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見面

第160章 見面

十三日十八日之公試,對太學生而言至關重要,但對於章越而言更是尤其關鍵,因爲公試的結果確定了章越能否繼續在太學求學。

故而章越是卯足了氣力,準備這一番公試,萬一考試不過要託楊仲南在李覯面前求情,不僅自己丟人,連自己的老師章友直也要跟着丟人了。

考試之日,下了一場大雪。

章越,黃好義,劉佐,向七他們從齋舍走來時儘管打了傘,但眉頭上都覆了一層白霜。

章越凍得腿忍不住直打顫,等到了崇化堂前,纔將襴衫上的落雪全部抖落。

到了崇化堂後,章越入席曲膝而坐,衆人交頭接耳了一陣,等到其它太學生都陸續到齊後,方纔安靜下來。

衆人都是凍得不輕,講師讓僕役從四處端來了火盆放在崇化堂上,方纔好了許多。

章越拿着手爐捧着手中。

身旁的火盆使得室內漸漸熱了起來,發上眉間衣裳上的少許殘雪開始融化,章越臉上也是滲出些許汗來。

開考之後,堂上肅靜,唯有傳來筆尖舔紙之聲。

第一日考試是兩首五言六韻詩,還有三篇策論。

章越沉心作答,不久即寫完了第一首,至於第二首一時沒有眉目,空着不寫轉而先作三篇策論,等策論都寫好了,章越心底有了大概再回頭寫最後一首試帖詩。

正當寫最後一首詩時,章越但見不少太學生已是提早起身,將卷子一束即走出堂外。

太學裡藏龍臥龍,要讓章越冥思苦想半日的試帖詩對於不少人而言,只消半刻之間即是有了眉目。

不過上一次私試章越試帖詩破天荒的,第一次得了‘下’,而不是‘否’。

可惜以往一貫把握甚大的經義卻得到了個‘中’,因策論有一篇沒有發揮好。

如今章越只求試帖詩能夠‘入目’,如此再得一個‘下’就好了,至於‘中’則不敢奢求。

章越寫完後,即走出崇化堂將卷子交給了李覯。

李覯看了章越一眼,先看了他兩首試帖詩。這一次李覯臉色不再如以往般難看,而是道:“下去吧!”

總算沒有給自己臉色看。

章越暗自慶幸,如此就穩了許多。不過公試不比私試,最後還要知貢舉的胡宿認可才行。

十八日則考帖經,策論依舊是三篇。

嘉祐二年歐陽修主考貢舉提高的策論的權重,故而太學裡的進士科在三八兩日的私試上都考了策論,也算得上緊跟時事。

到了帖經公試時,章越根本沒將帖經放在心上,而是將大半精力都着重於三篇策論。

寫完之後,章越幾欲脫力,但總體而論還算是滿意。

這場考完後,太學生們臉上也有了釋然的表情,就如同‘期末考’考完最後一科的那份輕鬆。

此刻李覯走上崇化堂裡,學生掌儀道:“肅靜!”

衆太學生都是停止了講話。

窗戶外天色昏暗,大雪紛飛,這一場考試衆人來時沒有雪,但是考試時,雪卻是鋪天蓋地下了。

風雪交加,衆人雖身在屋內,都感受到北地的寒意。

室外一片昏暗,故而考場上都已點起了燭火。

一貫嚴肅的李覯站在講堂上目視衆人,太學生們都知李覯治學嚴謹,故而不少人都有些怕他。今日最後一科考畢,衆人也擔心又挨他一頓訓斥。

哪知李覯卻道:“今日天甚寒,饌堂裡給爾等了備了羊湯和饅頭。”

聽了李覯如此說,衆學生們都是一陣歡呼。

李覯臉上微微有些笑容:“明日還有餛飩!”

歡呼聲更甚。

“過年了,爾等也將齋舍都收拾一番,平日衣冠整好,髮鬢梳好,即便平日沒有師長督促,也當慎獨自處。到上元節時,吾不會督促爾等學業,但在齋舍裡也當自修。”

這話就等於說到了上元節前,大家可以盡情的浪了。

衆人歡呼聲已經幾乎將崇化堂掀翻了。

章越看着這一幕,古往今來的學生看來都差不多啊。

李覯看向歡呼的衆太學生們,也是有些感觸。

這些學生平日最讓他頭疼,但最後最牽掛的也是他們。

“最後就是念些什麼呢?”

