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〇九章 誰來主持?

朱厚照對自己充滿了自信,認定這天下他老師沈溪的軍事才華數第一,他自己則可以排第二。

朱厚照暗忖:“現在沈先生不在,我作爲他的得意門生,自然應由我來擔當大局,不然大明亡了,我這個太子還沒當上皇帝就死翹翹,多不值?”

想到這裡,他不滿地抗議:“謝先生,您可不能小瞧人……咱不妨做個比試,如果誰能制定出最好的戰略,就由誰來主持軍機大事,您看如何?”

謝遷搖頭苦笑,他側頭看了馬文升一眼,想由馬文升來出面拒絕,但沒料到馬文升竟然讚許:“太子此提議甚好,主持軍機大事之人,當以能力爲先,孰勝孰劣一目瞭然!”

“好,好!連馬尚書都贊同,那本宮這就去安排,我先去了!”朱厚照聽說有機會比試,心想終於有了表現的機會,於是一溜煙往文華殿去了。

馬文升眯眼打量朱厚照的背影,從熊孩子的建議中他找到一個解決方案,那就是讓七位顧問大臣各拿一套應對韃靼人攻勢的方案,從中選出最優秀的那份,讓制定方案的人主持軍機。

謝遷惱火不已:“馬尚書不想自己主持大局,爲什麼讓太子做出如此荒誕不羈之事?”

馬文升反問:“於喬覺得哪裡荒誕不羈?七位顧問大臣拿出各自抵禦韃靼兵馬的方案,放在一起擇優選取主持大計之人,乃當前切實有效之方法,於喬莫不是認爲自己力不從心?”

謝遷思索一下,之前他只是想朱厚照提出的事多不靠譜,但現在回想,熊孩子所提方案倒也切實可行。但謝遷仍舊憤憤不平:“那馬尚書認爲,太子參與比試,就可主持大局?”

馬文升微微一笑:“太子本爲儲君,連陛下都以太子爲監國,太子主持自然是最佳人選。不過,太子參與比試,難道就一定能比七位顧問大臣列出的方案更優秀?”

一語點醒夢中人!

謝遷琢磨一下便明白其中訣竅,讓太子參加比試,只是爲了造成一個公平競爭的假象。

但太子乳臭未乾,見識淺薄,連皇城外的情況都少有了解,怎麼可能寫出符合要求的方案?

謝遷嘀咕:“我等爲官多年,若提出方案連太子都不及,那還不如早些告老還鄉,免得誤人誤己。”

三人繼續往文華殿而去,剛進入殿門,便見到李東陽正在跟朱厚照說着什麼。李東陽一臉嚴肅,朱厚照則撅起嘴,不滿地出言抗議:“李大學士,你現在功成名就,以爲自己什麼都行,但本宮同樣師出名門,你怎知本宮一定寫不出好方案?來人,拿紙筆來,本宮就是要現場書寫!”

李東陽橫眉冷對,正要用帝師的身份逼迫太子就範,但見殿門處內閣首輔劉健拿着一份奏本急匆匆進來,急切地說道:“狄夷兵馬已殺向京城,先鋒約在六千到一萬之數!”

李東陽沒搭話,剛剛進入大殿的馬文升、謝遷也沒吱聲,唯獨朱厚照擡起頭,抿着嘴脣笑道:

“韃子兵馬沒想象那麼多嘛,區區六千,我京城兵馬數十萬,如果戰時發動軍民,可令兵馬超過五十萬,韃子就等着在京城之下碰得頭破血流吧!”

謝遷很想上去跟朱厚照說,實力對比不是這麼計算的,韃子兵馬雖少,但卻是最精銳的騎兵,在平原地帶擁有高度的機動性和衝擊力,京城的大明軍隊並不具備跟韃靼人正面相博的能力。

六千到一萬人馬,雖然只是個籠統數字,但讓謝遷意識到,沒有五六萬步兵,別想出城迎戰。

而此時城中總兵力也不過五六萬,出了城只跟韃靼前鋒有一戰之力,要是韃靼後續兵馬到來,基本沒有獲勝的可能。

既然如此,不如直接躲在城裡,以逸待勞。

又過了大約一刻鐘,張懋、張鶴齡和張延齡兄弟到來。這次簡單的會議,原本只有七位顧問團成員出席,但臨時增加了建昌侯張延齡,主要是考慮張延齡掌兵,此時若不將其叫上,後續可能在溝通上出現問題。

張懋上來便問:“京畿防務由誰統領?”

