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狀元必出寒門

bookmark

第626章 狀元必出寒門

崇政殿內,王安石,陳昇之在堂。

如今曾公亮仍在稱疾,陳昇之在官家‘數請’下勉爲其難回朝主持朝政。

陳昇之讀卷言後道:“陛下,考官呂惠卿列阿諛時政者在高等,訐直者居下。而這劉攽主文,卻將攻訐朝廷的列舉首位,將贊同新法視爲諂媚,列爲下等。”

“同一張卷子一個可入一等,一個卻排爲末等,臣實在不解!”

不僅陳昇之不解,官家也是不解,同一個考生的卷子,但在兩位考官眼底卻是兩等評判標準。

就好比一個考官給作文評了滿分,一個給了零分一樣。

怎麼彼之蜜糖,成了吾之毒藥?

章越,蘇軾,李大臨身爲詳定官都表示這個卷子分數沒辦法給。若是兩張卷子初考官,覆考官議得都是二等,詳定官就採取和兩位考官的一致意見。

若是一個二等三等,三名詳定官商議後,在二等三等之間二取其一。

但一個一等,一個五等(末等),你讓詳定官怎麼評?取個二點五等?

所以這等次沒法給!

但爲什麼會出現這等局面?

是價值觀出了問題嗎?

如今朝堂就似這張卷子般,左右兩等力量在相互拉扯着,新與舊兩派大臣互鬥,一不小心就會撕裂作兩半。

從這卷子上可見一斑。

蘇軾進言道:“陛下試士,將求樸直之人授官治理天下,而這等阿諛順旨之人,居然率據上第,臣實爲悲之。”

呂惠卿斥道:“可劉攽所取的卷子竟處處抨擊朝政以爲能事,這般卷子又如何當得第一?臣觀策中選用易句‘革而當其悔,乃亡’又是何意?”

蘇軾看了呂惠卿一眼,也不與他爭辯拿出早已草好的奏章道:“陛下,此疏是臣在御試所草肺腑之言,字字是學,懇請陛下明鑑。”

說完蘇軾向官家叩拜。

官家見蘇軾說得鄭重其事,當下拿了蘇軾的奏疏看來,原來都是批評之殿試題目之詞。

相比起來劉攽所舉的頭名卷的批評連蘇軾的十分之一都不如。官家知蘇軾是一片忠言,但仍是氣得堵在了胸口。

官家將卷子遞給王安石。王安石看了蘇軾的卷子氣都不打一處來。

王安石當即道:“蘇軾上疏不過所論不能得逞之故,卷中之言如此,臣請黜之。”

陳昇之道:“蘇軾所言不過異論爾,無可罪者。”

王安石道:“如蘇軾者,不使之困之則不知悔改,還望陛下體察。”

官家好生爲難,同時對蘇軾的批評也有幾分生氣道:“此事以後再議,這狀元卷如何定?”

蘇軾道:“臣以爲此卷不可爲頭名!”

這時李大臨亦出班道:“臣附議!”

詳定官中的蘇軾,李大臨都出班了,但章越卻沒有挪步。

此刻章越不由難過,他是蘇軾好友,李大臨是自己老師,三人這幾日在詳定所裡每日談論文史,聊得不亦樂乎。

可是這般好的交情,同時身爲詳定官本該共同進退,但面對這樣的場合,章越卻不能支持蘇軾,李大臨。

這一張卷子撕裂的何嘗是整個朝堂,同時也撕裂着章越的友情師生情。

眼見章越沒有出列,那麼罷此贊成新法的頭名卷,在三名詳定官中自是沒有達成一致意見。

要是三人達成一致意見,那麼哪怕官家,王安石再強硬都沒有辦法更改決定,除非他們將蘇軾,章越三人一併罷免。

但詳定官是官家擬定的,如此有自己打自己臉的嫌疑。

只要章越一人不同意,則代表還有轉機。

王安石,呂惠卿看得分明心道,平日章越與蘇軾交情很好,但在這時卻很是清醒。

官家問道:“依章卿之見當如何?”

章越道:“臣以爲當拆名後決。”

陳昇之,王安石都表示贊同。

於是內宦上前拆卷。

但見呂惠卿所舉的支持新法的頭名卷乃葉祖洽所作,劉攽所舉反對新法的頭名卷乃上官均所作。

“皆是邵武軍人士,福建路端是出人才!”官家頗爲高興。

聞此陳昇之,章越,呂惠卿三人都稱謝。

王安石道:“臣記得福建路出了好幾科的省元,狀元了。看來這一次又要將狀元,榜眼收錄囊中。這葉祖洽,上官均皆是何出身?”