以往太學每次私試公試之後,胡瑗即會召集所有太學生們聚集在崇化堂上,然後命人奏起雅樂,最後所有人齊唱。

或者師生們一起去投壺,去射箭。

對於很多大學生們而言,這些都是清苦學習生活裡的那一點亮色。

李覯管勾太學後,當然也繼承了這一傳統藝能。

“諸位就一起吟李太白的將進酒吧!”

衆學生們鬨然叫好,當即齊聲誦道:“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

章越雜在衆人之間,儘管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後一次,但在這麼多人中吟誦這首《將進酒》時,心情自是不同。

堂外風雪連天,室內燭火微光,少年人的那份意氣,都在這首將進酒中了,彷彿回到百年前和李太白一起舉杯高歌。

堂上的李覯也是觸動,與衆學生們一起誦起了《將進酒》。

……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幾百名太學生們將這將進酒反覆唸誦三遍後,衆人都是大笑,不少人甚至舉動拍案,一如詩中的狂放之情。

李覯目視衆學生們道:“再誦一首蜀道難吧!”

“是。”

“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

章越但見不少老生舉袖試淚,對於這些人而言可能是‘畢業’在即吧。章越想起以往讀書時光陰,偏偏令自己印象最深都是運動會,朗誦比賽,社會實踐這些,往往就是當時覺得很無意義的小事。

至於妹子?那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青春就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來不及道別……

在衆人的吟誦聲,章越感覺就這麼渾渾噩噩地結束了太學的第一年學業,渡過了菜鳥期。

公試之後,即到了年關,對於章越這些太學生們還有一件事,那就是祭竈。

太學生臘月二十四清晨祭竈。

各齋要各自祭竈。

齋長劉幾與衆人擺上竈糖,甜酒,這些是必備的,此外還有三道果盤,大棗、荔枝、蓼花糖。

這大棗、荔枝、蓼花糖是重中之重,爲何?

爲了取了好彩頭。

因爲棗荔蓼等於早離了。

考不中進士,就得老死於太學,故而人人都盼‘早離了’。

大棗易得,至於荔枝則是用蜜餞或荔枝幹來代替。

蓼花糖,則是將糯米磨成粉,用熱水燙軟,加糖加油,揉成粉團,切成長條,用麥芽糖掛漿,撒上芝麻,粘上青紅絲,最後過油一炸。撈出來,又酥又脆,就像蓼花的花穗,故名爲蓼花糖。

祭竈後,第一學年就真的結束了。

當然最重要的就是公試成績,章越詩賦得了‘平’,至於經義得了‘優’,最後結合於行藝和在籍。

章越得了一個‘中’。

不僅保住了太學生的資格,還有進一步的可能……

京城中一處宅邸裡。

“三字詩的作者不過一位十三歲的少年,即便他如今是太學生,也絕無此事,難怪陳公遲遲不與爹爹說此詩何人所爲?必是竊名所作。”

但見一名少年氣呼呼地言道。

一旁一名黑胖的男子微微笑着,並沒有接話

那少年對黑胖男子道:“叔父,你如何說?”

黑胖男子笑道:“見賢思齊,見不賢也可思齊,獐邊者未必是鹿啊。”

少年聞言道:“叔父又拿侄兒年少的事來調侃。”

黑胖男子笑道:“就許你十三歲時寫有萬字策言,就不許十二歲的少年作此三字詩?”

少年想了想道:“叔父見教的是,但平心而論叔父真信此詩是十三歲少年所作?當初爹爹在舒州贊此詩可收聖人教化之功,衆人皆以爲是積年老儒所爲之。但如今卻傳出是十三歲少年而作,此事不慎,會讓人以爲有人可欺世盜名,也令爹爹顏面無光。”

這黑胖男子點點頭道:“確實如此。”

“身爲人子不可令父親蒙羞,此子我當去駁之,若是不然,我願當面道歉。”

黑胖男子道:“你如此性子,見了面必是爭執,如此反而壞了名聲,你還未科舉絕不落人器小的口實,日後傳到主考官耳裡。還是讓叔父去一趟吧!”

“可叔父省試在即?”

黑胖男子笑道:“吾自有分寸。”

這日章越在太學準備過年,蔡確卻拉自己喝酒。

章越聽了當即答允了。

二人當即來到太學外的清風樓。

章越至此見蔡確道:“持正兄,你怎地約我到此?”

