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以爲若要平韃虜,僅需將宣府、大同、遼東、延綏四鎮聯合設爲一防區,在設一總督總領防區大權。”
江彬顯然是有備而來,一出口就是石破天驚。
大明的九邊重鎮都是各自爲戰,即便是宣府和大同設立聯合防線也只是在賊寇進犯的時候纔會相互協同作戰。
總督的普遍設立是嘉靖時期,最明顯的例子是爲了針對倭寇而設立的浙直總督。
鼎盛時期的浙直總督轄制山東、福建、南直、浙江等地。總督可謂集大權於一身,徹徹底底的封疆大吏。後來隨着倭寇被蕩平,浙直總督的轄區去除了山東、福建,但那也是總領兩省大權的方面大員。
弘治正德年間並沒有四鎮總督這個概念,要聯合宣府、大同、遼東、延綏四鎮設爲防區,這個理念絕對是超前的。
雖然江彬這廝爲了媚上多次唆使正德以巡視邊防的名義出京,但不得不說他的眼光還是很好的。
設立總督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爲了防止扯皮情況的發生。
要知道如果沒有一個強有力的總督總領,各邊鎮之間將會就防務相互推諉,光是內耗就讓人頭痛。
而如果有了一個說一不二的總督,這一情況將會明顯改善。
“哦?四鎮總督?”
正德皇帝本就對武備很感興趣,江彬的提議正合他意。
“陛下,這四鎮總督一旦設立,韃虜之患將永遠消除!”
江彬拿捏住了正德皇帝的喜好,極具煽動性的說道。
“嗯。”
任何一個帝王都是好大喜功的,正德自然也不例外。
如今有機會能夠消除邊患,讓自己聖君明主的形象留存青史,正德只覺得熱血沸騰。
“謝先生,你怎麼看?”
不過正德還是很謹慎的朝謝慎望來,希望可以從自己的老師那裡得到一些意見。
謝慎恭敬道:“臣以爲,此計甚好。”
連自己老師都贊成,正德自然大喜。
他揮了揮手道:“你這法子確實不錯,待諸位臣工議過後朕便下旨。”
謝慎心中大喜。
江彬的出場可算是完美,應該已經在正德心中留下了印象。
只要接下來發展順利,取代錢寧並非沒有可能。
.......
.......
月明星朗,微風陣陣。
壽寧府正堂外走來一個身着錦袍的俊秀男子。
“壽寧侯,許久不見啊。”
這人不是別人,便是當今朝堂最炙手可熱的天子近臣錢寧錢千戶。
雖然此時的錢寧還不是錦衣衛指揮使,但明眼人都看的出這個位置遲早是錢寧的。
能夠和天子同進同出,同宿同住這份榮寵豈是尋常人能有的。這錢寧扶搖直上已經是不可阻擋的。
相較而言,壽寧侯就要抑鬱的多。
被謝慎幾次打壓,張鶴齡只得夾起尾巴做人。
雖然貴爲國舅,卻絲毫不能任意而爲,活的也太他孃的憋屈了。
就連那幫勢利眼的諸部院寺的京官也很少再登門拜訪,這一切都拜謝慎所賜!
如今錢寧主動前來,着實讓張鶴齡驚訝。
二人在堂中坐下,自然有僕人送上茶水點心。
張鶴齡卻顧不得喝茶,拱手衝錢寧虛虛一禮道:“錢大人,你來找某這個閒人有何指教?”
錢寧笑了笑道:“怎敢談指教,無非是想向侯爺討教一番。”
二人試探了一番,誰都沒露出破綻,還是張鶴齡率先道:“咱們明人不說暗話,錢大人究竟是爲何而來?”
錢寧笑了笑,呷了一口茶道:“侯爺恐怕很恨一個人吧?”
張鶴齡愣了一愣,促問道:“誰?”
“當朝東閣大學士謝慎!”
錢寧一字一頓道。
張鶴齡面色登時變得鐵青,良久纔是吐出一口氣來:“錢大人何必明知故問!”
謝慎,提起這個名字張鶴齡便恨得牙癢。
若是有機會,他一定要將此人抽筋撥皮,大卸八塊!
“如果有一個機會,侯爺願不願意和某合作,做掉此人?”
錢寧卻是毫不掩飾,眼神中閃過殺意。
張鶴齡嘿然道:“難道錢大人和這謝慎也有過節?”
錢寧颳了刮茶蓋,淡淡道:“其實某和這小閣老本沒有什麼過節。無奈此人主動找某的麻煩。”
頓了一頓,他接道:“他要斷某的富貴,就怪不得某了。”
錢寧將謝慎向天子引薦江彬一事說與張鶴齡,張小侯爺自然是頓悟。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謝慎現在已經不僅僅是要斷錢寧的財路了,還要斷他的生路!
天子近臣這個名字聽起來好聽,實際上危機感是很重的。
一旦被人取代,將榮寵不再,往往還會被新的天子寵臣忌憚打壓,甚至很難再在京城混下去。
錢寧能獨得天子恩寵,還是有其過人之處的。
至少他的眼線遍佈京師,而天子起居的豹房更是錢寧重點關注的區域。
事實上,從謝慎找到江彬的第一刻起,錢寧就發現了端倪。
但他沒有第一時間行動,因爲他要看看謝慎究竟要如何做。
直到謝慎用經筵的名義面見天子,錢寧才恍然大悟。
好一齣瞞天過海的計謀,若是他稍稍大意,還真會被這廝矇混過去。
至於這個江彬確實是一個天生的弄臣,他懂得一切討好天子的方法。一旦真的讓他常伴聖駕左右,至少錢寧一半的寵幸會被分走。
“原來如此。”
不知爲何,聽了錢寧的訴說張鶴齡只覺得想笑。
原來被這謝慎耍了的人不只是他張鶴齡,還有天子近臣錢寧錢大人啊。
當然,他忍住笑意,好生安慰了錢寧一番。
“不知錢大人想要讓張某做些什麼?”
錢寧自然不會蠢到單純來找張鶴齡說這等事,一定是有事情需要張鶴齡出面。
“侯爺果然是聰明人。”
錢寧眼中閃過一道利芒,聲音陡然發寒道:“這江彬是佞臣宵小,行的是蠱惑君父的伎倆。他謝慎身爲內閣大學士,做這等事簡直是人神共憤。侯爺不妨以此向太后諫言,以匡扶社稷!”
......
......