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8章 錢重物輕

資政殿這場兩府集議,章越位列其中聽着兩府諸公發表高論,除了他以外,還有三司使曾布,以及同修起居注的章惇。

王安石罷相後力薦章惇,如今已是知制誥之職,之後在曾布與呂惠卿市易司的案子上,章惇作出了支持呂惠卿的決定,又被呂惠卿委以判軍器監之職。

章越看了一眼立在屏風旁的章惇。

呂惠卿之所以了得,因爲他不是一個人,他代表的是朝堂上所有支持新黨的官員,王安石沒結的黨,呂惠卿結了。

你可以得罪了一人,卻無法得罪整個黨派。

這就是爲何呂惠卿在天子面前,可以完全不把馮京,曾布,甚至昭文相公韓絳也不放在眼底。

同時王安石與呂惠卿之辯才,放眼廟堂上也沒幾人是他們對手。

馮京先是駁斥了呂惠卿築折二錢的弊端:“漢時呂后先鑄八株錢,後改爲五株錢,民皆道漢不如秦,王莽篡漢鑄大泉,一枚大泉可兌五十枚五株錢,強索民間,最後天下分崩,劉備入蜀身無分文,鑄直百五株,強令兌一百枚蜀五株……之後蜀漢又鑄太平百錢…”

章越聽馮京所講都是官府從民間搶錢的事。

盛世的一個標準就是官方鑄幣都非常精良。

以明朝的永樂通寶舉例,這是公認的良幣。那是明朝國力最強大的時候。

漢朝通行是五株錢,但呂后一開始想鑄八株錢,這也是秦朝制幣,但當時國力不允許,所以五株錢當八株錢用。

王莽篡漢發行“大泉五十”,但大泉只及五銖錢的兩個半重,卻要當五十個用。所以王莽每發行一枚大錢,就等於從民間搶走四十七個半五銖錢。

最後就是劉備入蜀,就是自己鑄一枚抵民間一百枚了,這利潤比王莽還過分。

至於王安石,呂惠卿所提的折二錢,吃相還是比較好看的,新鑄一枚銅錢抵你兩枚銅錢用。

此外還有鐵錢當銅錢使的,往銅錢裡摻鉛的,這都是自漢唐以來官方鑄幣的優良傳統。

總而言之,越是亂世官方鑄幣質量越差。不過王莽還是要點臉的,大泉五十工藝非常精良,至於劉大耳的直百五錢,那品相是公認的差,在後世的二手市場都賣不了幾個錢,就這樣還一枚抵一百枚。當然據說東吳還有大泉五千的品種。

呂惠卿道:“馮公以爲我鑄折二錢只是爲了與民爭利嗎?這錢荒怎麼辦?朝廷屢下禁銅之令,卻禁不了老百姓熔銅鑄私錢,仁宗皇帝曾下旨,有一貫銅錢以上帶至外國,則爲首者處死,照道理說,銅錢應在國內流動纔是,但馮公看到民間百姓用什麼錢嗎?都是平錢,鐵錢,唯獨不見銅錢。”

“臣聽聞河東陝西之富室都藏銅錢不用,反而在民間使鐵錢,這都是錢荒所至。之前熙寧元寶折二錢豈見亂之,我看來熙寧重寶要鑄折三,折五,方可化解當今錢重物輕之局?”

呂惠卿的意思,我不是爲了與百姓爭利,我是真的爲了國家解決錢荒的問題。折二還不夠,我還要折三折五呢。

章越聽了心底呵呵,另一個時空歷史上蔡京第一次罷相是因爲發行‘當十錢’,你呂惠卿看來也不遠了嘛。

曾佈道:“陛下,夫錢本無用,而物爲之用;錢本無輕重,而物爲之輕重……”

章越聽了曾布不愧是三司使果然有點東西啊,這句話與金銀天然不是貨幣,而貨幣天然就是金銀有點相似。

“臣以爲官鑄折二折三,甚至於折五怕是要挖地三尺了,這等從民間掠錢之舉豈能真的化解錢荒,臣以爲反要民不聊生了……”

呂惠卿反脣相譏道:“陛下,曾布所言的民不聊生,臣看倒是差矣。他不許臣鑄折二折三,就是寧可富室豪強私鑄錢幣,也不許朝廷鑄錢,放任讓百姓鑿剪銅錢,也不許以一當二用之?”

有句話叫一分錢掰成兩半來花,這句話不是笑話,民間錢荒到什麼地步,就是將銅錢剪成兩半來使。

曾布被呂惠卿這句話激得忍不住道:“放任民鑄私錢又如何?古時百姓以貝殼爲錢幣,之後又是以銅錢與金銀,這些都是百姓自定,何嘗求之於國家?”