蔡確笑道:“三郎放心,此次我來會鈔。”

二人來到清風樓一雅間內,但見雅間裡早就上了一桌子菜,菜品十分豐盛。

章越見此疑道:“持正兄,有話直說。”

蔡確面有愧色道:“實不相瞞,吾師有一位好友久聞三郎之名,故而約三郎到此一見面。三郎放心,絕不會爲難你。”

章越看蔡確心道,此人有何名堂?

不久但見一名黑胖男子入內,他一見章越即笑着行禮道:“這位就是章秀才吧!”

“不敢當,足下是?”

對方笑了笑道:“在下臨川王安國。”

王安國?

就是王安石的弟弟?曾鞏的妹夫?

“三郎可知吾兄介甫否?”

章越道:“久仰大名。”

隨即章越見蔡確已是合門退了出來。

王安國大約三十歲左右,與章衡一般年紀,確實又黑又胖。

歷史上吳處厚與王安國二人交好。

有一次王安國讓吳處厚寫首詩贈自己,吳處厚當即寫道。

飛卿昔號溫鍾夔,思道通俛還魁肥。江淹善啖筆五色,庾信能文腰十圍。

只知外貌乏粉澤,誰料滿腹填珠璣。相逢把酒洛陽社,不管淋漓身上衣。

王安國見了大怒,二人自此絕交。

由此可知,切不可隨便譏諷他人,哪怕是再好的朋友也會鬧翻。

章越見王安國微微一笑入座,舉起茶盅呷了口茶道:“吾本料令兄會親自見我,卻不曾想兄臺來此。”

王安國見章越如此從容問道:“你說你自承寫此詩,是爲了見吾兄介甫?”

章越道:“一首三字詩何足掛齒,尊兄在歷任素有政績,然回京上了萬言書懇言國事。在下實不由扼腕嘆息,尊兄之纔不得其時也。”

見章越故作大人的口氣,王安國笑了笑道:“你尋常小子,有何見識可以教吾兄。”

章越道:“吾觀尊兄萬言書故古之人慾有所爲,未嘗不先之以徵誅,而後得其意。”

“又舉詩曰:是伐是肆,是絕是忽,四方以無拂。而言此‘文王先徵誅而後得意於天下也。”

“敢問王兄,何爲徵誅?”

王安國笑道:“聽聞三郎之前是經生,論說文解字,吾不如三郎。不過以荀子之言‘故樂者,出所以徵誅也,入所以揖讓,’可言之。”

章越道:“王兄何必顧左右而言他。一味講徵誅,夏桀商紂則不失天下,商湯周武不可得天下。”

王安國點點頭道:“商湯戰於鳴條,周武徵於牧野以徵誅取天下。至於商湯周武除了講‘徵誅’,還講了什麼還請告知。”

章越道:“還有利益。”

“利益?”王安國還以爲章越會道‘仁義’二字呢。

“爲何不是‘仁義’?”王安國正色道,“豈不聞‘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讀書人何談利益,而言‘仁義’?”

章越心道,你的政見果真與你哥完全不同,否則即不會用‘仁義’來駁斥自己。

章越道:“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此語出自賈生的過秦論,然我觀過秦論此文言肥意瘦(錢鍾書說),不過尓爾。”

見章越敢批評過秦論,王安國也是吃了一驚,這少年越來越不像話了。

“若說你之前說辭還有幾分新穎之見,但如今看來簡直不知天高地厚。賈生的文章也是你可批駁的?若是你不說出個所以然來,即要怪我不留情面。”

章越道:“王兄動氣了,賈生的文章固然是好,但就過秦論而言,論意卻不高!”

王安國冷笑道:“如何不高?那我倒是要洗耳恭聽了。”

章越道:“不敢當,易經有云,一陰一陽謂之道。故易經的乾卦坤卦一陰一陽即道盡了天下一切。方纔王兄所言,故樂者,出所以徵誅也,入所以揖讓。”

“故而自古以來,先王無不以此治理天下,左手利益右手徵誅。”

“非利益,而仁義!”王安國再度強調。

章越笑道:“王兄何爲仁義?秦失天下,因殺宗室,坑儒生,薄秦民,役天下。”

“宗室即家人也。無宗族血親如何馭士?秦王一統天下,以士爲宗室,以宗室爲士。故秦王殺宗室,視宗室與士無二也。”

“儒生即四民之首也,無儒生如何馭國人?秦王一統天下,以士爲國人,以國人爲士。故秦王坑儒,視士與國人無二。”

