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8章 本錢

章越聽了陳襄的言語略有所悟。

“老師雖遠在杭州,對朝堂上的局勢卻洞若觀火,此學生不及也。”

陳襄道:“你不要謙虛,但說到底還是政見之爭,介甫,吉甫能以變法領袖天下還是有他的道理,新法之爭就是官民之爭,也就是天下財賦不在民則在官之爭。”

“你知道我爲何每到一地都是弘揚教化,興辦學校,收士子入縣學州學嗎?因爲士也,介乎於官民之間,有時官欺民太過,他們是可以站出來爲百姓說話的。”

章越想到陳襄在福州時便有濱海四先生之稱,爲浦城令時大力興辦縣學,知河陽縣時因興辦縣學觸怒地方權貴,是知州富弼保下了他,自己保薦他判國子監又大力促學,之後陳襄知陳州時,又修復范仲淹當年講學的學舍。

總之言之,陳襄走到哪裡,便將興辦學校的事辦到哪裡,這就是他的主張。

陳襄道:“你方纔所言的‘國是’,我深以爲然。到底何爲國是?天子能說了算,宰相能說了算,官員說了算,這是天下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之意。”

“但最要緊是百姓也要能說算,可是百姓們不讀書不識字怎麼辦?那便讓士來帶動他們說話。”

“因此此‘國是’便是一個合力,才能真正的共商國是。”

章越心道老師這話真是深合我心。他道:“恩師所言即是,輿論出於學校。若有輿論,官亦不敢欺民太過,變法之害亦可以稍減。”

章越心想,陳襄的話可能聽得有些難明白,但想想明朝就知道了。

明朝的秀才和舉人就是士的一層,比如秀才可以見官不跪,可以拿到廩米,舉人可以免稅免役,同時地方官府不能隨便拘役秀才,舉人,必須奏請提學官免去他們‘士’的身份,才能捉拿。

從反抗朝廷橫徵暴斂的五人碑墓記,再到後來譭譽參半的復社。

以東林黨,復社而論,他們的武器就是輿論。

這也就是士人階級。

其實自蔡京當國後,打造的縣學—州學—國子監三級體系,也是增強士人力量。

不過章越卻想得更多,除了士人還不夠,知識分子關鍵時常常靠不住,他們也不可以代表士。

必須將市井商人和有技術的工匠也聯合起來,這就是他與呂惠卿當初所言的寒門。

寒門就是有點出身,有點本事,有點知識,有點錢財,有點土地,但卻都不多。

而單單依靠一個士人階層是成不了氣候的。

也正因爲如此,章越才強烈反對市易法,因爲市易法破壞了商業流通。

但過去的封建統治者劃分了士農工商四民,從上到下形成了一個歧視鏈,讓這個階層的士民一直內部鬥來鬥去,相不信任。

章越聽着陳襄一番話,將形勢剖析了,算是瞭解了自己基本盤。

唐朝的政治是世族與皇帝的共和,那麼宋朝的政治從世家換作了士大夫,而士農工商中佼佼者都可以算作士民,若讓他們有權與士大夫和天子共治天下,參與到‘國是’之中,那會如何?

變法就是分蛋糕,你一定要明白你爭取的那一塊是誰的利益。

想到這裡,章越豁然開朗,想與陳襄分享,但轉念一想此乃屠龍術,還是不好如此赤裸裸地告訴老師。

章越轉而向陳襄道:“老師可知道棉花可製成棉布?”

陳襄點點頭道:“略有耳聞,聽說在陝西,京兆那邊已是有人用一等紡織機,解了百姓用手撥棉籽之苦。”

章越點點頭道:“不錯,此法我從一老婦人手中學得的辦法,之後傳給他人,若是此法可以推廣,棉布之用可以是可以澤被蒼生的。”

陳襄笑道:“你倒是頗通雜學。”

章越暗道慚愧道:“學生所通的雜學只有這些,可惜學生後來找那老婦人已是找不到,否則當奏明朝廷給她一個官作。”

陳襄失笑道:“婦人如何爲官?若此法有益於天下,酬之金銀好了。”

章越心想,似黃道婆這般人物都被排除在做官,商量政治的範疇內,單靠官家和士大夫階層能夠發展?

四書五經能有生產力嗎?

如何能夠讓生產關係服務於生產力?