“陛下,臣以爲放開民間自鑄,便可解決錢荒,當年張九齡爲相便上疏《敕議放私鑄錢》,然爲奸相李林甫所阻。”

曾布言下之意自己是張九齡,而主張官鑄錢幣呂惠卿就是李林甫。

但章越聽了曾布這話心道,你真的是被呂惠卿氣瘋了,這放任民間自鑄私幣來解決錢荒的問題,也是可以亂說的?

這置朝廷權威於何地?

沒錯,史書上都是罵李林甫,贊成張九齡,但問題是皇帝最後支持了誰,採用了誰的意見?是誰當了十九年大唐宰相?

如今在官家面前,一個主張官鑄貨幣,一個主張放開私鑄貨幣,你說官家會更信任哪一個?

果真官家聽了曾布的話後,臉色就不好看了。

之前他覺得曾布還行,但王安石罷相後,對方與呂惠卿一比真是處處不如人家。

而呂惠卿面露得色,論到治理天下,這曾布和馮京二人加在一起都不是他的對手,這殿裡面真是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呂惠卿道:“陛下,臣以爲爲了化解民間錢荒,可以各鑄二折三折五錢,甚至鐵錢,視民之方便爲之。”

“陛下,臣以爲折二錢可使,折三折五及鐵錢則不可。”

話音落下,呂惠卿面色一凝,韓絳吳充皆不約而同地側過頭去看向殿末。

但見一人越班而出,正是從來不吭聲的章越。

王珪,蔡挺見了章越則是略有所思。

官家則是讚許點點頭心道,你可算是出馬,不然朕都以爲你每次兩府集議,都是在打瞌睡。

章越也是沒辦法,他不願意與呂惠卿爭,但這次不爭不行了。

戰爭背後是政治的問題,政治背後常是經濟的問題,而經濟問題的表現則多在貨幣制度上。

爲何這麼說?

無論是錢荒,還是錢重物輕,放在後世的說法就是通貨緊縮。

通貨緊縮的意思,就是錢不夠用了,爲什麼?

一個可能是經濟發展太快,生產過剩,導致了貨幣發行速度跟不上。

還有一個就是貧富差距過大,錢都集中到有錢人手裡了,老百姓手上沒錢消費。

社會上的錢少了,理所當然就要增加貨幣投放量,因此呂惠卿開出藥方是要官鑄折二錢,而曾布則放開民間私鑄。

第629章 商議第880章 臣有三策第651章 興亡百姓苦第102章 婚姻之事第698章 名將是資源堆出來的(兩更合一更)第1050章 呂六的心事第447章 安國寺塔記第661章 智緣大師第827章 空城計第162章 除夕第581章 官家的支持第972章 戰爭威脅第25章 君子厚德載物第860章 王安石的後悔第360章 章越授予何職?第595章 脣槍舌劍第582章 落實工作第107章 見識第1010章 面面俱到第781章 河州兵敗第892章 送你吃劍第518章 特旨升遷第1056章 宰相家的郎君(第一更)第27章 二哥又坑我第990章 入京(兩更合一更)第492章 除裳第627章 三舍人第949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1034章 重開天章閣第235章 結識第43章 清官難斷家務事第871章 提攜第341章 有眼不識泰山第679章 報捷第950章 坐而論道第641章 曾呂隔閡第557章 透漏消息第159章 上奏第942章 贈詞予卿第76章 飯堂第729章 四大天王第916章 安排差事第283章 平邊策第547章 比喻第402章 爲官一任造福百姓第195章 吳大郎君第747章 人選第348章 朝會第616章 改青苗法第303章 三元第788章 城下第218章 解試第538章 新黨舊黨第227章 如意郎君第631章 不易第128章 吃蟹(感謝罐裝冬瓜茶成爲盟主)第741章 叔侄第988章 參知政事(兩更合一更)第880章 臣有三策第333章 人情第499章 西北大捷第456章 王韶第1051章 王半山第415章 暴利第660章 不服者如何第1045章 農婦和牛(兩更合一更)第85章 這個人已經瘋了第697章 步步爲營第470章 治國爭論第308章 心流第282章 上巳第390章 圈套第384章 我不願作官家第231章 鹿鳴宴第807章 平河湟策第581章 官家的支持第17章 山間歲月第276章 殿試第455章 人才第122章第131章 佩服第386章 入宮第1024章 章惇回京第896章 三司會計司第809章 度之第619章 天下絕不可無參政第441章 爲何爲官?第529章 你是我的伯樂第526章 光耀門楣第782章 金牌之下勒令退兵第1058章 利民是爲了利國第344章 姻親第714章 敲打第23章 回家第911章 故鄉第347章 兄弟恩怨第722章 穩內安外第220章 開掛第958章 校閱諸軍第153章 茶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