“秦人即國人也,無秦人如何滅六國?秦王一統天下,以國人爲六國,以六國爲國人。故秦王薄秦民,視國人與六國百姓無二。”

“役天下,視百姓如牛馬,故而秦失天下,在於失仁義。何爲仁義?在於利益者,先於親族,次於士,次於國人,再次於天下!於賈生的話來說‘秦本末並失,故不能長’。”

王安國聽了面上一句不發,心底的震撼實是無以復加,天下間除了他的兄長,從無第二個人說話能令他震撼到這個地步。

話說到這個份上,但見桌上的菜是一筷未動。

章越當即道:“故而太祖立國時有訓‘南人不可爲宰相’道理也在此中了。”

王安國聽了點頭,以章越的話來說,太祖奪取天下靠得是文臣將領都北人,至於南人都是當初被宋朝所滅的南唐國民。故而用北人爲宰相,也就是‘仁義’,合於以儒治國。

“所謂仁義用在治國,就是合於既得利益,太祖平天下後,厚待功臣,不殺讀書人,甚至不以南人爲相,都是合於既得利益,合於仁義。合於仁義,故本朝垂百年來,可稱得太平盛世,全仰賴在於‘仁義’二字,然也因合於仁義,如今遼夏虎視邊陲,國敝民困,也全怪於仁義二字。”

“那麼三郎爲何言爲何說治國,以利益而非仁義?”

章越道:“令兄在言事書中所提‘易更革天下之事,合於先王之意’,要從學校中選拔人才,日後提拔任用,再行以徵誅之法,此鑑於範相公新政不得人才之失。”

“然而變法在於富國,要富國,不取於上則取於下,取於下則國亡,秦之亡在於失於民不在於失於仁義。故而這也是我爲何所言,賈生過秦論立意不高之故。然而取於上,此合乎於仁義麼?憑徵誅之法可壓一時,卻不可長久,治國長久還在於利益二字。變法即不得於仁義,令兄又以何利益補仁義之失呢?”

聽到這裡王安國忍不住拍案道:“佩服,真佩服啊!如此說來以三郎之才,三字詩確實也不足一觀了!”

(本章完)

第316章 破天荒第886章 事情鬧大第770章 玉帶第139章第48章 寒門之難(第一更)第862章 登門道賀第889章 版本不同第447章 安國寺塔記第640章 整治太學第305章 半路回京第901章 出外(兩更合一更)第192章 賠罪第886章 事情鬧大第868章 事先第539章 師生第500章 山居第156章 客人第359章 試館職第949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142章 宴集第117章 大學之大義第829章 長風破浪第736章 章質夫第983章 刺殺第133章 託付第453章 撕破臉請假下第189章 相人第404章 謝過章學士第52章 牧笛第947章 決定人選第544章 變法的目的第920章 執政第196章 村夫第921章 賢相否第813章 問題第566章 蘇氏兄弟第283章 平邊策第615章 賞個執政作第62章 縣令來道賀(第二更,求訂閱)第431章 入潼關第676章 不退第231章 鹿鳴宴第436章 擊石震虎第583章 十日期限第852章 面君第27章 二哥又坑我第655章 箭在弦上(第二更)第966章 官家的動搖第86章 爭口氣(兩更合一更)第1056章 宰相家的郎君(第一更)第165章 信約單章第296章 期集二第918章 彈劾我?第385章 說辭第761章 談判第797章 受賀第604章 降低成本的訣竅第909章 後來者第228章 秋夜第1021章 兩面夾攻(兩更合一更)第980章 遼國的饋贈第371章 經筵第991章 太后與官家(兩更合一更)第974章 物物不務於物第425章 宴遇王安石第107章 見識第256章 審卷第508章 兒臣想出來的第8章 三字經第271章 科舉與寒士第973章 不爭一城一地得失第230章 交情第233章 弊案第122章第85章 這個人已經瘋了第264章 壽宴(感謝馴猴低手書友盟主)第829章 長風破浪第842章 還是女婿好啊第947章 決定人選第21章 師兄弟第615章 賞個執政作第703章 太平宰相第944章 探病第691章 鹽井第814章 閱兵第683章 功歸人,過攬己第822章 時代與變革第942章 贈詞予卿第1005章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兩更合一第224章 表白第183章 二三事第936章 蔡確的書房第655章 箭在弦上(第二更)第606章 皇帝一句話頂你一車話第300章 官職第395章 更替第183章 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