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3章 天下英雄唯使君和操耳

政事堂內是章越與呂惠卿二人商議最後定奪拍板。

王珪一直爲翰林學士,不過熬資歷而拜宰執。

王安石居相位時,他便被曾布,呂惠卿反覆敲打過。

如今王安石罷相了,王珪依舊如故,每天做悶聲葫蘆不說話,他知英宗及天子不信任自己,自己做好擺設就是了。

而馮京一直有與王安石,呂惠卿有爭論,但不堅決。

總而言之,就是爭不過,我繞道走,但態度還是表現在那邊。面對天子時,也做到了事事直言進諫,不過不激烈。

在鹽鈔細務上,馮京王珪都不如章越,呂惠卿熟悉所以沒有表態。

不過許安世等人卻不斷提出意見。

許安世道:“朝廷每年因多發鹽鈔可以得利上百萬貫,故而適當發行虛鈔,可使朝廷收入豐增,下官以爲多印鹽鈔倒是無妨。”

“眼下民間錢荒,百物皆貶,唯獨鹽鈔不貶。陝西入糴,商人如今只要三分之一價錢從市場上買米,再向官府納米便可換得鹽鈔,使得邊儲空虛。”

錢荒導致的通縮會使物價暴跌,但章越一直嚴格執行不許濫發鹽鈔的政策,鹽鈔發行少,鹽價就下不來。

商人入糴都爭着以米換鹽鈔,靠入糴爲生的商人就賺大發,但朝廷就虧本了。

所以許安世建議朝廷多發鹽鈔,使鹽價下跌,同時也可藉此增收。

一旁的熊本道:“不錯,我聽聞越是錢荒,陝西的商人越是囤積銅鐵之錢,鹽鈔也是攢在手中,而民間物價奇賤,以往上好的田畝都不值一貫。”

呂惠卿道:“可以令陝西轉運司虛估米價,往高了估,不令這些入糴商人牟利便是。至於鹽鈔涉及鹽本,絕不可加印虛鈔。”

虛估是唐朝調節官價與市場價的制度,對於實物納徵的商人給予補貼,這補貼部分稱爲加饒。

一般就是給一個高於市場價的價格,不過呂惠卿卻往低了估。

官價就是長期供應的合同價,無論是米是貴是賤,都是一個價。米價貴的時候,入糴商人就虧了,朝廷就賺了,米價便宜的時候,入糴商人就賺了,朝廷就虧了。

呂惠卿的虛估之法,使這些官商只能虧不能賺。總而言之,想賺朝廷的錢兩個字沒門。

不過這些虧和賺只是明面上,能爲官商皆是手眼通天之輩,否則隨便一個官吏在糧食驗收時,都可以說你好好的糧食是浸過水再曬乾的而不給兌換。

此舉最後的結果就是糧商們集體以次充好。

章越好整以暇地喝了口茶,然後道:“虛估之法弊端甚大,我以爲既是官鈔不足,正好可以拿回購的交子撥付陝西漕司,讓他們以鹽鈔和交子各佔五成的辦法,給入糴商人兌鈔。”

呂惠卿聽到這裡不由一凜,心道章越這一招好高。

有多高?

就是十層樓那麼高的高!

章越環顧左右道:“陝西沒有見錢,故而以鈔解之錢荒,鹽鈔爲定額不能加印,但交子卻可……”

“如此既可解陝西官鈔緊缺之急,又可擡升米價。陝西百姓爲邊營田不易,不能讓他們吃虧。”

章越說完,馮京,王珪等衆官員方纔恍然大悟。

原來章越堅決不將鹽鈔和交子並作一處,而是分作兩個管理是這個用意。

鹽鈔是以解鹽和漳鹽爲本,爲了緩解錢荒加大發行鹽鈔,則破壞朝廷的鹽政大計。

因此鹽鈔每年發行是定額,不可以輕易增減,否則一旦鹽鈔無法兌換,則會破壞了幣信。

章越和呂惠卿都看到了這一層。

但呂惠卿沒看到的是第二層,交子的本錢是傳說‘三十六萬貫’鐵錢,但這錢都被花掉了。

所以交子可以根據市面上流通錢的數量,進行發行數量的增減,執行另一個貨幣政策。陝西見錢短缺,即便是現在造折二錢也是來不及了,但交子這等紙幣卻不同。

這就是鹽鈔和交子必須分開的用意。

原來這就是章越的初衷。

他早就想到了這個問題,故設立這個機制,分別爲鹽鈔和交子設計了兩種制度和發行方式。

當即許安世,熊本等人都是心服口服,連馮京,王珪二人也是佩服不已。

前幾日朝廷在交引所裡用真金白銀回購交引,使官交子從一道一百多文,漲到七百多文,這才幾日便派上用場了。

呂惠卿臉上有些繃不住,他看着許安世,熊本等對章越佩服得五體投地之狀,知道自己今日又輸了一陣。

之後呂惠卿,章越前往崇政殿,向官家,韓絳稟告此事。

章越在殿中侃侃而談道:“臣以爲錢貨之義貴在流通,若能流而不竭,則無論官民都從中獲利匪淺。”

