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他日見之不晚

第75章 他日見之不晚

章越與郭林方纔職事對話的一幕,正好被旁邊一人看見。

此人並非別人,而是州學的孫助教。

孫助教原先奉李學正之命,要將章越等幾人取入州學的,不過此事卻爲縣令陰阻。如今孫助教也只能作罷,但他得知章越在縣試時,作了一首神童詩。

據孫助教隱約所知,章越似寫了一篇詩,被人呈給上面那位官員。那官員似很賞識對方如此。

但孫助教一看這首詩,覺得並非如何出衆,而且不僅出韻,且平仄不通,這樣的詩才如何能得人賞識。之前那首詩八成是拿別人的詩一抄,打算欺世盜名。

於是孫助教就立即命人將此事報給學正。

隨即又傳來章越二哥中進士的消息,學正讓他打探章越底細,同時不可打草驚蛇,隨即他二哥又拒絕接旨,放棄了進士出身……

而今日也是章越入縣學的時候,他也在一旁旁觀,看看這少年究竟是如何之人。

浦城縣學進士齋兩百餘人,經士齋只有一百餘人。南方人尚進士科輕經科,有門路的子弟多從進士科。而縣學進士齋又多是特錄,試錄的則少之又少。二人既是報考經科,又是試錄,一看即知沒什麼根底。

就二人出身而論,章越算是寒門子弟,而郭林甚至連寒門都算不上。

飯食就看得出,縣學裡多是一二等飯的,三等飯少之又少了。但這章越人似還不錯,並非是那等奸邪之徒。

“再看看吧,不可貿然下定論,如此不是毀人一生。”孫助教自言自語道。

孫助教當即裝着不經意的樣子,走到此處。

職事見了立即起身道:“見過孫先生。”

孫助教點了點頭,看向章越,郭林道:“他們是?”

職事笑道:“是今科縣學錄試,這二人都是中第子弟。”

說着職事又舉章越道:“此乃經科第一名,以全通得錄。”

“哦,全通?”

孫助教上前打量章越。

職事道:“這位是州學助教孫先生,你們二人還不快行禮。”

章越,郭林連忙行禮。

“你就是經生第一?”

章越心底很高興,如今我的名聲都傳到了州學助教的耳裡。

章越道:“學生慚愧,學生僥倖錄試第一,但經生第一學生不敢竊居。”

此子說話倒是很小心。

孫助教溫和地笑道:“小小年紀能夠如此謙退,實屬難能,今年來本州諸學頗有輕經科而重進士,然今科的九經及第,朝廷授國子監直講,足見朝廷器重之意。”

章越心道國子監直講原稱國子監講師,淳化五年改爲直講,並一律用京朝官。要知道一榜進士也只有十幾個京朝官,而九經出身果真可與進士頭甲出身媲美的。

孫助教說到這裡,看章越,郭林二人眼色。郭林仍不知國子監直講是何官職,但章越卻暗暗欣喜的樣子。

孫助教暗歎,學識不足可以通過學習而得,但這些知識就不是學習而知。有的寒門子弟就算了高第,但初入官場一竅不通,等他們摸爬滾打十幾年終於明白的時候,年華時機都已是錯過了。

下面章越與孫助教應對如流,郭林卻只能說幾句。

孫助教對章越已是有了個大概的瞭解不由心想,此子如何也不像是奸惡之人,他需好好向學正稟告纔是。

一邊說章越,郭林已是交了錢。

孫助教說了幾句即離開,二人又去領了儒生的襴衫。

這算是縣學的福利,不用錢。

穿了這身襴衫上街,即是縣學的學生,老百姓眼底的秀才,也就是真正的讀書人了。

宋朝的襴衫乃細布白衫,圓領大袖。之所以稱作襴衫,是因衣裳的膝處有一道橫襴。

漢服有兩大類,一是深衣,一是衣裳。

衣裳是上衣下裳,上面穿衣,裳有些類似於裙子,圍在腰間。這是漢人男子最隆重場合的穿着。

而深衣就是將衣和裳連在一起。

襴衫穿法就是深衣,但中間這道橫襴又代表了上衣下裳的古制。也就是橫襴以上爲衣,以下爲裳。

深衣的穿法有曲裾和直裾。

曲裾要將襟圍着下裳纏繞最後繫於腰間。女子穿着曲裾就很顯身材,很好看,遙想那個強大的漢朝盛世時無論男女都喜用曲裾。

шшш ¸тt kдn ¸c○

至於直裾就是腰間開叉,而且有下襬,如此有個大的弊病,跪坐和坐下時容易走光,畢竟那時候大家沒有穿褲子的習慣。

故而在漢朝時曲裾要比直裾要隆重正式。

不過如今有了褲子,直裾深衣已漸漸取代了曲裾。

曲裾畢竟穿起來太麻煩了。

但是宋朝讀書人襴衫,保留了曲裾的穿法,因爲曲裾比直裾更正式更鄭重,也不太管學生們到底這麼穿到底方便不方便。如今恪守古禮的官員讀書人也仍穿曲裾深衣。

“師兄,這曲裾如何穿?”章越一臉茫然。

郭林也是一臉無奈道:“師弟,你可問倒我了。”

