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一九章 新閣臣人選

由首輔和次輔發起,朝廷遴選新的內閣大學士,這對朝中百官來說是開年一等一的大事,即便皇帝不同意,也應該在朝會上提一句拒絕的原因,如此方纔能顯示出對文臣的禮重,結果皇帝卻好像根本就當沒這回事,多少讓朝臣議論紛紛。

這主要是因爲劉健、李東陽兩位大佬在私下的聚會中,把消息通知了文官集團中一些核心成員,爲增選內閣大學士造勢。

結果口口相傳之後,這消息在朝中便再也不是什麼秘密了。

“……陛下這些日子病情仍未見痊癒,幾次朝會都有始無終,每每倉促結束,此番對於新增閣臣,更是不聞不問,好似未曾有過此事,卻不知是否該在下次朝會上,跟陛下提及此事?”

李東陽在年初這段時間,主動承擔起了內閣票擬的重任。

劉健對謝遷失去了往日的信任,他本身年事已高,很多時候無法留在文淵閣處置大小事務,便讓李東陽留下來當值,一應政務以李東陽的意見爲主,謝遷的意見則作爲參考。但因李東陽自身疾病,以及對於朝事的懈怠,連日辛勞讓他叫苦不迭,急需人幫忙,這纔是首輔和次輔達成一致決定增加閣臣的主因。

名義上,劉健和李東陽仍舊把謝遷當成同僚,但實際上,二人對謝遷已心生芥蒂,很多事情都有沒跟謝遷商議,倒好像謝遷成爲了他們的政敵。

此時李東陽說這番話的時候,劉健和謝遷都在,其話語間隱含的意思,是想讓謝遷在朝會上跟皇帝提上一嘴,讓朱佑樘關心下這件事。

謝遷雖說在處理軍政大事上偶爾會犯糊塗,主要是他能力有限,同時在施政方面的造詣不及劉健和李東陽,但在爲人處世上,卻是一隻比劉健和李東陽還要狡猾的老狐狸,在人情世故方面經驗老道,當然知道自己正在遭受排擠。但謝遷一直不動聲色,因爲他覺得沒必要跟兩個老友爭什麼。

聽到李東陽的話,劉健望向謝遷:“於喬以爲如何?”

謝遷報之以微笑:“此事還是交由陛下處置爲好,我等自身便是閣臣,如果主動跳出來向陛下舉薦同僚人選,或許會被人認爲有私心,不妥!不妥!”

謝遷不想被人拿出來當槍使,同時他本身也覺得,目前內閣運轉還算流暢,六部如今有很多有能力的大臣,即便有些票擬無法決斷,也可以跟六部部堂稍微商議一下,總歸會有妥善解決的辦法。

雖然這樣做有些不符合規矩,但很多事都可以見機行事,謝遷認爲,只要目的是爲了朝廷好,即便偶爾犯規也可以接受。

但此時的劉健和李東陽,卻執意要將新的內閣人選報上去,逼迫皇帝儘快做出選擇。

在劉健看來,入閣人選中王華最合適不過了,除此之外,王鏊也還可以,畢竟這二人算是有經驗的老臣,也是文官集團的核心人物。

至於楊廷和,只是四十多歲的“少壯派”,在一些關鍵性的事情上恐怕會瞻前顧後,處理起來不果斷,給政敵和對手以可趁之機。此番之所以將其一併推薦上去,也是因爲看到皇帝有提拔重用之意,下一步文官集團相應就會竭力拉攏,重點進行培養,但此時卻不宜入閣。

現如今文官集團基本以劉健和李東陽爲首,但凡有不合他們心意的,都會被排擠在覈心權力層外,就連謝遷這樣曾經跟他們構成內閣鐵三角的名臣,也因爲沈溪的關係而被他們邊緣化。

李東陽看了謝遷一眼,冷着臉道:“既然如此,明日朝會就由我去跟陛下提及,此事涉及內閣的正常運轉,若現在還不未雨綢繆,可能又要等個三五年了,那時不知……我三人是否還留在閣部!”

這會兒李東陽已有離開朝廷,閒雲野鶴的打算,但文官集團卻不會放任不信任的大臣來掌管內閣,尤其是在皇帝久病不愈,太子年少不能當事的情況下,李東陽即便要撒手,也要交待好“後事”,不讓權柄失去控制。

李東陽跟王華是多年老友,王華雖然年長李東陽幾歲,但王華身體情況良好,精力充沛,加之王華有兒子在朝中,前途光明,是以對於權力的渴望相對大許多,這也是之前李東陽向劉健重點舉薦王華的原因。

王華現在的官職非常合適入閣,他如今是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學士,幾乎所有的制誥之事都由其一手負責,樑儲、楊廷和等人雖在旁輔佐,但只是起草初稿,主要的撰寫還是由王華來完成。

基本上翰林學士的身份,已經足夠承擔起內閣大學士的職責,在李東陽看來,即便把王鏊、楊廷和同時舉薦上去,這二人也不可能超過王華,只要皇帝同意在這三人中遴選內閣大學士,那王華過選十拿九穩。

謝遷笑了笑,道:“我雖也年邁,但再扛個幾年,還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就不知賓之你是否承擔得起?”

