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8章 彈劾我?

bookmark

殿內官家似自言自語地言道。

旋即官家向李憲問道:“你道是爲何?”

李憲道:“回稟陛下,臣聽過閩地風物,此地貧瘠,少田多山,故而鄉民皆重事務,不務虛華,似仁宗朝的章得象,吳育,英宗朝的蔡襄,曾公亮皆有幹事能臣之名,至於本朝的陳昇之,吳充,呂惠卿亦然。”

李憲法說完,官家尋即問道:“那麼太祖爲何有言,南人不可入相呢?”

官家對着殿下的交椅道:“南人不得坐吾此堂,此乃太祖親當年訓,並刻在政事堂上。”

李憲道:“太祖時定鼎天下時有此話,當時北方人多而南方人少,而且本朝又是以北取南,南方多是降人之後。太祖故擔心有亡臣遺寇,亂我社稷,所以留下此話。”

“如今本朝已取天下百餘年,即便是當年南朝留下的亂臣賊子也早已是埋骨田野,故而真宗,仁宗都陸續啓用南人爲相,再說一句,天下承平之後,南方富庶勝過北方,故而南方亦多人物,以科舉論兩浙,福建路的讀書人確實出衆,仁宗朝英宗朝狀元多從此中取也。”

官家聞言點點頭道:“卿所言極是!”

李憲道:“不過話說回來,南人確實精於內鬥且固執,請陛下慎用之。”

官家失笑道:“卿說的精於內鬥是呂惠卿,固執己見者是王安石吧!”

李憲聞言嚇了一跳,這話傳出去自己得罪了一個宰相,一個參政哪裡還有命在。

李憲連忙道:“陛下,臣說的是王欽若!”

王欽若是奸臣,這是仁宗皇帝親口定性的。

官家道:“話說回來王欽若與寇準之間,寇準爲北人,但剛直氣魄確實沒有一個南人宰相比得上,只是可惜喜歡左右天子。”

一旁李憲聞絃歌而知雅意道:“陛下,之前三司大火之事已查得實情了,確實在另有主謀。”

官家道:“到底是何人,卿不必說,朕已是知道了。”

李憲稱是,官家不計較幕後主使,是因爲還要用對方。

“宣章越上殿。”

官家穩坐龍椅,片刻後章越上殿,當即行禮。

殿中兩排燭火微明,官家坐在龍椅上,這個角度章越看不清官家臉上的神色。

章越心想,數月不見,官家又有新變化了,居然玩起玄之又玄的這一套。

章越看不清官家的臉色,就聽得御座上一個洪亮的聲音對章越道:“章卿請坐。”

“謝陛下。”

君臣的對話有些平靜,官家問道:“章卿可知朕爲何召卿回京?”

章越道:“回稟陛下,臣不敢揣測聖意。”

官家笑了笑,用手撥動御案上的劾章。

章越道:“陛下,臣之前聽說閣門有人彈劾於臣,臣不知劾章裡說了什麼,還請陛下明示。”

官家正有意這劾章詢問章越,但又擔心傷及君臣情面,所以按着不動。

沒料到章越竟主動向官家詢問,這彈劾自己的奏章裡到底是說了什麼。

這令官家一時意料之外,他心想章越是真不知,還是假不知,自己召他回京是何意?在這個時候對方還關心這個。

官家遮掩道:“都是無關緊要之詞,朕已打算留中了。”

對於重臣面子是必須要給的,皇帝不可以輕易猜疑大臣,就算你心底真的有猜疑,但也不能放到面上。

章越道:“啓稟陛下,君臣之間當坦誠相待,彼此無疑,方纔能親密無間。臣願向陛下釋疑,以表全無隱瞞之意。”

官家聽了心底微笑,將御案上的奏疏交給李憲,再交給章越。

章越翻開奏章,這墨跡還新着呢,日期是昨日,正好是算準了自己回朝彈劾自己一本。

彈劾自己的乃御史鄧潤甫。

到底是何因呢?

