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8章 便商貿

bookmark

王安石的市易法?

章越微微笑了笑,恰恰相反。

章越對李憲道:“我這市易司中,除了販茶,販鹽,販酒,其餘一律聽憑民間貨取,官府從不插手。”

李憲明白茶,鹽,酒是官榷,至於其他貨物一律民榷。

章越道:“茶是從川蜀來的,轉運司在秦州設有賣茶場,鹽除了階州土鹽,岷州,通遠軍的井鹽,還有階州崖鹽,最多的是解鹽。此外榷場中也有商酒務。”

茶,鹽,酒三樣是官賣,被官府壟斷了。在這個方面章越用王安石的市易法,對秦鳳路,川蜀,永興軍三個地方來的茶葉,酒水,鹽進行專買專賣。這三樣若要進入榷場,則由市易司統一收購,再在榷場裡再賣給蕃商,從中間賺取利差。

但對於茶,鹽,酒外的其他三物,市易司只會有一個兜底的價,免得對方空跑一趟,此外不會干涉。

比如之前于闐一次出售十幾萬斤乳香,本地商人都不願收或壓到一個連路費都不夠的價格,這個時候爲了避免蕃商虧本,市易司纔出面託底收購。

收購的事一般由牙人負責,牙人負責估摸一個收購的價格,如果萬一將來無法出手,或砸在手中發生了虧損,則牙人要被處以罰金,降級或是剝奪牙人的資格。

當然如果收購賣出給市易司獲利,牙人也會得到一個不錯的抽成。

章越將牙人分爲九個等級,從低到高排列,不同等級享受一個抽成比例或得到市易司授權動用的資金,同時還有市易司裡每年的分紅。當然這一思路來自於後世某知名的投資公司。

李憲聽了章越的手段表示大有領悟。

這其中最厲害抽成獎金及晉升制度,使得對方不敢舞弊,這點在對人性的拿捏上,可謂是精確至分毫。

李憲道:“如今市易法在朝堂上非議頗多,京中市易司只是想着各等辦法放息錢,從中博利,卻逼了不少小民商販沒有生計。節帥何不將此策獻給相公呢?”

章越對李憲道:“難以,我之市易法在於運而不積,而相公之市易法在於取利,我聽說僅汴京市易司一年收息錢,市例錢便近百萬貫,如此厚利豈是我之區區小法可比?”

“哎!”李憲深深地嘆了口氣。

李憲之前負責皇城司,專門刺探京中情報,對於老百姓對市易法的罵聲是一清二楚的。

王安石當時任命呂嘉問管市易司,呂嘉問此人急功近利,他管理市易司時最大的問題就是官府強買強賣。

市易法的本意事打擊大的兼併之家,結果爲了取利,連中產和普通商販都沒飯吃了,最後導致官府本身成了最大的兼併家。

宋朝本來只是酒,鹽,茶官榷,市易司一設結果百貨都官榷了,而官府壟斷的結果,就是導致了物價奇貴。

但章越如今能說什麼,之前和王安石妥協了的,說好的不批評市易法,青苗法。在這點上還是要講信用的。

不過李憲至青唐來卻看得不一般的場景,到了這熙州市易司不僅有牙人中介,還有官營的解庫質庫。

這令李憲非常不解了,除了酒,茶,鹽官營外,章越向來是能不官營就不官營,怎麼在庫質庫上倒是官營了。

李憲到了市易司的質庫內,但見一名官員候在這裡,正是章越的幕僚蔡京。

這市易司的解質庫也有很有意思,走進大門後,便是一左一右兩個門。左邊門寫了一個質,右邊門寫了一個納字。

蔡京向李憲言道:“但凡金銀珠玉,甚至田畝之物皆可抵在質庫,兌之鹽鈔,約取一二成利。至於納庫,則是鹽鈔可存取至納庫,約取二三分息。”

李憲聽了吃驚問道:“存放支取鹽鈔,不取手續之費,還能生息?”

蔡京道:“確實如此,其中微妙在於百姓存在納庫的鹽鈔,可在質庫中放貸給百姓,取得其利。”

李憲聽了大惑不解,章越的辦法。

王安石不久前上奏天子言,京師大姓多止開質庫,市易催兼併之效似可見(其實是熙寧八年說的)。

王安石這句話的意思是,市易司一搞,汴京裡的有錢人都沒辦法經商了,所以全部去開質庫了。這說明市易法大大的好啊。

天子則回了一句,均無貧固善,但此事難矣。天子說你催兼併搞平均讓百姓裡沒有窮人是最好了,但此事恐怕不容易。

王安石認爲有青苗法,可以替代質庫,但章越卻堅持開設官營的質庫。

這質庫利息不高,與民間四成利可謂天差地別,理論應該難獲利。但管辦質庫用得不是自己的錢,而是百姓商人存放在質庫的鹽鈔,從中間利息差倒換來生利。

李憲冥冥之中似領悟到什麼問道:“大帥可否細說?”

