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六七章 西北無戰事(第一更)

謝遷口中將沈溪稱爲“小兒”,但他一點兒都不覺得沈溪幼稚,相反認爲沈溪很明智,那就是穩紮穩打。

沈溪如果急着出居庸關,六千兵馬就算遇到七八百規模的韃靼騎兵,基本也會遭遇滅頂之災。

沈溪率領的不是相對精銳的邊軍,也不是地方衛所軍隊,而是京營兵馬。

京營兵馬平日耀武揚威,自以爲是京畿戍衛的精英,可到打起仗來連縮頭烏龜都不當,而是直接當兔子,比比誰當逃兵跑得更快。

當謝遷得知沈溪屯兵居庸關時,嘴上罵沈溪膽小怯懦,但其實心中已在想辦法幫沈溪向朝廷找各種理由開脫,因爲謝遷是支持沈溪駐兵居庸關的。

就在此時,沈溪配合地什麼都沒提,反倒是張永這個監軍,發加急戰報前往京城,告知皇帝和朝廷,原來不是沈溪不想出兵,而是京營那些將領挾兵自重,而且張永還特別點出,沈溪並不想利用張永來向朝廷訴苦,而是在想辦法解決矛盾,儘量安撫軍中將士……

張永對沈溪的恭維,恰到好處,不但解決沈溪面臨的危機,令朝廷對沈溪信任依然,連沈溪駐兵居庸關超過十天這件事似乎也沒誰追究。

沈溪這個奉命緊急馳援西北的最主要一支兵馬,居然一出兵就龜縮不前,說出去都會讓人覺得難以置信。

馬文升想追究沈溪的責任,但首先要過謝遷這一關,怎麼說沈溪都是謝遷的孫女婿,又是幾人聯合保舉,馬文升要打自己的臉,其實也不太好下得起手,畢竟現在沈溪在前線除了畏縮不前外,並沒有犯什麼大錯。

但就是這個“畏縮不前”,已讓馬文升覺得是最大的錯誤,非要及時糾正不可。

“於喬,你別太着急,沈溪駐守居庸關,到底是情有可原,還是退縮畏戰,之後自有分曉,但近來西北戰報鮮有傳到京城者,即便傳來也都是不痛不癢的消息,對此你如何看待?”馬文升將心頭最大的疑慮說了出來。

沈溪出兵前,西北戰局基本是多點開花,各處都在彙報有韃靼大軍的蹤影,以大同鎮爲中軸,其中宣府和三邊地區彙報的韃靼劫掠和攻打的頻率最高。

可當沈溪出征後,韃靼人突然消停了,各城塞的奏報都變成不痛不癢的日常回報:“我們城池和要塞一切安好,儘管有小股韃靼騎兵襲擾,但威脅不大,請祖國人民放心!”大概就是這麼個節奏。

謝遷對此根本不瞭解,他道:“莫不是北寇聽聞我朝出兵,以爲我朝兵馬銳不可當,所以先行撤兵?”

馬文升道:“於喬是否太樂觀了一些?”

在這個長者面前,謝遷更像是一個固執的倔驢,他之前就認準韃靼人是強弩之末,一定會在戰事爆發後即選擇撤兵,甚至還以此向朱祐樘打包票,結果被韃靼人接下來的軍事動向打臉。

到了現在,謝遷還是覺得韃靼人沒能力對大明疆土持續性進行進攻,在戰事發展到一定的階段之後,尤其是在朝廷派出往援兵馬後,會選擇撤兵。

在前線沒有更多戰報傳來的情況下,各城塞的兵馬缺少呼應,基本都是守在城塞中等候外界的消息,或者是將自己城塞的消息彙報給京城。

現在韃靼人的中軍主力在何處,或者說韃靼人是否撤兵,或者是韃靼人是否在醞釀一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就只能從戰報中的蛛絲馬跡中來找尋,但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內長城一線的紫荊關和居庸關安然無恙,偶爾出現的些微韃靼哨探不足爲懼。

韃靼人暫且只是在內長城和外長城之間的腹地活動,戰火一時間燒不到京城來。

當下最好的結果,就是韃靼人在聽聞大明朝廷派出援軍之後,選擇撤兵的方式來避開大明兵馬鋒銳,這樣沈溪就能順利領兵收回榆林衛,完成朝廷交託的任務,沈溪能成爲功臣,大明朝廷的顏面能保住,唯一遺憾的是朱祐樘用軍事行動來威懾韃靼人的目的無法達到。

謝遷反問:“馬尚書以爲我太樂觀,那馬尚書自己觀點又如何?”

馬文升道:“西北戰事尚未休止,北寇破我三邊重鎮榆林,僅僅依靠片面的情報便推斷韃靼人會退兵是否太過草率?”

