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2章 返程

章越的雙親墳塋,自離鄉後被章實遷葬在皇華山山後。

章越到家第一件事便是拜祭,縣令等人陪同章越一併先到了後山。

章越穿越之後並沒有見過其父母,所以並無太深刻感情,但此事必須要排在第一位。

章實也絮叨過多次,要章越回去看看。

章實對父母感情很深,多與章越講起當年之事,章越知道其母楊氏溫婉賢淑,亦甚有主見,而其父乃厚道人,以耕讀傳家,教導子弟們作人的道理。

章實作爲長子聽話孝悌,照顧兩個弟弟,章惇充滿個性,對母親敬重,但楊氏走後便與章家漸行漸遠了。

不過無論如何說,章家幾個子弟都算成材了。

想到這裡,章越對着墓碑拜下磕了幾個頭。

拜祭之後,章越便回到原先住的水南新街,現在早已是清水灑街,黃土鋪地。

以往臭水遍地,爛菜泥濘的街道,如今也是可以容得下腳了,只是街道逼仄如故,而南浦溪依舊不捨晝夜,向東而流。

嘉祐三年離鄉赴京,至今到了章越返家已是過了十七年了。

章越本不願驚動太多人,只是想去居住多年的家裡看一看,但四面都是圍觀之人,如今被官兵衙役攔着。

章越對縣令道:“都是吾鄉親何故攔之?”

縣令斟酌了下答道:“啓稟相公,這些年南浦溪氾濫,此街遭了數場大水,左右鄉鄰已是搬走不少,如今這裡住進不少外人。”

章越不想如此,本以爲回鄉見一見鄉親鄰居,卻不料沒幾個故人相見,這令他心底不免落了空。

章越不死心看了一眼,果真街旁百姓沒一人是自己認識的。似曹保正等鄉鄰們這些年都不知去哪了,想尋也不到了。

章越彷彿回鄉尋親尋了個空的遊子心道,所謂世事無常,就是如此吧。

章越道:“罷了,多年不回,就算沒遭這幾場大水,也不知還有多少人識得,近鄉情更怯,這話不假。”

當即章越到了當初所住的屋裡坐了坐。

此屋當初離京前,兄嫂便賣給他人,之後章越顯達後,又託人給買回來,僱着一戶人家在此每日打掃着。

縣令等人便知趣地站在屋外沒去打攪,章越與十七娘和長子幼子都在屋中坐着,講了講當年讀書的故事。

章越本來是想憶苦思甜的,但兩個孩子都沒聽進去。

章越搖了搖頭,兩個孩子沒有經歷過自己經歷的一切,又怎麼能體會到自己的體會,怎麼能感同身受?

一代人自有一代人處事之道。

自己身上何嘗沒有一等小家子氣或是窘迫呢?

儘管這些話沒用,但章越還是說了一番。

其實要讓這些享受榮華富貴的章越再住這屋也已是大不習慣了。

章越坐了一會方纔出屋,縣令入內道:“本州知州,通判,籤書皆已在前往本縣路上,今晚便在當初的縣學中爲相公接風,到時候還一併宴請當初相公縣學時師長和同窗。”

章越聽到這裡,浮起了笑意,想到終於可以見故人倒是歡喜。

不過他卻道:“令君有心了,只是驚動太過。”

縣令笑道:“都是下官應盡之事。”

一人來稟道:“福建路轉運判官蔣之奇已至,聽聞有旨意在身。”

縣令等衆官員們聽說都是臉帶微笑,愈發的恭敬。

ωwш ✿ttκá n ✿c o

章越面朝着南浦溪等候片刻,看着溪裡的游魚。

不久一行快馬抵至,但見蔣之奇帶着十餘騎趕至,手捧聖旨交給章越道:“陛下有旨,請端明接旨後即刻啓程回京。”

章越手持聖旨沒什麼言語,自己方被貶福州,這路上沒走兩個月,突然下一道聖旨召自己回京,實太突然。

蔣之奇看章越神色言道:“之前聽聞端明有陶淵明之志,怎奈深得陛下信任,這才方至浦城便行返回京師,可知陛下對公是片刻不離啊。”

章越心想,蔣之奇這話給自己埋坑呢,自己若是陶淵明應是視富貴如浮雲,不爲五斗米而折腰,但天子一道詔書下來,自己就得緊趕慢趕地返京,那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臉嗎?