章越對李憲道:“當初我見王相公說了一段話,反覆言朝廷破兼併,當破田租之利而非破商販之利。”

比如熙州一名漢人熟農向地主租了好幾頃田,再僱了幾個不懂農耕的蕃人屯田。

地主拿了是田租,蕃人拿的是工資,漢人熟農拿得是扣除成本後的利潤。

好比一塊蛋糕,地主蕃人漢農三人分着吃,其中誰的付出體力智力勞動最少但賺得又最多呢?

打工人累死累活一個月也賺三千,一百萬放銀行一個月也賺三千。

在宋朝老百姓月入三貫,而民間借貸四分利來算,一百貫就可以贏了。放到今天,相當於十萬塊的利息比月入三千的人賺得還多。

從古至今都是有錢人越來越有錢,沒錢人越來越窮。

地主田阡陌,窮人無立錐之地。

所以理想的分蛋糕是要將地主田租那塊收入,分給漢農和蕃人,而不是減少漢農和蕃人的部分。

章越對李憲道:“青苗法破田租之利,但卻壞在強行攤派,市易法卻破商賈之利,又壞在強行攤派。我之質庫在於官營商辦,無論二者之弊,卻兼二者之效。”

李憲道:“原來如此。”

看過榷場的市易法後,李憲覺得不虛此行,章越道:“吾平青唐三策也,田疇墾,貨殖通,蕃漢爲一。”

換句話說就是屯田,貿易,漢化三策。

章越對李憲道:“如今我要便商貿,子範你看還有哪裡作得不夠?”

李憲道:“咱家以爲可以禁走私!”

章越道:“如今走私一在邊民私市,另一在軍隊回易,你看禁哪個?”

李憲想了想道:“禁回易!”

第261章 御覽(第二更)第1017章 書局第517章 臨軒策問第580章 變法從太學起第765章 這個人可以用第470章 治國爭論第858章 怎麼有空來看老夫第707章 面授機宜第1053章 要章相公助我第1002章 國事與恩怨第809章 度之第515章 聽宣第952章 有臣在河北第546章 又在使絆子第472章 轉對之制第1023章 惟精惟一(兩更合一更)第196章 村夫第529章 你是我的伯樂第133章 託付第751章 說客登門第378章 消息第959章 射中者得候第597章 正反之論第154章 買賣第537章 熙寧元年第581章 官家的支持第380章 建儲之議第194章 看人第730章 大丈夫當馬革裹屍第66章 富在深山有遠親(感謝楠木的咖喱番書第65章 二哥是章惇啊!(第五更)第274章 議親第210章 暢談第1030章 大學士 郡公 尚書(第一更)第365章 拜師第763章 韓絳回京第363章 不可亂說話第877章 章呂分歧第545章 富國強兵第691章 鹽井第22章 傭書第804章 朕等不及第566章 蘇氏兄弟第643章 戰略之爭第328章 授等第395章 更替第741章 叔侄第949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357章 回門第435章 臨潭書絕壁第592章 明道先生第625章 御試第346章 參加婚事第509章 皇太子第62章 縣令來道賀(第二更,求訂閱)第328章 授等第581章 官家的支持第1003章 信任與猜疑(兩更合一更)第594章 章呂之比第76章 飯堂第79章 蘇州來人了(兩更合一更)第61章 二哥中進士了(求訂閱)第826章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第272章 逛逛第176章 階級第482章 大腿第949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433章 酒量第359章 試館職第133章 託付第233章 弊案第700章 國恩私恩第159章 上奏第665章 陛下,小兒輩破敵了(兩更合一更)第605章 章呂分歧第265章 滋味(感謝藍胖子669盟主)第416章 政事堂論政第286章 東華門第54章 饒我狗命第723章 平定河州第386章 入宮第432章 又見故人第491章 文官也敢打人?第25章 君子厚德載物第571章 章衡回京第168章 易否第272章 逛逛第813章 問題第883章 天下英雄唯使君和操耳第56章 焚香禮進士第672章 西夏點集第558章 賜字第240章 吳充第687章 廣銳軍第688章 霜筠雪竹鐘山寺(兩更合一更)第455章 人才第118章 真先生第980章 遼國的饋贈第676章 不退第115章 饅頭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