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擂臺首賽 二

默經當然不僅是背誦經文,也可反過來,說一段經文,讓對方說出作者和出處,或者說出經文中所指的對象。』

姚鼎不可能問對方《論語》、《孟子》之類的送分題,一定會問稍微冷偏一點的書籍,不過姚鼎出題還算厚道,已經明着告訴對方這道題是出自《史記》,只要讀過《史記》,這道題就能答出來。

衆人向審議官望去,主審官點點頭,“此題可答!”

四名衛南鎮學子不愧是挑選出的佼佼者,他們商量片刻,主答學子起身道:“這句話是出自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是指留侯張良。”

‘當!’一聲磬響,表達答對了,四名衛南鎮學子頓時激動得歡呼起來。

下面該衛南鎮出題了,何振抽了題型,他抽到了問詩,一般是說詩名,然後要求回答作者,並背誦出來。

衛南鎮主問學子抽出題目問道:“《臘日》,請對方說出作者,並背出全詩。”

李延慶都愣住了,怎麼會這麼巧,昨天吃飯時他們正好說了這詩,連姚鼎的嘴角也忍不住露出一絲笑容。

何振卻十分惱火,他準備了十幾極爲冷僻的詩,但第一輪的要求是難度偏下,如果太生僻會被否決,他便找了四稍微容易一點的,這一他當時正好想到了臘八,便胡亂塞進了題封內,偏偏就被對方選中了。

隨着主審官表示認可,李延慶便起身道:“這是詩聖杜甫的《臘日》。”

他隨即背了起來:

臘日常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

侵凌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

縱酒欲謀良夜醉,還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嬰下九霄。

‘當!’又是一聲磬響,通過了,王貴頓時和湯懷一起激動得跳了起來。

李延慶向岳飛笑着點點頭,表示感謝,這詩他真忘記了,幸虧昨天在飯堂岳飛朗讀了一遍,他便記住了。

岳飛也暗暗慶幸,若不是師父當時讓自己讀一遍,他們第一輪就輸了,他心中興奮,便舉起手掌和李延慶重重一擊。

雙方輪戰成了平局。

按照慣例,第一輪都比較簡單,從第二輪開始逐漸加大難度,第三輪最難,第二輪依舊是鹿山鎮學堂先問,姚鼎抽到了競射,他眉頭一皺,給主審官看了看便放了回去,競射不是必答題,可以換籤。

他第二次抽到了問詩,但姚鼎卻沒有注意到,旁邊何振的目光緊緊地盯住了剛纔自己放回去的那支競射籤。

岳飛起身問道:“《西塞山懷古》請說作者名並背誦全詩。”

這是劉禹錫的一詩,一般而言,劉禹錫流傳於世的是《憶江南》、《竹枝詞》或者《陋室銘》等等,《西塞山懷古》雖然是他所作,但就稍微冷僻了,但也不算太冷僻,難度是中等偏上,符合第二輪的要求,審評官便同意了。

這詩讓何振有點緊張起來,這詩他在很久前給學生們講過,時間有點久遠了,就看他們中有沒有誰還記得。

他們只有一炷香的思考時間,時間一點點過去,但學子始終想不起來,何振現牆角正好有一叢竹子,衛南鎮學堂年初種竹子時,他便專門給學生們講了劉禹錫的《竹枝詞》。

何振偷偷向後看了一眼,只見兩個學子正眼巴巴地看着自己,他便若無其事的抓抓耳朵,迅指了指牆角的竹子,暗示學子想到劉禹錫的竹枝詞。

這時,主審官不滿地重重咳嗽一聲,他看到了何振的小動作,但沒有指責他作弊,畢竟大家都不容易,只要不過份,審評官還是會稍稍寬容。

但正是何振的暗示使其中一名學子想到了師父在竹林前講過《竹枝詞》,又想到了劉禹錫,便終於記起了這詩。

他們嘀咕幾句,主答學子站起身道:“這是劉禹錫所作。”

他也背誦道:

王浚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從今四海爲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主審官狠狠瞪了何振一眼,勉強敲了一聲磬,算是過關了。

四名學子再次激動得抱在一起,這一關過得不容易,因爲對方輕鬆答對第一題,他們已經沒有剛開始那樣輕蔑,甚至也開始有點緊張起來。

或許是姚鼎事先真有一種直覺,他在飯堂上讓岳飛背《臘日》,正好就是第一輪的題目,而當何振抽出第二輪的題型時,他也呆了一下,居然是雜考。

雜考就是對聯、燈謎、天文、地理、數學、繪畫、書法等等內容,因爲涉獵太廣,所以童子會就只考兩類,對聯和書法。

書法是學子的基本功,基本上都能過關,所以作爲第二輪出題,一般是選對聯,這就是姚鼎覺得很巧的原因。

衛南鎮的主問學子抽題問道:“我出上聯,請對下聯,補天媧神,行地母神,大哉乾,至哉坤,千古兩般神女。”

不料主審官對剛纔何振的暗示十分不滿,便直接否決了這個十分冷僻的對聯。

衛南鎮的主問學子又連出兩個極爲生僻的上聯,都被主審官毫不猶豫否決了,何振氣得滿臉通紅,他知道是剛纔自己的提醒被看見了,所以主審官才如此對自己不滿。

主審官冷冷道:“三題都未過,按照規則,就由我們來出題了。”

主審官對李延慶笑了笑,我也出一個上聯,“不算很難,但也絕不簡單,請聽題,上聯是:‘以忠孝仁恕傳家,無大盛亦無大衰,先世之貽謀遠矣’,李學子請把下聯寫下來,一炷香時間。”

主審官便對衛南鎮的學子道:“爲了以示公平,這個對子你們也可以對,對得上來,第三輪我就算你們提前通過了。”

這個題目是考對聯和書法,李延慶本身就十分擅於對對聯,他沉思片刻,便提筆一揮而就,旁邊岳飛激動得拳掌相擊,“好聯!”