章越淡淡地道:“我怎敢效陶淵明呢?這話不知蔣判官從何道聽途說而來?”

章越對蔣之奇一百八十個不信任,對方連歐陽修都能出賣,還有什麼事幹不出的。而且對方如今是新黨一員,若是將自己回鄉的言語,或者什麼話傳至京裡稟給呂惠卿,也是可以作爲口實的。

從一誇大到十,被流言蜚語所傷過就知道其中的厲害。

蔣之奇被章越言語一刺,心底微怒想到,我也是特意來此迎你,你卻始終因歐陽公之故存以芥蒂在心,防着我呢。

蔣之奇心底是這麼想,卻全然忘了自己此行確實有刺探章越言語和行蹤,以稟告呂惠卿的心思。

他最巴不得章越在接旨的一刻說幾句牢騷話,或者裝逼說我實不願回京,只想在外牧民。

這樣蔣之奇就可以大作文章了。

現在蔣之奇討了個沒趣。

縣令倒是識趣人言道:“陶淵明乃仕途上的失意人,端明卻是聖眷在身,即便身在萬里陛下也是掛念在心,如何能比之呢?”

章越聽了笑了笑,其實陶淵明也未嘗不好。

從古至今讀書人既有積極入世的志向,但也有離世索居的情懷。

這正如一個硬幣的正反兩面。前者以張居正,王安石爲代表,後者則是陶淵明。

不過到了這裡,章越也不能立即捧旨就欣然上路,這外人看來則是丟失了讀書人的氣節,被人家皇帝招之即來,揮之即去。

章越道:“子瞻曾與我說過,陶公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爲嫌;欲隱則隱,不以去之爲高,飢則扣門而乞食;飽則雞黍以迎客。”

“能爲此二者,可知陶公之賢可邁古今。”

你要當官就去當官,不要因爲低聲下氣求人覺得丟人,你要當隱士就去當隱士,不要覺得朝中的官員都很髒,唯獨我笑傲公卿,不爲五斗米折腰始終覺得自己非常地牛逼。

這和沒錢時咱們去蹭飯,有錢了咱們呼朋喚友地請客有雞有鴨大吃一頓是一個道理。

章越援引蘇軾的話,表達了自己看法,縣令以下無不道這話實在是說得好。

仕與隱也是讀書人的兩面,正如干褂的龍一般,要麼在淵,要麼在天,隨時而變,隨志沉潛。

皇帝貶謫你,你就走便是,不要發什麼牢騷,要你回朝用你你就大大方方地去,不要在那邊裝清高。

這纔是正確的官員心態建設,不違心,不矯情。

章越當面回擊了蔣之奇話中暗藏的刀子,其餘官員皆稱讚。

章越道:“天子令下讓本官即刻回京,那本官也不敢停留,先行回京便是,謝過令君和諸位鄉親的美意。”

縣令微作挽留後道:“端明勤於國事,下官就不再置喙。”

章越點點頭。

縣令看着章越,這陶侃,陶淵明都是寒門出身,魏晉自二人後方有寒門讀書人至卿相,章公亦出身寒門,有人言章公似陶侃,此言真是不虛。

想到這裡縣令道:“相公留步。”

說完後縣令親自走到溪旁命人打了一碗水,奉上道:“相公皇命在身,我等不敢挽留,就喝一碗家鄉的水再上路吧!”

章越此碗,擡起頭看着眼前這座自己走了不知走多少的次的南浦橋。

還記得當年考取縣學時,他從此橋返家的一幕,眼前彷彿看到一個十二歲孩童坐在騾車後沿踢蕩着雙腳,肆無忌憚地大笑的樣子。

數只溪鷗從橋上掠過,章越下意識伸手一抓,卻已不抓住十二歲的那段光陰。

章越舉碗喝了一口清冽的溪水,然後還給縣令,對着圍觀的百姓們作了一個長揖。

“走吧!”