“之前隆慶衛奏報居庸關涉險,北寇中軍或有往居庸關靠近之意,而今沈溪駐兵居庸關內,北寇又暫且失去動向,或許韃靼想趁我大明不備,一舉攻破居庸關,或者從古北口、紫荊關一線向南直逼京畿防備?”

兩個人議論韃靼兵馬動向,謝遷對軍事涉獵不多,但他深信韃靼人在之前幾年的內鬥中折損嚴重,所以他所持觀點,與馬文升並不相同。

謝遷道:“馬尚書是否過於憂慮北夷戰略?北夷內患多年,牛馬羊缺損嚴重,將士疲憊,趁我朝不防能奪取榆林衛城,確實讓人驚歎,但若說北夷能趁機東進進犯我京畿要地,我如何都不會相信……”

“莫忘了當初入土木堡劇變時,瓦剌擁精兵十數萬,最後在京畿之地同樣折戟沉沙,那時內長城一線全線告急,仍舊可轉危爲安,北夷有何憑仗,敢在我大明國泰民安、兵鋒銳氣難當之時,犯我京畿?”

馬文升雖然抱有謹慎的態度,但當謝遷類比幾十年前的土木堡之變後,馬文升聽了也覺得有幾分道理。

關鍵在於,韃靼只是攻破榆林衛,大明朝雖然遭遇兵敗折損不少兵馬,但也只是西段長城的榆林衛城失守,韃靼人想從榆林衛進犯京師,就得破掉外三關,然後再從內三關入寇京畿。在目前外長城一線尚未被攻破的情況下,如此純屬“輕兵冒進”。

韃靼人雖然看似兇悍沒有頭腦,但在之前幾次戰爭中,韃靼人表現出來的戰鬥素養還是不錯的,在外三關和大同、宣府段外長城各線尚未告失守的情況下,韃靼人進犯京畿的可能性相對較低。

念及這一層,馬文升點了點頭,贊同謝遷的說法。

二人再就西北戰事作出一些意見上的交換,謝遷仍舊顯得很固執,他相信西北戰事已經發展到末段,韃靼人現在已經開始醞釀撤兵,所以西北戰事就等着沈溪出居庸關之後掃尾就行了。

正交談間,謝府僕人進來奏稟:“老爺,宮裡來人,說是請您進宮,商談西北用兵事宜。宮裡來人還說,請馬尚書一同進宮。”

謝遷心想,難道馬文升來我府上,提前知道皇帝要傳召?

打量馬文升一眼,只見馬文升臉上也同樣帶着疑惑,謝遷猜想大概是巧合,當下道:“馬尚書,一同進宮?”

“正有此意。”

馬文升在拜訪謝遷這件事上不想故作遮攔,問心無愧,倒是不怕被人說他和謝遷“結黨營私”。

謝遷讓家僕準備車駕,與馬文升一同乘車往紫禁城去,等到皇宮後,二人才大致知道皇帝邀請的人有誰。

三位內閣大學士、五部尚書、兵部左右侍郎、左都御史、通政使、英國公、壽寧侯等人,說起來這是一次朝廷掌兵勳爵和高級文官的一次照會。

一行抵達乾清宮外,皇帝並不在乾清宮正殿接見,而是在寢宮,已有多日未曾有皇帝病況照會的文官勳貴,都想知道如今皇帝身體如何。

到了寢殿外,司禮監掌印太監蕭敬恭敬迎候,但是卻阻止了一干重臣繼續往裡走,爲難地說道:“陛下躬體有恙,諸位大人等候片刻,等陛下稍事休息再入內!”

謝遷心想:“陛下之前身體尚可,但得知西北戰事出人意料被韃靼搶了先手,情況危殆,病情便急轉直下。如今皇后又誕下公主,陛下身心豈能歡悅得起來?”

“希望沈溪小兒能在西北打一場勝仗,振作陛下精神,或者追擊一下韃靼人的騎兵,做做樣子,爲朝廷和陛下找回些顏面,這小子也能衣錦還鄉。”

“就怕這小子在西北亂來,到最後連他自己都賠進去,那就是自作孽不可活,誰都幫不上忙!”

衆大臣在外等了許久,皇帝身體終於好了一些,這才傳召衆臣入內見駕,朱祐樘斜躺在牀上,捂着嘴依然咳嗽不止,衆人行禮,俱不敢大聲說話,免得吵到聖駕。

“咳咳。”

朱祐樘一擡手,示意衆臣不必多禮,道,“朕有多日未曾得知西北戰況,可是諸位卿家體諒朕的身體,未曾奏報?”