李東陽聽出謝遷話中有芥蒂,點頭道:“陛下有驅馳,自然義不容辭,但……畢竟這幾年我心力交瘁……身體大不如前幾年,或許再過個一兩年,怕是就撐不住了。於喬,你以後在內閣,記得多提點一下後輩……”

雖然李東陽出言恭維,可謝遷卻不這麼認爲,在他看來,李東陽這是已經把他排擠在未來首輔大臣之外了。

劉健現如今是首輔,其次是李東陽,他謝遷只能排老三,照理說只要劉健和李東陽退下來,謝遷怎麼都能擔任首輔,但就怕李東陽退下來時,會拉着他一起致仕,那此時增選進內閣的大臣,將來就有很大的機率成爲首輔。

這件事,或許就在未來幾年內便發生。

當謝遷感受到這層意思時,心裡自然更加地不爽……我自己還沒打算致仕呢,你們就已經給我找好了退路,準備先把繼任者找進來,用短短几年時間把他培養成首輔大臣?

哼,你們把我選定的接班人沈溪給打發走了,現在還想把我也一併打發走,沒門兒!

謝遷這會兒是非暴力不合作,你們一個首輔一個次輔說你們的,我聽聽就當樂子,我可不跟你們瞎摻和,當然也不會反對,總之一切聽從皇帝的安排,皇帝說要增選閣臣,那就選唄,如果皇帝不允,我也不會傻乎乎地跟你們一起犯顏進諫。

你們一邊想找新閣臣來打壓我的地位,一邊還想讓我跟你們站在同一個戰壕裡,當我傻呀?

因爲謝遷的“不識相”,李東陽只能自己去跟弘治皇帝提這件事,至於劉健那邊,則繼續會保持一種雲淡風輕的首輔風範。

劉健屬於幕後操控者,他代表的是整個文官集團的利益,但他在朝堂上卻不能跟皇帝說太多,免得皇帝對他心生芥蒂。

以前和諧的君臣師生關係,現如今也開始了彼此陰謀算計,劉健知道曾經的好學生,爲了兒子朱厚照的事情,對他已經有了防範和戒心,每每想及又是一陣頭疼!

************

ps:第三更!天子求訂閱和月票支持!

第五六八章 狀元娘和狀元奶奶(第四更)第二三六八章 偉大的女人第二三三〇章 競爭與合作第一三二七章 水到渠成第一四一〇章 沒了脾氣第一一一一章 分兵(第二更)第一五八一章 交易第二二四四章 做主第一六八二章 不安好心第一〇三章 擴張的野心第二三三〇章 競爭與合作第二一二九章 各懷鬼胎第二六四二章 法制第一三四四章 擔心第八七三章 幫唐寅提親第四章 沈家往事第一三三一章 得嘗所願第二三二〇章 糾結第一三三六章 都司衙門第一〇七九章 進兵,撤兵第一〇四七章 一起上路(第二更)第二二〇三章 保一人第一〇二〇章 老懷安慰第二六三二章 褒貶不一第一三四九章 撕破臉第一四七七章 疑雲重重第六三九章 全家都中毒(第二更)第二〇四七章 來一回野的第一九六四章 反應第二六四〇章 不決第一一六二章 自薦枕蓆第四七七章 去詹事府任職?(第五更)第四五二章 喜從悲來(第一更)第一一八八章 太子監國(下)第一六八六章 送別禮第一九七章 姨?乾孃?或者……第一六二八章 來信第二〇九九章 出城第一三七六章 釋疑第一〇三一章 替班內閣第一五五章 籌措銀號(求訂閱和月票)第一二九〇章 入城儀式第一三八八章 出巡第一〇八四章 進退善惡第二五四六章 不參與第二三七章 買田買屋第二四三八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三章 我要讀書第一九六〇章 沈溪掛帥第一五二〇章 全靠演技第一七一章 金秋(求訂閱和月票)第二二六章 求畫第二四二三章 增派人馬第二一二六章 不樂觀第一七二二章 歸途難第二四八〇章 爾虞我詐第二二五九章 白眼狼第一八九六章 雷霆之怒第一四七六章 突起大火第二四四一章 功與過第五一一章 分家(第五更)第一〇六七章 西北無戰事(第一更)第七五五章 開彌封之前最後一道關口第二一九四章 聯名第一八九九章 真正目的第五十四章 小軍師第五十二章 同行如敵國第一三八二章 給你個任務第二〇二章 放人(第三更)第一一〇章 香餑餑第一一八八章 太子監國(下)第三九九章 相思夢中人(第九更)第一八三章 籠絡第一九一八章 該信誰?第二三〇八章 可急可緩第一八〇八章 好心好意第二〇五三章 一夜光景第十八章 師兄弟第一三九六章 逼宮第四一一章 杏榜(第一更)第五三一章 衙內二世祖(第一更)第一七四章 才女的情懷第一四二〇章 權力核心第二一〇〇章 偏狹的審計第一六二章 術業有專攻第六三三章 出狩(第五更,求保底月票)第六七三章 回京城,見佳人第一四五五章 喪第一三七九章 希望與失望第二五八六章 正其道行之第二三四四章 不稀罕第一六八九章 前恭後倨第六九七章 雖遠必誅(第二更)第二〇八八章 買消息第一四六五章 封號第七六二章 我不殺伯仁第一〇四六章 監軍張永(第一更)第四九六章 預留乎?(第九更)第一八一七章 行刺第二一一一章 當官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