“好比我有錢十萬,若一人用之也就是十萬,若遍於十室,流轉於十人之手,便是一百萬錢。”

“要化解陝西錢荒,交子流通更勝過見錢十倍。”

官家與韓絳對視一眼,都露出讚賞的神色。

韓絳道:“陛下,章越之前所言加印鹽鈔,只會生出虛鈔來,使鈔法敗壞,若加印交子則無此弊,只要朝廷能行稱提之道便是。”

換句話說交子可以有一定的波動。

當即章越之法便得到御準,從崇政殿出來,韓絳對章越,呂惠卿道:“先前我與介甫在信中聊了西北錢荒之事,他便道何不‘多出些鹽鈔’來,他道解鹽每年都起伏,鈔少,則朝廷失了鹽利,鈔多,再去買便是。”

“還有就是罷去交引,獨利鹽鈔。幸虧方纔沒與官家談這些。”

章越聽了一笑,再看一旁呂惠卿是一臉不屑。

韓絳說完便先行一步,獨留下章越,呂惠卿二人。

章越對呂惠卿道:“王相公學究天人,可論到經濟之學,真是遠不及大參了。”

呂惠卿心底何嘗不是這樣想的,你王安石莫非還想重回相位不成?居然與韓絳寫信議論錢貨之政。

你議論也就罷了,這加印鹽鈔分明便是短視之舉。還有廢除交引,獨利鹽鈔?真如章越所言,王安石真不通經濟之學。

不過章越這話看似氣話,呂惠卿也是捕捉到對方是不是在趁機離間挑撥自己與王安石關係。

呂惠卿知道裝着不知道地道:“度之,如今朝堂能論大事的唯有你我二人,餘者皆不足道啊。”

呂惠卿說完,突然天邊雷聲一作,章越聽來怎麼他說這話時有些‘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的氣氛。

第276章 殿試第837章 仁宗留給陛下的宰相第747章 人選第247章 考試政策第49章 推薦(第二更)第906章 古渡題詩第635章 學士院試第630章 天子之恩(兩更合一更)第588章 章越的改良第546章 又在使絆子第65章 二哥是章惇啊!(第五更)第393章 有人得意,有人失意第416章 政事堂論政第1032章 閩地一寒門第779章 宕昌城第774章 喂餅第577章 酒宴第405章 鈔法第992章 親事與政事(兩更合一更)第417章 求教第161章 手段第240章 吳充第218章 解試第794章 短兵相接第15章 孝經第670章 將帥分歧第125章 改專業第927章 想罵就罵第852章 面君第481章 新三司使第262章 官家第361章 新的官職第924章 宣麻拜相第1046章 睥睨衆官第732章 師兄弟第166章 青花瓷第55章 考試第945章 妥協和商量第50章 行卷第50章 行卷第425章 宴遇王安石第272章 逛逛第239章 相聚第64章 (第四更,求月票)第7章 翻案第791章 淺攻的抉擇第305章 半路回京第113章 入汴京第107章 見識第832章 質疑與肯定第326章 入對第952章 有臣在河北第364章 呂氏兄弟第309章 士別三日第972章 戰爭威脅第430章 政壇常青樹第545章 富國強兵第12章 一以貫之第261章 御覽(第二更)第119章 歐陽修府上第239章 相聚第355章 夫妻第247章 考試政策第719章 出兵河州第441章 爲何爲官?第133章 託付第1009章 公羊之儒第88章 三日十一場第93章 入京否第903章 王安石復相第496章 修齊治平(兩更合一更)第696章 出戰第681章 設爲熙州第101章 熟人第165章 信約第274章 議親第740章 章府家事第161章 手段第639章 功勞第330章 文運昌盛第485章 章越的發明第900章 縱火和救火第491章 文官也敢打人?第994章 皆是故人(兩更合一更)第1055章 最後的直諫第515章 聽宣第245章 無心插柳第230章 交情第748章 補償第126章 萬萬沒想到第46章 周禮和儀禮第806章 集思廣益明日更新第435章 臨潭書絕壁第604章 降低成本的訣竅第935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1057章 今之國是乃伐夏(第二更)第567章 論王安石第952章 有臣在河北第953章 章樞副被嚇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