“總不能去問學正怎麼穿襴衫吧?”章越忽笑道。

“這。”

章越道:“師兄,你看我們自入縣學來一路有幾人穿曲裾了?”

規矩是規矩,執行不執行另外回事。

“這倒也是。”

章越道:“我看,管他曲裾直裾。只要不禿巾短後即可。”

禿巾就是頭上不戴儒巾。短後,就是短後衣,後幅較短的衣裳。這不是說不能光屁股的意思,而是不能把褲子穿在外面,必須用裳遮起來。

郭林道:“這不太好吧。”

章越道:“咱們看看再說。”

這時職事走來道:“襴衫都領了,咱們一併去齋舍。”

“是。”

三人邊走,職事又邊對章越道:“孫助教知你是此番錄試經生第一,對你很是看重。”

“多謝職事,多謝孫助教。”章越心底不由甜甜的,此刻感覺有些飄。

“每年州學都從諸縣學中選拔學生,直薦國子監,若東京不錄,也可去南監,若能得孫助教替你說一兩句此事就成了。”

宋朝的南京是應天府,應天府是商丘。商丘國子監原稱應天書院,范仲淹當年就是在此讀書的。

宋真宗有一次到了南京,萬人空巷。國子監的同學都爭着去看皇帝長啥樣子,唯獨范仲淹不去。同學奇怪問范仲淹爲何不去見見皇帝。

范仲淹平靜地答曰‘他日見之不晚’。

數年後范仲淹進士及第,於金鑾殿上見到了宋真宗。

(本章完)

第159章 上奏第235章 結識第616章 改青苗法第846章 還有機會嗎?第526章 光耀門楣第202章 給他第748章 補償第238章 商量第201章 樊樓詩會第857章 齊家治家第867章 補鍋第1008章 權勢赫赫第230章 交情第825章 名將來投第506章 事功難第978章 權臣奸臣第51章 小溪西流第10章 望族第288章 賜對第666章 岳父侄兒第153章 茶香第513章 重新啓用第990章 入京(兩更合一更)第703章 太平宰相第600章 章直婚事第730章 大丈夫當馬革裹屍請假第289章 殿上詩第1042章 論孟第42章 神童舉(感謝我愛怪仔盈盈成爲盟主)第685章 又得徒弟第298章 有錢故而任性第456章 王韶第939章 失落的呂惠卿第187章 攻心第672章 西夏點集第859章 支持或反對第788章 城下第212章 照料第540章 見皇帝(兩更合一更)第722章 穩內安外第340章 價錢挺合適第441章 爲何爲官?第994章 皆是故人(兩更合一更)第823章 得加錢第821章 結算貨幣第970章 我來擔着第896章 三司會計司第905章 事因第221章 考場夜雨第642章 執政會議第799章 加官晉爵第73章 嘉祐二年榜第891章 出班直言第431章 入潼關第192章 賠罪第345章 韓絳第401章 新差遣第591章 薦人第772章 章越的幕府第521章 人間隨處有乘除第1021章 兩面夾攻(兩更合一更)第863章 宰執以下第一人第248章 展望第1012章 投機第1036章 積小勝爲大勝第232章 搏擊長空第517章 臨軒策問第976章 洮水大捷第299章 菊花落英否?第644章 意見相左第706章 經略安撫使第858章 怎麼有空來看老夫第711章 將兵法第876章 處置辦法第949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657章 西北行第282章 上巳第701章 章黨第408章 改變第724章 深入險地第183章 二三事第946章 翁婿主張第399章 伯樂歐陽修第324章 誰爲三等?第650章 男兒何不帶吳鉤第199章 尋覓第948章 第三人第278章 王者第939章 失落的呂惠卿第669章 渡河後再議封賞第396章 新君(感謝加十塊錢牛肉麪書友成爲第157章 識人第110章 說親(感謝書友小抽的金爺雙盟)第154章 買賣第760章 消除誤會第800章 各自用力第665章 陛下,小兒輩破敵了(兩更合一更)第321章 御試第675章 擂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