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潮對她的信任,讓她心潮涌動,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麼好,她又怕自己什麼都不懂,會壞了江潮的事。
“沒事,有我在呢,從今晚開始,我教每晚教你和小草識字數算!你要相信自己,你一定可以的,一定能成爲我最好的幫手。”
江潮用手按住蘇小小的肩,眼神認真的看着她道。
蘇小小聞言,面對着如此近距離的江潮,臉上莫名的一紅,心跳也在這刻加速起來。
本來就美麗的臉上,露出一股嫣紅。
她整個人有些渾渾噩噩了。但她腦海中就只留下那一段話,她會成爲江潮最好的幫手。
她想要讓自己成爲江潮的幫手,成爲現在這樣江潮的幫手。
在她的世界裡,江潮也將會是她的唯一。當然,還有她妹妹。
等到江潮將她放開離開,她還沒有回過神來。
但她臉上莫名的涌起一股笑意。緊握着手上的三十多兩銀子,心裡甜甜的。
她終於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也感受到了人間溫暖。她希望江潮能夠一直這樣下去。
江潮離開了房間,外面的婦女微笑的看着他,眼裡帶了股祝福。
大家也希望看到蘇小小幸福。這女孩太苦了!
江潮對大家點了點頭,拿了兩個饅頭,起身向窯場那邊走去,窯場這邊幹活的人不少。應該有七八十人。
這還不算上山採石灰巖和石英砂的,整個村子的三百多人,有近三百人來被江潮調動了。
除去護村隊的三十多人,其他人都參加了挖窯和砍柴燒窯、以及摘鮮花、皁角的隊伍。
磚瓦窯挖了三個,再加上一個燒製水泥的窯。一共四個窯。
水泥窯已經開始燒製了,磚瓦窯這邊還未開始,製作出來的磚和瓦需要兩天左右時間的涼曬。
第一批磚瓦晚上應該可以入窯燒製了,磚瓦窯按千磚萬瓦的標準挖的。
有七八十人一起工作,一天能夠做出二千磚和二萬的瓦。
負責窯場的工匠看到江潮過來,連忙迎了上來。
“江……潮!”他有些不知道該怎麼稱呼江潮了,畢竟,現在的江潮跟他的東家差不多。
“那個你這個磚的尺寸還有瓦的尺寸,跟我之前做的有些不同。還有,你這個燒製方法上,也有些出入。做出的來磚,會不會有問題!要是燒燬了,就白費力氣了。”
古時的建築是以磚和木製相結合的,用的磚是火磚,燒製方法上跟紅磚有很大的出入。
他是老工匠,也幫人燒過磚瓦。卻從未見到過江潮這樣的磚型和瓦型,還有燒製方法上的出入,讓他擔心會燒燬了磚瓦。
“老牛叔,放心,按我說的做,差不多七天之後出窯,你就知道結果了。就算是燒燬了,也不會怪你的。這裡就交給你了。”
江潮對眼前的工匠蘇大牛道。
蘇大牛還想要說什麼,可是,看到江潮篤定的神情,他也就放棄了。
村長在一旁監督着大家工作,時不時的還去幫一下。
看到江潮過來,他迎了上來,將懷裡早上剩下的錢交給了江潮。這是早上請人時剩下的。
他本來是想要交給蘇小小的,可又怕江潮怪罪蘇小小。要是因此讓蘇小小挨一頓打,就不划算了。
江潮將錢接過。錢財的事,倒是不能馬虎,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有規矩纔有方圓。
他對村長點了點頭,道了聲感謝,順便讓村長派幾個靠得住和靈活的人,去一趟縣城買些米糧回來。
他又將剛手上的錢,外加身上的十兩銀子拿了出來。並交代了村長需要買的東西。
十兩銀子的米糧,可以買一萬多斤米糧了。差不多夠村裡人吃一個多月了。
等到縣衙的錢結了,他後續很長時間可以不用擔心錢財的事。
村長安排人去買米糧了,江潮進場地中看了看製作出來的磚瓦。磚瓦的製作簡單,只要用心點,不會出什麼問題。
村民們製作的磚瓦坯倒是還讓他滿意。
他又來到燒製水泥的窯前,裡面的溫度經過差不多一天的燒製,絕對超過一千多度了。
這樣的溫度燒上六個小時以上。石灰岩等拿出冷卻,再敲碎磨成粉,加下石膏和其他混合料,就成水泥了。
煅燒相對要簡單一些,難的就是將之磨成粉狀。不過,江潮將村裡的石磨碾子都借來了,他也讓人制作石磨了。
水泥應該要比磚瓦更早的出來。剩下的則是建造房屋了。
工匠方面他已經讓村長去找了。周圍村子裡應該有相關的泥瓦匠。
除了給自己和蘇小小建一個家之外,江潮還想要建幾個工坊。
磚瓦窯這邊的磚瓦,很長一段時間,怕都滿足不了他的需求。
鍊鋼、打鐵、香水、香皂製作工坊。
他還想要建造紡織工坊。找時間改下一些織布機。
哪怕只是落後的紡織機,也絕對吊打現階段擁有的紡織機。
江潮是全能王牌特工,各種各樣的知識都有涉獵,改進紡織機只是小菜一碟的事。
叮囑了一下燒窯的人,又跟工匠蘇大牛說了一下水泥製作時的注意事項,江潮起身就往村口那邊走去。
這個時間點,縣衙的人應該早就已經到了。
走到村口時,縣衙的幾名捕快正在清點屍體,看到江潮過來,他們眼裡露出一股尊敬和佩服。
能帶三十多名村民,毫髮無傷的將七十多名凶神惡煞的土匪巢滅,這份能耐就無人能及。
雖然,江潮看起來年輕,可沒有人敢輕看他。
甚至是周圍的村民,看向江潮的目光,已經不僅僅是恭敬,其中還透出一股敬畏。
“江先生,在下安寧城的捕頭鐵鷹,你看看清點的結果,還有賞銀的數目對不對?!”一個身穿捕快服的中年捕快走到江潮面前。
他身材魁梧,身上透出一股驚人的氣勢。一看他就是練家子,實力很不錯。
但他對江潮說話的口氣,明顯帶了幾分敬意和謙和。
江潮接過本子看了眼,屍體七十五具,賞銀一千三百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