姚鼎雖然背對着他們,卻聽到了外孫的誇讚,他心中頓時一鬆,便知道李延慶對上來了。

李延慶上前交了下聯,主審官先不急着看,而是面帶微笑地等着衛南鎮學子的下聯,一炷香結束,他們始終沒有能寫出來。

主審官點點頭,“機會給你們了,但你們沒有抓住,那就不是我偏心了。”

他這才展開李延慶的對聯和其他兩名審評官共賞,只見李延慶的下聯是:‘於困苦艱難行善,有厚德必有厚福,後人之繼述勉旃。’

三人異口同聲讚道:“好聯!”

書法是隸書,雖然還談不大家,但也十分流暢漂亮,是一筆好字,主審官連連點頭,“可惜只是第二輪,如果是第三輪的話,我也算通過了。”

‘當!’他拾起小錘,敲了一聲磬。

四人同時歡呼起來,這時,主審官緩緩問何振道:“我出的上聯是:以忠孝仁恕傳家,無大盛亦無大衰,先世之貽謀遠矣;鹿山學堂對的下聯是:於困苦艱難行善,有厚德必有厚福,後人之繼述勉旃。何師父,你覺得可行嗎?”

何振無話可說,對方的下聯工整大器,志格高遠,他挑不出一點毛病。

連姚鼎臉上也展開了一個大大的笑顏,自己這個弟子真的堪稱奇才。

第二輪,雙方再次戰成平局。

第三百八十七章 太子心思第八百零九章 籠絡之念第五百一十五章 書坊相會第二百七十五章 內幕消息第四百七十五章 老友進京第四十四章 不戰屈人第一百九十二章 舊友重逢第六百八十二章 兵臨太原第四百零六章 河面警告第八十二章 下馬之威第五十四章 大雁喜鵲第六百章 偷襲燕京 上第三百七十九章 勇劫法場第五百六十四章 揪出奸細第二百六十一章 反客爲主第八百零五章 太后懿旨第五百零七章 磁州匪訊第七百一十三章 黃河南岸第一百四十六章 魏縣救人 上第六百九十七章 宋金和談第一百一十三章 解試科舉 一第三百零九章 搶先收網第三百九十章 逃出須城第六百五十五章 曲江瓦子第五百零四章 北上監察第六十一章 縣城買書第三百五十七章 西線慘敗第六百九十章 退位監國第三百六十四章 最後一戰 中第一百零九章 神箭何灌第八十八章 噩耗傳來第三百八十七章 太子心思第二百四十五章 一紙素柬第九百五十五章 滅國之戰 八第三百零一章 西夏探子第六百八十四章 防禦漏洞第二百二十八章 弓馬大賽 五第一百五十八章 發財陷阱第三百二十四章 石州探查第五十二章 股份合夥第七百三十三章 城頭激戰第二百三十三章 弓馬大賽 十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女真內訌誠摯道歉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派勢力聊聊新書第六百四十一章 再進一步第八百七十六章 三個半人第五百九十二章 先奪涿州第八百五十八章 襲取羅城第八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第二百七十二章 城外買地第三百三十四章 虎嘯之峽第三百七十七章 深仇難解第九百六十七章 滅國之戰 二十二第五十七章 神秘老人第四百三十四章 脫離戰局第六百五十七章 三絕女將 中第七百四十七章 攻心爲上第十章 兄弟相商第五十一章 縣城偶遇第九百六十二章 滅國之戰 十五第四百三十八章 市井小遇第一百四十八章 李家三娘第一百二十四章 排名之爭 上第一百九十三章 再見童貫第五百六十七章 奇兵破賊第二十六章 新書大火第十三章 鹿山學堂第七百一十六章 關鍵阻礙第四百六十九章 重啓舊案第一百九十八章 奇貨可居第四百章 擾而不戰第四百九十五章 王家教子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清河大戰 下第三百三十八章 險守水壩第五百三十三章 鬥爭激烈 中第七百六十九章 更大誘餌第五百零九章 山廟遇襲第一百六十章 初見師師 下第二百九十八章 北伐之爭第二百三十二章 弓馬大賽 九第九百三十二章 人心難測第三十五章 郊遊墜驢第七百四十九章 暫時讓步第三百七十四章 衛州警訊第五百九十六章 酒樓傳言第七百六十七章 上門要債第五百四十二章 莫須之罪和大家簡單聊兩句第五百四十三章 潘曹決裂第七百三十三章 城頭激戰第九百零五章 突圍入城第二百四十二章 弓馬大賽 十九第五百三十八章 監所解散第七百零七章 意外來客第三百四十八章 入網之魚第九百六十二章 滅國之戰 十五第四百七十六章 頭大如鬥第八百八十四章 揮師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