內宦稟道:“上官均乃通判上官凝之子,而這葉祖洽倒是寒門出身。”

說到這裡,已不用爭了。

狀元必出自寒門,這是宋仁宗時定下的規矩。

官家當堂欽點葉祖洽爲狀元,到了這一刻章越仍覺得有些對不起蘇軾,李大臨,卻見呂惠卿朝自己點點頭,投之一個善意的笑容。

之後章越與蘇軾,李大臨詳議名次,最後定榜。

章越看榜單第五名是陸佃,至於蔡卞也有上榜。與歷史上不同的是,本該中進士的蔡卞的兄弟蔡京在三司條例司工作,此時派至京東路督察青苗,但同樣得到了王安石和呂惠卿的賞識。

之後司馬光三疏給王安石,寫了幾千個字,但王安石簡單地回了三百個字。

此疏之後,王安石,司馬光二人正式絕交。

呂公著一直抨擊青苗法,一日官家對王安石說:“呂公著對朕言朝廷對韓琦太薄,韓琦將從地方興兵清君側!(將興晉陽之甲以除君側之惡)”

因爲此事呂公著罷去了御史中丞。後來官家,王安石才得知呂公著沒有說過這句話,而是孫覺說的,結果官家給記錯了。

此事致王安石與呂公著斷交。

參政趙忭反對青苗法也是被罷,王安石舉韓絳爲參政,取代而之。

韓絳爲參政後,官家要他保舉人才,韓絳保舉第一個人便是章越。

隨即官家下旨,任章越爲同修起居注。

呂公著,趙忭先後罷去,廟堂上的撕裂也越變越大,之後一件事將撕裂加劇至最大!

這件事由一條簡單的敕命而起,這日中書門下一名小吏手持一張詞頭前往舍人院。

舍人院這一日當值乃右諫議大夫宋敏求,宋敏求是老制誥了,在治平元年便已是修起居注,知制誥了。

中書門下的小吏遞給宋敏求的詞頭。

這詞頭是中書令舍人院的制誥撰擬詔敕的摘要。

宋敏求看去但見詞頭就一行小字上書‘前秀州判官李定爲太子中允,權監察御史裡行’。

(本章完)

第547章 比喻第930章 表態第101章 熟人第307章 月影第859章 支持或反對第591章 薦人明日更新第485章 章越的發明第371章 經筵第36章 不學有術第171章 不在曲中求第650章 男兒何不帶吳鉤第635章 學士院試第497章 無名之輩第995章 必也正名(兩更合一更)第131章 佩服第727章 回京?第982章 私下交易第130章 齋長第809章 度之第814章 閱兵第176章 階級第982章 私下交易第472章 轉對之制第577章 酒宴第264章 壽宴(感謝馴猴低手書友盟主)第754章 疏在袖中第402章 爲官一任造福百姓第359章 試館職第460章 彈劾任守忠(第二更)第175章 談話和心跡第286章 東華門第514章 荒政(兩更合一更)第401章 新差遣第492章 除裳第296章 期集二第414章 入股第297章 期集三第319章 擔憂第1023章 惟精惟一(兩更合一更)第651章 興亡百姓苦第923章 九百一十五章沙堤第448章 天下第三至文第377章 宮中第291章 催婚第583章 十日期限第447章 安國寺塔記第724章 深入險地第210章 暢談第426章 天下唯三人第619章 天下絕不可無參政第283章 平邊策第429章 太平宰相第123章 章府第140章 李氏的眼光第692章 約降第184章 好事第400章 賜緋與魚袋第497章 無名之輩第72章 食店第779章 宕昌城第872章 好岳父第449章 小人哉第953章 章樞副被嚇着了第465章 同年們的力量請假下第234章 蔡襄第10章 望族請假第353章 卻扇第152章 相中第658章 屯田之罪第1049章 殺牛分肉第299章 菊花落英否?第50章 行卷第103章 珍惜第433章 酒量第142章 宴集第907章 用或不用(感謝楓愛雲書友盟主)第787章 解圍第344章 姻親第620章 強勢復出第186章 三蘇父子第854章 推辭和接受第468章 同年宴第341章 有眼不識泰山第522章 入直第247章 考試政策第690章 經營第681章 設爲熙州第874章 抱負第39章 恩情第523章 言事第108章 男女(感謝楠木的咖喱番書友大賞)第521章 人間隨處有乘除第683章 功歸人,過攬己第435章 臨潭書絕壁第214章 大佬的論斷第107章 見識第186章 三蘇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