章越看得都想笑,原來是自己老師章友直。

章友直在治平二年時已經去世。這封劾奏裡說,章友直是當世篆書名家,但他篆書之道是南唐官員徐弦的弟弟徐鍇,徐鍇傳給南唐的狀元章谷。

章谷後來傳給章友直。

徐鉉最後降宋,但徐鍇沒有降,是在南唐滅亡前就病逝了。

南唐滅亡後,宋朝曾數次請章谷出山,但都被拒絕,甚至還有不滿之詞。章谷始終以南唐的臣子自居,直接對宋朝來招攬他的官員言‘忠臣不事二主’。

至於章友直也是繼承章谷的遺志三度拒絕仕宋,不過他還是爲仁宗皇帝刻了如今在太學之內的嘉祐石經。

好了,於是鄧潤甫就拿此作文章,說章越是南唐遺黨之徒,雖說沒有不能爲官,但不適宜身居高位。

反正言下之意就差點將太祖皇帝那句‘南人不可爲相’說出來了,爲什麼?怕是你是南唐遺臣的徒弟,日後有反攻倒算的一日。

章越看了劾疏,覺得非常的荒謬。

南唐遺臣???

南唐到底是啥啊!

但問題是對方的每句話說得都是真的,而且還有一套邏輯在其中。

大多數人肯定也是不信,但就是到一個楔子在那邊,日後會令人生根發芽。

任何王朝對於可能顛覆政權的人,都是寧可錯殺,不可放過一人。

就拿這次呂惠卿構陷王安石的趙世居大案來說。

因爲謀反之人李逢認識宗室趙世居,兩個人有交往,所以趙世居被官家下令自盡。

趙世居認識李士寧。李士寧常常出入趙世居府上,兩個人喝過酒,還接受了他一把刀,所以也涉嫌謀反。

而李士寧呢,是王安石的門人,在王安石府上住了一年半,與他的家人和弟子都混得很熟,所以王安石也……

所以這一條線下來……王安石也成了參與謀反的嫌疑人。

至於用章友直來污衊自己,這果真是熟悉的手段,熟悉的氣味啊。

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

官家道:“章友直如今早已是病逝,何況南唐亡了那麼多年了,此事朕覺得也是可笑。”

章越心想,章友直早已病逝,此話說出來也可以成爲死無對證的意思吧。

章越道:“陛下,徐鍇,章谷臣皆不識,臣唯獨識得吾師一人。吾師一生教導臣讀書做人的道理,教導臣要忠於國家,忠於社稷。他的文章才學連王相公也很是敬佩,當年多與之交往,並在他墓誌銘中稱讚其才,乃列子,莊周一般的人物。”

第162章 除夕第370章 崇政殿說書第668章 福將第664章 首戰告捷第268章 捉婿第849章 潼關道第468章 同年宴第341章 有眼不識泰山第697章 步步爲營明日更新第999章 熙寧十年第179章 買房第823章 得加錢第515章 聽宣第984章 耶律宏第380章 建儲之議第363章 不可亂說話第584章 安居平亂第1055章 最後的直諫第105章 離別第322章 題眼第907章 用或不用(感謝楓愛雲書友盟主)第795章 三道營牆第448章 天下第三至文第596章 正反相攻第820章 市易法利弊第402章 爲官一任造福百姓第342章 五百貫第299章 菊花落英否?第180章 撞見第827章 空城計第883章 天下英雄唯使君和操耳第436章 擊石震虎第972章 戰爭威脅第156章 客人第758章 來府一趟第833章 獎率三軍第298章 有錢故而任性第214章 大佬的論斷第1015章 進退又何妨(兩更合一更)第56章 焚香禮進士第683章 功歸人,過攬己第184章 好事第777章 幾日經略使第1035章 初生牛犢不怕虎第48章 寒門之難(第一更)第301章 瓊林宴第859章 支持或反對第840章 誰對誰錯第182章 章越的決定第1012章 投機第938章 底線和規矩第293章 捷報傳家裡第918章 彈劾我?第379章 心底話第899章 呂惠卿的變通?明日更新第669章 渡河後再議封賞第6章 抽絲剝繭第359章 試館職第74章 飯錢第300章 官職第595章 脣槍舌劍第868章 事先第353章 卻扇第155章 意思第885章 報復第228章 秋夜第856章 回府第977章 耶律淳到此一遊第156章 客人第125章 改專業第827章 空城計第251章 梅香第992章 親事與政事(兩更合一更)第999章 熙寧十年第451章 未來的皇帝第71章 苟富貴勿相忘第799章 加官晉爵第421章 故交第624章 寒門出身第534章 知人之難第520章 重聚第417章 求教第998章 有個宰相的親戚(兩更合一更)第248章 展望第819章 誰支持?誰反對?第89章 看榜第324章 誰爲三等?第159章 上奏第268章 捉婿第996章 參知政事的一日(五千字)第69章 來信第853章 委屈你出山助朕第44章 寒門貴子第751章 說客登門第500章 山居第1011章 天下將何去何從?第631章 不易第693章 陶士行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