李東陽道:“公爺勇武不減當年,當由公爺主持!”

張懋一聽,有些牴觸地回答:“此事需從長計議……我看還是聽從陛下和監國的安排吧!”

主持軍機可不是什麼優差,得勝了功勞屬於朝廷尤其是顧問圖集體領導有方,失敗了卻需要獨自承擔責任,而且還得東奔西跑,統籌各軍事部門,哪裡出現危險就得出現在哪裡,真正的吃力不討好。

聽到李東陽讓張懋主持大局,朱厚照不滿地抗議:“不是說好了讓本宮跟諸位卿家比試麼?李大學士,馬尚書,你可不能賴賬!”

李東陽不想理會太子,國家興亡的關鍵時刻,太子的顏面似乎也沒那麼重要了,這個時候絕對不能自己亂了方寸,連出昏招。

謝遷道:“太子殿下,既然張老公爺在,領兵之事當由他來負責!”

張懋連忙推辭:“老朽腿腳不便,上馬都困難,更何況率兵與狄夷拼殺?且不可拿大明江山社稷開玩笑……”

朱厚照眉飛色舞地說:“你們看,張老公爺自己不願領兵……既然如此,現在本監國宣佈,京城所有兵馬歸我調遣!”

“慢着!”

大殿內所有人都未言語,聲音是從殿後傳來,只見蕭敬邁着大步從側門進來,焦急地說,“太子殿下,我的小祖宗,這都什麼了?您也該消停消停,聽聽諸位大人的意見,這對您有好處!”

朱厚照道:“本宮爲何要聽他們的意見?本宮早就有成型的方略,大家比一比,誰都不許作弊,誰贏了聽誰的!”

蕭敬趕緊勸諫:“太子殿下,您可不能胡作非爲,當前的亂局正是因爲當初用人不當,此番還是聽從諸位大人的意見吧。”

對於蕭敬言辭中的無心之失,劉健沒有計較,問道:“賊寇兵馬已逼近京城,不知陛下屬意主持京畿防務者是何人?”

蕭敬一臉無奈,支支吾吾半晌,未說出個之所以然來,顯而易見,弘治皇帝沒指定誰出來領兵。

朱厚照跳上龍椅,怒喝:“父皇安排本宮監國,值此國難當頭,本宮不領兵,誰來擔當大任?劉少府、李大學士、謝先生、馬尚書、張公爺,你們聽不聽本宮的?”

本來熊孩子以爲自己可以一呼百應,但等他發了話,才發現自己說話跟放屁一樣,沒人搭理他。

馬文升出言問道:“劉少傅,你看由誰來領兵合適?陛下既然未屬意人選,內閣總要有個定論吧?”

蕭敬等人也都看向劉健,均以劉健馬首是瞻。

劉健無論如何也不願自己出來領兵,因爲他自問對於軍事方面不精通,而且他年老體邁,連城樓都難攀援,如果以他的老邁身軀到前線指揮調度,很可能有命上城牆沒命下來。

劉健遲遲沒有回答,馬文升繼而看向張懋,問道:“張老公爺以爲呢?”

“嗯!?”

張懋看着馬文升,大概的意思是,你怎麼不主動請纓?

馬文升道:“既然諸位都無法推舉合適人選,那就按照太子之前吩咐,諸位各先拿出一份計劃,若符合當前局勢同時能指揮若定,便以此人主持軍機,諸位意下如何?”