章越有些哽咽地道了一句,便踏上來路,章亙不明白父親的情感。

對於章越而言,浦城是他情感的依託,這裡的山水養育了自己,但回來一趟便知道自己早已是回不去了。

其實過不過這條橋回到縣城,或者見不見故人,懷念不懷念那個沒被世事所傷的自己,已是不重要了。

人永遠是要往前看的,活在現實中的,過去可以緬懷,但不該被羈絆。

否則那麼多在大城市打拼的人,爲何不願回到故鄉?

其實閩地出來的官員很多都在京城,或者別處買房終老。

還有歐陽修,王安石,一個選擇潁州,一個選擇江寧,都在別的地方度過晚年,而後來的蘇軾蘇轍兄弟也沒有返回蜀中。

對章越而言,如今京城纔是他拼殺之處,乃建功立業,爲萬世開太平之處。

還記得章越小時候最喜歡看兩等書。

一等武俠小說,那代表着中國人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俠義精神,反抗任何強加於己與身邊弱者的強權。

還有一等是包青天這等小說,這也是中國人所有的清官夢。他們堅定的相信官府,即便現在遭到不公,冤屈,欺壓,但也是暫時,他們始終相信會有包青天這樣的好官,替他們伸冤。

直到了今日,章越仍喜歡讀這樣的書,並百讀不厭。

如今爲官也要當似包青天這般清官好官,不讓老百姓爲朝廷的期盼落空,也不要讓老百姓失望,否則他們只好去讀水滸傳了。

想到這裡,章越揚起了馬鞭。

第402章 爲官一任造福百姓第51章 小溪西流第738章 既濟未濟第36章 不學有術第588章 章越的改良第918章 彈劾我?第589章 替手之爭第119章 歐陽修府上第730章 大丈夫當馬革裹屍第231章 鹿鳴宴第153章 茶香第604章 降低成本的訣竅第583章 十日期限第546章 又在使絆子第830章 平洮州之戰第782章 金牌之下勒令退兵第308章 心流第250章 君心似我心第872章 好岳父第34章 進益第1009章 公羊之儒第730章 大丈夫當馬革裹屍第84章 招攬人才第60章 上架感言第554章 不嫌事大第198章 上元夜第251章 梅香第491章 文官也敢打人?第634章 見一見也無妨第869章 王安石的推舉第265章 滋味(感謝藍胖子669盟主)第529章 你是我的伯樂第105章 離別第983章 刺殺第48章 寒門之難(第一更)第631章 不易第102章 婚姻之事第448章 天下第三至文第269章 媒人第808章 書信第129章 新舍友第632章 呂公弼第567章 論王安石第530章 商議第453章 撕破臉第1021章 兩面夾攻(兩更合一更)第8章 三字經第466章 任守忠完了第172章 成例第138章 見面第188章 詩集第778章 就事論事第456章 王韶第451章 未來的皇帝第949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266章 燈火闌珊處第337章 強幹之法第431章 入潼關第498章 離開第110章 說親(感謝書友小抽的金爺雙盟)第525章 衣錦還家第844章 入朝相爭第141章 家風門風第14章 餅子第168章 易否第984章 耶律宏第586章 籌碼第1037章 雄雞一唱天下白(感謝曾大仁成爲本第713章 抓人第208章 蒐集齋第269章 媒人第287章 唱名第749章 九辭學士第575章 臣附議第360章 章越授予何職?第474章 懟一懟皇帝第1053章 要章相公助我第293章 捷報傳家裡第143章 詩第876章 處置辦法第632章 呂公弼第868章 事先第10章 望族第902章 廣施恩德第550章 章惇和曾布第121章 抽空見一見第960章 遼國來使第86章 爭口氣(兩更合一更)第713章 抓人第267章 念頭第639章 功勞第307章 月影第93章 入京否第189章 相人第690章 經營第654章 白雲樓賦(第一更)第511章 新君第199章 尋覓第398章 升官與賞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