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姚老牛兒

鹿山學堂是孝和鄉的幾名鄉紳共同出資興建,但最後卻成了湯陰知縣的政績之一,但這樣做也有好處,鹿山學堂由此成爲縣學下面附屬的八所小學堂之一,搖身變成了官辦學堂,在這裡讀書便有了縣學人脈。』

和唐朝尚武不同,大宋讀書風氣極重,湯陰縣更是文風濃厚,孝和鄉家境稍微寬裕的人家都把孩子送到這裡讀書。

學堂根據學子的學業水平不同分爲大中小三個學房,但都是由同一個師父教學,整個學堂也只有一個師父。

師父取自‘師者如父’之意,也是宋朝對教師的尊稱,鹿山學堂的師父姓姚名鼎,舉人出身,原本在縣學教書,由於他脾氣極犟,天天和縣裡主管教育的學正吵架,加上他本身也是孝和鄉人,學正便打他來鹿山學堂教書。

姚鼎年約五十餘歲,身板瘦得沒有一點油,但精神極爲矍鑠,在縣學也是出了名的精明嚴厲,得一個綽號叫做姚老牛兒。

此時,在師房裡,姚老師父正在詢問今天剛剛入學的李延慶。

“姓名是什麼?”

“學生李延慶,李文村人。”

姚鼎瞪了他一眼,“我沒有問你是哪裡人,我問什麼你答什麼,聽到了嗎?”

“學生聽到了!”李延慶無奈地低下頭。

“有表字沒有?”

“還沒有。”

“嗯!這個不急,二十歲之前都可以取,我來問你,你爲什麼想來學堂讀書?”

這是每個孩子入學時都要問的話,每個孩子境界不同,回答也不同,大多是受父母的影響,要金榜題名,要當官財等等,也有極個別境界高的孩子會回答,讀書爲了忠君報國。

但李延慶爲什麼要讀書,他自己都不太明白,他心中極爲排斥科舉,一點也不想金榜題名,當官財倒是有點誘惑,可一想到十五年後金兵鐵蹄將席捲北方,他什麼念頭都沒有了。

“我想讀更多的書!”這也算是一個理由吧!讀書本身就是極大的樂趣。

姚鼎或許是第一次聽到這樣的答案,他歪着頭看了李延慶半天,心中對這個孩子倒有了幾分興趣,又問道:“你讀過書嗎?”

“自己在家中讀過幾本。”

“去!默一篇論語。”

李延慶已經現這位老師父的嚴謹,並不因爲自己才六歲,就把自己直接踢到小學房去,而是因材施教,先要進行入學考試。

旁邊有桌子和紙筆,李延慶在桌前端正坐下,提筆問道:“師父要我默哪一篇?”

姚鼎一怔,“你能默哪一篇?”

“學生都能默。”

姚鼎大爲驚訝,居然都能背下,改天倒要好好考一考他,他便捋須道:“那就默一遍公冶長篇吧!”

李延慶提筆寫道: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紲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子謂南容:‘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

姚鼎站着旁邊看他默經,不由暗暗點頭,這孩子字寫得不錯,才六歲就能默全本論語了,顯然家學深厚。

想到家學,姚鼎又笑問道:“延慶,你父親是何人?”

“家父名諱大器,李氏族人。”

聽說是李大器的兒子,姚鼎的臉色頓時沉了下來,‘啪!’一合書本,拔腳便走,走到門口才冷冷道:“你去中學房讀書!”

李延慶莫名其妙,難道自己父親得罪過他?第一天見面就給自己擺臉色,他心中也不高興了,冷着臉大步走進了隔壁的中學房。

姚鼎望着他的背影,鼻子冷冷哼了一聲。

中學房基本上都是八歲到十歲的學子,大約有三四十人,房間很寬大,並不顯得擁擠。

此時師父正在教小學房的學子讀書,中學房的學子則在寫字默經,雖然學房裡很安靜,但學子們的小動作卻不少,扮鬼臉的、寫紙條的、比拳頭的、鬥草鬥蛐蛐的,真正定心寫字的學子只有極少數。

這也難怪,一節課就是一個上午,這些天性好動的男孩子怎麼可能憋得住。

李延慶走進房間,只見李二拼命向他招手,指着旁邊的一個空位子。

李延慶走到空位坐下,無數雙眼睛向他望來,‘哈!又來個李文村的白癡。’不知是誰怪叫一聲,頓時鬨堂大笑。

就在這時,門外面傳來重重一聲咳嗽,學房內頓時鴉雀無聲,每個孩子都開始裝模作樣寫字。

只見他們的老師父邁着方步走了進來,手中拎着個布包,他直接走到李延慶面前,把布包往他桌上一放,“你的東西都在裡面,百家姓、千字文小學房裡已經學過了,現在正在教《論語》中的公冶長篇,雖然你已經會了,但還是按我的規矩來,今天默公冶長篇一百遍,字跡有塗改、不端正加倍,明天上午交上來。”

說完,姚鼎掄起竹鞭向旁邊一個學子抽去,剛纔就是他怪叫一聲,引鬨堂大笑。

狠狠抽了幾鞭,姚鼎又回頭怒視衆學子,“我若再聽見有喧譁,今晚誰也別回去了。”

學子們噤若寒蟬,沒有一個人再敢擡頭,姚鼎轉身就去了隔壁,剛纔被抽打的學子惡狠狠地在一張空紙上畫了一頭牛,牛身上插了一把血淋淋的長劍。

李延慶打開了他的書包,取出了裡面的筆墨紙硯和一本薄薄的《論語》,昨天楊大管家已經替他交了十貫錢,這就是他以後五年的課本和學具費用,但十貫錢顯然不夠,不過既然是官辦學堂,不足部分的就由縣裡承擔。