士農工商四民之分,果真害人不淺。

不過陳襄是自己老師,章越不打算爭辯而是道:“學生此來杭州,一是見老師,二是蘇州杭州秀州之地,遠比西北適合種植棉花之物。”

“若是老師能夠鼓勵百姓種植棉田,之後再採取撥棉籽的紡織機,那麼紡織之業當大可可爲。”

後世明清很有名的蘇杭織造,就是設在蘇州杭州的織造府。

還有就是松江棉布,松江棉布之所以有名,是因爲松江的地方非常適合種植棉花。甚至有人戲稱上海市的市花應該是棉花纔對。

陳襄聽了章越的話有所意動。

章越道:“老師,學生以爲聖人之學,當在通商惠工!如今隨我船來的,正有西北的匠工可以解釋,至於棉田採買我這邊有熟悉的商家,他們可以爲墊資,當然最要緊還是老師你拿一句話。”

陳襄對章越的寵溺自是不用多說,言道:“你既是開口,我還能不給你辦嗎?”

章越笑道:“老師能答允就太好了,如果可以官府可以下一道公文,讓百姓以棉花抵稅賦,如此百姓種植棉田之意願便更強了。若讓說服蘇州,秀州的太守也一併支持,那更再好不過了。”

陳襄聞言哈哈笑道:“你這是得寸進尺啊,也好,我也一併答允你就是。”

章越見陳襄答允,心底大喜。

下面就是大量資金的運作和介入了,所以在明朝有蘇鬆之財賦有半天下之稱呼,但從元至明初,這中間經歷了上百年的時光醞釀。

但章越哪裡有空等得民間自行發展,國家的力量強行介入,推動鼓勵,甚至強令當地百姓種植棉田,之後再以大資本扶持,用幾年的工夫走完原來要上百年要走的路。

若是能在蘇杭秀三州扶植以紡織品爲主的工商業來,以稅賦充實國庫,便破除了市易法裡朝廷壟斷工商之利以斂財的辦法。

這便是章越從新舊兩黨之爭中,獨立自主的本錢所在。

第316章 破天荒第348章 朝會第476章 不作官了第12章 一以貫之第791章 淺攻的抉擇第778章 就事論事第934章 臺諫第1026章 名將氣度第191章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第956章 韓琦身後第340章 價錢挺合適第476章 不作官了第319章 擔憂第34章 進益第972章 戰爭威脅第983章 刺殺第83章 我是段子手(感謝太子啊扶朕起來書友第871章 提攜第453章 撕破臉第471章 可用不可用第338章 汴京買房記第973章 不爭一城一地得失第943章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第847章 各施手段第500章 山居第72章 食店第883章 天下英雄唯使君和操耳第1002章 國事與恩怨第173章 傳頌第1029章 黃裳,元吉第157章 識人第78章 知識就是金錢(兩更合一更)第173章 傳頌第453章 撕破臉第180章 撞見第539章 師生第787章 解圍第28章 借書第826章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第689章 營田第347章 兄弟恩怨第261章 御覽(第二更)第605章 章呂分歧第292章 贈花第667章 初出茅廬第565章 朕不允第935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781章 河州兵敗第210章 暢談第479章 章家又出了兩個進士第809章 度之第732章 師兄弟第25章 君子厚德載物第967章 遼道宗第80章 莫欺少年窮第744章 左右第867章 補鍋第302章 大科名世第934章 臺諫第854章 推辭和接受第907章 用或不用(感謝楓愛雲書友盟主)第519章 民望第498章 離開第3章 和離第174章 老師的話第603章 天子幸學第147章 不要玩梗了第964章 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第782章 金牌之下勒令退兵第899章 呂惠卿的變通?第679章 報捷第738章 既濟未濟第562章 易風移俗第165章 信約第284章 論名第58章 考取第11章 孺子可教第312章 良人第1002章 國事與恩怨第4章 縣城(感謝書友Joyii首盟)第248章 展望第350章 大婚第70章 趙押司之死第686章 燈火第278章 王者第148章 刻章第325章 聖意在誰?第165章 信約第324章 誰爲三等?第986章 交鋒第511章 新君第843章 如何用力第293章 捷報傳家裡第148章 刻章第5章 破案(感謝書友歷史啥時真實盟主)第1020章 雪夜下湟州第933章 指路第441章 爲何爲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