉健一時不知如何反駁。

之前謝遷感覺自己孤軍奮戰,沒人幫他說話,等於他一個人面對朝堂上這麼多張嘴,甚至連皇帝都不站在他這邊。

但在馬文升和劉大夏突然發言後,情況好轉許多,關鍵在於二人對軍務所知甚多,他們出來發話,更具有說服力,甚至讓不善軍務的劉健無話可說。

李東陽腦筋轉得很快:“就地徵用糧草實爲不當……如此一來,兵馬逐糧,地方有糧而平,無糧而繞,官民如何擔之?朝廷聲望必將不存,劉尚書還是多思慮再言爲妥……”

馬文升說話時李東陽出來反駁不合適,但劉大夏開口,李東陽就可以針鋒相對,這就是身份對等。

李東陽這番話也有些道理,讓劉大夏無從辯駁。的確,若沈溪在地方上自行開倉取糧,必然會造成一種結果,那就是平叛兵馬專挑有糧的地方走,沒糧的地方就不去了,其後果難以想象。

朝堂上,儼然形成兩大派系,彼此相持不下,必須要更有聲望的人出來一錘定音。

此人,只能是朱祐樘。

朱祐樘道:“諸位卿家不必爭執,以朕看來,西南之戰到如今地步,再談調糧,恐爲時已晚,不若以快馬傳書,賦予沈卿家就地徵調錢糧之權責……雖不能從府庫和百姓中擅取,或可以士紳出糧,又或於平叛時以戰養戰,朝廷不加干涉,諸位卿家以爲如何?”

話說出來,在場大臣明顯聽出,朱祐樘依然傾向於劉健和李東陽所言。

謝遷、馬文升和劉大夏此時俱都沉默不言,劉健和李東陽等官員得意地瞥了謝遷等人一眼,恭敬行禮:“臣等附議!”

第七〇七章 預產期(第一更)第一一六二章 自薦枕蓆第七十五章 出路在何方?第八九三章 人人覬覦的功勞簿第七一七章 周氏當家(第六更)第二六六五章 等候支持第四四五章 狀元夫人(第二更)第五九九章 晉升的機會(第二更)第一三四四章 擔心第四二〇章 殿試(第三更,盟主加更)第一〇六七章 西北無戰事(第一更)第二五九五章 風平浪靜第二五三三章 大出意外第二一八三章 結盟談判第八八六章 易守難攻的硇洲島第五四一章 出嫁的女兒潑出的水第八五四章 真正的目的(第三更)第二三一七章 體諒第二〇九四章 體制內第四一四章 內閣大學士的推諉(第四更)第七五八章 心很累(第二更)第九五二章 不跟傻子計較第四七八章 清明上河圖第二一九六章 平靜的戰爭第二一五五章 癲狂人癲狂事第一四六八章 麻煩人一雙第一〇七章 年畫(求收藏)第一三七五章 失敗乃成功之母第二三八九章 各有技術第一七四章 才女的情懷第一七〇六章 有求必應第七〇九章 憨女人,傻女人(第三更)第一七七二章 入坑第一四六七章 監軍到位第三九四章 詩畫了得(四更賀盟主磊洋)第五十五章 不顧家的老爹第五五六章 不收賄賂(第一更)第一〇九一章 騾車陣第三一七章 我是男人我來(第四更)第一五六六章 ****第一五五一章 男人總有做錯事的時候第一五九三章 何必當初第一一八章 成藥生意第二〇五六章 誰對誰錯第一四四三章 君前召對第一六二九章 入調之議第二〇三六章 傲慢與偏見第二二三四章 封侯?第一八三六章 韶華易逝第二四三六章 世子第二二一四章 讓你過河第一六七五章 束手無策第一九〇一章 宣府建行在第一八六八章 不甘利用第一九五三章 各有所圖第九四一章 是清官,也是庸官第一六九三章 公公救我第一六三四章 無巧不成書第一七三三章 比竇娥還冤第一一四三章 沈溪的上奏第一五五九章 當皇帝沒勁第二五一一章 割捨第二〇四一章 過節第八〇〇章 從京官到地方大員第一五三九章 暗流涌動第九十三章 離家出走的大伯第九五五章 遠行計劃第六七〇章 壓功第三二八章 連環計(上)第二四五章 贓官上任(第九更)第三五七章 批命(第四更)第二六一二章 災區見聞第七一四章 初爲人父(第三更)第二四九九章 共鳴第一〇五七章 各方反應第二〇四三章 請封國主第二二二一章 神話第二二四四章 做主第一一九二章 承諾第二一五二章 信任問題第六一九章 我介意(第六更,謝新盟主)第六三六章 都是來通知我一聲的第一一一五章 知己?(求保底月票!)第三一五章 無毒不當家(求月票)第一九六四章 反應第一〇四九章 認清現狀(第四更)第四五二章 喜從悲來(第一更)第一五二一章 高人第六三五章 六炮定國威(第二更)第二〇〇一章 總有搶戲的第二一二八章 一場空第二五六九章 不用自謙第五六九章 母女之情(第五更)第四六九章 經筵前的邀請(第三更)第一四二六章 穩坐釣魚臺第七九四章 平匪輯要(第四更)第六七一章 抵京第一二二六章 勾心鬥角第九三二章 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第二〇三章 與人爲善(第四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