小學堂要讀五到七年,然後各家看孩子學業情況再考慮前程,實在不是讀書的料就回家務農,家境富裕,又不需要那點勞力的則花錢去縣學讀書。

如果家境貧寒又學業有成,便可參加縣學考試,考上了就能進縣學讀書,每天有一升四合米的縣例補貼,也算是大宋的廩膳生員了。

當然,宋朝並沒有廩膳生員,各州各縣財政全部上繳,個個窮得叮噹響,也沒有錢糧補貼生員,只是因爲湯陰是產糧大縣,多少有一點餘糧,加上學風濃厚,纔可能給貧寒學子一點補助,這種助學之事朝廷也不會反對,便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不過現在還不用考慮那麼久遠的事,李延慶見走道上有一小桶清水,便上前用木勺子給硯臺裡舀了點水,坐下慢慢研墨。

這時,李二寫了張紙條丟在他桌上,只見上面寫着,‘當心貴天王的下馬威。’

李延慶不禁啞然失笑。

......

中午休息時間有大半個時辰,住在鎮上的學子都各自回家,其餘學子則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聊天玩耍,不少孩子還帶了中午吃的點心。

李延慶早上專門留了兩個饃饃,就等中午時候填填肚子,此時他已餓得前胸貼後背,只想找個清靜的地方啃他的饃饃,李二卻像個跟屁蟲一樣跟在他身後。

李延慶攀上牆頭,李二也跟着爬上來,坐在他身邊,從油紙包裡取出一塊吃剩的烙餅遞給李延慶,“吃我的這個,有肉的。”

李延慶不客氣接過來啃了兩口,居然是小蔥羊肉餡,只是略有點鹹,估計是用醃肉做的,但還是美味之極,李二見他吃得香,又遞給他一塊,李延慶卻不要了,嚐嚐鮮便可,吃多了會寵壞自己的胃。

李延慶啃了一口饃饃,又問道:“中午怎麼不見師父?”

李二撇撇嘴,“老牛吃飽了草就要睡覺,午睡時間雷打不動,就算在他牀邊扔個爆竹,他也醒不來。”

就在這時,李三慌慌張張跑來,“慶哥兒,王貴和湯懷來找你麻煩了。”

李延慶一擡頭,只見十幾個孩童簇擁着兩個身穿錦緞的富家小官人向這邊快步走來。

第六百八十章 臨行之前第二百九十章 吏部授官第四百八十八章 佳人賞雪 下第七百三十章 遠程優勢第四百九十六章 潘府家宴第一千零十三章 夜襲大名第五百九十二章 先奪涿州第二百六十七章 指點迷津第一百一十一章 酒樓事件 下第三百二十二章 三箭立威第三百七十七章 深仇難解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北伐高麗 上第三百二十九章 安插細作第一千零十一章 大名出兵第七十四章 縣城租房第六百八十五章 太行雙龍第二百六十四章 歲暮除夕第四百一十四章 計取歷城第一百七十三章 人心難測第九百三十七章 消息泄露第一百四十五章 臨陣磨刀第二百七十四章 左右爲難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青兒遇母第一百七十二章 相國蔡京 下第九百二十七章 曹蘊之憂第八百九十五章 民怨沸騰 上第九百七十三章 城門衝突第五百四十二章 莫須之罪第九百四十二章 重要議事第四十八章 灑淚惜別第二百零六章 尋釁報復第七百九十二章 金營漏洞第五十八章 典買丫鬟第一百九十章 一夜逆轉感謝大家支持第五百九十九章 作繭自縛第八百零六章 臨時內閣第四百六十二章 曹妹嬌嬌第五百零一章 臨時任務第二百三十六章 弓馬大賽 十三第五百九十一章 藥師歸宋第七百三十五章 王貴消息第七百六十九章 更大誘餌第三百二十二章 三箭立威第四百二十六章 主動出擊第九百零九章 兩方求情第三百五十二章 再立新功第二百七十二章 城外買地第三百二十三章 府學考試第一百零八章 食鋪偶遇第一百三十八章 紛爭再起第八百五十六章 初攻韋城第七百九十二章 金營漏洞第七百二十三章 各自布兵第五百一十一章 佔盡地利第九百七十一章 滅國之戰 二十四第四十一章 遼國騎兵第七百七十章 條件成熟第七百一十一章 船隊事件 上第一百二十五章 排名之爭 中第四十一章 遼國騎兵第八十章 李張之爭 四第九百三十九章 朝野非議第九百二十八章 另有目的第一百九十一章 矛盾初現第八百九十七章 收復義軍第八百六十八章 被迫談判第四十二章 大器翻身第六百八十五章 太行雙龍第九百八十章 城門遇刺第六百四十五章 意外來訪第五百零九章 山廟遇襲第九百六十五章 滅國之戰 十八第五百二十七章 鄆王之勸第一百三十六章 軍營顯威 下第九百二十章 收復河東第三百九十章 逃出須城第一百六十章 初見師師 下第三百一十章 徹毀敵巢第五百一十二章 援軍到來第二百八十三章 溫柔之鄉第一百零二章 縣試初考 中第二百一十一章 意外絕殺第一百五十九章 初見師師 上第七百七十四章 突襲永城第三百四十六章 兵分兩路第八百一十三章 蜀崗茶棚第三十九章 爲父伸冤第八百五十二章 橫山西線第二百九十二章 父子激爭第四百八十二章 不甘爲棋第六十五章 鹿山春社 下第八百八十四章 揮師太原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北伐高麗 上第五百六十六章 殺賊立威聊聊新書月初求月票第四十四章 不戰屈人第六百四十五章 意外來訪第七百六十七章 上門要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