衆人都在想,皇帝畢竟不是昏君,就算身在病榻之上也是睿智無比,這會兒還能想到有可能是旁人“報喜不報憂”。

衆人不由打量蕭敬一眼,蕭敬面色間多有無奈,他應該跟皇帝解釋過了,但沒有得到皇帝的認同,覺得他可能隱瞞了。

劉健作爲首輔大臣,率先上前行禮:“回陛下,近來西北之地,一切風平浪靜,暫且無戰事。”

“哦。”

朱祐樘滿意點點頭,又問,“那沈卿家,沈溪的兵馬,如今到何處了?”

問題出口,事前沒人會想到皇帝居然關心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年在外領兵的情況,好在此事在朝中並不是什麼秘密,劉健稟報:“居庸關。”

“居庸關?咳咳!”

或者是這答案令皇帝不滿,朱祐樘又劇烈咳嗽起來,過了好一會兒才又問:“走了已經十一二天了,怎地還在居庸關,西北真的沒有戰事了嗎?”

這問題刁鑽,誰都不敢站出來說話,因爲貿然回答非常容易被打臉,就好像謝遷當初說韃靼人會倉惶北撤一樣,如今韃靼非但沒有撤,還在西北四處出擊、劫掠,甚至攻陷堅固的榆林衛城。

這會兒只有謝遷有膽量走出來,奏稟:“回陛下,西北暫且無事,躬體爲重,陛下不宜操勞,一切事項交由臣等便可!”

第四四八章 內病外治(第一更)第一七〇六章 有求必應第一三一章前途不可限量第五二八章 稚子高見(第三更)第二三六三章 謀逆案第一三三七章 總有人情世故第一九八七章 有病不用醫第一〇一八章 回京第二二七五章 格局第一五六五章 荒唐伊始第九六九章 練兵第一二八四章 奉調入城第七一二章 深得朕意(第一更)第一二七一章 面聖第二一三三章 皇帝的軍營第一〇七二章 進兵餘波第五四六章 輪到給你出難題(第三更)第九五一章 避不如硬剛第八十章 火爆中的困境第八七三章 幫唐寅提親第一九一六章 借勢而爲第五七六章 分家伊始(第一更)第一九九四章 尋人第四二六章 三份疑難雜卷(第一更)第二二七五章 格局第八〇五章 閣老嫁孫女(第三更)第七八三章 是劉瑾,還是張苑第一九一四章 暗中查探第三二〇章 沒錢裝大爺(第七更)第五八九章 一年兩升官(第二更)第二五三〇章 小試牛刀第一五八八章 劉瑾回京第三五六章 柳下惠?(第三更)第五五〇章 白馬客棧見故人(第一更)第一五三六章 不速之客第九四九章 隱藏的狼第一三三二章 合不合適第一九二五章 便宜了誰第三五三章 小解元公(第十更)第二二七七章 選拔第一九一六章 借勢而爲第一八九〇章 背對第二三七四章 得不到的纔是最好的第二五六四章 相聚第二五四章 藏鉤第八六四章 告辭(第一更)第一七二二章 歸途難第一六六一章 請誅奸賊第二一六七章 無題第四〇三章 又進囚牢(第一更)第一一一一章 分兵(第二更)第一六一九章 分憂第二〇六七章 宮災第一八一五章 求助內侄第一六四三章 愁緒第五二四章 以後講“廿一史”(第十二更)第一五七一章 正當芳華第四二四章 夢裡見過(第七更,慶新盟主)第十二章 進城(求收藏)第一七六〇章 夫何在?第二四七三章 盛情難卻第一二二一章 奪權第一八三一章 真相第一二〇六章 銀甲大將第九十四章 刊印說本第一九四六章 橫徵暴斂第六四八章 算謀(第四更)第二二四六章 選擇你的丈夫第一二九一章 檢閱三軍第二〇七六章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第一四六〇章 又添新兵第三〇五章 歲考(第五更)第五七三章 林黛進門(第九更)第六一〇章 皇宮考覈(上)第一〇六二章 不得安寧的旅途第一七五七章 小聰明第二二五三章 心狠沒道理第二二六〇章 慶典第一九四一章 雙管齊下第七一三章 外官內臣(第二更)第一七五〇章 飛上枝頭的麻雀第二二五八章 有價值的人第一九六八章 信任第五三〇章 朝上吵,朝下和(第五更)第十章 童養媳第二五三七章 妻心,娘心第一六二二章 毒蛇第一六一五章 皇帝的喜好第六五一章 急與不急(第三更)第二一六六章 喪心病狂第八五〇章 造訪衆香國第二三七一章 不黨而黨第六八二章 鄉試主考第三一五章 無毒不當家(求月票)第二四七七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第一五七〇章 芙蓉帳暖第二一〇七章 勾心鬥角第二二〇四章 困獸猶鬥第二三四一章 勸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