在場臣子中,對於領兵有所覬覦的,只有兩位,其一是張延齡,另一位則是熊繡。

熊繡是急於想證明自己,至於張延齡則純粹爲了攬權,而他哥哥張鶴齡就冷靜多了,知道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的道理。

朱厚照見沒人反對,興沖沖地道:“那還等什麼,現在就開始吧。”

劉健和李東陽等人面面相覷,他們聽明白了馬文升的意思,既然誰都不想把責任扛在肩上,那就只能筆下論高低,誰想主持大局,就得先提交一份合適的計劃書,然後評出優劣。

誰不想領兵,可以直接上呈一份糊弄的文案,回頭就說自己對於軍事一竅不通。

這也是充分按照大臣們的“自願”行事,想上的上,不想上的就藏拙。

第五三二章 教唆綁架(第二更)第四三五章 謝恩日第一九〇五章 地主之誼第一三二六章 雲柳(第四更,求月票!)第一六三〇章 阻力第一三二章轉變營銷思路第二〇四四章 邦交無小事第一七〇四章 風向大變第一一六九章 回兵第八四一章 交易第一八九〇章 背對第二〇二二章 御審第一〇三九章 送福利(第六更)第一四六九章 待遇不同第三六一章 帶女眷上京(上)第二三八章 你奈我何第二一五七章 捱打第二二二章 風花問月(上)第四五三章 前後之別(第二更)第三七九章 接頭(第五更)第一六二九章 入調之議第六六五章 榆溪之戰(下)第三七一章 這個真沒有(第四更)第九十六章 惠孃的牽絆第一一三一章 姐妹花的歸宿(第三更)第二五七六章 觀念碰撞第一六一一章 出巡第二一八章 真才實學(第五更)第一三八六章 出兵還是招撫第一七八六章 躲瘟神第一〇一〇章 “不太好”的消息第一四四八章 武岡州第二三一六章 放不下第七〇八章 大有可期(第二更)第一六五八章 風波起第九八〇章 壓抑後的爆發第九六六章 交心第二二一六章 勢均力敵第一二六三章 良心何在第一八五五章 失敗的慶祝典禮第一七三五章 殺回京城第一九〇六章 不速之惡客第一五六〇章 朕的理想第七四八章 漸行漸遠(第二更)第一五〇四章 臣等附議第六八五章 謝遷送厚禮(第二更)第八七六章 太子的鬱悶第一五〇章 最是纏綿女人心第八五一章 陷阱?第一三五四章 分憂(求月票)第二四三二章 大婚第二一三章 賄考風波(第六更)第五五一章 讓她有個着落(第二更)第二〇〇四章 隱相第二三一三章 總有混子第二〇九八章 海洋貿易第一六二一章 得力助手第二三五五章 處處透着邪乎第二〇四九章 傷情不明第一九六章 英雄歸來(第五更)第二五〇五章 投效第一四八〇章 理念差異第五四九章 至福州(第六更,求月票)第一二〇四章 活見鬼第八五三章 刑獄行家(第二更)第一四〇二章 顧問第五七四章 回門(第十更,謝所有書友)第一〇〇七章 太子寄信第一一三七章 鼓舞(第三更)第五八三章 沒有原則的蔡鎮守(第三更)第二〇二九章 選美第五八一章 據不知情(第一章)第八〇五章 閣老嫁孫女(第三更)第八八三章 行船難第一六八九章 前恭後倨第二五一八章 無果而終第四九九章 師兄弟升官(第十二更)第四〇九章 冷暖自知(第七更,盟主加更)第二〇〇五章 以權換利第一二六六章 肥水不流外人田第六六七章 論功行賞第一九一一章 時間差第一五六九章 功成北返第八六五章 網開一面(第二更)第七五三章 活受罪(第四更)第二一〇一章 換個姿勢進言第四五五章 請壽畫(第四更,盟主加更)第三三九章 賣了還是害了?(第四更)第二二三章 風花問月(下)第八四三章 農事第二〇三六章 傲慢與偏見第二一二三章 昏招第一七八章 老孃懷孕了第一六八二章 不安好心第二二八五章 皇帝潛逃第一七四四章 滴水不漏第一〇五七章 各方反應第一九三八章 事成第一三二五章 未知最可怕(第三更)第八十六章 新官到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